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就容易对幼儿产生溺爱的心理,基本上不主张他们做家务。由于父母包办、隔代教育、教育观念,教养态度等方面原因,家长便缺乏对幼儿独立性及劳动习惯的正确认识,长此以往幼儿便失去了独自生活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留下了隐患!
关键词:自我服务能力;隔代教育
一、什么是自我服务
所谓自我服务能力是指自己能处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有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會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幼儿我自服务劳动能力缺失的原因
1.父母包办现象严重
现在社会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他们在家庭中总是养尊处优。特别是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使一些孩子本应该得到锻炼的劳动技能,也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从而是孩子们失去了发展劳动技能的机会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们往往容易造成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等不良后果,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能力弱等弊病,这对他们的将来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极其不利,对其今后一生都有着直接的负面影响。
2.隔代教育对幼儿自我服务劳动能力养成的消极影响
年轻的父母们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无暇照料孩子,于是将孩子交给祖辈照顾。
由于祖辈过于溺爱等原因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强、依赖性强、创新性减退、错失能力养成的良机等负面影响。而由于隔代亲,祖辈们往往是溺爱、娇惯孩子。他们怕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走路怕累着……一系列的行为实施包办代替,直接扼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3.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社会现状
当今社会中,现在的幼儿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主要表现为“四二一”模式(即四位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
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处于家庭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家庭中的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因为家庭中孩子只有一个,家长们就容易给于孩子过多的爱,就导致了溺爱现象的产生,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包办代替了一切。
4.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养成
父母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学前期是培养幼儿各种特长能力的关键期,因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开发上。父母们的普遍观点就是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对于他们劳动能力及自我服务劳动意识的培养,他们认为那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有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去多报一个兴趣班,用来培养孩子多才多艺来的实际。
因此,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直接扼制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四、提高家庭教育中幼儿自我服务劳动能力的具体措施
1.转变祖辈与父辈的儿童观、教育观,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如果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那么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如果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相对而言孩子的自理能力就表现的一般;家长们应该从教育观念和教养态度上进行根本的改变,幼儿的独立意识便可以得到充分系统的培养。除此,向祖辈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成员之间对待孩子的要求上应合理统一,保持统一认识与步调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造机会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家长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孩子,多给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孩子的独立能力越强,将来他就越能成功。
孩子学习劳动与自我服务技能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问题的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为孩子提供独立进行学习的机会。或许,这会给家长带来许多麻烦,如:把饭菜撒了,把杯子打了,将衣服穿错了,这时千万不要训孩子,更不要呵斥他,要及时给他以指导、纠正。他正是在这些活动中,不断的克服困难,使独立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孩子的劳动习惯与自主、自理能力是连在一起的。让他们很早就明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幸福是靠奋斗争取得。
3.教授自我服务技巧,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动手劳动需要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成人应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解并示范,使孩子了解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如让孩子抹桌子,要教孩子先挽起袖子,以免弄湿衣服,洗抹布时要轻轻地,手放低些,以免把水洒的满地都是,会让人滑到;抹时应像涂颜色一样顺着一个方向抹,整个桌面都要抹到;抹好后应将抹布洗净挂好。这样边讲边示范,让孩子看清听懂,它才会学着做,并逐步掌握这些技巧。
4.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刚开始学习做家务的时候家长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务。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后, 家长一定要给予肯定, 或者在众人面前表扬孩子, 是他们获得自我效能感与成功体验。这样孩子便会产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大人对孩子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关键词:自我服务能力;隔代教育
一、什么是自我服务
所谓自我服务能力是指自己能处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有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會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幼儿我自服务劳动能力缺失的原因
1.父母包办现象严重
现在社会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他们在家庭中总是养尊处优。特别是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使一些孩子本应该得到锻炼的劳动技能,也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从而是孩子们失去了发展劳动技能的机会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们往往容易造成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等不良后果,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能力弱等弊病,这对他们的将来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极其不利,对其今后一生都有着直接的负面影响。
2.隔代教育对幼儿自我服务劳动能力养成的消极影响
年轻的父母们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无暇照料孩子,于是将孩子交给祖辈照顾。
由于祖辈过于溺爱等原因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强、依赖性强、创新性减退、错失能力养成的良机等负面影响。而由于隔代亲,祖辈们往往是溺爱、娇惯孩子。他们怕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走路怕累着……一系列的行为实施包办代替,直接扼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3.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社会现状
当今社会中,现在的幼儿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主要表现为“四二一”模式(即四位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
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处于家庭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家庭中的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因为家庭中孩子只有一个,家长们就容易给于孩子过多的爱,就导致了溺爱现象的产生,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包办代替了一切。
4.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养成
父母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学前期是培养幼儿各种特长能力的关键期,因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开发上。父母们的普遍观点就是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对于他们劳动能力及自我服务劳动意识的培养,他们认为那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有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去多报一个兴趣班,用来培养孩子多才多艺来的实际。
因此,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直接扼制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四、提高家庭教育中幼儿自我服务劳动能力的具体措施
1.转变祖辈与父辈的儿童观、教育观,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如果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那么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如果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相对而言孩子的自理能力就表现的一般;家长们应该从教育观念和教养态度上进行根本的改变,幼儿的独立意识便可以得到充分系统的培养。除此,向祖辈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成员之间对待孩子的要求上应合理统一,保持统一认识与步调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造机会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家长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孩子,多给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孩子的独立能力越强,将来他就越能成功。
孩子学习劳动与自我服务技能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问题的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为孩子提供独立进行学习的机会。或许,这会给家长带来许多麻烦,如:把饭菜撒了,把杯子打了,将衣服穿错了,这时千万不要训孩子,更不要呵斥他,要及时给他以指导、纠正。他正是在这些活动中,不断的克服困难,使独立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孩子的劳动习惯与自主、自理能力是连在一起的。让他们很早就明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幸福是靠奋斗争取得。
3.教授自我服务技巧,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动手劳动需要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成人应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解并示范,使孩子了解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如让孩子抹桌子,要教孩子先挽起袖子,以免弄湿衣服,洗抹布时要轻轻地,手放低些,以免把水洒的满地都是,会让人滑到;抹时应像涂颜色一样顺着一个方向抹,整个桌面都要抹到;抹好后应将抹布洗净挂好。这样边讲边示范,让孩子看清听懂,它才会学着做,并逐步掌握这些技巧。
4.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刚开始学习做家务的时候家长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务。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后, 家长一定要给予肯定, 或者在众人面前表扬孩子, 是他们获得自我效能感与成功体验。这样孩子便会产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大人对孩子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