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实施及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鼓励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出台,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优质的辅导员队伍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直接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做好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懂教育、善管理、素质高、善创新的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 问题 措施
一、导论
我国高等学校规模自1999年扩招以来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民办高职学校也迅速发展,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短,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势必影响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另外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大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业和就业方面发生的诸多变化,客观上也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定位不明确
对照职业化的要求,当前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职责难以定位,有时很容易与一般行政人员职责不分。他们服从于校与系的双重领导,学校的各级党政管理职能部门,如办公室、学生处、教务处等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所在院系则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得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而弱化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本职工作。
(二)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各民办高校为满足自身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辅导员数量增加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就其队伍结构却呈现出一些不合理的状况。第一,普遍年轻化。由于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性大,使得这一工作岗位有经验的老辅导员数量很少,由于工作需要,引进年轻辅导员的数量猛增,队伍普遍呈现年轻化的特点。这种年龄结构的优点是队伍活力强、干劲足,但不能形成稳定的队伍结构。第二,知识层次偏低。目前的辅导员大多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群体占很少的部分。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制度
正是由于职责上的严重模糊,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辅导员绩效考核上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制度。首先,一般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考评往往以定性为主,很少也很难去量化;其次,许多年来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一切问题都与学校有关,学校的许多部门也习惯把学生问题与学生工作部门联系起来,与辅导员工作实绩联系起来,思想问题、学风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只要学生存在任何问题,辅导员都逃不脱干系,甚至会因为问题而把辅导员工作成绩一笔勾销。长此以往辅导员养成了求稳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而缺乏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
三、民办高职院校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笔者认为实行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应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体现客观公正、民主监督、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方式是整个考核工作的载体,考核方式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信服力。对辅导员考核方式不能仅停留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投票形式,而是要本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由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来完成。
(二)加强培训和教育
针对目前辅导员管理理论知识比较欠缺、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相对不够适应的问题,要不失时机的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基本理论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二要对新上任的辅导员进行岗位培训,使其全面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及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
(三)提高待遇,建立相对公平的激励机制
学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人员的配备、使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待遇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激励机制,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待遇,如职称、职务、校内津贴、住房等,使学生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待遇平等,为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结论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要求我们不能再将辅导员岗位看作是人人都能从事的边缘性工作。它应该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专业化、终身化、社会化才是辅导员工作的职业特征。总之,民办高职学校应切实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这支队伍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重视。只要措施得力,上下努力,坚持不懈,我们深信,随着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一定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为党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史楚.我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2]赵厚均,刘艳.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新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3]岳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文婷.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5]朱炜.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汤琳夏,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设想方案研究:一个设想方案的调查与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山东日照)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 问题 措施
一、导论
我国高等学校规模自1999年扩招以来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民办高职学校也迅速发展,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短,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势必影响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另外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大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业和就业方面发生的诸多变化,客观上也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定位不明确
对照职业化的要求,当前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职责难以定位,有时很容易与一般行政人员职责不分。他们服从于校与系的双重领导,学校的各级党政管理职能部门,如办公室、学生处、教务处等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所在院系则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得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而弱化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本职工作。
(二)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各民办高校为满足自身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辅导员数量增加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就其队伍结构却呈现出一些不合理的状况。第一,普遍年轻化。由于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性大,使得这一工作岗位有经验的老辅导员数量很少,由于工作需要,引进年轻辅导员的数量猛增,队伍普遍呈现年轻化的特点。这种年龄结构的优点是队伍活力强、干劲足,但不能形成稳定的队伍结构。第二,知识层次偏低。目前的辅导员大多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群体占很少的部分。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制度
正是由于职责上的严重模糊,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辅导员绩效考核上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制度。首先,一般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考评往往以定性为主,很少也很难去量化;其次,许多年来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一切问题都与学校有关,学校的许多部门也习惯把学生问题与学生工作部门联系起来,与辅导员工作实绩联系起来,思想问题、学风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只要学生存在任何问题,辅导员都逃不脱干系,甚至会因为问题而把辅导员工作成绩一笔勾销。长此以往辅导员养成了求稳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而缺乏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
三、民办高职院校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笔者认为实行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应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体现客观公正、民主监督、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方式是整个考核工作的载体,考核方式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信服力。对辅导员考核方式不能仅停留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投票形式,而是要本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由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来完成。
(二)加强培训和教育
针对目前辅导员管理理论知识比较欠缺、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相对不够适应的问题,要不失时机的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基本理论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二要对新上任的辅导员进行岗位培训,使其全面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及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
(三)提高待遇,建立相对公平的激励机制
学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人员的配备、使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待遇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激励机制,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待遇,如职称、职务、校内津贴、住房等,使学生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待遇平等,为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结论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要求我们不能再将辅导员岗位看作是人人都能从事的边缘性工作。它应该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专业化、终身化、社会化才是辅导员工作的职业特征。总之,民办高职学校应切实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这支队伍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重视。只要措施得力,上下努力,坚持不懈,我们深信,随着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一定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为党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史楚.我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2]赵厚均,刘艳.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新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3]岳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文婷.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5]朱炜.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汤琳夏,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设想方案研究:一个设想方案的调查与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山东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