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与融合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文章分析高校应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探讨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以人为本理念渗透与融合的策略: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对原有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不断加大对教辅人员的关注力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实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方式。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以人为本;渗透;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018-0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人的自身价值的理念。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高校只有充分尊重教师、学生以及教辅人员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促进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结合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与融合进行探讨。
  一、高校應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育人才,育人是高校各项任务的核心,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以人为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高校应用这种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为了更好地提升本校的管理水平,高校内部的各部门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积极配合。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各项教学管理活动无法发挥出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导致高校所制定的各项目标很难实现。在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制定的各项发展目标都融入了学生和教师的诉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高校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
   2.以人为本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围绕以人为本,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进和优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对教学管理内容进行改革。高校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这项教学改革活动中,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的必然要求。
   3.以人为本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各项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高校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高校教师尊重教育规律,不断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以人为本开展各项教学管理活动。只有在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中认真做好此项工作,才能使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得到很好的应用,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所以,以人为本,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
   虽然当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已经得到高校教职员工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部分教育管理者受长期形成的管理经验影响,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和制度,都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些高校习惯于以强制性命令的方式对教师、学生进行管理,正是这种官本位的思想,导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和渗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部分高校的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对人才培养的认识来进行教学设计,没有结合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对教学管理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重视,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教师依然坚持以理论为主,使得学生缺乏实践,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过度强调规范性和统一性
   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各项教学活动应围绕人才培养来开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高校教师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各项教学活动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过度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规范性与统一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认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积极改变教学管理中的这种错误做法。
   3.缺乏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尊重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一些高校存在着不尊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现象。部分高校的行政部门在制定各项教学管理政策的过程中,缺乏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管理制度的制定没有征求师生的意见,很多管理内容脱离了教学管理实际,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会形成一定的制约。一些高校的管理制度过于重视出现问题后的惩罚,缺乏对师生的激励。这就需要高校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积极征求师生的意见,并深入教学一线去了解师生的诉求。只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项管理制度,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教育方式缺少创造性
   在教育管理中,高校不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会导致教育方式的创造性存在缺失。其主要表现为教育管理方式单一,造成学生的创新性不足,其学习的过程变成了机械性的学习,缺乏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也变成了教师的单人舞台,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拓展,缺少了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害怕受到批评,不愿意向教师请教,使得教师无法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除此之外,个别高校仍然坚持以书本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并没有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缺少灵活性,导致教学与实践之间脱节。尽管目前有部分高校也安排了课外实践的相关课程,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却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校以人为本理念渗透与融合的策略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渗透与融合,对于高校各项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使教学管理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高校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高校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为了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高校所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维护教师与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目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高校只有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坚持这一原则,才能设身处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贯彻执行。当教师和学生感受到高校管理工作所发生的变化之后,他们就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发挥出各自的作用。这样,不仅能使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而且学生也能积极地配合教师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所以,高校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自己对教学工作的认识,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对原有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优化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强的规范作用与指导意义。但是在一些高校,其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各项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最新的教学活动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对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高校要将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并融入教学管理制度中来,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课程设计上,要确保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得到同步提升。因此,高校只有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使本校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高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学生未来的就业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工作。高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权限,让他们根据教学大纲灵活确定教学内容,将行业发展的最新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使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
   3.不断加大对高校教辅人员的关注力度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辅导员、教学秘书以及后勤管理人员等教辅人员,对于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活动中,一些高校对这些人员的关注力度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促进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融合与渗透,高校需要在教学管理中不断加大对教辅人员的关注力度,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高校管理层要积极深入到教辅管理人员中了解他们的诉求,积极制定各项教学管理激励政策,促进教辅人员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开展工作,使本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措施都能有效落实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高校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大对教辅工作人员的关注力度,积极帮助他们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对他们适当倾斜,才能更好地推动本校教学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4.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任务是重中之重,所有的工作重点都与教学有关,其他的工作都属于辅助性的,可有可无。对于教师而言,其目的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其只要考试顺利通过达到标准,就算完成所谓的目标。显然,不转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就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各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在教学管理中要融合与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高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融入当前的各种先进技术,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在学生面前也不可高高在上。此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高校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一些教师把教学管理工作当作任务,应付了事,缺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热情。因此,要想在教学管理中有效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键在于教师要积极改变自身的工作态度,提升育人实效。教师应积极改善和革新以往的教学手段,从专注课本教学转向实践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实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方式
   高校想要在工作中真正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应当从民主管理方面入手,实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因为这是其获得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实际上,各高校的教师大多都具有较强的民主管理意识,让他们参与教学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除此之外,高校要制定相应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真正让教学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全面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高校管理层要不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做好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改进,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只有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才能促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念超.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J].林区教学,2018(03).
  [2]王韵璐.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5).
  [3]单小芳.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J].继续教育研究,2017(03).
  [4]张淑利.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渗透与体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24).
  [5]李素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6]栗新.“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
  [7]杨丁懿.浅析人本主义理论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8]卞利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教育管理模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9]袁亚敏.“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到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J].职业教育,2014(05).
  [10]潘玲霞.以人为本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11]鄢行龙.基于以人为本理念解读高校教育管理[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02).
  [12]汪庭云.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施[J].江西教育,2019(36).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首先简述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足之处,如偏重说理、轻于实践,方法单一、氛围不佳,最后从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构建多元融合的考核体系几个方面,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
摘 要:中职学校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简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工学结合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从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密切关注中职学生的实习期思想状态、加强中职学校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措施。
摘 要:结合当前信息化发展及国家全民智能教育项目的开展,以北京化工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程序设计类课程为参考,依托相关程序设计竞赛,分析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将学科竞赛精神融入课堂,以赛促教”“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建设训练题库,加强习题练习”等方面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方法,希望为程序设计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要求以真实情境为桥梁,构建知识与议题二者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文章以“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议题,结合教学实际思考议题的三重维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信息化、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利用英文红色文献进行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协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方法,既是高校教育工作创新教育主体的表现,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与时俱进的结果。文章梳理英文红色文献,并探讨英文红色文献与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协同策略。   关键词:英文红色文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思维方式。教师要在法学专业课教学中“润心细无声”地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就要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基础上见机行事、见景生情,以小喻大、示范引领。文章以真实的甲同学课前吃面包违纪和邱少云舍身遵守战场纪律的故事比较、突发性风雨入窗和《天耀中华》歌词的深意挖掘以及方法论的简短总结,生动地展示了遵纪守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落
摘 要:文章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进行探讨,指出大学生应具有学思并重、信念坚定、本领过硬的自我责任,应具有恪守孝道、平等互爱、维护和睦的家庭责任,应具有尊重法律、无私奉献、推己及人的社會责任,应具有努力奋斗、勇往直前、追梦圆梦的民族责任,应具有包容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共享的世界责任。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理想信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精英人才及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将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在探讨课程思政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英语课堂;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及其有效应用.文章通过综述的方式归纳和梳理在CNKI(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关于各种教学方法
摘 要: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为突出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价值,高职院校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实施及教育保障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积极打造现代化劳动教育体系,开展劳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文章分析新时期背景下劳动观的时代内涵,提出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观;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