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向上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只有积极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懈践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我们才能办出桃李芬芳、人才辈出的教育。
关键词:“养鸡”现象;能力;全面
现在的市场上,有许多饲料鸡,它们羽毛鲜亮,体型肥硕,样子十分招人喜欢。细推起来,其实它们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在现代化的鸡棚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从不必担心风吹雨淋。同时,它们饭来张口,也从不必忧虑肚子问题,而且吃的都是人们经过深加工的高营养饲料。可是,当它们长大后,肉质却不见得好吃,卖的价钱也不见得很高。人们并不喜欢品尝、享用。
与之相反的,是农村老阿婆养的家鸡。它们经常滚在地里,钻进灰里,羽毛弄得乱七八糟,体型矮小精干,样子有时候看起来并不美丽。它们更多时候还要自己出去找吃的,常常因为一片绿叶、一只虫子和同伴们争个你死我活。但它们生活自由快乐,时常调皮地飞上树丫。它们见多识广,几乎走遍整个山村田野。它们能力很强,无论在如何艰苦的生存环境下都能靠自己的真本事活下来。自然,它们长大后,肉质十分鲜美。人们对其愿意掏出高价,以一饱口福。
作为一名校长,我时常在想:其实我们的教育就像这养鸡一样。这些年来,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无奈是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一些学校仍然把考试分数作为教育指挥棒,终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试问:时间、空间都已把学生牢牢限制,还能奢望他们的思想有多开放吗?学生们如温室里的花朵,难得一见阳光雨露,就更别提见多识广了。他们往往长得白白净净,样子看似帅气美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所谓“高材生”,往往只能是高分低能。他们能力不强,创新不足,适应不了未来社会,自然不受社会欢迎。
显而易见,作为学校,我们要养的不是“饲料鸡”,而应该是“家鸡”。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育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呢?我始终认为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均衡、全面发展。
一.教育要还学生自由。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先驱。他有一次在大学演讲时,拎了一只鸡走上讲台。只见老先生不慌不忙地把鸡放在讲台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按着鸡头逼着它吃米,鸡只是啼叫却硬是不吃。他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还是不吃。后来,他把手松开,把鸡和米都放在讲台上。不一会儿。鸡就开始吃米了。陶先生是以此来批评“强迫学生去学习”的做法,强调要启发学生“自觉地学习”。
如今,陶行知先生批评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如先前所说,不少学校为了追求高分,而不惜把学生关在教室,就好像养鸡场养饲料鸡一样,把鸡牢牢地锁在鸡棚里。强迫学生学习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是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方式方法的错误,结果注定只能是事与愿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千方百计地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这才是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教育途径。
二.教育要长学生能力。
所谓饲料鸡,顾名思义,就是这些鸡整天吃着人们所认为最有营养的人工饲料。饲料鸡们是吃得很饱,却未必见得它们有家鸡们吃得快乐,吃得好。在生存能力上,更不能与家鸡相提并论。我们学校教育也一样,不应该仅仅立足于让学生在知识上“吃饱”,更应该让学生在能力上“吃好”。那么,如何培养學生的各种能力呢?我认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就能达成。我们不提倡在课堂活动中尽是知识满堂灌,而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到大自然、到军营、到社会去活动,去实践。
活动是教育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抛撒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信息、思辩创新的舞台,这就是我们学校每月一期的“学校论坛”,也是我们学校各种活动的一个缩影。论坛活动的策划、组织,完全由学生负责。实践表明,经过一年的“学校论坛”活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树立新型人才的培养观,不要简单地把学生当作“普通人”来培养,而要以“人才”来培育,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提升能力!
三.教育要重学生全面。
养鸡场为了尽快地以鸡换钱,往往一味地追求效率,将鸡养得肥肥胖胖,却忽视了鸡最根本的是肉质口感。而农村老阿婆却往往能耐得住寂寞,按照鸡成长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喂养。这样的家鸡,自然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应该依照人的发展规律,依照教育的一般法则,来坚定实行我们的素质教育,来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为了培养志向高远、品格高尚、学养高奇的全面发展之人才,我们学校践行的“品味教育”积极创建“立足第一课堂,延伸第二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平台。以创造自由的教育环境,而还学生童真开放和身心健康;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也以提供学生能根据自己个性、兴趣,能自主选择的社团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坚持传统,发展传统,以点带面,以版画带动艺术,以乒乓球带动体育,不断创新,不断思索,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如今,版画、书法、美术、乒乓球、篮球、田径、合唱、舞蹈、国学、文学社等几十种学生社团,遍布整个校园。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些社团的开放,不是让学生“简单的会拉二胡、拉小提琴、弹钢琴”,而是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相信,一个志向高远、品格高尚、学养高奇的人,也一定会是一个身心健康、快乐开放,有能力、负责任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作为一名校长,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毕竟不是养鸡场主,也不是农村老阿婆。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向上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打造自由的教育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不懈践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我们一定会办出桃李芬芳、人才辈出的教育来!
关键词:“养鸡”现象;能力;全面
现在的市场上,有许多饲料鸡,它们羽毛鲜亮,体型肥硕,样子十分招人喜欢。细推起来,其实它们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在现代化的鸡棚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从不必担心风吹雨淋。同时,它们饭来张口,也从不必忧虑肚子问题,而且吃的都是人们经过深加工的高营养饲料。可是,当它们长大后,肉质却不见得好吃,卖的价钱也不见得很高。人们并不喜欢品尝、享用。
与之相反的,是农村老阿婆养的家鸡。它们经常滚在地里,钻进灰里,羽毛弄得乱七八糟,体型矮小精干,样子有时候看起来并不美丽。它们更多时候还要自己出去找吃的,常常因为一片绿叶、一只虫子和同伴们争个你死我活。但它们生活自由快乐,时常调皮地飞上树丫。它们见多识广,几乎走遍整个山村田野。它们能力很强,无论在如何艰苦的生存环境下都能靠自己的真本事活下来。自然,它们长大后,肉质十分鲜美。人们对其愿意掏出高价,以一饱口福。
作为一名校长,我时常在想:其实我们的教育就像这养鸡一样。这些年来,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无奈是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一些学校仍然把考试分数作为教育指挥棒,终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试问:时间、空间都已把学生牢牢限制,还能奢望他们的思想有多开放吗?学生们如温室里的花朵,难得一见阳光雨露,就更别提见多识广了。他们往往长得白白净净,样子看似帅气美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所谓“高材生”,往往只能是高分低能。他们能力不强,创新不足,适应不了未来社会,自然不受社会欢迎。
显而易见,作为学校,我们要养的不是“饲料鸡”,而应该是“家鸡”。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育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呢?我始终认为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均衡、全面发展。
一.教育要还学生自由。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先驱。他有一次在大学演讲时,拎了一只鸡走上讲台。只见老先生不慌不忙地把鸡放在讲台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按着鸡头逼着它吃米,鸡只是啼叫却硬是不吃。他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还是不吃。后来,他把手松开,把鸡和米都放在讲台上。不一会儿。鸡就开始吃米了。陶先生是以此来批评“强迫学生去学习”的做法,强调要启发学生“自觉地学习”。
如今,陶行知先生批评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如先前所说,不少学校为了追求高分,而不惜把学生关在教室,就好像养鸡场养饲料鸡一样,把鸡牢牢地锁在鸡棚里。强迫学生学习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是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方式方法的错误,结果注定只能是事与愿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千方百计地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这才是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教育途径。
二.教育要长学生能力。
所谓饲料鸡,顾名思义,就是这些鸡整天吃着人们所认为最有营养的人工饲料。饲料鸡们是吃得很饱,却未必见得它们有家鸡们吃得快乐,吃得好。在生存能力上,更不能与家鸡相提并论。我们学校教育也一样,不应该仅仅立足于让学生在知识上“吃饱”,更应该让学生在能力上“吃好”。那么,如何培养學生的各种能力呢?我认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就能达成。我们不提倡在课堂活动中尽是知识满堂灌,而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到大自然、到军营、到社会去活动,去实践。
活动是教育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抛撒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信息、思辩创新的舞台,这就是我们学校每月一期的“学校论坛”,也是我们学校各种活动的一个缩影。论坛活动的策划、组织,完全由学生负责。实践表明,经过一年的“学校论坛”活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树立新型人才的培养观,不要简单地把学生当作“普通人”来培养,而要以“人才”来培育,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提升能力!
三.教育要重学生全面。
养鸡场为了尽快地以鸡换钱,往往一味地追求效率,将鸡养得肥肥胖胖,却忽视了鸡最根本的是肉质口感。而农村老阿婆却往往能耐得住寂寞,按照鸡成长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喂养。这样的家鸡,自然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应该依照人的发展规律,依照教育的一般法则,来坚定实行我们的素质教育,来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为了培养志向高远、品格高尚、学养高奇的全面发展之人才,我们学校践行的“品味教育”积极创建“立足第一课堂,延伸第二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平台。以创造自由的教育环境,而还学生童真开放和身心健康;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也以提供学生能根据自己个性、兴趣,能自主选择的社团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坚持传统,发展传统,以点带面,以版画带动艺术,以乒乓球带动体育,不断创新,不断思索,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如今,版画、书法、美术、乒乓球、篮球、田径、合唱、舞蹈、国学、文学社等几十种学生社团,遍布整个校园。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些社团的开放,不是让学生“简单的会拉二胡、拉小提琴、弹钢琴”,而是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相信,一个志向高远、品格高尚、学养高奇的人,也一定会是一个身心健康、快乐开放,有能力、负责任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作为一名校长,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毕竟不是养鸡场主,也不是农村老阿婆。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向上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打造自由的教育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不懈践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我们一定会办出桃李芬芳、人才辈出的教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