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笑的故事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iddm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時候一个笑可以生发出很多。
  于是他开始和我说话。花了5分钟我们发现,他儿子是大我10岁的高中校友,他爱人在我念初中的前一年从那里退休,他家步行20分钟能到我家,他和我爷爷同属猴。于是他开始止不住地讲他的过去,而我正好喜欢听人讲故事。
  他18岁离沪,独自远赴长春学汽车制造,毕业留校当助教,不久遭遇“文革”,在延边插队两年,设法调回上海失败,只好转调禾城农机所直到退休。他的知识分子身份让他对婚姻左挑右拣,不惑之年才选中一位中学教师。他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留沪工作,与同班同学结婚。前年他得了一个孙女,从此他过着和我一样周末通勤的双城日子。
  他大概花了半小时讲完这些。其中夹杂了一些或许对他很重要的事,比如坚持跑到东北时与家人的争执、“文革”期间十几个被武斗致死的同学、拒绝省城学校的教书邀请、辛苦寻觅一个合适的爱人等等,并生发出好多感叹。
  他说其实很后悔因贪图安逸而放弃教书的机会,还用窗外逝去的电线杆作喻,他说:“小姑娘,人生的机会千万要抓住,错过了你就不晓得它何时再来。”我没太懂,如果人能确认眼前的是机会而非陷阱,谁会傻到放过它呢?
  他说:“常常觉得时间很混乱,读书那会儿的事好像就在眼面前儿,可是你看我都这么老了啊!很多事我到现在才懂,可是太晚了啊!有时候,我真不晓得这一辈子是怎么过来的。”
  他还说:“这个世界上过去没有公平,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你要做好准备啊小姑娘,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
  他就这样一段接一段地说着,每段之间大概有半分钟的停顿,或许在构思下一段,或许是想听我的反馈。说到要紧处,他把脖子极力地向外伸,生怕我听不到。他的头发随着身体的前倾而颤抖,从头顶掉落到眼旁,他只好时不时地把它们拨弄回去,并不影响说话的速度。他不喝水,我不看表,直到我们下了火车。
  等三号线的时候,他一直拉着我的手,叫我站到最前面来。我说抢不到座没关系,总会有人给你让座。他很生气地说,以前为了给爱人找座,他和一个小青年说了好久,对方坚持不肯让。“还是爱心座啊!”他激动地伸手指着斜对面座位上方的提示,像是场景重现。事实证明,一个吃过亏的八旬老人出手极其快,一阵混乱之后,我看到他拍着旁边的空座招呼我,脸上没有丝毫得意,也不喘气,在车起步的同时又开始笑嘻嘻地同我讲话。
  他说起他的孙女和儿媳。他的行李是两只安利袋子,一只装着全套世界著名童话,他说这是在孙女出世前就买好的,以后要每周念故事给她听;另一只装满了番茄黄瓜,他说儿媳爱吃,特意跟乡下人买来不喷洒农药的。然后一路谈起生活之道:年轻人和老人相处最要紧的是嘴巴勤;老人要怎么领小孩才不会让小孩和父母生疏;他要如何每天给独自在家的老伴儿打电话……他的事情像树状图和俄罗斯方块一样层层铺开,说着说着脸就笑成了一团,只剩下一口凌乱的牙和长长的吊八字眉。几次大笑引来了旁人的关注,大家贴着柱子戴着耳机,皱眉或许是唯一能触发的表情变化。
  有时他问起我的情况,我答不了几句就淹没在他强大的反响中,他大段大段的话不间隔地透露着自己的信息,事无巨细。我几乎可以按图索骥找出他的姓名住址。从四川北路的老家到中原路的兄家,从买二手房的贷款到儿媳的上班路线,从老伴儿的生活习惯到家里的花草虫鱼,好像是随意撒下过去的印迹,一笔连起来就是一条生命的路径。我头一次没有傻看着四周的人,百无聊赖地留意身边座位的更替,我只是听他讲,略应几句,点头,笑,低头看看地上那两只饱满的安利袋子。
  快到上海火车站,他说他还有两站。我们就沉默了。他握住松散在地上的行李,身体保持一定节奏地前后晃动,似乎是在全心全意地等到站,时刻准备站起来走向车门。过了一会儿,人进人出,他突然转过来朝我笑:“我等会儿再换四号线坐两站,走××路过两个红灯就到了,回去直接吃晚饭。”说完又低头,继续保持前后晃动,头发照旧跟着乱颤,随时都有落下来的危险。
  “宝山路到了。有机会再见小姑娘。”他朝车门走去,佝偻着背,一手拎一只袋子,很难想象他之前是怎么抢到座位的。临出门他又回过头朝我招手,站在玻璃窗外对我笑。可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阻挡了我望他的视线。车开动了,我什么都看不见。
  到学校后,我给老王打电话:“你知道××路的农机所吗?”老王说:“你一直路过的呀。铁皮屋叔叔就住在旁边。”我突然觉得世界很小很神奇,不是因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可以通过六个人建立起联系,也不是因为陌生人同你的距离可以这么近,而是,就像小时候的描点画图,把一些散乱的痕迹连起来,你能看到一条生命的路径。
  奇怪的是,在同一节车厢里,为什么有人可以对着你滔滔不绝,有人却面无表情地沉默一小时呢?沉默的时候,你就无法寻觅他们的路径,因为想象永远不能与真实重合。就像你永远无法从扑面而来的人气中,敏锐地感知到哪一个会和你说话。
  洗澡的时候,我突然特别诚恳地拜托自己要过得精彩一点,我是说那种不可复制的精彩,不需要借助别人的认可来取得的精彩。
  我不想在我老的时候,碰到一个朝我笑的同路人,我没有可以分享的故事来回报他。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眉子家脱贫后,眉子忧郁的眼神明澈起来。她那颗从小到大空落落的心,也渐渐丰盈起来。  按说,眉子已经不再与这个小镇有什么牵连了,但眉子仍然偶尔在小镇上出现。眉子高挑个子,穿一身黑色的衣服,有点儿瘦,一点儿都不像这个小镇上女孩子的打扮。她挎一个时尚的坤包,在斜斜的雨丝里走着。  眉子很美,瘦瘦的瓜子脸,做了很专业的文眉,眼睛很明亮,左边脸颊靠近嘴边有一颗淡淡的蓝痣。  眉子仍在雨丝里走着。妈妈说过,再
期刊
我第一次去帮扶户赖青久家,是隊长龚海鹏陪着去的。车从刘湾、滴垴、下寨几个小队驶过,七扭八拐,从谷底爬上梁顶。道弯路窄,但都已硬化,还不算太难走。远远地看到,山嘴上有几株落完了树叶显得灰黑的树木和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龚队长让停车,说:“前面车不能走了。秋天的时候已经挖好了路基,打通最后一公里,现在天冻了,没法硬化,停工了。”  我只好拿上扶贫手册、各种表格,步行前往。我一边躲避着挖虚的土,一边听
期刊
他一向认为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巷子。虽然容得下车辆进出,但会车时必须有一方退到丁字路口。虽然房屋造得还算整齐,但只有拮据的老年人和没想头的年轻人才甘于在此度过余生。就连环卫车清理垃圾槽时都表现得十分不屑,临走要在地上留下许多残渣。他的上班时间比环卫车稍晚,因此每天早晨他都踏着垃圾残渣,捂着鼻子走出巷子。而今天不只如此。  一个庞然大物趴在巷子边一辆餐车旁边,餐车的各个缝隙布满了前夜、前前夜的油渍和米饭
期刊
我的邻居伊琳卡是个孤老太太,退休前是邮递员。没错,不同于中国,匈牙利有女邮递员,就是那种骑自行车走街串巷、送信送报的人。许是对自行车有感情了,别人饭后散步,她却骑着自行车遛弯儿。  自搬到小街,每到圣诞节,我都送她小礼物,一瓶托卡伊葡萄酒啦,一盒椰蓉巧克力啦,甚至我们商店卖的女睡袍之类的,她都喜欢。收到礼物,她总是拥抱、布西(匈语:吻面颊)、致谢,然后,扫一眼房间:“喏,我送你什么礼物好呢?”君子
期刊
每天傍晚我有散步的习惯,算起来已经坚持二十多年了。搬到江北后,我仍坚持着这一习惯,每天傍晚从小区出门,一直慢悠悠地走到江边,然后原路返回。  立秋那天,我照例出去散步,是在半路上遇到小裴的。他老远就冲我微笑。往年散步的路上,经常看到有人善意地冲我微笑,用那样的表情打量着,抑或和他(她)的同行人窃窃私语。然而我是一个“脸盲”患者。不仅仅是人家变化了,变老了,连我的这张脸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正像那首歌
期刊
过年了,我必须回家。  刚进屋,看过老妈,等她端详完了,知道儿子脸还是脸,鼻子还是鼻子,满意地微微一笑,我就对妈说:“老妈,看完儿子了吗?我要去看二叔。”  二叔躺在热炕头上,炕沿下放着一双翻毛皮鞋。他的头对着窗子,脚朝着炕沿。看到我进屋,他睁一睁眼闭上了,马上又睁开了。  “二叔,我看你来了。”他的眼睛连眨两下。“二叔,你身板咋样?”我的声音挺大,我们山里人就这样高嗓门儿,我知道二叔喜欢我这样喊
期刊
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梦如幻。  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
期刊
乡村米事  七月七晚上,村西边刘成家的一双儿女搬了板凳刚坐到葡萄架下想偷听牛郎织女说话,一个汉子风尘仆仆地进了门。  刘成和媳妇水梅正倚着门框笑看一双虔诚认真的小儿女,瞧见进来的汉子,一起直了身。  “刘成叔家是这儿吧?”汉子直奔了刘成两口儿。  刘成往前跨了一步:“你是哪儿哩?”  “叔,我是圪针庄张旺他儿呀!”汉子往前一扑,要跪倒的样子。  “你认错人了。”刘成忽然就冷了脸,淡淡说道。而他身后
期刊
1  那是一千多年前,他是个说书人。  见山说山,遇水说水。花鸟虫鱼,异志故事,信手拈来。  唯独见了她,宛如舌头打了结,讷讷不敢言。  2  他第一次见她,是在和善堂外。  那时他与友人玩闹,穿一身破烂,装作难民,站在队伍里等施粥。  轮到他了,他冲友人挤眉弄眼,一回头对上了她温柔的眉眼。  他的坏笑僵在了脸上。  她不以为意,给他盛了一碗粥。粥是热的,腾腾地冒着白气。  他闻到了香味,好像是粥
期刊
我到离家二十多公里外的木渎中学读高中那两年,暗恋过班上的一个男生。他叫颜文,比韩国“东方神起”组合里的金在中还英俊,高高瘦瘦的,自带阳光地坐在最后一排,尚未开口就甜笑,说话声脆得像刚上市的水萝卜。他学习不错,体育又是强项,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到哪儿都生龙活虎的,身边总是拥着一帮男生。除了上课时间,只要他在班里,所有女生都习惯侧身聊天,不敢正眼瞅他,只拿眼梢瞟。晚自习前,他总在打篮球,球场边女生比男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