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研究性学习,即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就体现了学习方式上的一个根本转变,而这种转变则是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基础。在此提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并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它与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交际性比较强,整个教学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展开。根据其学科性质和学生的特点,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适于采取以下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给出学生问题的答案,结果是高分的英语成绩,却连一句简单的问候也用英语表达不出来。这样,英语教学就必须给学生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小班级的教学规模是英语教学最理想的模式,但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班级人数远远超出了标准人数的要求,因此,把班级分成小组就尤为重要。可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特征、性别等按需要分成若干小组,对各个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或不同的任务。如:词汇为共同的任务,课文理解布置给不同的小组等。学习小组经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入角色,把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在这个学习成果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占有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从而锻炼了他们用英语听和说。这时教师的作用则是指导、帮助和评价。
  2.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运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全班围绕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自完成收集资料和信息的任务,届时与全班集体讨论,获得结论。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他们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加强了,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二、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由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建议者、资源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师生关系转变为对话、合作,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与学习,相互尊重、信任、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逐步建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或活动,它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重视教师主动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主动的“学”;同时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指导能力,与时俱进,关注前沿科学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中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研究的作用
  一般来说,改革多半是建立在对以前的严厉批判和否定之上,因此,一开始人们就认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将代替以往的学习方式,把“研究性学习”的功能随意扩大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并不排斥教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尽快地获得知识,如教材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单词、句型特点、语法现象等“显性知识”,就没必要让学生去进行探究。其实,学生在求知求真的过程中需要思想和情感的相互激荡,“接受式学习”仍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现在之所以引入“研究性学习”,并非是要否定“接受式学习”,而是要让“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伴而行,相互渗透于英语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误区二:对自主性学习理解有偏颇
  “研究性学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的活力。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求知阶段,还不具备完全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知识结构也并不完善。如果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单单突出学生的“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罢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而且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校正与督促。
  误区三:成果展示过于单调
  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后程序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并且将自己的收获与同学进行交流研讨,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进行思维碰撞,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但是,从当前教师的授课形式看,采用的大多是多媒体课件展示形式,整堂课看到的是眼花缭乱的图文,课堂上没有了交流,没有了思维碰撞,有的只是被动的接受、倾听,学生的劳动成果也无法在一节展示课上得到充分展现。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暴露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但只要我们正视误区,能够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拓展思路,拓宽途径,寻求促使学生独立发展的最佳途径,构建有利于学生能力增长、个性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策略,齐心协力、灵活机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走出误区,使这一学习方式逐步完善、蓬勃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的教学评价不只是认定,更重要的是激励和调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力图做到日常化,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学习跟踪、课堂评价、作业、学生日记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使之有效地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有效性评价 课堂教学 激励 调控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面对着阅读量少得可怜、表达能力较差的农村学生,为达到这一要求,我尝试运用了拓展阅读教学法。拓展阅读,就是以课本中的文章作为教学的范本,同时选取内容、主题、风格、写法相同或相似的作品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进行阅读教学
期刊
关爱学生是师德行为的情感基础,读懂学生是为人师表的方法之源。读懂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师岗位的基本功。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先学会读懂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精心设计“好吃而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数学。  一、读懂学生的学习基础  教学活动要达到教师与学生水乳交融的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乐事”,关键就在于教师要把学生的一切都“了然
期刊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语文学习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时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真善美丑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尽力扩大语文教学内容,使生活变成了语文学习的乐园。兴趣催生内驱力,在教学中,我把训练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作为重点来抓,用日记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是倾诉自己的委屈、分享自己的快乐。  一、日记就是生活的缩影、成长的历程  如上所言,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语文学习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时地引导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学习各门科学知识时便于理解打下基础,而在课堂上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则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下面将对初中数学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作出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逻辑思维 科学知识 初中数学 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有专家曾如是说:老师一堂课的好坏,就看引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在上课的开始,就要在短时间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我省已从2010年全面开始使用新教材,高中物理采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简称“教科版”),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设计的探究实验较多,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较高。物理学本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物理教学自然也应该还原它的本色,要以实验为基础。  如今,新课程的主旨在于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
期刊
所谓运算,是指在运算定律指导下对具体算式进行变形的演绎过程。数学运算能反映学生的多种智力品质,如运算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其中运算的灵活性是运算智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比较注重简算技能训练而忽视了简算意识的培养。下面就根据我的教学谈一谈如何正确把握教材,强化简算意识。  大部分教师都能抓住新规则(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习得的先决知识准备(整数加减运算定
期刊
摘 要:发现法,亦称解决问题法,是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过程,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  关键词:观察 阅读 讨论 总结  发现法,亦称解决问题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所提出来的,是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以发展学生
期刊
一、课前思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标准的提高,写的要求也在逐步调高。也就是说,在语言输入加大的基础上,逐步突出语言输出的功能,加强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考察,已经势在必行。  而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高一、高二阶段,并不是不知道对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由于写作耗时多,学生懒于动手,思想上也非常不重视,而在平时的教学环节里,为了要进度,写作又被我们老师忽略了,这就造成了高三
期刊
一提到如何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读也要讲求质量,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水平。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所谓的技巧,可阅读水平老提不高。另一方面,不少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如果仅仅是把文章翻译过来,那就成了翻译课;而一味讲技巧,一则阅读本身并无太多技巧可循,二则易把学生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