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只有摒弃教材专制,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节语文课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在学生晚餐的时候,可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
这样,给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长此以往,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美读习惯。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
例如,在阅读《变色龙》时,我们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征?为什么称“变色龙”?抓住标题不放松,根据这一疑问仔细读过全文,许多同学一定会明白“变色龙”真正蕴含的意义。
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时,要组织学生讨论:“美国那么发达,曼哈顿街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伸手乞讨的人?”对此教师要从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经济情况、国民道德素养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看书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文本引向社会。
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提出质疑,得到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课程资源平台。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例如,在教学《挖荠菜》一文后,可让学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祖辈们曾用哪些野菜来做“保命粮”,调查一下家乡有哪些可食用野菜?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且认真作好记录,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有悖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
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山西省交口县二中)
一、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节语文课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在学生晚餐的时候,可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
这样,给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长此以往,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美读习惯。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
例如,在阅读《变色龙》时,我们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征?为什么称“变色龙”?抓住标题不放松,根据这一疑问仔细读过全文,许多同学一定会明白“变色龙”真正蕴含的意义。
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时,要组织学生讨论:“美国那么发达,曼哈顿街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伸手乞讨的人?”对此教师要从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经济情况、国民道德素养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看书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文本引向社会。
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提出质疑,得到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课程资源平台。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例如,在教学《挖荠菜》一文后,可让学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祖辈们曾用哪些野菜来做“保命粮”,调查一下家乡有哪些可食用野菜?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且认真作好记录,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有悖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
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山西省交口县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