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習惯成自然”。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现在,大多数家长也意识到孩子的良好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使他受益终生。 在幼儿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将满足并引导幼儿生理、心理需要作为早期养成教育的切入口,科学创设环境,重视活动管理,注重家园合作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重视活动管理,养成良好行为
不同的活动对幼儿养成教育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学会自律。例如:在小班上个学期我设计开展了“风度翩翩的餐桌先生(小姐)”系列活动,在一学期中推出系列进餐主题:“自助餐”、“我们的食物朋友”、“我们的粮食哪里来?”。以前有的孩子挑食,不爱吃的东西就扔掉,饭粒掉得满桌子,满地。通过这么一系列进餐活动,这些情况得到了大的改善。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不管什么饭菜都能吃完,而且桌面干净。这就收到了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不挑食、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养成幼儿自我约束的良好道德意识及文明的进餐行为。
同时,我注意在活动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诸如平等交往意识、分享意识、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有意识的挖掘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教育要求渗透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的自主行为。例如,幼儿在“客人来我家”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就是让幼儿做到客人来了要有礼貌,为客人沏茶,陪小客人玩自己心爱的玩具。 通过这些内容让孩子了解同伴的喜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提高了自我服务和为同伴服务的能力。又如,在本学期的散步时间,我常常带领幼儿去其他班级。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散步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到了其他班级后不大声喧哗,爱护别人的物品、玩具等,让孩子学会在公共场合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科学设计环境,引导幼儿行为
在创设活动室的环境时,我重视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当结果或规则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会很好地遵守。这一点在通常的教育观念中被看作一种缺点,但是我却将它看作一个绝佳的起点,因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为幼儿个体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动机。例如:红苹果的奖励,如果今天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奖一个红苹果;某某小朋友今天哪方面有进步了,奖一个红苹果……等等。让孩子明白,只要行为是符合规则的,就能够得到肯定、表扬。红苹果使每个孩子奖到红苹果的数量是多是少,哪个孩子表现更优秀,可以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能自然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与幼儿生活、游戏时,我尽量不直接对幼儿提出“不可以干什么”或“应该怎么样”,而是以物化方式呈现幼儿在园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杯子,小手帕等孩子的个人用品放在杯架和毛巾架固定的位置上,是个人专用,不能混用。对于这个规则,我以图示形式展示。小明的茶杯箱里是贴上一只小猫,小芳的贴上一朵红花……,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的遵守规则。又如,我在幼儿午睡前播放安静的音乐,教师也是悄悄提醒孩子,这样孩子受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就静悄悄的,不大声喧哗,因为所有的环境提醒了幼儿在这里不能大吵大闹,不能影响别人休息,孩子不需要语言指令,就会愉快地接受来自环境的温馨提示。
三、注重家园共育,效果事半功倍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园密切配合。很多幼儿在家、园里的表现经常不一致,在幼儿园里能保持良好习惯,但在家就会变成另一副样子。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现在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心中的 “小皇帝”,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轻视其良好的养成教育培养,为了使孩子的养成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其次,各班建立了家园联系栏、家长园地、QQ群等,每周布置养成教育的要求,并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教育方法,使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再感到茫然。
我们采取了口头交流、书面交流、亲子活动等形式,掌握家教特点,发挥家教优势,取得家长支持配合和信任,使我们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一、重视活动管理,养成良好行为
不同的活动对幼儿养成教育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学会自律。例如:在小班上个学期我设计开展了“风度翩翩的餐桌先生(小姐)”系列活动,在一学期中推出系列进餐主题:“自助餐”、“我们的食物朋友”、“我们的粮食哪里来?”。以前有的孩子挑食,不爱吃的东西就扔掉,饭粒掉得满桌子,满地。通过这么一系列进餐活动,这些情况得到了大的改善。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不管什么饭菜都能吃完,而且桌面干净。这就收到了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不挑食、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养成幼儿自我约束的良好道德意识及文明的进餐行为。
同时,我注意在活动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诸如平等交往意识、分享意识、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有意识的挖掘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教育要求渗透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的自主行为。例如,幼儿在“客人来我家”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就是让幼儿做到客人来了要有礼貌,为客人沏茶,陪小客人玩自己心爱的玩具。 通过这些内容让孩子了解同伴的喜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提高了自我服务和为同伴服务的能力。又如,在本学期的散步时间,我常常带领幼儿去其他班级。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散步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到了其他班级后不大声喧哗,爱护别人的物品、玩具等,让孩子学会在公共场合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科学设计环境,引导幼儿行为
在创设活动室的环境时,我重视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当结果或规则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会很好地遵守。这一点在通常的教育观念中被看作一种缺点,但是我却将它看作一个绝佳的起点,因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为幼儿个体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动机。例如:红苹果的奖励,如果今天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奖一个红苹果;某某小朋友今天哪方面有进步了,奖一个红苹果……等等。让孩子明白,只要行为是符合规则的,就能够得到肯定、表扬。红苹果使每个孩子奖到红苹果的数量是多是少,哪个孩子表现更优秀,可以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能自然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与幼儿生活、游戏时,我尽量不直接对幼儿提出“不可以干什么”或“应该怎么样”,而是以物化方式呈现幼儿在园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杯子,小手帕等孩子的个人用品放在杯架和毛巾架固定的位置上,是个人专用,不能混用。对于这个规则,我以图示形式展示。小明的茶杯箱里是贴上一只小猫,小芳的贴上一朵红花……,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的遵守规则。又如,我在幼儿午睡前播放安静的音乐,教师也是悄悄提醒孩子,这样孩子受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就静悄悄的,不大声喧哗,因为所有的环境提醒了幼儿在这里不能大吵大闹,不能影响别人休息,孩子不需要语言指令,就会愉快地接受来自环境的温馨提示。
三、注重家园共育,效果事半功倍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园密切配合。很多幼儿在家、园里的表现经常不一致,在幼儿园里能保持良好习惯,但在家就会变成另一副样子。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现在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心中的 “小皇帝”,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轻视其良好的养成教育培养,为了使孩子的养成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其次,各班建立了家园联系栏、家长园地、QQ群等,每周布置养成教育的要求,并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教育方法,使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再感到茫然。
我们采取了口头交流、书面交流、亲子活动等形式,掌握家教特点,发挥家教优势,取得家长支持配合和信任,使我们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