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就应该大胆地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兴趣是动的起源
无论什么科目的教学,要学生乐学,好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来说的确比较枯燥,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教师怎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教学《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时,我思考着,怎样能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最后我决定借助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你我共进步”的读书活动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上课,我就播放我一早就准备好的读书活动的课件,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满脸兴奋的对学生说:“学校知道同学们喜爱读书,决定去买一批新书,同学们高兴吗?”学生们都很开心,接着我又说:“可是,有一个难题,不知怎么办好,同学们,你们能帮忙解决吗”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大声说没问题,这时候,我出示课件,并说出难题:“学校准备了两个书架,要把这些书全部放进去,怎样摆放才更整齐呢?”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情景使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成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们各抒己见,空前热烈,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地把握机会,及时肯定学生的解决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情景活动中“动”
从教以来,我发现数学是许多学生头痛的一门学科。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课堂上教学中的照本宣科,造成了有些课堂气氛沉闷;有些数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生活,使得数学的学习不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勇敢大胆的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对比练习》之前,我专门去了一趟花都区秀全公园,那里是学生都熟悉而又喜欢的地方,我去照了其中一个圆形花坛的相片。上课时,我刚出示情境图,学生马上反应过来,个个笑逐颜开,跃跃欲试。
我笑着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喜欢这吗?学生回答后,我说:对,这是花都区秀全公园里的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形花池。
你可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提出你想知道的数学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花池的周长多少米”?
生2:我想知道“花池的面积是什么平方米”?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公园管理员也想知道,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表现踊跃,个个都很兴奋。老师适时请两个学生上台板算,并详细说出思考的过程。
师:同学们帮了他大忙,我代他谢谢你们。公园管理员看到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结果都是12.56,认为周长与面积相等,你们同意吗?
生:我认为计算结果虽然是一样的,但周长与面积因为单位名称不同,表示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意义,所以不能作比较。
在这个案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寻找出有效的数据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兴趣浓郁,也因为场景是自己熟悉的,更有了一份责任感,上课也更加积极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三、动手制作学具,在活动中“动”
“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是当前数学教学观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但今天的学生大多是家中的宝贝,要什么就买,平时也不缺玩具,不用自制玩具,家务活也基本不用干,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是不足的。而我,就非常有意识的制造一些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十分简单的学具。
在《可能性》的教学中,需要用到搖奖转盘,我决定所有学生自制,我先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摇奖转盘,自己感受可能性的大小是有条件限制的。一番演示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我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设计转盘,不限形式,不限大小,优秀作品进行校内展示。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回家第一件事都是做转盘。通过设计转盘的活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动”
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应积极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而小组合作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的方法。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复习转化的应用,然后让学生仔细想一想如果圆柱也用这种方法求体积,可以把它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呢?这个难题一抛出来,学生就纷纷认真地观察着手中的圆柱、思考着。一分钟过去了,很多学生毫无头绪,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大家积极参与下,大部分同学知道了可以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我又抓紧机会让个别小组上台拿教具演示说出转化过程,并顺势提问:现在拼出来的近似长方体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这一番操作下来,比较轻松地掌握了圆柱的计算公式。而学生也在讨论分析中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
五、活跃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动”
教学的终极目标绝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并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素质。那么,身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最终形成这一素质呢?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操作、思考、质疑、讨论、反思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教学《利率》时,我抛出学习目标后,鼓励学生自己看书,提出质疑,由其他同学释疑,再总结计算利率的方法,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素质提供了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多给学生“动”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巧用绘本”教学小学低段写话的策略[A]. 周能瑜.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 2018
[2]情境教学,让培智数学课堂活起来[J]. 王娟. 新课程(小学). 2018(01)
[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应用分析[J]. 赵晓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4)
[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崔树环. 中国教师. 2015(S1)
一、兴趣是动的起源
无论什么科目的教学,要学生乐学,好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来说的确比较枯燥,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教师怎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教学《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时,我思考着,怎样能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最后我决定借助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你我共进步”的读书活动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上课,我就播放我一早就准备好的读书活动的课件,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满脸兴奋的对学生说:“学校知道同学们喜爱读书,决定去买一批新书,同学们高兴吗?”学生们都很开心,接着我又说:“可是,有一个难题,不知怎么办好,同学们,你们能帮忙解决吗”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大声说没问题,这时候,我出示课件,并说出难题:“学校准备了两个书架,要把这些书全部放进去,怎样摆放才更整齐呢?”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情景使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成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们各抒己见,空前热烈,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地把握机会,及时肯定学生的解决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情景活动中“动”
从教以来,我发现数学是许多学生头痛的一门学科。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课堂上教学中的照本宣科,造成了有些课堂气氛沉闷;有些数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生活,使得数学的学习不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勇敢大胆的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对比练习》之前,我专门去了一趟花都区秀全公园,那里是学生都熟悉而又喜欢的地方,我去照了其中一个圆形花坛的相片。上课时,我刚出示情境图,学生马上反应过来,个个笑逐颜开,跃跃欲试。
我笑着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喜欢这吗?学生回答后,我说:对,这是花都区秀全公园里的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形花池。
你可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提出你想知道的数学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花池的周长多少米”?
生2:我想知道“花池的面积是什么平方米”?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公园管理员也想知道,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表现踊跃,个个都很兴奋。老师适时请两个学生上台板算,并详细说出思考的过程。
师:同学们帮了他大忙,我代他谢谢你们。公园管理员看到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结果都是12.56,认为周长与面积相等,你们同意吗?
生:我认为计算结果虽然是一样的,但周长与面积因为单位名称不同,表示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意义,所以不能作比较。
在这个案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寻找出有效的数据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兴趣浓郁,也因为场景是自己熟悉的,更有了一份责任感,上课也更加积极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三、动手制作学具,在活动中“动”
“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是当前数学教学观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但今天的学生大多是家中的宝贝,要什么就买,平时也不缺玩具,不用自制玩具,家务活也基本不用干,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是不足的。而我,就非常有意识的制造一些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十分简单的学具。
在《可能性》的教学中,需要用到搖奖转盘,我决定所有学生自制,我先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摇奖转盘,自己感受可能性的大小是有条件限制的。一番演示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我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设计转盘,不限形式,不限大小,优秀作品进行校内展示。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回家第一件事都是做转盘。通过设计转盘的活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动”
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应积极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而小组合作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的方法。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复习转化的应用,然后让学生仔细想一想如果圆柱也用这种方法求体积,可以把它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呢?这个难题一抛出来,学生就纷纷认真地观察着手中的圆柱、思考着。一分钟过去了,很多学生毫无头绪,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大家积极参与下,大部分同学知道了可以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我又抓紧机会让个别小组上台拿教具演示说出转化过程,并顺势提问:现在拼出来的近似长方体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这一番操作下来,比较轻松地掌握了圆柱的计算公式。而学生也在讨论分析中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
五、活跃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动”
教学的终极目标绝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并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素质。那么,身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最终形成这一素质呢?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操作、思考、质疑、讨论、反思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教学《利率》时,我抛出学习目标后,鼓励学生自己看书,提出质疑,由其他同学释疑,再总结计算利率的方法,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素质提供了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多给学生“动”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巧用绘本”教学小学低段写话的策略[A]. 周能瑜.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 2018
[2]情境教学,让培智数学课堂活起来[J]. 王娟. 新课程(小学). 2018(01)
[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应用分析[J]. 赵晓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4)
[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崔树环. 中国教师. 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