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从户籍制度、农民工自身和学校分析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民工子弟学校
A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asants laborer children education
Abstract: Because a great deal of village surplus labor force goes into the city to work,the problem of peasants laborer children eduction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In view of this,the author analyze reason from the household register system,the peasants laborer own and the school,and put forward to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easents laborer children ;education; the school of peasants laborer children.
在2007年央视春晚上,有一群身穿校服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表演的朗诵《心里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北京海淀区民工子弟学校的小学生们。他们没有漂亮的演出服装、没有精彩的表演,但他们流露出的对父母、对祖国朴实无华的爱感动了在场和电视机前所有人。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感到苦涩和辛酸,其中有这样几句:“别人和我们比父母,我们要和别人比明天。”听着这样带有希望的话语,我们的社会将何言以对?实在不愿意说出那句实话:孩子,你拿什么跟人家比明天?
一、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平对待的原因
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伴随着建国后的工业化进程所形成的农村和城市差异巨大的两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在这种二元结构社会里,户籍成为一种社会身份,不同的户籍拥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权。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我国的义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二元特征,和户籍制度相对应的是我国义务教育制度长期以来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政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根据户籍所在地来实行按区域行政隶属设计的,由此而来的是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的划拨也是按照本区内的户籍学生数规模进行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如果不属于“地段”上的学生,想要进该学校,必须交纳一笔数目不小的费用。
2. 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困难。农民进城后,由于没有特殊技能,只能从事小商小贩的工作,收入极不稳定。有的家庭月收入为500元以下,仅能养家糊口,且在城打工的农民,往往成家后或全家一起流入城市,计划生育状况较差,几乎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这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过日子都相当困难,怎能交付孩子“借读费”?二是观念落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父辈贫困、落后的状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用,现今城里的工人纷纷下岗,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他们的孩子即使读了书,今后未必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学做生意,多赚些钱,为结婚成家做好准备。三是文化素质低下。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学习成功与否,与家长的素质有着紧密关系。如果家长不重视教育,或不具备教育孩子的条件(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孩子的学习状况几乎都不理想。城市中的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孩子须讲究艺术,家里也没有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基本环境,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由于学习受到极大困难而不得不中途退学。
3. 学校原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必须无差别地对待所有的孩子。但目前学校的实力主要看其在各种升学考试中的整体水平,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唯一指标。所以学校把精力着重放在学生的学习上,尤其是每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若学生的考试分数较低,不仅学生本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连班主任、任课教师也要受影响,家长更成为被“教育”的对象。从外乡来的农民工子女,如果很幸运进了城市的某所学校读书,如果成绩很差,他们就是全班重点“帮教”对象。如果帮教过后成绩仍然很差,那学生及其家长就会被请到学校,有可能导致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放弃上学。
二、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义务教育制度的创新
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应实行免费教育制度,教育经费由政府财政负责。不管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不管住在城市,还是住在农村,每个人都应公平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针对城市中农民工子女由于经济原因而不能接受相应的教育,我国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该法还明确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该法对农民工子女,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规定要对特殊学校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要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
(二)改变过去的户籍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城市化进程,应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统筹、全民同等的国民待遇。无论流动人口走到哪里,其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都可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当然这就需要流入地政府根据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的发展趋势,在配置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弹性系数,使农民工子女在异地也能享有同等的国民教育待遇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三)农民工父母应改变落后观念,重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从事低收入工作的民工们由于经济困难没条件让子女上学。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给孩子们带来了福音,部分或全部免去了杂费,减轻了原本就很贫穷的家庭的负担。现今,民工们对自己亲身面临找工作的种种条件的限制感触颇深,没有文凭或一技之长很难在城市立足,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鼓励孩子考大学。虽然他们看到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不易,但有知识有能力才能有机会,总比自己连一点机会也没有要强得多。
(四)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结成联盟,手拉手帮扶
虽然教学资源是有限的,但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他的户籍、出生地在哪里。随着进城打工人员的增多,一些有条件的父母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学,随之进城上学的孩子的数量也在增加。城市的教学资源也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状况,毕竟公办学校的数量是一定的,不可能一下子接纳那么多孩子。这就需要公办学校的帮扶政策,公办学校的老师可在讲课结束后到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授课,任期为半年或一年。其原在学校可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在保证本校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可提供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比如,两边授课结束,就可回家休息;在原工资的基础上给予政府或学校补贴等等。
(五)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积极贡献人力、物力
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是整个社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首先,教育需要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比如说流入地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对接受流动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较多的补助;在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拿出一部分来专门用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优惠地价,提供师资、政策、校舍场地、资金及下拨生均公用经费来分担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的成本。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需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对办学较好的民工子弟学校,政府要给予表彰、扶持;对不按照规定教学和达不到办学条件的学校,政府要坚决取缔,并妥善安置在不合格学校入学的学生。其次,公办学校应摒除条件限制、敞开胸怀、积极接纳农民工子女。只要农民工提供政府规定的申请,公办学校就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任何费用,一经查出必严办。随着新生入学,学校老师对所有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关怀教育每一个孩子。针对民工子女自卑心理,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到广阔的社会去结交新朋友。在实践活动时,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彼此的了解。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老师应适时鼓励孩子,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才能逐步克服心中的自卑情绪,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健康快乐得成长。再次,鼓励个人捐赠、企业、社会捐赠。众所周知,李嘉诚等一批爱国教育家无私地向国家捐赠,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个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种方式事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0年全美慈善捐赠总额为2034.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0%;2004年为2485.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5%。对于社会捐赠,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制定了完善的税法给予社会捐赠者最优惠的政策,各类税收抵扣高于50%。我们国家也应借鉴西方等国家的捐赠政策。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及其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农民自身的问题。改善农民工及其子女受教育的现状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这一问题绝不是仅靠教育改革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政府部门、农民工乃至全社会来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金南顺.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2006,16,(3).
[2] 范小西.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遭遇的问题及原因透视[J].教育导刊,2007,(7).
[3] 郭彩琴.城市中“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部供品现状透视[J].学海,2001,(5).
[4] 周振华,刘义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双重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06,(3).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民工子弟学校
A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asants laborer children education
Abstract: Because a great deal of village surplus labor force goes into the city to work,the problem of peasants laborer children eduction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In view of this,the author analyze reason from the household register system,the peasants laborer own and the school,and put forward to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easents laborer children ;education; the school of peasants laborer children.
在2007年央视春晚上,有一群身穿校服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表演的朗诵《心里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北京海淀区民工子弟学校的小学生们。他们没有漂亮的演出服装、没有精彩的表演,但他们流露出的对父母、对祖国朴实无华的爱感动了在场和电视机前所有人。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感到苦涩和辛酸,其中有这样几句:“别人和我们比父母,我们要和别人比明天。”听着这样带有希望的话语,我们的社会将何言以对?实在不愿意说出那句实话:孩子,你拿什么跟人家比明天?
一、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平对待的原因
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伴随着建国后的工业化进程所形成的农村和城市差异巨大的两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在这种二元结构社会里,户籍成为一种社会身份,不同的户籍拥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权。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我国的义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二元特征,和户籍制度相对应的是我国义务教育制度长期以来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政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根据户籍所在地来实行按区域行政隶属设计的,由此而来的是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的划拨也是按照本区内的户籍学生数规模进行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如果不属于“地段”上的学生,想要进该学校,必须交纳一笔数目不小的费用。
2. 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困难。农民进城后,由于没有特殊技能,只能从事小商小贩的工作,收入极不稳定。有的家庭月收入为500元以下,仅能养家糊口,且在城打工的农民,往往成家后或全家一起流入城市,计划生育状况较差,几乎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这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过日子都相当困难,怎能交付孩子“借读费”?二是观念落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父辈贫困、落后的状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用,现今城里的工人纷纷下岗,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他们的孩子即使读了书,今后未必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学做生意,多赚些钱,为结婚成家做好准备。三是文化素质低下。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学习成功与否,与家长的素质有着紧密关系。如果家长不重视教育,或不具备教育孩子的条件(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孩子的学习状况几乎都不理想。城市中的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孩子须讲究艺术,家里也没有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基本环境,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由于学习受到极大困难而不得不中途退学。
3. 学校原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必须无差别地对待所有的孩子。但目前学校的实力主要看其在各种升学考试中的整体水平,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唯一指标。所以学校把精力着重放在学生的学习上,尤其是每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若学生的考试分数较低,不仅学生本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连班主任、任课教师也要受影响,家长更成为被“教育”的对象。从外乡来的农民工子女,如果很幸运进了城市的某所学校读书,如果成绩很差,他们就是全班重点“帮教”对象。如果帮教过后成绩仍然很差,那学生及其家长就会被请到学校,有可能导致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放弃上学。
二、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义务教育制度的创新
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应实行免费教育制度,教育经费由政府财政负责。不管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不管住在城市,还是住在农村,每个人都应公平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针对城市中农民工子女由于经济原因而不能接受相应的教育,我国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该法还明确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该法对农民工子女,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规定要对特殊学校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要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
(二)改变过去的户籍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城市化进程,应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统筹、全民同等的国民待遇。无论流动人口走到哪里,其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都可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当然这就需要流入地政府根据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的发展趋势,在配置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弹性系数,使农民工子女在异地也能享有同等的国民教育待遇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三)农民工父母应改变落后观念,重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从事低收入工作的民工们由于经济困难没条件让子女上学。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给孩子们带来了福音,部分或全部免去了杂费,减轻了原本就很贫穷的家庭的负担。现今,民工们对自己亲身面临找工作的种种条件的限制感触颇深,没有文凭或一技之长很难在城市立足,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鼓励孩子考大学。虽然他们看到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不易,但有知识有能力才能有机会,总比自己连一点机会也没有要强得多。
(四)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结成联盟,手拉手帮扶
虽然教学资源是有限的,但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他的户籍、出生地在哪里。随着进城打工人员的增多,一些有条件的父母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学,随之进城上学的孩子的数量也在增加。城市的教学资源也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状况,毕竟公办学校的数量是一定的,不可能一下子接纳那么多孩子。这就需要公办学校的帮扶政策,公办学校的老师可在讲课结束后到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授课,任期为半年或一年。其原在学校可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在保证本校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可提供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比如,两边授课结束,就可回家休息;在原工资的基础上给予政府或学校补贴等等。
(五)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积极贡献人力、物力
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是整个社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首先,教育需要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比如说流入地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对接受流动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较多的补助;在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拿出一部分来专门用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优惠地价,提供师资、政策、校舍场地、资金及下拨生均公用经费来分担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的成本。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需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对办学较好的民工子弟学校,政府要给予表彰、扶持;对不按照规定教学和达不到办学条件的学校,政府要坚决取缔,并妥善安置在不合格学校入学的学生。其次,公办学校应摒除条件限制、敞开胸怀、积极接纳农民工子女。只要农民工提供政府规定的申请,公办学校就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任何费用,一经查出必严办。随着新生入学,学校老师对所有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关怀教育每一个孩子。针对民工子女自卑心理,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到广阔的社会去结交新朋友。在实践活动时,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彼此的了解。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老师应适时鼓励孩子,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才能逐步克服心中的自卑情绪,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健康快乐得成长。再次,鼓励个人捐赠、企业、社会捐赠。众所周知,李嘉诚等一批爱国教育家无私地向国家捐赠,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个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种方式事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0年全美慈善捐赠总额为2034.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0%;2004年为2485.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5%。对于社会捐赠,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制定了完善的税法给予社会捐赠者最优惠的政策,各类税收抵扣高于50%。我们国家也应借鉴西方等国家的捐赠政策。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及其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农民自身的问题。改善农民工及其子女受教育的现状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这一问题绝不是仅靠教育改革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政府部门、农民工乃至全社会来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金南顺.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2006,16,(3).
[2] 范小西.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遭遇的问题及原因透视[J].教育导刊,2007,(7).
[3] 郭彩琴.城市中“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部供品现状透视[J].学海,2001,(5).
[4] 周振华,刘义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双重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