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是谈谈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几点尝试。
1 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原因
根据个人经验,参考有关资料,我认为学生思维受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数学思想方法缺乏。由于学习方法的缺乏而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的状况普遍存在。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四位学生对高一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初中学生掌握得最好的是方程思想,知道并会应用的占84.02%,观察与试验的方法、类比与联想的方法知道并会运用的分别占25.68%和24.52%,不知道的分别占42.02%和34.44%。重点中学的学生如此,一般学校可想而知。我部本学期在初三、初四年级开设的"学法讲座"深受学生欢迎。
1.2 学习目标确定不当。比如,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自己“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要求”选择“名列前茅”的占79.18%,选择“中等水平”的占17.45%。而对自己在高中阶段选择“名列前茅”的占45.46%,选择“中等水平”的占47.05%。许多学生考上高中后,便想喘口气,放松一下学习节奏。在高一学生中,回答“你对学习的感觉”时,感到困难的占52%,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降低要求的方法,认为自己目前的数学学习状态“良好”的仅占24.06%,认为“一般”的占57.44%,认為“较差”的占18.5%。学习要求的降低,影响了学习效果,使得数学思维发展的速度无法加快。
1.3 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一份在“遇到难题的处理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等老师讲解”的占12%,选择“问同学或问老师”的占52%,选择“继续思考”的只有16%,选择“等以后再解决”的占20%。思维指向模糊主要表现在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思维指向性模糊,出思维的惰性。观察只停滞在感知表象中,即使撞上关键信息,也不能加工形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致使思路受阻,从而懒于动脑,久而久之,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学生思维障碍的最普遍原因。
1.4 思维惯性造成思维机械。思维的惯性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而存在。一份问卷调查资料中,有30%的同学在回答“解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选择了“审题不清”这一项。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常尚未看清题意,见术语,便罗列公式,生搬硬套;见数据,便代入演算,拼凑解答等。
2 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号连接下列各数1615、1211、9691、3229,大部分同学都根据以往经验,利用通分,化为同分母进行比较,因而使计算量大,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看出分子96分别是16、12、32的整数倍,只要使分子相同就可作比较。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 训练主体思维,强化思维创新
数学既能锻炼人想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主体思维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对问题整体分析,构建数学思维模型,再由表及里,揭示问题的实质。当问题解决后,由此及彼,系统的研究相关的问题,做到解决一道题就可以解决一类题,能做到触类旁通。以对应用题的训练为例,教师要善于在横向、纵向、逆向等多层次多方向上进行演变、扩展、加深,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密度和容量。
3.1 纵向延伸。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强前后内容的联系,弄清知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递进层次。
3.2 横向展开。学生解题后还可以横向展开,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培养创造思维。
3.3 逆向回转,理论结论。训练学生从顺、逆两个方向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只有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多方面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创新意识,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护好学生来之不易的灵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 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原因
根据个人经验,参考有关资料,我认为学生思维受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数学思想方法缺乏。由于学习方法的缺乏而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的状况普遍存在。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四位学生对高一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初中学生掌握得最好的是方程思想,知道并会应用的占84.02%,观察与试验的方法、类比与联想的方法知道并会运用的分别占25.68%和24.52%,不知道的分别占42.02%和34.44%。重点中学的学生如此,一般学校可想而知。我部本学期在初三、初四年级开设的"学法讲座"深受学生欢迎。
1.2 学习目标确定不当。比如,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自己“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要求”选择“名列前茅”的占79.18%,选择“中等水平”的占17.45%。而对自己在高中阶段选择“名列前茅”的占45.46%,选择“中等水平”的占47.05%。许多学生考上高中后,便想喘口气,放松一下学习节奏。在高一学生中,回答“你对学习的感觉”时,感到困难的占52%,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降低要求的方法,认为自己目前的数学学习状态“良好”的仅占24.06%,认为“一般”的占57.44%,认為“较差”的占18.5%。学习要求的降低,影响了学习效果,使得数学思维发展的速度无法加快。
1.3 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一份在“遇到难题的处理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等老师讲解”的占12%,选择“问同学或问老师”的占52%,选择“继续思考”的只有16%,选择“等以后再解决”的占20%。思维指向模糊主要表现在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思维指向性模糊,出思维的惰性。观察只停滞在感知表象中,即使撞上关键信息,也不能加工形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致使思路受阻,从而懒于动脑,久而久之,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学生思维障碍的最普遍原因。
1.4 思维惯性造成思维机械。思维的惯性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而存在。一份问卷调查资料中,有30%的同学在回答“解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选择了“审题不清”这一项。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常尚未看清题意,见术语,便罗列公式,生搬硬套;见数据,便代入演算,拼凑解答等。
2 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号连接下列各数1615、1211、9691、3229,大部分同学都根据以往经验,利用通分,化为同分母进行比较,因而使计算量大,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看出分子96分别是16、12、32的整数倍,只要使分子相同就可作比较。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 训练主体思维,强化思维创新
数学既能锻炼人想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主体思维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对问题整体分析,构建数学思维模型,再由表及里,揭示问题的实质。当问题解决后,由此及彼,系统的研究相关的问题,做到解决一道题就可以解决一类题,能做到触类旁通。以对应用题的训练为例,教师要善于在横向、纵向、逆向等多层次多方向上进行演变、扩展、加深,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密度和容量。
3.1 纵向延伸。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强前后内容的联系,弄清知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递进层次。
3.2 横向展开。学生解题后还可以横向展开,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培养创造思维。
3.3 逆向回转,理论结论。训练学生从顺、逆两个方向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只有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多方面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创新意识,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护好学生来之不易的灵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