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学习肩负着学习古代语言和理解文章两项任务。在学习中要很好的完成这两项任务,必须注意培养语感。要培养语感,必须从诵读做起。古人强调学习文章注重涵咏,这涵咏就是诵读。
可是,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人们忽略的恰恰是诵读的功夫。喋喋不休的串讲,絮絮不止的翻译充斥着课堂。教师课课喊累,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味全没。本来很有意思的课堂变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还文言文课堂以本来面目,让文言文课堂响起朗朗书声,成为师生的共同期盼。
把朗读引入课堂,关键在老师。在这一方面,我也做了一些探索。我觉得,文言文阅读课也要注意五读,下面以《六国论》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试读。这一环节的朗读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朗读可采取听朗读录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读音:1、多音字。如“暴”字在课文中出现两次,在“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中读pu,去声。意思是暴露、晒在“然则暴秦之欲无厌”中,读bao,去声。意思是残暴。2、易错字。如“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中的“咽”,在这里是咽喉的意思,读平声。学生常常读成去声。3生字。有些字比较偏僻,学生接触不多,容易读错。如“思厥先祖父”中的“厥”。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在学习之初就要解决。另外还要读准句读。把该停顿的地方读准确,把不该停顿的地方纠正过来。读准句读是理解句意的基础,忽视不得。
第二步、研读。这一环节可以分两小步。第一步,齐读。思考:《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是什麽?这一步朗读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思路。第二步,默读。要求学生不借助任何资料,紧紧结合注释疏通文字。把自己觉得不懂的词语找出来,把自己感到难翻译的句子找出来。学生疏通文字,发现问题,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必须在默读中解决。
第三步,评读。这一环节一是要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采取先让学生读出自己有疑问的句子,提出有疑问的地方,然后先让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的师生共同答疑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先让学生读难句,提疑问,教师直接回答的方式。二是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先提出问题:围绕中心论点,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证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接着提问,要求学生用文章中的原话进行归纳。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个体读的方式,提示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第四步、赏读。主要是针对文章写法进行鉴赏。讨论:①本文论证严密,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②关于六国灭亡,作者提出“弊在赂秦”,你赞同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个别读的方式。可先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读出来,然后进行鉴赏。在进行朗读时,也要让学生读出感情。例如在鉴赏到对比论证时,在“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一句中,读“先祖父”时要表现出敬佩的感情,语调要平和,语气舒缓。读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时,要用嘲讽的语气读出子孙的无能。“举以予人”,中“举”“予”要重读,“举”用升调,“予”用降调。“如弃草芥”语速要慢,一字一顿,读出惋惜感叹的感情。再如倒数第二段,在说到历史毕竟不能假设,六国还是相继灭亡时,也用了对比。此处要读出感慨万千的感情基调,这个语调应该是深处的感慨。最后一段强调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读出沉中的叹息和无奈。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如果学生同意,要求他们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做依据;如果不同意,也要求他们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这一步可以采用先说观点,然后陈述理由,在陈述过程中把要引用的句子讀出来。
第五步、诵读。在疏通文字、理解文意、鉴赏手法之后,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这时,就要引导学生齐读,加深理解。自由朗读,体味情感。最后争取在课堂上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学习文言文重视朗读,是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在朗读中积累,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鉴赏,在朗读中提高,就能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果真如此,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文言文呢?他们会说:“文言文,其实爱你很容易。”
可是,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人们忽略的恰恰是诵读的功夫。喋喋不休的串讲,絮絮不止的翻译充斥着课堂。教师课课喊累,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味全没。本来很有意思的课堂变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还文言文课堂以本来面目,让文言文课堂响起朗朗书声,成为师生的共同期盼。
把朗读引入课堂,关键在老师。在这一方面,我也做了一些探索。我觉得,文言文阅读课也要注意五读,下面以《六国论》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试读。这一环节的朗读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朗读可采取听朗读录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读音:1、多音字。如“暴”字在课文中出现两次,在“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中读pu,去声。意思是暴露、晒在“然则暴秦之欲无厌”中,读bao,去声。意思是残暴。2、易错字。如“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中的“咽”,在这里是咽喉的意思,读平声。学生常常读成去声。3生字。有些字比较偏僻,学生接触不多,容易读错。如“思厥先祖父”中的“厥”。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在学习之初就要解决。另外还要读准句读。把该停顿的地方读准确,把不该停顿的地方纠正过来。读准句读是理解句意的基础,忽视不得。
第二步、研读。这一环节可以分两小步。第一步,齐读。思考:《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是什麽?这一步朗读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思路。第二步,默读。要求学生不借助任何资料,紧紧结合注释疏通文字。把自己觉得不懂的词语找出来,把自己感到难翻译的句子找出来。学生疏通文字,发现问题,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必须在默读中解决。
第三步,评读。这一环节一是要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采取先让学生读出自己有疑问的句子,提出有疑问的地方,然后先让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的师生共同答疑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先让学生读难句,提疑问,教师直接回答的方式。二是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先提出问题:围绕中心论点,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证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接着提问,要求学生用文章中的原话进行归纳。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个体读的方式,提示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第四步、赏读。主要是针对文章写法进行鉴赏。讨论:①本文论证严密,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②关于六国灭亡,作者提出“弊在赂秦”,你赞同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个别读的方式。可先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读出来,然后进行鉴赏。在进行朗读时,也要让学生读出感情。例如在鉴赏到对比论证时,在“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一句中,读“先祖父”时要表现出敬佩的感情,语调要平和,语气舒缓。读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时,要用嘲讽的语气读出子孙的无能。“举以予人”,中“举”“予”要重读,“举”用升调,“予”用降调。“如弃草芥”语速要慢,一字一顿,读出惋惜感叹的感情。再如倒数第二段,在说到历史毕竟不能假设,六国还是相继灭亡时,也用了对比。此处要读出感慨万千的感情基调,这个语调应该是深处的感慨。最后一段强调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读出沉中的叹息和无奈。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如果学生同意,要求他们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做依据;如果不同意,也要求他们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这一步可以采用先说观点,然后陈述理由,在陈述过程中把要引用的句子讀出来。
第五步、诵读。在疏通文字、理解文意、鉴赏手法之后,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这时,就要引导学生齐读,加深理解。自由朗读,体味情感。最后争取在课堂上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学习文言文重视朗读,是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在朗读中积累,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鉴赏,在朗读中提高,就能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果真如此,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文言文呢?他们会说:“文言文,其实爱你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