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思维方式。教师要在法学专业课教学中“润心细无声”地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就要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基础上见机行事、见景生情,以小喻大、示范引领。文章以真实的甲同学课前吃面包违纪和邱少云舍身遵守战场纪律的故事比较、突发性风雨入窗和《天耀中华》歌词的深意挖掘以及方法论的简短总结,生动地展示了遵纪守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落实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高校;法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008-03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在法学专业课中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德育课程,它是一种意在构建与发挥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功能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对高校而言,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知识传承、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大学专业课教师要细心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德育基因和价值范式,时刻把握育人时机,在“润心细无声”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中,融入理想信念、意志品行、爱党爱国等,对学生进行精神指引,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不仅需要专业课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植入思政元素,进行统筹协调,而且需要专业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如何在专业课课堂上找准时机和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通过有限的简短交流互动,“润心细无声”地讲好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英雄模范故事,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与学生身边的细节小事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平等交流中传播正能量,收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想育人效果,应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课教师,如何把依法育人与以德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收到1 1
关键词:高校;法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008-03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在法学专业课中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德育课程,它是一种意在构建与发挥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功能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对高校而言,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知识传承、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大学专业课教师要细心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德育基因和价值范式,时刻把握育人时机,在“润心细无声”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中,融入理想信念、意志品行、爱党爱国等,对学生进行精神指引,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不仅需要专业课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植入思政元素,进行统筹协调,而且需要专业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如何在专业课课堂上找准时机和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通过有限的简短交流互动,“润心细无声”地讲好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英雄模范故事,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与学生身边的细节小事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平等交流中传播正能量,收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想育人效果,应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课教师,如何把依法育人与以德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收到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