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有感性的认识,恰当、合乎规律的教学情境设定,发挥着任何其他教学工具不可能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声形色并举;恰当结合文意;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表演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新课标中也给出了指导意见,这些是我们教师教学安排的依据。教学情境的创设之所以为新课标所推崇,原因是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有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语文知识学习中投入自身的情感,有利于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恰当、合乎规律的教学情境设定,发挥着别的任何其他教学工具不可能起到的作用。尤其在文学作品和写真人真事的叙事性作品教学中,这种“创设”体现出来的教学意义更深更广。
一、声形色并举,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追求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美化课堂,把学生带入浓浓的语文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声情并茂主张的是教师利用声、形传授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扩展学生的思维。范读课文尤其能够彰显出教师的声情并茂。语文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必须充分带动声、形、色等要素。声,是为了吐字清楚、响亮;形,应该保持与姿势和手势的协调;色,则在表情要与课文内容相互一致。例:在读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时,教师则需把自己带进当时的情境中,站直身子、挺起胸脯,声音铿锵有力,眼神执着坚定,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深刻感受海燕的坚强与无畏无惧的精神。
二、恰当结合文意,营造良好学习情景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各个方面学习环境的创立。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使其全心投入学习中,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意义重大。教师若能善于利用文本的旨意,把各种不同的观点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考平台,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教师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互动。例:学习《孔乙己》时,根据孔乙己的“死”这一出发点,我则精心设计了多个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文章内容,在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的同时,引导独立思考以促进学生散开去把握全文的目的。问题一,孔乙己究竟会不会死?会如何死?等多个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最终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也正是因为问得“自由”,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二,孔乙己为什么必死无疑?证据是什么?问题三,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却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别人的笑声中呢?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问得“自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出的答案各种各样、精彩纷呈,师生间、生生见将学生思维彻底打开。
三、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情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整个语文课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是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优化教学,充分带动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被激发。教师需积极融合教学内容,将文章和现实的音乐、图片、影音相互配合,最后借助多媒体全面展示,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在上《安塞腰鼓》这堂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西北汉子在黄土高原上舞动腰鼓的视频,学生面对那种活生生的场景在视觉、听觉上都产生较大的刺激,在这种内容丰富、动感的学习环境里,这些南方的城里学生对腰鼓的有了切身感受,对整个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刻、更细腻的体验,这种审美体验的教学作用十分显著。
四、紧密联系实际,有效创造教学情境
生活是活的课堂,是一切知识的源头,脱离了现实生活谈语文教学就像是脱离了水的鱼,是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创设一些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情境,就像把鱼放入水中似的,有了水的鱼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游动,有生活体验的学生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涉及到的各类人物,多数都是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的,有的直接是生活中真实人物的缩影。虽然有些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不大一样,但只要教师能按照学生生活实际,则能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语文课本教材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例:上到《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时,祥子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此理解的难度较大,而引导学生抓住烈日和暴雨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的感受,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学习,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通过表演体验,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参与、表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增添教学情趣。表演和扮演是理解和表达语文内容的实践活动,表演的越成功,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别根据皇帝、骗子、老大臣、小孩子的口吻来模仿,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再比如在教学《核舟记》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表演船头和船尾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自行组织人选和道具。表演任务开始前,学生热情高涨,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给课堂增添了无形的魅力。学生模仿课文,带着高高的自制的纸帽,嘴上粘贴着自制的胡须,手臂上也戴着珠链,摆着造型,很是形象,还原了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造型对照课文,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了知识、感受了欢乐,激发了学习兴趣。
六、通过美术作品,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美术作品也就是教学挂图可以使教学内容再现,使之形象化,立体可感,易于接受,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享受乐学的氛围。如在讲授《陋室铭》时,学生要领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结合教学挂图来分析“斯是陋室”,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一个人弹琴,室内显得狭小,可见空间非常小,周围的景物只有苔痕、草色,也非常少,苔痕又上台阶,可见来客很少,又能看出室内的简陋设施。学生一眼便能看出命名陋室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陋室不陋便顺理成章了。
面对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初中教师应在美化教学课堂、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创造活的教学情境方面下足功夫,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全面接触语文知识,感触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为今后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 声形色并举;恰当结合文意;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表演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新课标中也给出了指导意见,这些是我们教师教学安排的依据。教学情境的创设之所以为新课标所推崇,原因是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有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语文知识学习中投入自身的情感,有利于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恰当、合乎规律的教学情境设定,发挥着别的任何其他教学工具不可能起到的作用。尤其在文学作品和写真人真事的叙事性作品教学中,这种“创设”体现出来的教学意义更深更广。
一、声形色并举,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追求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美化课堂,把学生带入浓浓的语文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声情并茂主张的是教师利用声、形传授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扩展学生的思维。范读课文尤其能够彰显出教师的声情并茂。语文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必须充分带动声、形、色等要素。声,是为了吐字清楚、响亮;形,应该保持与姿势和手势的协调;色,则在表情要与课文内容相互一致。例:在读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时,教师则需把自己带进当时的情境中,站直身子、挺起胸脯,声音铿锵有力,眼神执着坚定,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深刻感受海燕的坚强与无畏无惧的精神。
二、恰当结合文意,营造良好学习情景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各个方面学习环境的创立。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使其全心投入学习中,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意义重大。教师若能善于利用文本的旨意,把各种不同的观点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考平台,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教师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互动。例:学习《孔乙己》时,根据孔乙己的“死”这一出发点,我则精心设计了多个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文章内容,在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的同时,引导独立思考以促进学生散开去把握全文的目的。问题一,孔乙己究竟会不会死?会如何死?等多个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最终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也正是因为问得“自由”,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二,孔乙己为什么必死无疑?证据是什么?问题三,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却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别人的笑声中呢?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问得“自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出的答案各种各样、精彩纷呈,师生间、生生见将学生思维彻底打开。
三、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情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整个语文课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是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优化教学,充分带动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被激发。教师需积极融合教学内容,将文章和现实的音乐、图片、影音相互配合,最后借助多媒体全面展示,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在上《安塞腰鼓》这堂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西北汉子在黄土高原上舞动腰鼓的视频,学生面对那种活生生的场景在视觉、听觉上都产生较大的刺激,在这种内容丰富、动感的学习环境里,这些南方的城里学生对腰鼓的有了切身感受,对整个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刻、更细腻的体验,这种审美体验的教学作用十分显著。
四、紧密联系实际,有效创造教学情境
生活是活的课堂,是一切知识的源头,脱离了现实生活谈语文教学就像是脱离了水的鱼,是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创设一些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情境,就像把鱼放入水中似的,有了水的鱼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游动,有生活体验的学生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涉及到的各类人物,多数都是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的,有的直接是生活中真实人物的缩影。虽然有些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不大一样,但只要教师能按照学生生活实际,则能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语文课本教材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例:上到《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时,祥子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此理解的难度较大,而引导学生抓住烈日和暴雨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的感受,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学习,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通过表演体验,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参与、表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增添教学情趣。表演和扮演是理解和表达语文内容的实践活动,表演的越成功,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别根据皇帝、骗子、老大臣、小孩子的口吻来模仿,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再比如在教学《核舟记》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表演船头和船尾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自行组织人选和道具。表演任务开始前,学生热情高涨,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给课堂增添了无形的魅力。学生模仿课文,带着高高的自制的纸帽,嘴上粘贴着自制的胡须,手臂上也戴着珠链,摆着造型,很是形象,还原了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造型对照课文,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了知识、感受了欢乐,激发了学习兴趣。
六、通过美术作品,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美术作品也就是教学挂图可以使教学内容再现,使之形象化,立体可感,易于接受,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享受乐学的氛围。如在讲授《陋室铭》时,学生要领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结合教学挂图来分析“斯是陋室”,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一个人弹琴,室内显得狭小,可见空间非常小,周围的景物只有苔痕、草色,也非常少,苔痕又上台阶,可见来客很少,又能看出室内的简陋设施。学生一眼便能看出命名陋室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陋室不陋便顺理成章了。
面对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初中教师应在美化教学课堂、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创造活的教学情境方面下足功夫,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全面接触语文知识,感触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为今后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