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传统写作教学中的弊端和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依据学生写作心理进行写作教学的观点和措施,以切实改变传统作文教学“大投入、小产出”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心理;写作能力;教学实践探索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具备良好写作能力的意义,不仅在于在中考、高考中取得较高的语文考试成绩,更在于写作是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无论是对于初中生当前、以后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生活,初中写作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初中写作教学的误区
长久以来,写作一直都让教师和学生深感头痛,是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的内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中写作教学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教师过于强调写作技巧的作用,过于重视对写作技巧的传授与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写作心理的关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情感、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可见,写作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只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而不重视对于写作者心理的体察和观照,这无异于本末倒置,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
二、初中生写作心理概述
写作心理是写作者在进行写作时,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心理虽然是个体内在的精神活动,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外显性,具体来说,写作心理的外部表现为写作的动机、态度、情绪、情感、构思等方面。
个体的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学生的写作心理会随着年龄、个性、知识、客观世界等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例如,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热情、活泼,但是由于知识积累、思维能力、生活经验等比较薄弱,其写作心理尚不成熟,具体在写作活动中,表现为对写作的兴趣不大,写作时侧重于模仿他人作品、创造陛思考较少,文章构思、立意多平淡无奇等。而到了初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知识、能力、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增長,喜欢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他们会比较喜欢写作,对于相应的话题也能够发表出自己的见解,作文立意、构思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强,也会注意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总之,学生的写作心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外部表现来把握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态度、行为、作文特点等因素,以此来推断学生的作文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初中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写作兴趣
对写作缺乏兴趣是初中生写作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个体对事物的兴趣源于精神的需要,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写作有精神上的需要,他就会热心于研究、学习、从事写作这件事情;反之,则对写作兴趣不高。可见,初中生之所以对写作兴趣不高,是因为他们在精神上感觉没有写作的需要,或者说,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写作对于他们的真正意义。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生生活经验、阅读积累、写作训练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于强调作文对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不注重强调写作的意义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写作是每个人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表达、沟通、交流手段,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片面的认识。
(二)内容枯燥陈旧
写作内容枯燥陈旧,也是初中生写作的突出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作文素材匮乏,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作文题目中反复使用,例如,有位学生周末自己在家制作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溶液,并实践了“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这个化学实验,于是,关于这件事的叙述就在他的作文《我的课余生活》《一次有意义的实践》《为自己点个赞》等中不断出现。初中生写作内容枯燥陈旧,固然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空间、阅读范围有限,但作文教学中对于初中生观察、思考生活能力培养的缺失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构思立意缺乏新意
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构思能力的不足,初中生在写作构思中在存在很大的障碍。具体表现为,虽然学生知道构思巧妙、立意新奇是文章出彩的重要条件,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去进行审题立意的思考,不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写作素材谋篇布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在阅读、写作教学中都侧重于对文章外在形式的分析和指导,而不重视对文章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指导。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文章的外在形式只是它的骨架,思想和立意才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文章自然就难谈优秀了。
(四)语言平淡、不准确
语言表达平淡、不准确与学生的词句积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学生的写作心理相关。根据写作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写作过程可以这样描述:学生通过感官接受外部信息,进而将外部信息存储在记忆中,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如作文材料、题目要求、体裁要求等,记忆中存储的相应信息被激活、提取出来,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整合、组织,最终转化为文字。可见,在写作心理过程中,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在语言上的缺陷,导致学生不能用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四、初中生写作心理培养及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一)从初中生写作心理的角度,激发写作兴趣
缺乏写作兴趣是因为学生在精神上对写作没有需要,进一步说,是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没有形成丰富的信息存储,因此在遇到作文题目的刺激时,无法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素材,进而加工成语言文字。因此,激发写作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客观世界。虽然,学生的生活空间比较窄、生活经验不多,但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使他们养成善于发现、细心观察的习惯。
例如,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外面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了。狂风和雷电的噪音让我们无法继续上课,于是我让学生站到窗前,去观看大雨来临的景象,同时引导他们观察闪电和乌云的形状、狂风的姿态,以及大风中人们的动作、神态;不一会儿雨点开始落下来,很快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我又指导学生去观察落雨的形态,以及大雨中的世界。最后,我让学生将这次观察写下来,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对这次观察经历作了比较详细的描写,还有部分学生观察、描写得非常细致,如“大雨就要来了,人们在大风中奔跑,风把人的衣服吹得鼓鼓地”“窗前的地上不知从哪刮来一团废纸,雨点开始落下,砸在纸上,又一阵强风吹起,纸团想要‘逃跑’,但很陕,更大更多的雨点向它砸下来,纸团终于‘跑’不动了,慢慢瘫软下来,放弃了抵抗,一会儿就被泥水淹没了”“闪电将一团团乌云照亮,深灰色的乌云在那一瞬间变成了淡粉色,像极了美味的棉花糖”……通过这样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学生对生活和写作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因为他们认识到,只要善于发现、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利用的写作素材。 (二)从初中生写作心理的角度,培养写作情感
写作情感是写作者在写作活动中意识到、体验到的情感。写作情感的形成和丰富,能够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很多初众生作文写得不好,重要的原因2_--就是文章中缺乏情感。同时,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只侧重对文章外在形式的分析和訓练,而忽略了对立意、情感等内部因素的关注。“感人心者,莫先乎隋。”没有注入感隋的文章如一张干瘪的画皮,虽然可能会有外在形式的整齐,但终因枯燥、苍白而无法打动人心。写作情感是无法像写作技巧一样通过标准、程式化的训练形式来培养的,而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兴趣等方式,将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使他们养成调动情感的习惯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巴金的《繁星》这一课的时候,讲到课文的第三段,作者描述在海上仰望星空时的所见所感。我特意准备了星空投影灯,然后把教室的灯、窗帘都关上,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当他们仰头观察头顶的“星空”时会产生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否和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情感一样,还会产生哪些与作者不同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他人情感产生与注入笔端的过程,从而也锻炼了学生把握、描写自我情感的能力。
(三)从初中生写作心理的角度,锻炼写作思维
从本质上讲,写作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写作过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思维活动。良好的写作思维具有敏锐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特点。很多初中生厌烦写作、抵触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提笔无言。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就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通过读写结合,分析、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特点,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重要途径。
例如,在讲授《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看作者是如何讲述她与北大之间的那段“奇妙的尘缘”:作者从第一次与北大“结缘”开始,回忆自己与北大相关的事件,叙述了自己从心理和空间上与北大逐渐接近,最终成为北大的一员的过程,同时预想到自己总有一天也会离北大而去。这样的剖析,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者的思维和写作过程。通过不断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多种不同的写作思维形式,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养成一定的写作思维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思维习惯转化为思维定式,限制了学生写作的思路。
另外,在作文命题、作文评价等环节也应该关注初中生的写作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总之,从初中生写作心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大投入、小产出”的现实问题,对于学生写作中的各种问题起到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能够切实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心理;写作能力;教学实践探索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具备良好写作能力的意义,不仅在于在中考、高考中取得较高的语文考试成绩,更在于写作是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无论是对于初中生当前、以后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生活,初中写作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初中写作教学的误区
长久以来,写作一直都让教师和学生深感头痛,是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的内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中写作教学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教师过于强调写作技巧的作用,过于重视对写作技巧的传授与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写作心理的关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情感、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可见,写作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只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而不重视对于写作者心理的体察和观照,这无异于本末倒置,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
二、初中生写作心理概述
写作心理是写作者在进行写作时,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心理虽然是个体内在的精神活动,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外显性,具体来说,写作心理的外部表现为写作的动机、态度、情绪、情感、构思等方面。
个体的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学生的写作心理会随着年龄、个性、知识、客观世界等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例如,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热情、活泼,但是由于知识积累、思维能力、生活经验等比较薄弱,其写作心理尚不成熟,具体在写作活动中,表现为对写作的兴趣不大,写作时侧重于模仿他人作品、创造陛思考较少,文章构思、立意多平淡无奇等。而到了初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知识、能力、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增長,喜欢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他们会比较喜欢写作,对于相应的话题也能够发表出自己的见解,作文立意、构思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强,也会注意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总之,学生的写作心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外部表现来把握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态度、行为、作文特点等因素,以此来推断学生的作文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初中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写作兴趣
对写作缺乏兴趣是初中生写作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个体对事物的兴趣源于精神的需要,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写作有精神上的需要,他就会热心于研究、学习、从事写作这件事情;反之,则对写作兴趣不高。可见,初中生之所以对写作兴趣不高,是因为他们在精神上感觉没有写作的需要,或者说,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写作对于他们的真正意义。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生生活经验、阅读积累、写作训练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于强调作文对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不注重强调写作的意义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写作是每个人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表达、沟通、交流手段,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片面的认识。
(二)内容枯燥陈旧
写作内容枯燥陈旧,也是初中生写作的突出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作文素材匮乏,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作文题目中反复使用,例如,有位学生周末自己在家制作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溶液,并实践了“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这个化学实验,于是,关于这件事的叙述就在他的作文《我的课余生活》《一次有意义的实践》《为自己点个赞》等中不断出现。初中生写作内容枯燥陈旧,固然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空间、阅读范围有限,但作文教学中对于初中生观察、思考生活能力培养的缺失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构思立意缺乏新意
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构思能力的不足,初中生在写作构思中在存在很大的障碍。具体表现为,虽然学生知道构思巧妙、立意新奇是文章出彩的重要条件,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去进行审题立意的思考,不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写作素材谋篇布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在阅读、写作教学中都侧重于对文章外在形式的分析和指导,而不重视对文章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指导。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文章的外在形式只是它的骨架,思想和立意才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文章自然就难谈优秀了。
(四)语言平淡、不准确
语言表达平淡、不准确与学生的词句积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学生的写作心理相关。根据写作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写作过程可以这样描述:学生通过感官接受外部信息,进而将外部信息存储在记忆中,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如作文材料、题目要求、体裁要求等,记忆中存储的相应信息被激活、提取出来,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整合、组织,最终转化为文字。可见,在写作心理过程中,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在语言上的缺陷,导致学生不能用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四、初中生写作心理培养及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一)从初中生写作心理的角度,激发写作兴趣
缺乏写作兴趣是因为学生在精神上对写作没有需要,进一步说,是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没有形成丰富的信息存储,因此在遇到作文题目的刺激时,无法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素材,进而加工成语言文字。因此,激发写作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客观世界。虽然,学生的生活空间比较窄、生活经验不多,但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使他们养成善于发现、细心观察的习惯。
例如,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外面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了。狂风和雷电的噪音让我们无法继续上课,于是我让学生站到窗前,去观看大雨来临的景象,同时引导他们观察闪电和乌云的形状、狂风的姿态,以及大风中人们的动作、神态;不一会儿雨点开始落下来,很快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我又指导学生去观察落雨的形态,以及大雨中的世界。最后,我让学生将这次观察写下来,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对这次观察经历作了比较详细的描写,还有部分学生观察、描写得非常细致,如“大雨就要来了,人们在大风中奔跑,风把人的衣服吹得鼓鼓地”“窗前的地上不知从哪刮来一团废纸,雨点开始落下,砸在纸上,又一阵强风吹起,纸团想要‘逃跑’,但很陕,更大更多的雨点向它砸下来,纸团终于‘跑’不动了,慢慢瘫软下来,放弃了抵抗,一会儿就被泥水淹没了”“闪电将一团团乌云照亮,深灰色的乌云在那一瞬间变成了淡粉色,像极了美味的棉花糖”……通过这样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学生对生活和写作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因为他们认识到,只要善于发现、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利用的写作素材。 (二)从初中生写作心理的角度,培养写作情感
写作情感是写作者在写作活动中意识到、体验到的情感。写作情感的形成和丰富,能够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很多初众生作文写得不好,重要的原因2_--就是文章中缺乏情感。同时,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只侧重对文章外在形式的分析和訓练,而忽略了对立意、情感等内部因素的关注。“感人心者,莫先乎隋。”没有注入感隋的文章如一张干瘪的画皮,虽然可能会有外在形式的整齐,但终因枯燥、苍白而无法打动人心。写作情感是无法像写作技巧一样通过标准、程式化的训练形式来培养的,而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兴趣等方式,将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使他们养成调动情感的习惯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巴金的《繁星》这一课的时候,讲到课文的第三段,作者描述在海上仰望星空时的所见所感。我特意准备了星空投影灯,然后把教室的灯、窗帘都关上,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当他们仰头观察头顶的“星空”时会产生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否和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情感一样,还会产生哪些与作者不同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他人情感产生与注入笔端的过程,从而也锻炼了学生把握、描写自我情感的能力。
(三)从初中生写作心理的角度,锻炼写作思维
从本质上讲,写作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写作过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思维活动。良好的写作思维具有敏锐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特点。很多初中生厌烦写作、抵触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提笔无言。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就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通过读写结合,分析、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特点,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重要途径。
例如,在讲授《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看作者是如何讲述她与北大之间的那段“奇妙的尘缘”:作者从第一次与北大“结缘”开始,回忆自己与北大相关的事件,叙述了自己从心理和空间上与北大逐渐接近,最终成为北大的一员的过程,同时预想到自己总有一天也会离北大而去。这样的剖析,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者的思维和写作过程。通过不断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多种不同的写作思维形式,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养成一定的写作思维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思维习惯转化为思维定式,限制了学生写作的思路。
另外,在作文命题、作文评价等环节也应该关注初中生的写作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总之,从初中生写作心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大投入、小产出”的现实问题,对于学生写作中的各种问题起到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能够切实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