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牛郎织女由神仙变为凡人,户口是个大问题。对于这样两位你侬我侬的著名情侣,很多地方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落户政策不断优惠。沂源、南阳、邢台、西安……他们的家遍及北方数省。
在沂源,经过十几年的打造,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牛郎织女产业链,传说、风俗、地理名词、景区打造、文化旅游,一系列的工程,使神仙眷侣逐渐在这里安下家来。
持续十几年的“户口”争夺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名录细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三个民间爱情故事的发源地都已得到确认,而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首的“牛郎织女”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被认可为其发源地。“牛郎织女”和“七夕”因此得以陡然升温,这个传说的发源地顿时成为各地争相抢夺的对象。
于是,那一年的牛郎织女争夺战显得轰轰烈烈。
2006年7月19日,南阳日报刊发了一篇《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引起国内数十家媒体相继报道。距南阳城区西10公里左右的312国道旁,有一个“牛郎庄”村牌,这就是南阳版的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11天后,传来了河北邢台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的消息。位于邢台市西部的天河山生态旅游区有天河梁、牛郎庄、织女峰、鹊桥等大量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人文遗迹,中国民协组织专家考证后认为,这里极有可能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
紧接着,8月27日,山东沂源县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牛郎织女文化发源地就在沂源县”。依据是,沂河两岸的织女洞和牛郎村隔河相望。“天上银河,地上沂河”。
8月28日,山西和顺县在太原举行“中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起源地研讨会及新闻发布会”,宣布牛郎织女故事源于和顺县境内南天池、牛郎峪村一带。在和顺当地乡间,一直传承着许多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古老地名与景物名称。诸如牛郎洞、金牛洞、喜鹊山、南天门、天河池等与故事主人翁相对应的地名,一段段优美的故事被当地百姓传诵着。
8月30日,陕西兴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兴平是牛郎与织女故事的核心区。
……
直到2007年,已经有十多个地方宣布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
之后,每到七夕,各地都会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名目繁多。也就是说,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十几个牛郎守在天河边,准备和对岸的十幾个织女相会,鹊桥上人多腿杂,弄不好就会抱错媳妇……
其实,很多跟风行为并不会为当地带来财富。比如湖北省郧西县,喊出的口号是“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当年确定加入“混战”之后,该县修建了七夕广场,铸造了世界第一大铜牛,修造了世界唯一的人造月亮,还耗资数百万元给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塑像,并号称要打造占地1000余亩的世界婚博园。可惜后来,曾力推七夕节的原县委书记被立案调查,占地1000余亩的世界婚博园,一直未动工。
沂源:天上银河,地上沂河
将传说与旅游结合,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山东沂源。
2007年8月,沂源县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牛郎织女传说之乡”;2008年6月,“牛郎织女传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蕴含了不为人熟知的十大奇闻;2009年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专题制作的《沂源牛郎织女寻踪》纪录片播出后,引起社会反响。
沂源的自信来源于以下几条:
沂源县燕崖乡拥有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景观——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二者隔沂河东西相对,一河两岸的山水格局,与天上“牵牛星一银河一织女星”遥相呼应。其中,“沂河”更是与“银河”绝妙谐音。
牛郎庙所在的村就叫做牛郎官村,牛郎名叫孙守义,因经常在外放牛,村民称他为放牛的小儿郎,后来就叫他“牛郎”。而牛郎官村是个姓孙的单姓村,村民自认为是牛郎的后人,为了供奉祖先修建牛郎祖堂,进行一些祭祀活动,也就是现在的牛郎庙,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
庙内建有牛郎祖堂,供奉牛郎和子女的塑像,他们的头微微转向织女庙的方向,似乎诉说着无尽思念。墙壁上绘有“出身天庭”“下凡农家”“牛郎劳作”等故事传说。院内清幽别致,左侧是金星殿,供奉金牛星,右侧是孙氏祠堂。
《诗经·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据考查大东的位置是泰山以东,临淄、曲阜一带,而大东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
嘉庆二十年所立的一块石碑,上面所刻的两首诗叫《登织女台》,还有一块石碑《织女洞重楼记》是明万历七年所立,碑文记载说:“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
后来,沂源还设立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每年举办中国(沂源)七夕情侶节,今年已是第十届。)
2009年七夕节前夕,世界第一个爱情邮票博物馆在沂源开馆。世界上共有160个国家、地区发行了以情人节或爱情为主题的邮票,沂源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收藏了136个国家共3200余种、20余万枚爱情邮票。这些邮票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林一苇博士捐赠,根据邮票内容分为爱的语言、玫瑰花的问候、含蓄的中国爱等9大部分。这里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馆藏同一主题邮票数量最多博物馆”。馆藏不但有世界第一张爱情邮票,还有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形式、种类各异的爱情邮票。
脑洞大开的一个说法是这样的:相传,牛郎织女相爱后,织女在人间与牛郎成了家,心灵手巧的织女靠织布维持生计,她又带动沂源当地百姓养蚕织布,她们织出了又光又亮的绸缎,织出的绸缎通过周村旱码头,踏上了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古“丝绸之路”,最后卖到了欧洲。
还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伴随着美丽绸缎销售到欧洲,牛郎织女传说也流传到欧洲及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爱情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情人节是每年的2月14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2代表俩,14是两个7的和即双七,恰好与我们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吻合。
该说法继续用专家给结论一锤定音:据林一苇博士考证,中国沂源七夕节始于公元前206年的汉代,而西方情人节始于公元270年,相差500余年,这种文化传播是很有可能的。
在沂源,经过十几年的打造,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牛郎织女产业链,传说、风俗、地理名词、景区打造、文化旅游,一系列的工程,使神仙眷侣逐渐在这里安下家来。
持续十几年的“户口”争夺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名录细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三个民间爱情故事的发源地都已得到确认,而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首的“牛郎织女”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被认可为其发源地。“牛郎织女”和“七夕”因此得以陡然升温,这个传说的发源地顿时成为各地争相抢夺的对象。
于是,那一年的牛郎织女争夺战显得轰轰烈烈。
2006年7月19日,南阳日报刊发了一篇《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引起国内数十家媒体相继报道。距南阳城区西10公里左右的312国道旁,有一个“牛郎庄”村牌,这就是南阳版的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11天后,传来了河北邢台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的消息。位于邢台市西部的天河山生态旅游区有天河梁、牛郎庄、织女峰、鹊桥等大量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人文遗迹,中国民协组织专家考证后认为,这里极有可能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
紧接着,8月27日,山东沂源县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牛郎织女文化发源地就在沂源县”。依据是,沂河两岸的织女洞和牛郎村隔河相望。“天上银河,地上沂河”。
8月28日,山西和顺县在太原举行“中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起源地研讨会及新闻发布会”,宣布牛郎织女故事源于和顺县境内南天池、牛郎峪村一带。在和顺当地乡间,一直传承着许多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古老地名与景物名称。诸如牛郎洞、金牛洞、喜鹊山、南天门、天河池等与故事主人翁相对应的地名,一段段优美的故事被当地百姓传诵着。
8月30日,陕西兴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兴平是牛郎与织女故事的核心区。
……
直到2007年,已经有十多个地方宣布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
之后,每到七夕,各地都会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名目繁多。也就是说,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十几个牛郎守在天河边,准备和对岸的十幾个织女相会,鹊桥上人多腿杂,弄不好就会抱错媳妇……
其实,很多跟风行为并不会为当地带来财富。比如湖北省郧西县,喊出的口号是“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当年确定加入“混战”之后,该县修建了七夕广场,铸造了世界第一大铜牛,修造了世界唯一的人造月亮,还耗资数百万元给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塑像,并号称要打造占地1000余亩的世界婚博园。可惜后来,曾力推七夕节的原县委书记被立案调查,占地1000余亩的世界婚博园,一直未动工。
沂源:天上银河,地上沂河
将传说与旅游结合,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山东沂源。
2007年8月,沂源县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牛郎织女传说之乡”;2008年6月,“牛郎织女传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蕴含了不为人熟知的十大奇闻;2009年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专题制作的《沂源牛郎织女寻踪》纪录片播出后,引起社会反响。
沂源的自信来源于以下几条:
沂源县燕崖乡拥有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景观——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二者隔沂河东西相对,一河两岸的山水格局,与天上“牵牛星一银河一织女星”遥相呼应。其中,“沂河”更是与“银河”绝妙谐音。
牛郎庙所在的村就叫做牛郎官村,牛郎名叫孙守义,因经常在外放牛,村民称他为放牛的小儿郎,后来就叫他“牛郎”。而牛郎官村是个姓孙的单姓村,村民自认为是牛郎的后人,为了供奉祖先修建牛郎祖堂,进行一些祭祀活动,也就是现在的牛郎庙,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
庙内建有牛郎祖堂,供奉牛郎和子女的塑像,他们的头微微转向织女庙的方向,似乎诉说着无尽思念。墙壁上绘有“出身天庭”“下凡农家”“牛郎劳作”等故事传说。院内清幽别致,左侧是金星殿,供奉金牛星,右侧是孙氏祠堂。
《诗经·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据考查大东的位置是泰山以东,临淄、曲阜一带,而大东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
嘉庆二十年所立的一块石碑,上面所刻的两首诗叫《登织女台》,还有一块石碑《织女洞重楼记》是明万历七年所立,碑文记载说:“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
后来,沂源还设立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每年举办中国(沂源)七夕情侶节,今年已是第十届。)
2009年七夕节前夕,世界第一个爱情邮票博物馆在沂源开馆。世界上共有160个国家、地区发行了以情人节或爱情为主题的邮票,沂源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收藏了136个国家共3200余种、20余万枚爱情邮票。这些邮票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林一苇博士捐赠,根据邮票内容分为爱的语言、玫瑰花的问候、含蓄的中国爱等9大部分。这里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馆藏同一主题邮票数量最多博物馆”。馆藏不但有世界第一张爱情邮票,还有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形式、种类各异的爱情邮票。
脑洞大开的一个说法是这样的:相传,牛郎织女相爱后,织女在人间与牛郎成了家,心灵手巧的织女靠织布维持生计,她又带动沂源当地百姓养蚕织布,她们织出了又光又亮的绸缎,织出的绸缎通过周村旱码头,踏上了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古“丝绸之路”,最后卖到了欧洲。
还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伴随着美丽绸缎销售到欧洲,牛郎织女传说也流传到欧洲及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爱情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情人节是每年的2月14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2代表俩,14是两个7的和即双七,恰好与我们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吻合。
该说法继续用专家给结论一锤定音:据林一苇博士考证,中国沂源七夕节始于公元前206年的汉代,而西方情人节始于公元270年,相差500余年,这种文化传播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