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高校的德育方法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通过比较中美高校德育方法,分析出两国高校德育方法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我们应该吸收、借鉴美国德育方法中的有益因素。这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也能够使德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美国;德育;方法
我国高校作为德育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任,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当然我国高校德育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要求我们进行反思和探索,积极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
一、中国和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中国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1.课堂教学法。 我国高校所采用的课程教学法是指通过直接、正面的课堂讲授方式来传播和讲授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所以说课程教学是开展德育、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德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设置统一的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规定相应的学分并且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系统的讲授,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授课形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价值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对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进行全面的认识,加深大学生对党的信仰及忠诚;通过近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革命事迹和情怀,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而当代世界与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掌握国际形势、应对外来文化冲击具有重要意义,使大学生坚定对党的事业的信心,维护国家利益。
2.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实际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情感体验,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的方法。卢梭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杜威也曾说过,高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是高校德育的落脚点,所以实际锻炼法有利于学生将思想品德认识付诸于思想品德行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知行合一,表里如一。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同时克服偏激急躁情绪,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大学生只有深入实践,才会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3.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法是作为帮助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减少成长路上阻碍、减少心理问题及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方法。随着我國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大环境竞争异常激烈,高校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心理咨询法的开展对大学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校将心理咨询和德育方法相结合,使其在德育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疏导,将会对个人甚至是学校社会造成多方面不良影响,不利于学校及社会环境的稳定。所以高校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不仅是对达成德育目标的正向辅助,更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1.宗教教育法。 宗教教育法在西方国家是一种非常盛行的教育方式,并且很早就纳入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宗教当做陶冶国民品格中非常重要且无法替代的一部分。美国公民几乎都是宗教的信仰者,并且视宗教为精神支柱,罗斯特曾指出:“宗教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它的基本特性是否构成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美国各大高校开展宗教课程,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及教育学生懂得并产生积德行善的意识,进而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在高校中实施宗教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扬善抑恶的观念与意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价值观。
2.隐性德育法。 隐性德育法是德育教育者以道德教育内涵为立足点,在自己的工作中通过不易察觉的方式,淡化教育的痕迹,于无形之中改变教育者被动、敷衍的学习态度,使受教育者以积极、主动的意识形态去接受德育,或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提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很容易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意识的目的。鉴于隐性德育的功效,美国高校充分认识到了其在促进学生德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通过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学校价值观及办学理念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隐性德育。
3.社会服务法。 社会服务法是通过在学校和社区之间开展交流合作,把社区服务带到了教育课程当中,让学生在有组织、有纪律的服务实践中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学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提高自身进行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位期间推行了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城市年计划”,鼓励青年学生主动深入社会生活当中,去培养自己的社会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在这样的动力之下,美国青年对社会服务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当代美国大学生特色的优势之一。
二、中美高校德育方法的异同点
(一)中美高校德育方法相同点
1.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是中美两国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美国没有独立的思想政治或道德教育类课程,主要通过开设历史、公民学之类的课程及有关专题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大学里每个学生也要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在讲授这些课程的同时渗透基本的道德准则教育。我国高校是以开设专门的德育和政治理论课为主、渗透教育为辅,系统地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 2.心理咨询与生活指导相结合。 美国高校德育注重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各类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拥有相对独立的编制及经费供给,由专门人士为学生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活动,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惑与问题并给予学生择业等方面的指导。近几年,我国各学校也陆续开设各种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并在大学设立心理辅导中心,针对大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
(二)中美高校德育方法不同点
1.我国高校侧重德育规范,美国高校侧重德育效果。 我国设置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德育教学,并且通过必修和选修方式统一设置考核评分标准。通过正规的课堂讲授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教育的优点在于授课面向群体多,能集中知识讲授,学生对于理论类的知识能有全面了解。美国主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个人所需的分析和沟通能力、实践知识、道德判断、社会责任以及公民参与等。虽然没有统一课程设置,但是卻将德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教学当中。美国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非常重视,常常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于教师的知识面以及授课能力的要求更高,同时美国课堂纪律比较自由,氛围更加轻松活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2.我国高校侧重教师主导,美国高校侧重师生互动。 现阶段“课程思政”的提出,将德育的教育任务分担与各个学科老师,每个老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任务和对于学生进行德育的任务。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加强是从单一的灌输者转换为学生成才的指引者、领路人,也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加大知识储备,改变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为人师的综合素质。美国大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开放,但并不是漫无边际,课上多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课程教学当中,老师比较多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经过双方的辩论,使其了解课程内容,老师也会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的价值。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的气氛非常轻松,学生可以在比较愉快的氛围内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能动性发挥较高。
三、美国高校德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构建主体性德育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在高校环境下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构建主体性德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让教师从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尊重学生在德育环节中的“中心”地位。
从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逐渐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而学生也能够积极响应教师的教学、主动提问、积极应答、积极反思。这一互动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德育的效果。从根本上来讲,构建主体性德育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对德育工作的展开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受教育者的培养和教化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优化显性德育方法,加强隐性德育方法建设
作为显性德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提出“四有好教师”标准,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要让教师树立“舞台意识”,讲授方法灵活、语言生动、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等,要吸引学生,感化学生。第二,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新时代互联网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不能忽视科技的发展而更应该用科技发展来带动教学改革。高校要提高教学科技化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两微一端”等平台进行教学,当然也要加强引导监督尽量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误入歧途。
加强隐性德育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美国隐性教育成功的其中一点,就是因为所有课程都是进行德育的阵地,在所有教学内容中进行思想渗透。第二,坚持实践出真知。我国高校实践活动要摒弃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阶段性轻长期性的做法,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补充和巩固课堂教学,特别是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哪些切身体验以及如何巩固这些实践活动的成果要有一个明确的方案。
(三)落实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划分学生所面对的问题究竟是心理问题还是思想品德问题。要防止将心理问题简单化为思想道德问题或者将思想道德性质的问题用心理障碍来开脱、放弃本该当事人承担的道德法律的责任。
首先,加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的建设。打造专业化队伍是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首要问题;其次,配套设备的到位。心理咨询不单单是简单的学生与咨询师之间的沟通,有些时候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者一定的场所,设备的到位能辅助心理咨询工作更好的展开;再次,充分开展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发展。通过以上方法来落实心理咨询工作使其发挥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从而使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多优势,让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及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6-12-08
[2]杨芷英.西方宗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伦理学研究,2003(1):27-28
[3]马星、国兆亮.基于学习结果的美国通识教育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6):37
[4]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78
[5]郭雪花.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6
[6]孙光琼,、冯文全. 一种值得重视的德育方法----无意识教育法 [ J].道德教育研究,2006( 1)
[7]于俊和.对美国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思考 [ J]. 教书育人,2002( 10)
[8]陈俊珂.美国大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 J]. 比较教育研究,1999( 1)
关键词:中国;美国;德育;方法
我国高校作为德育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任,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当然我国高校德育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要求我们进行反思和探索,积极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
一、中国和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中国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1.课堂教学法。 我国高校所采用的课程教学法是指通过直接、正面的课堂讲授方式来传播和讲授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所以说课程教学是开展德育、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德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设置统一的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规定相应的学分并且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系统的讲授,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授课形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价值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对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进行全面的认识,加深大学生对党的信仰及忠诚;通过近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革命事迹和情怀,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而当代世界与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掌握国际形势、应对外来文化冲击具有重要意义,使大学生坚定对党的事业的信心,维护国家利益。
2.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实际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情感体验,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的方法。卢梭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杜威也曾说过,高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是高校德育的落脚点,所以实际锻炼法有利于学生将思想品德认识付诸于思想品德行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知行合一,表里如一。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同时克服偏激急躁情绪,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大学生只有深入实践,才会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3.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法是作为帮助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减少成长路上阻碍、减少心理问题及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方法。随着我國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大环境竞争异常激烈,高校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心理咨询法的开展对大学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校将心理咨询和德育方法相结合,使其在德育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疏导,将会对个人甚至是学校社会造成多方面不良影响,不利于学校及社会环境的稳定。所以高校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不仅是对达成德育目标的正向辅助,更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1.宗教教育法。 宗教教育法在西方国家是一种非常盛行的教育方式,并且很早就纳入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宗教当做陶冶国民品格中非常重要且无法替代的一部分。美国公民几乎都是宗教的信仰者,并且视宗教为精神支柱,罗斯特曾指出:“宗教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它的基本特性是否构成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美国各大高校开展宗教课程,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及教育学生懂得并产生积德行善的意识,进而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在高校中实施宗教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扬善抑恶的观念与意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价值观。
2.隐性德育法。 隐性德育法是德育教育者以道德教育内涵为立足点,在自己的工作中通过不易察觉的方式,淡化教育的痕迹,于无形之中改变教育者被动、敷衍的学习态度,使受教育者以积极、主动的意识形态去接受德育,或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提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很容易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意识的目的。鉴于隐性德育的功效,美国高校充分认识到了其在促进学生德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通过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学校价值观及办学理念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隐性德育。
3.社会服务法。 社会服务法是通过在学校和社区之间开展交流合作,把社区服务带到了教育课程当中,让学生在有组织、有纪律的服务实践中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学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提高自身进行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位期间推行了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城市年计划”,鼓励青年学生主动深入社会生活当中,去培养自己的社会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在这样的动力之下,美国青年对社会服务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当代美国大学生特色的优势之一。
二、中美高校德育方法的异同点
(一)中美高校德育方法相同点
1.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是中美两国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美国没有独立的思想政治或道德教育类课程,主要通过开设历史、公民学之类的课程及有关专题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大学里每个学生也要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在讲授这些课程的同时渗透基本的道德准则教育。我国高校是以开设专门的德育和政治理论课为主、渗透教育为辅,系统地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 2.心理咨询与生活指导相结合。 美国高校德育注重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各类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拥有相对独立的编制及经费供给,由专门人士为学生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活动,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惑与问题并给予学生择业等方面的指导。近几年,我国各学校也陆续开设各种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并在大学设立心理辅导中心,针对大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
(二)中美高校德育方法不同点
1.我国高校侧重德育规范,美国高校侧重德育效果。 我国设置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德育教学,并且通过必修和选修方式统一设置考核评分标准。通过正规的课堂讲授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教育的优点在于授课面向群体多,能集中知识讲授,学生对于理论类的知识能有全面了解。美国主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个人所需的分析和沟通能力、实践知识、道德判断、社会责任以及公民参与等。虽然没有统一课程设置,但是卻将德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教学当中。美国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非常重视,常常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于教师的知识面以及授课能力的要求更高,同时美国课堂纪律比较自由,氛围更加轻松活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2.我国高校侧重教师主导,美国高校侧重师生互动。 现阶段“课程思政”的提出,将德育的教育任务分担与各个学科老师,每个老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任务和对于学生进行德育的任务。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加强是从单一的灌输者转换为学生成才的指引者、领路人,也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加大知识储备,改变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为人师的综合素质。美国大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开放,但并不是漫无边际,课上多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课程教学当中,老师比较多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经过双方的辩论,使其了解课程内容,老师也会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的价值。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的气氛非常轻松,学生可以在比较愉快的氛围内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能动性发挥较高。
三、美国高校德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构建主体性德育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在高校环境下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构建主体性德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让教师从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尊重学生在德育环节中的“中心”地位。
从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逐渐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而学生也能够积极响应教师的教学、主动提问、积极应答、积极反思。这一互动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德育的效果。从根本上来讲,构建主体性德育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对德育工作的展开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受教育者的培养和教化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优化显性德育方法,加强隐性德育方法建设
作为显性德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提出“四有好教师”标准,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要让教师树立“舞台意识”,讲授方法灵活、语言生动、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等,要吸引学生,感化学生。第二,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新时代互联网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不能忽视科技的发展而更应该用科技发展来带动教学改革。高校要提高教学科技化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两微一端”等平台进行教学,当然也要加强引导监督尽量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误入歧途。
加强隐性德育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美国隐性教育成功的其中一点,就是因为所有课程都是进行德育的阵地,在所有教学内容中进行思想渗透。第二,坚持实践出真知。我国高校实践活动要摒弃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阶段性轻长期性的做法,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补充和巩固课堂教学,特别是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哪些切身体验以及如何巩固这些实践活动的成果要有一个明确的方案。
(三)落实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划分学生所面对的问题究竟是心理问题还是思想品德问题。要防止将心理问题简单化为思想道德问题或者将思想道德性质的问题用心理障碍来开脱、放弃本该当事人承担的道德法律的责任。
首先,加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的建设。打造专业化队伍是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首要问题;其次,配套设备的到位。心理咨询不单单是简单的学生与咨询师之间的沟通,有些时候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者一定的场所,设备的到位能辅助心理咨询工作更好的展开;再次,充分开展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发展。通过以上方法来落实心理咨询工作使其发挥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从而使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多优势,让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及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6-12-08
[2]杨芷英.西方宗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伦理学研究,2003(1):27-28
[3]马星、国兆亮.基于学习结果的美国通识教育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6):37
[4]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78
[5]郭雪花.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6
[6]孙光琼,、冯文全. 一种值得重视的德育方法----无意识教育法 [ J].道德教育研究,2006( 1)
[7]于俊和.对美国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思考 [ J]. 教书育人,2002( 10)
[8]陈俊珂.美国大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 J]. 比较教育研究,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