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道路探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80后”年轻辅导员作为高校辅导员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目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的问题分析,提出推进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将“80后”辅导员塑造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80后”年轻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的高速发展,高校辅导员年轻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从队伍构成看,高校专职辅导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21岁至40岁占总数的85%,其中22岁至30岁的辅导员占多数,也就是说越来越多得“80后”加入到了高校辅导员群体。
  “80后”年轻辅导员给高校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他们有敢于尝试与探索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工作热情决定了感情的投入。因为“80后”辅导员和学生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相似的兴趣爱好,所以师生的距离在不断地拉近,师生关系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亲密和和谐。相对于上述优势,“80后”辅导员身上也有着一系列薄弱环节,例如,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政治敏感度较低、情绪自控薄弱、生活阅历不丰富等。如何化解这些问题,让这群“80后”年轻辅导员将从事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在时间上具有存续性的职业,这就对于“80后”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对于“80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内涵的理解
  2006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等一系列文件中明确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所谓职业化,一是指职业的壁垒和标准,即从事这个行业要有一定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资格认证;二是指一种工作态度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长期从事这个行业、这份工作,甚至把它作为终生事业来对待。
  所谓专业化,是对职业或工作知识性、技术性的要求,是对该职业、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的肯定。随着社会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辅导员队伍的壮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日渐成熟,辅导员作为一个岗位,其专业化的要求也随之提出,其中更是细分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心理健康方向、就业职业指导方向等。
  “80后”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而统一的关系。无论是职业化还是专业化都是为了促进“80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确立辅导员的职业地位,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专业化又是职业化的发展和归宿。“80后”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80后”辅导员的特点分析及现状
  (一)“80后”辅导员的政治敏感度较低,情绪自控能力薄弱,生活视野狭窄
  1.“80后”辅导员的政治敏感度较低
  部分“80后”辅导员虽然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但在面对重大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度依然较低,不能果断的做出正确的决断。政治素养不够和理论基础不扎实是“80后”辅导员的致命弱点。“80后”辅导员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并用这些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在突发性重大事件时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80后”辅导员的情绪自控能力薄弱
  “80后”辅导员大多为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待高校辅导员这份工作的态度是:思想开放,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兴趣爱好广泛,与此同时也有着较强的个性。并且大多数“80后”辅导员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在面对这一份繁琐、高压的工作时,有时不能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缺乏魄力和耐心,在遇到挫折时会被情绪左右,产生焦虑、浮躁的情绪。更有甚者在面对个性较强的学生时没有把握好沟通的方式方法,因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3.“80后”辅导员生活阅历浅、视野狭窄
  绝大多数“80后”辅导员只经历过从学校到学校的过度,校园生活的丰富经历与单薄匮乏的社会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没有太多的社会经历,思想较为单纯,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无法清晰的向学生解释清楚,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仅限于道听途说,所以无法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并存,微薄、博客、飞信等传播媒介让“80后”辅导员和学生都能快速地了解社会动态,原本知识的垄断优势就逐渐消失了。特别是在应对危机事件时,“80后”辅导员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在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全面性上都会有所欠缺,应对方法和技巧也都待具体掌握,进而无法在第一时间针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80后”辅导员对于辅导员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专业方向和定位
  1.“80后”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日常工作专业化水平不高
  “80后”辅导员在校的形象大多是年纪轻、资历浅,身处基层部门,每天应对着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化身为学生心目的“保姆”,领导心目中的“消防员”,可谓集各部门的职能于一身,其中包括班级管理、奖勤补助、安全教育、公寓管理、突发事件处理和行政教学事务等等。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种政策定位除了强调了辅导员德育功能之外,还对辅导员提出了社会性和服务性的要求。但这种多重化的定位在实践中却背离了其本该有的效果,“80后”辅导员成了各个职能部门的代职者。“80后”辅导员的时间被大量事务性工作占据,疏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模糊的定位使其弱化了辅导员的基本职能,直接导致“80后”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2.“80后”辅导员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
  辅导员工作涉及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岗位。许多高等院校的“80后”辅导员并不是教育类、思政类相关专业出身,这类辅导员大都没有经历过教育学、心理学的专门培训,仅仅通过辅导员岗前培训,无法达到专业辅导员所需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上岗之后,针对这一群体的培训也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80后”辅导员缺乏过硬专业功底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只能用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们层出不穷的问题。
  3.“80后”辅导员发展前景模糊,职业化程度低
  大多数“80后”辅导员在进入辅导员这个行业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而更有社会舆论认为只有专业不过硬的教师才会被安排去做学生工作。辅导员这一群体在工作中无法得到身份的认同,无法获得身份的成就感。同时这样的大环境造就了大多数“80后”辅导员心中存在这样一个概念——辅导员这个岗位是一个临时岗,是一个过渡性的职业。多数辅导员两到三年后就选择了转岗或者离职,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跳板,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
  三、实现“80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面对“80后”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和问题,合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体制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的工作职责、专业方向和职业定位
  1.优化“80后”辅导员队伍结构,聘用专业化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结构问题包括:年龄结构问题、学历结构问题、学科结构问题等,而对于“80后”辅导员来说,学科结构问题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选拔高校辅导员的过程中提出相关的准入专业范围,使“80后”辅导员在入职时自身所学的专业与辅导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相匹配。针对每个高校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队伍结构现状,选聘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才,从而解决“80后”辅导员学科结构问题。
  2.明确“80后”辅导员工作职责,管理职能和教育职能相互渗透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党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三条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就意味着“80后”辅导员身兼管理和育人的双重职能。作为管理者,“80后”辅导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繁重性和琐碎性,如何将教育职能渗透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是“80后”辅导员必须明确的一个重点,不能单纯的“为管理而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突发事件、评优评先、困难补助等工作中加入思想引导、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的过程中渗透入教育的成分,让看似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也承担起育人的功效。
  3.针对“80后”辅导员选定专业化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纵观高校学生工作,可将其细分为几大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团学工作模块、勤工俭学模块、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模块、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问题咨询模块等。相对应于每一模块的工作内容,针对“80后”辅导员设定专业化的岗位分工,专职专岗,可以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达到工作效率最大化。
  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针对每一模块对“80后”辅导员提出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通过各种平台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关注该模块内涵的前沿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例如,在岗位专业化之后,即可以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岗位的“80后”辅导员提出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的要求。这样对于“80后”辅导员个体而言,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发展,使他们成为这一专业的研究型人才,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二)相关制度保障“80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1.落实思想政治教师职称职务评定机制
  近年来,多地出台了关于辅导员职称评聘的序列,改变了原本辅导员既不能参加行政系列评聘,也不能参加教师系列评聘的局面。有了独立的职称评聘序列,大大拓宽了“80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让整支队伍充满了职业牵引力,职业认同感得到了提升,因此“80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将大大加强。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在辅导员中设立了3%和25%的教授岗和副教授岗。上海大学设立了辅导员职业等级分级制,规定三级辅导员相当于副教授级别并享受同等待遇,四级辅导员相当于教授、硕士生导师级别等。
  2.建立科学的考评考核机制
  要建立符合本校实际工作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辅导员考评考核体系,定期对“80后”辅导员进行动态、灵活的考核。将考评考察和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以公开公平的考核结果作为激励机制实施的依据,作为“80后”辅导员职务晋升及提拔的依据。对于多次考评成绩优秀的“80后”辅导员要大胆提拔,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向高层次管理队伍输送人才的后备军。
  3.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
  自从2007年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成立以来,辅导员培训基地承担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高级研修、学历学位培养等”任务。但就目前而言,各方面培训的开展数量仍然与辅导员的发展速度不成正比,多数“80后”辅导员依然被动地等待着培训的机会,被动地参加学校的各种学工论坛、辅导员论坛和培训。因此,高校除了鼓励“80后”辅导员自行寻找适合自己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培训项目的同时,应开发形式多样的培训与交流,加强校际沟通、学习和考察,取长补短,将真正提高“80后”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四、结论
  各高校“80后”辅导员群体日趋强大,通过对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从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为出发点,深化“80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建设,弥补“80后”辅导员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将“80后”辅导员塑造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爱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57-162
  [2]姚楠,蒋丽丽.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2-47
  [3]邓荣华,李文剑.年轻辅导员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劣势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0):90-91
  [4]陈庆健,庄兴忠.大学生辅导员必备的政治、道德、心理、人文素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63-64
  [5]段仁启.专业化与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1(15):74-75
  [6]王俊垒.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24-226
  [7]王琳,段中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推进方式[J].传承,2008(18):52-53
  (作者单位: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语象、意象、意境是诗词形象体系的三个层级,前一层级的形象通常是后一层级形象的构建基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后一层次形象的构建必然地依赖于前一层级的形象。意境处于诗词三级形象体系的高端,向来被古典诗学视为诗词艺术形象创造的极致,在此语境下,意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意境美受制于哪些因素,这是现代诗学需要进一步思考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诗词意境建构    诗词的三级形象体系中,语象、意境分别处于其
期刊
[摘要]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解决好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阐述了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方法,实践教学方式改革,师资水平提升途径,教学评价方法几个方面所做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    引言  目前我国在读大学生超过2000万人。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学生就业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矛盾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向是面向社
期刊
[摘要]高校“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和发展,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应加强心理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以多种形式结合,将面向全体学生教育与重视个别学生问题相结合,以全体学生发展性为目标,解决心理弱势群体问题为目的,有效实现建设和谐校园,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关键词]和谐心理安全稳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6.3R395.6[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
期刊
[摘要]在我国,英语学习更多是在课堂中进行,因此,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和研究者思考和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如何得以实现,更应该是我们教师予以关注的。本文从分析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入手,讨论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创新性等问题,并认为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理念主体性    引言  “教学
期刊
[摘要]当前,各大高校处于改革与创新、调整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建设同样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笔者针对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新问题及挑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应采取的策略,探索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以期为增强高校党组织的生机活力,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效能及科学化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党建高校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
期刊
[摘要]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显著变化的群体,而这个时期的中学生逆反心理普遍存在,并影响着教师教育效果的预期目标,因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处理的问题,本文从其产生的原因、表现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预防和削弱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课教学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春期处于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
期刊
[摘要]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已学知识,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的帮助而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加强大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的培养应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科学的自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普遍使用的基本工具,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提
期刊
[摘要]Mathematica软件是一套专门进行数学计算的软件,本文通过列举利用Mathematica进行高数基本计算的实例,来充分展示该软件的强大计算功能。引入此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数学综合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Mathematica软件 高等数学 计算 实例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
期刊
[摘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课程建设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武汉大学历来重视课程建设。本文将武汉大学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部分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阐述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何利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加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建设精品课程    高等学校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是不断提高教
期刊
一、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难点  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存在极大的差异,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班主任工作更是难做。主要的困难集中体现为三点:  1.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学习观念不强,一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差,经常迟到、旷课、抽烟、上网成瘾、过早谈恋爱。不讲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缺乏艰苦朴素的优良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