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在博物馆中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博物馆已经成为弘扬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黄梅戏是安徽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淳朴流畅,富有表现力,是展示安徽的重要文化名片。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承遇到了新的困境,文章从黄梅戏与博物馆的融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从而探索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黄梅戏文化;博物馆;困境;探索
  1 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湖北黄梅因水灾大量难民流入安徽安庆宿松、望江一带,他们以卖唱乞讨为生,在此过程中,湖北的民歌小调和安庆地区的俗曲、歌舞逐渐融合,形成了黄梅戏的雏形。自乾隆晚期后,黄梅调的演唱在安庆各县逐渐流传下来,大量融入了安庆本地的曲调、舞蹈素材和生活题材,发展为安庆地方的生活小戏。从清道光到光绪年间,黄梅调逐渐从生活类的小戏表演发展为演出大戏,经过不断的吸收、学习,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戏曲种类,曲目不断增多,号称“小戏七十二本,大戏三十六本”。
  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黄梅戏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如《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成立,1954年黄梅戏《天仙配》参加了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成功。一批新创作、改编的优秀剧目如《女驸马》等陆续上演。
  2 黄梅戏在博物馆传承中的困境
  安徽名人馆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0万人次,是安徽省接待游客量最大的公共文化场馆之一,第八展厅“徽黄艺苑”对安徽的黄梅戏文化进行专题展示,可以说在对黄梅戏的传承中安徽名人馆走在了前列,但是在运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黄梅戏在传播中还有很多的困难。
  第一是传播渠道单一。目前,安徽名人馆对戏曲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以图片和戏服的展示及戏楼的仿制为基本陈列手段,只能满足基本的参观需求,无法让游客产生文化兴致。第二是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博物馆大多属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受编制的影响,很难引入专业的戏曲人才,大多是非专业人士从事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工作,这样往往事倍功半,很难出成果。第三是戏曲社教活动缺乏。安徽名人馆年举办社交活动超过100场,但是关于黄梅戏的活动极少。
  3 安徽名人馆做法
  为了让传统戏曲文化“活”起来,安徽名人馆在以下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开展戏曲演出。为了普及和弘扬戏曲文化,安徽名人馆自2017年开始,积极向财政申报专项资金,开展“徽黄庐泗花”戏曲专项演出。以安徽名人馆第八展厅为舞台,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与合肥市演艺集团合作,为游客免费展演。在重要節假日及周末,我们每天安排4场经典戏曲演出,全年超过100场,年观看演出的群众超过10万人次,普及了以黄梅戏为代表的安徽戏曲文化,得到了游客的高度赞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次,举办戏曲讲座及展览。举办了“故乡的印记”——2016迎新春·安徽民俗文化展演节目、正月十五闹元宵——安徽名人馆“元宵节”戏曲专场、侯露女士从艺40载文艺专场演出、民间庐剧演员盛小五从艺30载文艺专场演出等,积极传播戏曲文化知识。最后,在社教活动中开展戏曲教育。2017年,为纪念严凤英诞辰87周年,安徽名人馆举办黄梅经典大家唱专题活动,通过电影《角儿——讲述黄梅戏名家严凤英的故事》走近黄梅戏,请市演艺公司专业人员现场演唱黄梅戏经典唱段,并邀请现场观众互动演绎,让游客亲身体会,普及、弘扬黄梅戏知识与文化。
  4 对黄梅戏发扬和传承的进一步构想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但是每个博物馆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要想把黄梅戏文化做大、做强,笔者认为第一应发挥公共文化理事会的优势。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方向就是建立公共文化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可以整合各家资源,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优势,把黄梅戏文化和博物馆的特色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第二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传统黄梅戏演出主要通过舞台、电视、电影等形式,对青年一代的吸引力较弱。如新版黄梅戏《女驸马》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创建真实情景;3D版本《牛郎织女》成为内地的第一部舞台戏曲,将戏曲与动画科技完美的融合,场景生动形象,让游客身临其境。现在大多数的博物馆都具备了3D甚至4D的观影功能,设备先进,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推动黄梅戏资源的深入挖掘。
  5 结语
  戏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在新形势下也要把留住戏曲文化精髓作为我们的重要工作,我们要多措并举,通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传播渠道的创新等实现博物馆与黄梅戏文化的深度融合,为黄梅戏的创新发展与传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长安.安徽戏剧通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2]李丽钗.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以黄梅戏为例[J].文艺生活,2016(9).
  [3]徐冉.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困境与保护[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郭延龙,张燕翔.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下的戏曲传播模式变迁研究——以黄梅戏为例[J].艺术科技,2016(12).
其他文献
摘 要:北京正式建都的历史是从贞元元年(1153)金代的海陵王完颜亮将都城迁到当时称为燕京的北京,并改名为中都开始的。这一决定从此改变了北京这个城市的命运,北京成为一代王朝的正式首都,从此开始走向成为世界最伟大、最繁荣首都之一的道路,经过了历代王朝的发展变迁,一直沿用到现代。这一历史事件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现。金中都在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改变了整个北京城的发展轨道,对北京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形成
期刊
摘 要:商周的青铜器纹饰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动物纹饰是主体。文章从装饰艺术的角度重新审视商周青铜器的动物纹饰,从平面纹饰、立体部件装饰和器型三个维度考究动物纹饰的发展和变异,从而发现神俗动物形体、意蕴的变化规律,窥视古人意趣。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动物;装饰  商周时期被称为中国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作为兵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杂器等充斥于贵族的生活中,而且还作为礼器现身
期刊
摘 要:林则徐淡泊、仁爱、勤勉的家风泽被后世、传诵至今。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优秀家风助力社会和谐发展。新时代,学习、传承林则徐家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呼唤,对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大有裨益。  关键词:林则徐;家风;淡泊;仁爱;勤勉;廉洁  福州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这里钟灵毓秀、人文鼎盛,孕育了一位享誉世界的名人——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史的揭幕人,林则徐不仅是名族英雄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审视族谱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具有的当代价值,理解博物馆搜集、整理、研究族谱的意义。思考在新的时代,如何创新运用,通过陈列展览、社教活动让族谱文化资源更生动、更鲜活,更实际地面向社会、贴近群众,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这对于人民群众焕发家国情怀、增强民族根脉意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根基、承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
期刊
摘 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发扬革命精神等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旨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适宜的意见和建议,为传播洪湖红色文化、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关键词: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红色文化  1 红色教育基地概况  洪湖市是
期刊
摘 要: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是指应用一切与博物馆环境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延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文章分析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发展进程,并从专家学者在理论、实施内容、实践三个方面的研究情况,对当前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行综述。经过综述梳理,发现我国当前关于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践的文章仅有3篇,故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
期刊
摘 要:陶瓷业窑神崇拜是一个很早就被学者提及的问题,但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分散,关注点有些厚此薄彼,过于单一。直到今日,多数研究成果仍然过于依赖历史文献资料,可靠的实物和考古发现较少。文章尝试寻找考古资料中的窑神崇拜现象,以期提供一些线索和个人观点。  关键词:陶瓷业;窑神崇拜;考古  神崇拜自古以来就存在,当人类有了国家概念的时候,随之也产生了社稷的概念。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是土神,稷为谷
期刊
摘 要: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历史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宁县宇村庙现为庆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县宇村庙会也成为宁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以古建庙宇为依托,以民间祭祀活动为传承载体,在民俗文化变迁、转化的过程中相融、强化、传承,共同构成了一套具有历史文化与民俗祭祀信仰的文化生态链。文章将围绕宁县宇村庙的历史渊源、变革历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进
期刊
摘 要:现代博物馆不仅是进行文物收藏、保管、展示与研究交流的机构,更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交流、传承与创新的教育机构。博物馆展览是基于传播与教育为基础,集知识审美与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大众传播工程。博物馆巡回展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提高藏品利用率,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将馆藏资源及丰富的研究成果传播给各地观众。常熟博物馆馆藏文物巡回展项目,以精品展览为生命线,以社教服务为着力点,坚持开放合
期刊
摘 要:在当前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博物馆开始由收藏中心向传播知识文化的教育中心转变,其社会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安徽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为例,简要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功能  “让文物活起来”,这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之一——《国家宝藏》的口号,也是最打动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一句话。而作为博物馆连接观众的桥梁,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