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从事物或现象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提出和求证假设、作出解释等建构知识的活动,并通过交流、辩论,使学生进一步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1.探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简单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总结获得,可以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时间利用分配更为合理,特别是学生参加了知识的发现、探索和获得过程,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会更加深刻。
3.有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个性发展,在探究的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放松,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表达能力都有所发展,经常有成功的激励,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大大增强。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探究主动学习知识以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呢?
一、合理建构,完善探究形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合理建构知识,在知识的建构中学会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学习。自主性、合作性是完善探究形式的重要特性:
1.自主性:自主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猜疑、矛盾、困惑、惊喜。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不单单获得了新的数学知识,更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2.合作性:当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时,老师就让学生想想可以怎么办?这时学生就产生了合作的欲望。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任务,从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优势,学会在需要合作的时候要与人合作。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注重评价,形成探究动力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服务。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人,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人的教育。
三、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课改以来有人将淡化知识、淡化结论理解为新课程的理念或特点。其实,对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这样的范畴谈何者更重要在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你说那个更重要?如果硬要谈,也只是从我们现在的缺失的角度来谈的,就像一个人缺钙,要重点补一补。我们过去的一些做法根子在于将知识本身看得太重,而不管知识如何获得,结果留给学生的本来十分重要的知识结论成了一堆死的东西,学生能力发展自然就谈不上了。现在我们就是要把那些流失掉的东西补回来,而且在知识上也要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说,要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知识、更深入他们心灵的知识。为此,我们的智慧应该花在对双赢的追求上。理想情况下,科学探究中探究的过程、概念性理解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三者是协调一致、齐头并进的。
四、精心设计探究性教学活动
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探究是完全地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不能干预。即: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教师不能否决学生提出的方案;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要尊重、要纳入教学之中;教学不应当设置既定目标。那么探究性教学到底应该是教师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的随意活动?
首先,如果认为课堂的一切就是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因而视课堂的乱为洪水猛兽,那就涉及到观念转变层面的问题。既然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就应该是这种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探究性科学教学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我们承认学生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由教师操纵的机器,那在课堂上要刻意谋求的就不是控制课堂,而是如何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是向导而不是看守。
同时,尽管科学探究性教学中,不能老是牵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但探究性教学决不等于课堂上杂乱无章的一锅粥,而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孩子是受到监护的研究者,孩子对任意一个课题自由地或自发地进行实验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可能性极小。需要教师把探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把题目或要求抛给学生,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但同时适时的收也是非常必要的,收就是给予学生方法、方向上的提示和指导,不是包办代替,不直接给答案,而是重在如何引发学生下一步的思考;收是在给予规则,教会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这就要求生物教师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发展本位;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创造力,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作者单位:河南省兰考一高)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1.探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简单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总结获得,可以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时间利用分配更为合理,特别是学生参加了知识的发现、探索和获得过程,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会更加深刻。
3.有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个性发展,在探究的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放松,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表达能力都有所发展,经常有成功的激励,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大大增强。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探究主动学习知识以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呢?
一、合理建构,完善探究形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合理建构知识,在知识的建构中学会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学习。自主性、合作性是完善探究形式的重要特性:
1.自主性:自主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猜疑、矛盾、困惑、惊喜。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不单单获得了新的数学知识,更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2.合作性:当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时,老师就让学生想想可以怎么办?这时学生就产生了合作的欲望。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任务,从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优势,学会在需要合作的时候要与人合作。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注重评价,形成探究动力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服务。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人,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人的教育。
三、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课改以来有人将淡化知识、淡化结论理解为新课程的理念或特点。其实,对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这样的范畴谈何者更重要在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你说那个更重要?如果硬要谈,也只是从我们现在的缺失的角度来谈的,就像一个人缺钙,要重点补一补。我们过去的一些做法根子在于将知识本身看得太重,而不管知识如何获得,结果留给学生的本来十分重要的知识结论成了一堆死的东西,学生能力发展自然就谈不上了。现在我们就是要把那些流失掉的东西补回来,而且在知识上也要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说,要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知识、更深入他们心灵的知识。为此,我们的智慧应该花在对双赢的追求上。理想情况下,科学探究中探究的过程、概念性理解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三者是协调一致、齐头并进的。
四、精心设计探究性教学活动
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探究是完全地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不能干预。即: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教师不能否决学生提出的方案;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要尊重、要纳入教学之中;教学不应当设置既定目标。那么探究性教学到底应该是教师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的随意活动?
首先,如果认为课堂的一切就是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因而视课堂的乱为洪水猛兽,那就涉及到观念转变层面的问题。既然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就应该是这种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探究性科学教学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我们承认学生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由教师操纵的机器,那在课堂上要刻意谋求的就不是控制课堂,而是如何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是向导而不是看守。
同时,尽管科学探究性教学中,不能老是牵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但探究性教学决不等于课堂上杂乱无章的一锅粥,而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孩子是受到监护的研究者,孩子对任意一个课题自由地或自发地进行实验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可能性极小。需要教师把探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把题目或要求抛给学生,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但同时适时的收也是非常必要的,收就是给予学生方法、方向上的提示和指导,不是包办代替,不直接给答案,而是重在如何引发学生下一步的思考;收是在给予规则,教会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这就要求生物教师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发展本位;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创造力,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作者单位:河南省兰考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