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更是人才素质的重要表现。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点难题。如何能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是摆在广大历史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社会在不断变化,科技在不断发展,时代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在这些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做到创新教育,是当下教育界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历史学科的特殊性
历史学可与其它的学科不同,它的教学内容是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历史沉淀的整合,它的内容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一些客观评论,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联系的整体。学习历史,要在尊重历史客观性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中的人物。
二、注重历史教学的创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是他们的明显特点。教师要牢牢掌握这一点,在尊重历史客观性的前提下,有意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辩论会和故事会等形式,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打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形成发散思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例如在讲到“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这一课时,对于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的原因、影响,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论对错与否,只要积极发言,都给与表扬和鼓励。
这样一来,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打开了。教学质量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讲授课本上规定的内容,对于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内容,教师也要适当的进行延伸,不仅能丰富现行历史教育中的教学内容的缺失,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这一课时,对于课本上一笔带过的“长平之战”,教师应抽出时间进行重点的讲述,从长平之战的残酷,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格局变换和社会背景,通过语言的描绘和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的知识扩展能力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里面的道“道”指的就是学习方法。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变成“如何学习”。在当代社会,能够掌握自我学习方法的人才更容易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换。现代教学论中对教学的定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将原来示范式的教学方法改为意义更加重大的学法,教师教会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就是为学生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世界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完全靠教师教授,根本不可能。所以,教师教授学法,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既是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响应了国家教育部新课改的号召。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能力。新时代的教育要求的课堂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新式教育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中,学生从原来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地位,变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从原来的主体地位转变成辅助地位,成为了学生的主导。在这个新的群体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的任务。对于这样的教育群体,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显然更加受用。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不再带有压力地去学习,而是完全凭着个人兴趣去学习,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对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应用到了教育领域。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在各大学校中流行起来。这种新式的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初中历史教学手段,也为历史课堂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集中了学生的精神注意力。以前的一些繁琐复杂的历史事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优化了教育教学机构。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师应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将学习历史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是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使用新式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在心理学上来讲,是测定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创新能力是衡量现代人才的主要标准,而作为衡量人才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准,发散思維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世界各国历史当中,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之间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能够做到“触类旁通”的同时,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强化记忆。
五、结束语
初中历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与其他的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也不能过多的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要根据本专业的特殊性,对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将创新教育放到历史教育的重点工作上,教师要精心的备课授课,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做好反思和总结,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初中历史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历史教师更要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才能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真正地在历史教学中实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木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伟.新课程——历史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浅议[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许广平.初中历史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中学教育,2005(3)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社会在不断变化,科技在不断发展,时代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在这些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做到创新教育,是当下教育界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历史学科的特殊性
历史学可与其它的学科不同,它的教学内容是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历史沉淀的整合,它的内容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一些客观评论,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联系的整体。学习历史,要在尊重历史客观性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中的人物。
二、注重历史教学的创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是他们的明显特点。教师要牢牢掌握这一点,在尊重历史客观性的前提下,有意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辩论会和故事会等形式,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打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形成发散思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例如在讲到“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这一课时,对于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的原因、影响,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论对错与否,只要积极发言,都给与表扬和鼓励。
这样一来,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打开了。教学质量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讲授课本上规定的内容,对于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内容,教师也要适当的进行延伸,不仅能丰富现行历史教育中的教学内容的缺失,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这一课时,对于课本上一笔带过的“长平之战”,教师应抽出时间进行重点的讲述,从长平之战的残酷,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格局变换和社会背景,通过语言的描绘和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的知识扩展能力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里面的道“道”指的就是学习方法。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变成“如何学习”。在当代社会,能够掌握自我学习方法的人才更容易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换。现代教学论中对教学的定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将原来示范式的教学方法改为意义更加重大的学法,教师教会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就是为学生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世界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完全靠教师教授,根本不可能。所以,教师教授学法,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既是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响应了国家教育部新课改的号召。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能力。新时代的教育要求的课堂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新式教育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中,学生从原来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地位,变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从原来的主体地位转变成辅助地位,成为了学生的主导。在这个新的群体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的任务。对于这样的教育群体,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显然更加受用。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不再带有压力地去学习,而是完全凭着个人兴趣去学习,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对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应用到了教育领域。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在各大学校中流行起来。这种新式的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初中历史教学手段,也为历史课堂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集中了学生的精神注意力。以前的一些繁琐复杂的历史事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优化了教育教学机构。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师应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将学习历史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是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使用新式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在心理学上来讲,是测定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创新能力是衡量现代人才的主要标准,而作为衡量人才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准,发散思維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世界各国历史当中,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之间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能够做到“触类旁通”的同时,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强化记忆。
五、结束语
初中历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与其他的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也不能过多的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要根据本专业的特殊性,对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将创新教育放到历史教育的重点工作上,教师要精心的备课授课,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做好反思和总结,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初中历史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历史教师更要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才能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真正地在历史教学中实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木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伟.新课程——历史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浅议[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许广平.初中历史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中学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