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匠老王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匠老王看上去60岁左右,瘦小精干,做事不紧不慢。
  前几拨瓦匠毛手毛脚的,我退了一批又一批,唯有老王留了下来。我跟包工头说:“瓦匠的活儿,我只认老王。”
  老王做事不耍滑,用水泥一包就是一包,用砂石一车就是一车。每天早出晚归,上工时间最长。老王不像那些小年轻,嘴上说得漂漂亮亮,活儿干得一塌糊涂,砌个墙横不平竖不直,气得我砸了重来。还有个别瓦匠工头儿,趁我不在就溜之大吉;要么就是上午照个面到了下午也没什么进度,我打电话问,就说是买材料去了,其实麻将声大得很。
  老王手艺顶呱呱,虽然慢,但是慢工出细活儿,一天下来不比几个小年轻干得少,而且不用返工。与他闲聊,得知他原来一直在上海做。多少高楼大厦,多少豪华别墅,他做过的活儿,主家个个夸。遗憾的是他年前得了场病,不能再出去接活儿了。“唉,这一得病,好了也没人敢带我出去了。”老王無奈地说,“在家里做,活儿就那么多,抢不过小年轻,钱又难拿。”我安慰他,说:“不要紧,我这里就认你,不会少给你钱。”
  今年夏天特别热,上午八九点钟就不能上屋了。老王一大早四五点钟就来干活儿,先做屋顶,热了就做一楼。中午啃个馒头喝点儿矿泉水,睡会儿再接着干。虽然是包工不包饭,下午三四点钟我还是会买些包子、蛋糕什么的,买多了就让老王带回去。大拆大建的基础工序基本结束,我就叫包工头儿把小年轻都退了,让老王一个人慢慢地弄。他一个人反而做得更板扎,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评话,一边不慌不忙地做活儿。水平仪吊线滴准。一个人抄水泥黄沙,用多少抄多少。有时候我事情忙,几天不来看进度也很放心。
  “小赵啊,想跟你开个口。”一天老王看到我来,不好意思地跟我说。
  “没事,你说。”我们已经很熟悉,经常在一起听评话。有时听到经典的作品,我就说:“老王啊!这评话可是珍藏版,我有好些年没听了,真过瘾。”
  “看能不能给我一点儿钱?三五千就行。”
  “怎么了?”工钱一般是跟包工头儿结的,我不放心地问。
  “家里有点儿事,小伙闯了个小车祸,要赔些钱。”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老王的小伙不怎么样,开个拖拉机挣钱有一搭没一搭,还好赌,赌得婆娘刚刚跟人跑了,丢下个小姑娘现在跟老王过,他自己继续混日子。
  “这样啊,也行,不过我要说清楚,这得在你工钱里扣。”我略思量了一下,打个电话给包工头儿,立马给老王五千元,“赶快回去处理,叫你小伙记着教训啊,日子要好好过。”老王就这么一个儿子,以前他在外面挣的钱都给小伙挥霍一空,真是给惯坏了。
  第二天,老王带来一只鸡表示感谢,过了两天又带来一篮子鸡蛋,不收还不行。我就回他一条烟一盒茶叶。一来一去,算是两清。打此后,我们就不怎么聊家常了,他做他的活儿,我提我的要求。老王有时想跟我说说话,张张嘴又闭上。其实我看着有些不忍心,但想想还是不能太亲近了,麻烦啊!
  一晃天凉好个秋。
  一晃放假过大年。
  家装工程早就结束了。腊月二十八,老王突然来找我。我心里咯噔一下。
  “小赵啊,你工钱都结给包工头儿了吗?”
  “差不多了。”
  老王一听有点儿急,连声说:“还有多少没结?”
  “不多,两三万吧,这两天就结。”


  “能不能暂时不要给他,到现在我一分钱没结到呢!”
  “怎么会?”
  “他今年生意投得大,钱用在别处了,好多工钱没跟工人结呢,到时做工的都跑来找你要就不好了。”
  “是吗?这个我真不知道,应该不会吧。”
  “那你也不要全结清了,我这就找他要去,要不到不要怪我找你啊!”
  果然,接下来几天,做工的都来找我要工钱……幸好老王让我留了一手。
  瓦匠老王过年七十三。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我的邻居伊琳卡是个孤老太太,退休前是邮递员。没错,不同于中国,匈牙利有女邮递员,就是那种骑自行车走街串巷、送信送报的人。许是对自行车有感情了,别人饭后散步,她却骑着自行车遛弯儿。  自搬到小街,每到圣诞节,我都送她小礼物,一瓶托卡伊葡萄酒啦,一盒椰蓉巧克力啦,甚至我们商店卖的女睡袍之类的,她都喜欢。收到礼物,她总是拥抱、布西(匈语:吻面颊)、致谢,然后,扫一眼房间:“喏,我送你什么礼物好呢?”君子
期刊
每天傍晚我有散步的习惯,算起来已经坚持二十多年了。搬到江北后,我仍坚持着这一习惯,每天傍晚从小区出门,一直慢悠悠地走到江边,然后原路返回。  立秋那天,我照例出去散步,是在半路上遇到小裴的。他老远就冲我微笑。往年散步的路上,经常看到有人善意地冲我微笑,用那样的表情打量着,抑或和他(她)的同行人窃窃私语。然而我是一个“脸盲”患者。不仅仅是人家变化了,变老了,连我的这张脸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正像那首歌
期刊
过年了,我必须回家。  刚进屋,看过老妈,等她端详完了,知道儿子脸还是脸,鼻子还是鼻子,满意地微微一笑,我就对妈说:“老妈,看完儿子了吗?我要去看二叔。”  二叔躺在热炕头上,炕沿下放着一双翻毛皮鞋。他的头对着窗子,脚朝着炕沿。看到我进屋,他睁一睁眼闭上了,马上又睁开了。  “二叔,我看你来了。”他的眼睛连眨两下。“二叔,你身板咋样?”我的声音挺大,我们山里人就这样高嗓门儿,我知道二叔喜欢我这样喊
期刊
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梦如幻。  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
期刊
乡村米事  七月七晚上,村西边刘成家的一双儿女搬了板凳刚坐到葡萄架下想偷听牛郎织女说话,一个汉子风尘仆仆地进了门。  刘成和媳妇水梅正倚着门框笑看一双虔诚认真的小儿女,瞧见进来的汉子,一起直了身。  “刘成叔家是这儿吧?”汉子直奔了刘成两口儿。  刘成往前跨了一步:“你是哪儿哩?”  “叔,我是圪针庄张旺他儿呀!”汉子往前一扑,要跪倒的样子。  “你认错人了。”刘成忽然就冷了脸,淡淡说道。而他身后
期刊
1  那是一千多年前,他是个说书人。  见山说山,遇水说水。花鸟虫鱼,异志故事,信手拈来。  唯独见了她,宛如舌头打了结,讷讷不敢言。  2  他第一次见她,是在和善堂外。  那时他与友人玩闹,穿一身破烂,装作难民,站在队伍里等施粥。  轮到他了,他冲友人挤眉弄眼,一回头对上了她温柔的眉眼。  他的坏笑僵在了脸上。  她不以为意,给他盛了一碗粥。粥是热的,腾腾地冒着白气。  他闻到了香味,好像是粥
期刊
我到离家二十多公里外的木渎中学读高中那两年,暗恋过班上的一个男生。他叫颜文,比韩国“东方神起”组合里的金在中还英俊,高高瘦瘦的,自带阳光地坐在最后一排,尚未开口就甜笑,说话声脆得像刚上市的水萝卜。他学习不错,体育又是强项,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到哪儿都生龙活虎的,身边总是拥着一帮男生。除了上课时间,只要他在班里,所有女生都习惯侧身聊天,不敢正眼瞅他,只拿眼梢瞟。晚自习前,他总在打篮球,球场边女生比男生
期刊
有時候一个笑可以生发出很多。  于是他开始和我说话。花了5分钟我们发现,他儿子是大我10岁的高中校友,他爱人在我念初中的前一年从那里退休,他家步行20分钟能到我家,他和我爷爷同属猴。于是他开始止不住地讲他的过去,而我正好喜欢听人讲故事。  他18岁离沪,独自远赴长春学汽车制造,毕业留校当助教,不久遭遇“文革”,在延边插队两年,设法调回上海失败,只好转调禾城农机所直到退休。他的知识分子身份让他对婚姻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的家乡在豫北还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真切存在的现实。小桥流水,沟河渠塘,芦苇竹园,曾是我们儿时的美好回忆。虽然那个特殊的年代,留给我们的也许是复杂难言的多重解读,但对于当年正处于儿童少年时期的我们那一代人来说,那种最纯粹的乡间野趣、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最淳朴的乡俗民情,却成为我们灵魂深处最珍贵的记忆、最鲜活的经历、最难忘的童年。  环境的污染
期刊
夏雨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  那时候的夏雨,是一个清秀俊美的女孩子,特别是那双凤眼,只要轻轻一扫,班里的哪个男生都会脸红心跳。我也心跳。那时我很清高,因为常考第一的缘故,对什么都有些视若草木,但唯独夏雨除外。那次她轻声细语地对我说:“我们一起比赛做数学题吧!”我抬眼,正好与她的凤眼相对,心里就像装了挺马克沁机枪似的,突突起来。做数学她哪是我的对手?我现在才明白,她是故意找了个借口,想与我接近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