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批和第二批援藏干部中,吴云华颇有些特殊。这个特殊,不仅仅表现在他的援藏时间特殊:起止时间是1 997年4月至2000年6月,横跨第一,第二批;更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援藏三年期间,他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被誉为两批共1268名援藏干部的“总领队”。
10年后,回忆自己当年的援藏经历,吴云华感慨万千:“虽然三年的时间在人的一生中并不算长,体会却非常深远。在西藏工作、生活的三年,虽苦又难,回味起来却是甜的。正所谓,援藏三年,情系一生。”
苦
援藏那年,吴云华41岁,担任中组部干部调配局处长。在别人眼里,风华正茂的他,俊朗倜傥,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更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工作与生活完美得直让人嫉妒。
1 997年1月,组织上找到吴云华说,中组部派出的第一批援藏干部中有位同志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在西藏工作,现在部里需要派一位干部接替其在西藏的工作,问吴云华愿不愿意去?
吴云华当即应承下来。自16岁参加工作以来,他历任总参某部学员,连职技术员,副营职副主任,空军某部正营职技术员,中组部干部调配局正科级干事,副处长,处长,个人的发展从来都与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何曾与组织上讲过个人条件与利益得失?
组织上还问他,要不要跟家里商量,家里有没有什么实际困难?吴云华摇了摇头。其实,何尝没有困难呢?一家三口,吴云华是顶梁柱,也是唯一的男性,妻子工作很忙,女儿马上就要小升初……
虽然困难不少,吴云华却毫不犹豫地以组织需要为重。他和家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与境界,颇受组织首肯。
1997年4月初,吴云华依依不舍地惜别妻子和女儿,抵达西藏,出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初到西藏,虽然年富力强,吴云华还是感到了相当的不适应。最大的困扰是失眠。高原缺氧导致他连续三四天晚上睡不着觉,白天也没有睡意,整个人像踩在棉花上一样飘忽失重。三年下来身体所受的影响与伤害自是不言而喻。
虽然吴云华到西藏的时候,援藏干部的生活条件相较1 995年援藏干部初到西藏时已有所改善,但生活中的种种不便,还是让这些孤身在外工作的援藏干部们苦不堪言。但在吴云华看来,生活上的艰苦,还可忍受,这一点他早有思想准备:“西藏本土有两百多万人民,他们都能在西藏这片土地上生活并坚持至今,我为什么就不能坚持下来呢?”
最让他感到煎熬的,是感情与精神上的苦闷。与家人分别的痛苦,常在夜间独处时袭来。寂寞与思念,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迅速生长,蔓延,萦绕心间,挥之不去。好在那时候,西藏的通信条件已有所改善,吴云华的宿舍里安装有长途电话,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思与牵挂。时至今日,当年思念的味道依然清晰可辨。吴云华清楚地记得,1997年中秋节,他与妻子在电话里约好了时间,一起出去赏月,只是一个在西藏,一个在北京,真正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援藏三年,并非只是我一个人在付出,背后,实际上是整个家庭的付出。”吴云华感慨道。令他深感歉疚的是,自己援藏三年,女儿的学习受到影响;让他遗憾至今的是,援藏期间父亲去世,而他,却因为工作繁忙,路途遥远,没能赶上父亲临终前的最后一眼……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似的境遇,让援藏干部们紧紧联系,团结在一起。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批援藏干部共有89名,加上全国14个经济较為发达的省市派出的援藏干部,共有600多人。吴云华分管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一处、二处以及1 995年后新增的“进出藏干部处”,理所当然地成为援藏干部的“总领队”。
虽然自己比第一批援藏干部到西藏的时间晚一年多,但吴云华却诚挚地对所有援藏干部说:“你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一定认识我,但是没关系,只要有问题,随时都可以来找我。”在他的带领下,在西藏自治区机关及拉萨市工作的援藏干部,经常会组织举办一些主题积极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沟通,气氛甚好。“现在想来,正因为西藏环境艰苦,才激励援藏干部好好工作,改变西藏落后的现状;也正国为西藏环境艰苦,大家才会对西藏产生那么复杂,深厚的感情,记忆也才那么深刻。”吴云华总结道。
难
与生活上的苦相比,援藏三年,工作也是难的。
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千里迢迢远赴西藏工作,最初的不适应可想而知。在西藏,复杂的干部工作与民族,宗教,反分裂斗争等复杂情况交织在一起,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如果用内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来处理西藏的干部工作很可能会不切实际。结合西藏当地实际来做好干部工作,成为吴云华给自己制定的学习和工作目标。
吴云华到西藏没多久,就赶上中央“三讲”教育活动。他被安排担任拉萨市“三讲”巡视组组长。如何在西藏这个历史,区情复杂的地方,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党性党风教育,吴云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与辛劳,也使得当地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
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西藏的苦,而在那里工作过的人,才深知西藏的难。在内地调研,有可能三天跑四个省,可是在西藏,却很可能三天也出不了一个地区,下面的县里,尤其是乡里,更是路况复杂,车祸频发。1999年,第二批援藏干部中,来自上海、湖南的两位援藏干部相继发生车祸,不幸把自己永远留在西藏。当时,吴云华正在内地开会,回西藏后,他发现有的援藏干部的情绪低落。鉴于这种情况,他把在拉萨工作的援藏干部集中在一起,联合相关部门搞了一个联谊活动。西藏自治区领导亲自到场讲话,充分肯定了援藏干部的工作与表现,并对大家表示慰问。这次活动,使得援藏干部的抑郁得到了有效抒发,精神逐渐振作起来。
在吴云华身上,也发生过好几次有惊无险的故事。
一年夏天,吴云华带队去下面调研,因突发洪水,桥被冲断了,无法过河。但行期已定,也没有其他的道路可选,吴云华要司机想办法过河。最终,司机找河流平缓,河道较宽的水面,直接开车过去。当时,车窗外溅起来的水花,都能齐人肩,甚至齐人眉。途中,车子突然熄火了,司机眼疾手快,赶紧踩离合,加油门,车子终于再次打着,有惊无险地冲到对岸。
有年冬天,吴云华与西藏国资委的一位领导起去那曲出差,当天早上出发时,已开始下雪,有人提议不去了,但吴云华却坚持前往。结果,一路上,雪越来越大,越积越厚,司机很是担心,吴云华坚持说“再往前走走看”。司机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地一路开车缓行,最终安全到达目的地。“其实,稍不留心就会翻进雅鲁藏布江,连人带车都找不到,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刚到西藏那会儿,得悉吴云华要出 差,处室里的同事们都会自发地集合起来,送他到门口,开始他还不太理解,在内地出差是件很平常的事,鲜见同事们如此隆重地送别,后来他才深知,这是因为西藏区情复杂,路况较差,事故频发,同事们隆重送别,不仅仅只是送别,更是期待再见,其中饱含深情厚谊。
甜
“援藏三年,苦虽苦矣,如今回想起来,却也有甜,并让人一生受益。”吴云华总结道。
西藏的发展、稳定和安全,事关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西藏工作非常重视。1995年,中央向西藏派出第一批对口援藏干部,更是意义重大。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援藏的机会。中央国家机关及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派出的对口援藏干部,都是各方面综合素质中“选优挑强”的结果。能被选中,说明组织对你的信任,第一批尤其如此。“作为个人,能够参与其中,是今生有幸。”对此,吴云华满怀感恩之心。
最难得的是,援藏三年,吴云华横跨第一批与第二批,与众多藏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与西藏当地的人民群众、同事结下了难舍的情谊。回京10年来,他的心却无时不在牵挂着西藏的山水草木同事朋友。曾给吴云华开过车的藏族司机克木,提起吴云华的深情厚谊,不禁感激得热泪盈眶。2004年,克木因患脑瘤来京治疗,吴云华提前帮他联系医院,克木来京后当天就住上了院,医院的领导亲自给他做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吴云华还亲自到医院去看他。克木回京前,吴云华还在西藏大厦请他吃饭。前不久,克木的爱人罹患心脏病,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医,又是吴云华给联系的医院,还派秘书和司机陪同他们看病这对不识汉字的克木夫妇俩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援藏三年期满回京后,他还曾多次参与西藏相关工作,继续对西藏发挥一己之力作为团长,专程送中央国家机关第三,四批援藏干部进藏工作;基本上每年次重回西藏调研、开会;亲自参与筹备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当年中办第19号文件;2008年“3·14”事件后,带领中组部调研组前往西藏调研,研究怎么从加强西藏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为实现西藏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取得政策层面上的加强甚至是突破
让吴云华受益并铭记一生的,是援藏三年的历练:“在人的一生中,三年时间并不算长,可援藏三年,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在他心中,援藏三年是自己得到教育、培养、提高的三年,是人生中最精彩烙印最深最值得怀念的三年。
因为有为有位,援藏前,吴云华从来都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复杂。从西藏回来后,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以前那个风风火火,说干就干,快人快语的他,变得谦虚谨慎、沉稳内敛、思考缜密、考虑周全了。吴云华自己则说“三年援藏经历,对我是一个质的提升与飞跃。”
这首先表现在工作方式、方法、理念、思路上。
西藏与内地相比,在历史、区情、地貌,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复杂的环境决定他不能照搬内地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模式,否则就会犯错误。为此,吴云华下了很大的功夫来学习,逐渐适应西藏复杂环境下的干部工作,意识到一定要认真、细致、谨慎,全面地考虑问题,严格把握政策,结合当地实际,谨言慎行,弄清楚后再决定怎么办。
复杂艰难的工作环境,让他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回到内地后“依然很管用”,这也成为吴云华的一大优势。回京后,吴云华担任中组部干部一局巡视员,副局长,2009年4月至今任国家公务员,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更重要的变化,则表现在个人境界与精神追求上。
“西藏当地的老百姓淳朴真挚,无欲无求,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里与大自然默默地抗争。对比他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我们还能有什么不满意,不满足的?
三年援藏经历,震撼了他的心灵,荡涤了他的灵魂,让他把人生看得更透彻,想得更清楚:“我已经安全而健康地从西藏回来了,可还有好几万干部依然在那里任劳任怨地工作。我现在的条件与境况与他们相比,真是要好很多。对比之下,个人的得失,职位的高低,待遇的薄厚,利益的多寡,又算得了什么呢?”
多年来的历练,尤其是援藏三年的体悟,让他满怀感恩,内心淡定,深感幸福。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横跨第一、第二批的援藏干部,他衷心祝愿西藏发展,稳定,祝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愿仍在西藏工作的同事朋友们健康顺利,扎西德勒!
10年后,回忆自己当年的援藏经历,吴云华感慨万千:“虽然三年的时间在人的一生中并不算长,体会却非常深远。在西藏工作、生活的三年,虽苦又难,回味起来却是甜的。正所谓,援藏三年,情系一生。”
苦
援藏那年,吴云华41岁,担任中组部干部调配局处长。在别人眼里,风华正茂的他,俊朗倜傥,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更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工作与生活完美得直让人嫉妒。
1 997年1月,组织上找到吴云华说,中组部派出的第一批援藏干部中有位同志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在西藏工作,现在部里需要派一位干部接替其在西藏的工作,问吴云华愿不愿意去?
吴云华当即应承下来。自16岁参加工作以来,他历任总参某部学员,连职技术员,副营职副主任,空军某部正营职技术员,中组部干部调配局正科级干事,副处长,处长,个人的发展从来都与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何曾与组织上讲过个人条件与利益得失?
组织上还问他,要不要跟家里商量,家里有没有什么实际困难?吴云华摇了摇头。其实,何尝没有困难呢?一家三口,吴云华是顶梁柱,也是唯一的男性,妻子工作很忙,女儿马上就要小升初……
虽然困难不少,吴云华却毫不犹豫地以组织需要为重。他和家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与境界,颇受组织首肯。
1997年4月初,吴云华依依不舍地惜别妻子和女儿,抵达西藏,出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初到西藏,虽然年富力强,吴云华还是感到了相当的不适应。最大的困扰是失眠。高原缺氧导致他连续三四天晚上睡不着觉,白天也没有睡意,整个人像踩在棉花上一样飘忽失重。三年下来身体所受的影响与伤害自是不言而喻。
虽然吴云华到西藏的时候,援藏干部的生活条件相较1 995年援藏干部初到西藏时已有所改善,但生活中的种种不便,还是让这些孤身在外工作的援藏干部们苦不堪言。但在吴云华看来,生活上的艰苦,还可忍受,这一点他早有思想准备:“西藏本土有两百多万人民,他们都能在西藏这片土地上生活并坚持至今,我为什么就不能坚持下来呢?”
最让他感到煎熬的,是感情与精神上的苦闷。与家人分别的痛苦,常在夜间独处时袭来。寂寞与思念,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迅速生长,蔓延,萦绕心间,挥之不去。好在那时候,西藏的通信条件已有所改善,吴云华的宿舍里安装有长途电话,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思与牵挂。时至今日,当年思念的味道依然清晰可辨。吴云华清楚地记得,1997年中秋节,他与妻子在电话里约好了时间,一起出去赏月,只是一个在西藏,一个在北京,真正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援藏三年,并非只是我一个人在付出,背后,实际上是整个家庭的付出。”吴云华感慨道。令他深感歉疚的是,自己援藏三年,女儿的学习受到影响;让他遗憾至今的是,援藏期间父亲去世,而他,却因为工作繁忙,路途遥远,没能赶上父亲临终前的最后一眼……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似的境遇,让援藏干部们紧紧联系,团结在一起。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批援藏干部共有89名,加上全国14个经济较為发达的省市派出的援藏干部,共有600多人。吴云华分管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一处、二处以及1 995年后新增的“进出藏干部处”,理所当然地成为援藏干部的“总领队”。
虽然自己比第一批援藏干部到西藏的时间晚一年多,但吴云华却诚挚地对所有援藏干部说:“你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一定认识我,但是没关系,只要有问题,随时都可以来找我。”在他的带领下,在西藏自治区机关及拉萨市工作的援藏干部,经常会组织举办一些主题积极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沟通,气氛甚好。“现在想来,正因为西藏环境艰苦,才激励援藏干部好好工作,改变西藏落后的现状;也正国为西藏环境艰苦,大家才会对西藏产生那么复杂,深厚的感情,记忆也才那么深刻。”吴云华总结道。
难
与生活上的苦相比,援藏三年,工作也是难的。
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千里迢迢远赴西藏工作,最初的不适应可想而知。在西藏,复杂的干部工作与民族,宗教,反分裂斗争等复杂情况交织在一起,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如果用内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来处理西藏的干部工作很可能会不切实际。结合西藏当地实际来做好干部工作,成为吴云华给自己制定的学习和工作目标。
吴云华到西藏没多久,就赶上中央“三讲”教育活动。他被安排担任拉萨市“三讲”巡视组组长。如何在西藏这个历史,区情复杂的地方,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党性党风教育,吴云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与辛劳,也使得当地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
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西藏的苦,而在那里工作过的人,才深知西藏的难。在内地调研,有可能三天跑四个省,可是在西藏,却很可能三天也出不了一个地区,下面的县里,尤其是乡里,更是路况复杂,车祸频发。1999年,第二批援藏干部中,来自上海、湖南的两位援藏干部相继发生车祸,不幸把自己永远留在西藏。当时,吴云华正在内地开会,回西藏后,他发现有的援藏干部的情绪低落。鉴于这种情况,他把在拉萨工作的援藏干部集中在一起,联合相关部门搞了一个联谊活动。西藏自治区领导亲自到场讲话,充分肯定了援藏干部的工作与表现,并对大家表示慰问。这次活动,使得援藏干部的抑郁得到了有效抒发,精神逐渐振作起来。
在吴云华身上,也发生过好几次有惊无险的故事。
一年夏天,吴云华带队去下面调研,因突发洪水,桥被冲断了,无法过河。但行期已定,也没有其他的道路可选,吴云华要司机想办法过河。最终,司机找河流平缓,河道较宽的水面,直接开车过去。当时,车窗外溅起来的水花,都能齐人肩,甚至齐人眉。途中,车子突然熄火了,司机眼疾手快,赶紧踩离合,加油门,车子终于再次打着,有惊无险地冲到对岸。
有年冬天,吴云华与西藏国资委的一位领导起去那曲出差,当天早上出发时,已开始下雪,有人提议不去了,但吴云华却坚持前往。结果,一路上,雪越来越大,越积越厚,司机很是担心,吴云华坚持说“再往前走走看”。司机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地一路开车缓行,最终安全到达目的地。“其实,稍不留心就会翻进雅鲁藏布江,连人带车都找不到,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刚到西藏那会儿,得悉吴云华要出 差,处室里的同事们都会自发地集合起来,送他到门口,开始他还不太理解,在内地出差是件很平常的事,鲜见同事们如此隆重地送别,后来他才深知,这是因为西藏区情复杂,路况较差,事故频发,同事们隆重送别,不仅仅只是送别,更是期待再见,其中饱含深情厚谊。
甜
“援藏三年,苦虽苦矣,如今回想起来,却也有甜,并让人一生受益。”吴云华总结道。
西藏的发展、稳定和安全,事关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西藏工作非常重视。1995年,中央向西藏派出第一批对口援藏干部,更是意义重大。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援藏的机会。中央国家机关及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派出的对口援藏干部,都是各方面综合素质中“选优挑强”的结果。能被选中,说明组织对你的信任,第一批尤其如此。“作为个人,能够参与其中,是今生有幸。”对此,吴云华满怀感恩之心。
最难得的是,援藏三年,吴云华横跨第一批与第二批,与众多藏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与西藏当地的人民群众、同事结下了难舍的情谊。回京10年来,他的心却无时不在牵挂着西藏的山水草木同事朋友。曾给吴云华开过车的藏族司机克木,提起吴云华的深情厚谊,不禁感激得热泪盈眶。2004年,克木因患脑瘤来京治疗,吴云华提前帮他联系医院,克木来京后当天就住上了院,医院的领导亲自给他做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吴云华还亲自到医院去看他。克木回京前,吴云华还在西藏大厦请他吃饭。前不久,克木的爱人罹患心脏病,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医,又是吴云华给联系的医院,还派秘书和司机陪同他们看病这对不识汉字的克木夫妇俩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援藏三年期满回京后,他还曾多次参与西藏相关工作,继续对西藏发挥一己之力作为团长,专程送中央国家机关第三,四批援藏干部进藏工作;基本上每年次重回西藏调研、开会;亲自参与筹备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当年中办第19号文件;2008年“3·14”事件后,带领中组部调研组前往西藏调研,研究怎么从加强西藏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为实现西藏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取得政策层面上的加强甚至是突破
让吴云华受益并铭记一生的,是援藏三年的历练:“在人的一生中,三年时间并不算长,可援藏三年,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在他心中,援藏三年是自己得到教育、培养、提高的三年,是人生中最精彩烙印最深最值得怀念的三年。
因为有为有位,援藏前,吴云华从来都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复杂。从西藏回来后,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以前那个风风火火,说干就干,快人快语的他,变得谦虚谨慎、沉稳内敛、思考缜密、考虑周全了。吴云华自己则说“三年援藏经历,对我是一个质的提升与飞跃。”
这首先表现在工作方式、方法、理念、思路上。
西藏与内地相比,在历史、区情、地貌,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复杂的环境决定他不能照搬内地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模式,否则就会犯错误。为此,吴云华下了很大的功夫来学习,逐渐适应西藏复杂环境下的干部工作,意识到一定要认真、细致、谨慎,全面地考虑问题,严格把握政策,结合当地实际,谨言慎行,弄清楚后再决定怎么办。
复杂艰难的工作环境,让他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回到内地后“依然很管用”,这也成为吴云华的一大优势。回京后,吴云华担任中组部干部一局巡视员,副局长,2009年4月至今任国家公务员,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更重要的变化,则表现在个人境界与精神追求上。
“西藏当地的老百姓淳朴真挚,无欲无求,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里与大自然默默地抗争。对比他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我们还能有什么不满意,不满足的?
三年援藏经历,震撼了他的心灵,荡涤了他的灵魂,让他把人生看得更透彻,想得更清楚:“我已经安全而健康地从西藏回来了,可还有好几万干部依然在那里任劳任怨地工作。我现在的条件与境况与他们相比,真是要好很多。对比之下,个人的得失,职位的高低,待遇的薄厚,利益的多寡,又算得了什么呢?”
多年来的历练,尤其是援藏三年的体悟,让他满怀感恩,内心淡定,深感幸福。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横跨第一、第二批的援藏干部,他衷心祝愿西藏发展,稳定,祝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愿仍在西藏工作的同事朋友们健康顺利,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