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鸡”现象看教育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向上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只有积极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懈践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我们才能办出桃李芬芳、人才辈出的教育。
  关键词:“养鸡”现象;能力;全面
  
  现在的市场上,有许多饲料鸡,它们羽毛鲜亮,体型肥硕,样子十分招人喜欢。细推起来,其实它们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在现代化的鸡棚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从不必担心风吹雨淋。同时,它们饭来张口,也从不必忧虑肚子问题,而且吃的都是人们经过深加工的高营养饲料。可是,当它们长大后,肉质却不见得好吃,卖的价钱也不见得很高。人们并不喜欢品尝、享用。
  与之相反的,是农村老阿婆养的家鸡。它们经常滚在地里,钻进灰里,羽毛弄得乱七八糟,体型矮小精干,样子有时候看起来并不美丽。它们更多时候还要自己出去找吃的,常常因为一片绿叶、一只虫子和同伴们争个你死我活。但它们生活自由快乐,时常调皮地飞上树丫。它们见多识广,几乎走遍整个山村田野。它们能力很强,无论在如何艰苦的生存环境下都能靠自己的真本事活下来。自然,它们长大后,肉质十分鲜美。人们对其愿意掏出高价,以一饱口福。
  作为一名校长,我时常在想:其实我们的教育就像这养鸡一样。这些年来,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无奈是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一些学校仍然把考试分数作为教育指挥棒,终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试问:时间、空间都已把学生牢牢限制,还能奢望他们的思想有多开放吗?学生们如温室里的花朵,难得一见阳光雨露,就更别提见多识广了。他们往往长得白白净净,样子看似帅气美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所谓“高材生”,往往只能是高分低能。他们能力不强,创新不足,适应不了未来社会,自然不受社会欢迎。
  显而易见,作为学校,我们要养的不是“饲料鸡”,而应该是“家鸡”。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育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呢?我始终认为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均衡、全面发展。
  一.教育要还学生自由。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先驱。他有一次在大学演讲时,拎了一只鸡走上讲台。只见老先生不慌不忙地把鸡放在讲台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按着鸡头逼着它吃米,鸡只是啼叫却硬是不吃。他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还是不吃。后来,他把手松开,把鸡和米都放在讲台上。不一会儿。鸡就开始吃米了。陶先生是以此来批评“强迫学生去学习”的做法,强调要启发学生“自觉地学习”。
  如今,陶行知先生批评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如先前所说,不少学校为了追求高分,而不惜把学生关在教室,就好像养鸡场养饲料鸡一样,把鸡牢牢地锁在鸡棚里。强迫学生学习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是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方式方法的错误,结果注定只能是事与愿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千方百计地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这才是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教育途径。
  二.教育要长学生能力。
  所谓饲料鸡,顾名思义,就是这些鸡整天吃着人们所认为最有营养的人工饲料。饲料鸡们是吃得很饱,却未必见得它们有家鸡们吃得快乐,吃得好。在生存能力上,更不能与家鸡相提并论。我们学校教育也一样,不应该仅仅立足于让学生在知识上“吃饱”,更应该让学生在能力上“吃好”。那么,如何培养學生的各种能力呢?我认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就能达成。我们不提倡在课堂活动中尽是知识满堂灌,而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到大自然、到军营、到社会去活动,去实践。
  活动是教育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抛撒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信息、思辩创新的舞台,这就是我们学校每月一期的“学校论坛”,也是我们学校各种活动的一个缩影。论坛活动的策划、组织,完全由学生负责。实践表明,经过一年的“学校论坛”活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树立新型人才的培养观,不要简单地把学生当作“普通人”来培养,而要以“人才”来培育,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提升能力!
  三.教育要重学生全面。
  养鸡场为了尽快地以鸡换钱,往往一味地追求效率,将鸡养得肥肥胖胖,却忽视了鸡最根本的是肉质口感。而农村老阿婆却往往能耐得住寂寞,按照鸡成长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喂养。这样的家鸡,自然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应该依照人的发展规律,依照教育的一般法则,来坚定实行我们的素质教育,来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为了培养志向高远、品格高尚、学养高奇的全面发展之人才,我们学校践行的“品味教育”积极创建“立足第一课堂,延伸第二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平台。以创造自由的教育环境,而还学生童真开放和身心健康;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也以提供学生能根据自己个性、兴趣,能自主选择的社团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坚持传统,发展传统,以点带面,以版画带动艺术,以乒乓球带动体育,不断创新,不断思索,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如今,版画、书法、美术、乒乓球、篮球、田径、合唱、舞蹈、国学、文学社等几十种学生社团,遍布整个校园。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些社团的开放,不是让学生“简单的会拉二胡、拉小提琴、弹钢琴”,而是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相信,一个志向高远、品格高尚、学养高奇的人,也一定会是一个身心健康、快乐开放,有能力、负责任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作为一名校长,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毕竟不是养鸡场主,也不是农村老阿婆。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向上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打造自由的教育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不懈践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我们一定会办出桃李芬芳、人才辈出的教育来!
  
其他文献
【摘要】依据新课程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应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拟浅谈如何巧用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现象;激发;兴趣    物理现象是指物质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质(如高度、速度、温度、电磁性质)等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是物理变化另一种说法。换句话说,物理现象是指直接感知的
题目: 计算   分析一:依法则从左往右相加。      分析二:異分母的分数相加,找最简公式分母来计算。     分析三: 因为 所以可求得结果。  解法三: 分析四: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64,各分数乘以一个 x64可求得结果 。  解法四: x64x x(32 16 8 4 2 1= x63=   分析五:设此式等于一个未知数y.两边同乘以64可求得结果。  解法五:设 两边同
机械能守恒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定律,无论是用于理论分析还是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用能量观点分析物体运动情况以及与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的考点。  应用机械能解题时要注意:  1 明确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系统;  2 弄清楚能量转化和损失的去向;  3 根据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能量的减少量等于所转化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来求解。    一、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标有“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一说起无题诗,很多人大概想到的就是那个李商隐和他的无题诗。不错,李生缠绵悱恻的无题诗写的很入人心,他自己当年就自选了一本以锦瑟无端五十弦打头的无题诗集,其实他清艳夺人的诗句后是有些故意为之的意味。
【摘要】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教师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如何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如何提高幼儿尝试运用简单科学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学活动;萌发;创造力    一、创设情境,巧妙诱导  幼儿学科学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所谓直观性是指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无数次的数学测试表明,学懂了数学的学生在测试时得高分容易,甚而至于再加努力,说不定考个100分,品偿一下满分的“滋味”也是未尝不可,然而考那么20分、10分乃至于几分的也不乏少见。由此可见,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积极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数学
地理课是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的一门学科,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使地理课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一、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目标即为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主要有: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
[摘 要]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提供给孩子最多的知识,这是所有英语老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一个图文并茂的,妙趣横生的课件,在不同老师上来,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找到自身的特点,善于挖掘学生的兴趣,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自已的特色,演绎独特的课堂魅力,让英语课堂不再沉闷,充满生机。  [关键词]中学英语 趣味 课堂
(06年德清数学竞赛)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c,∠ABD=60°,∠ADB=76°,∠BDC=28°,求∠DBc的度数,  分析:由∠ABD=60°想到从角人手,构造等边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是解几何题的一个常用技巧。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学生从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能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并自觉 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参与者,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有趣的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并运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些有趣的生活现象值得一试,这既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潜能。下面就“黄金分割” 及“黄金数——0.618” 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谈点自己的浅薄看法。  有关“黄金分割”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