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杀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现当代文学中自杀者形象众多,以自杀的行为反映出时代的命运走向。在自杀者中,有被视为弱者的传统女性,有激进而迷茫的学生,也有勇敢而无畏的革命者。不容忽视的是,这组人物形象与时代背景有着必然联系,不同时期的自杀者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本文将针对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部分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自杀者形象,简要论述时代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关键词】:《二月》; 《青春之歌》 ;《荒山之恋》 ;自杀者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出现了众多自杀者形象,不同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命运。从20年代以知识分子的迷茫、底层人民的困苦为主题到80年代以改革开放后女性意识的觉醒、对自由的追求为主题,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深刻地反映在自杀者形象的变化中。下面,将通过介绍《二月》中的文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荒山之恋》中的大提琴手与金谷巷女孩等人物形象,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揭示时代背景之于人物命运的作用力。
一、《二月》:女性苦难者的控诉
寡妇文嫂,丈夫战场牺牲,守着七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艰难度日,家中一贫如洗,连一块土地都没有。丈夫的同学萧涧秋出现了,他竭力帮助文嫂一家,然而,他的同情与援助并未改变寡妇孤儿的悲剧命运,反而引起了封建舆论的诽谤与攻击。文嫂在儿子因病死去后终于忍受不了生活的重压,绝望中自杀身亡。
《二月》发表于1929年,是柔石的代表作。文嫂并不是文章中的主人公,然而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嫂一直活在痛苦的漩涡中,现实如四布的陷阱与黑洞,让她寸步难行,难以立身。而主人公萧涧秋的出现,带给了她一丝希望,可是流言四起,孩子病死,现实的重击下美丽的愿望如幻影般破灭。这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底层女性苦难的真实写照,她们遭受了人世间最残酷的折磨,处在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之下,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更为可悲的是,她们把封建伦理道义作为自己一生的信条,不自觉地成为了封建制度愚昧的维护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她们的悲剧。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女性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走向死亡的根源。
二、《青春之歌》:革命青春的美好
《青春之歌》的基调是激扬向上的。杨沫的《青春之歌》出版于1958年1月,处在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1931到1935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赞扬了投入时代洪流的青春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青春。
主人公林道静反抗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独立谋生的幻想破灭后决定投海自杀。然而,她的自杀并没有成功,它被余永泽搭救,两人相爱并同居,可是他与她的人生态度不同。最后在感情上林道静移恋卢嘉川。林道静是个特别的自杀者,她的自杀是不成功的,同时也是美好的。自杀后被救起的林道静脱胎换骨,她寻觅到了爱情,慢慢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冲破了封建家庭。她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要求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到要求全民族的解放,从同情劳动人民到为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奋斗,从天真幼稚的少女成长为坚定成熟的革命者。这是时代浪潮的使然,也是她性格的必然。她的道路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也概括了那一代知识女性的人生之路。
三、《荒山之恋》:凄美恋情的讴歌
王安忆的《荒山之恋》,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后女性意识与爱情至上意识觉醒的代表作。作品中男女主人公都没有名字,被代之为大提琴手与金谷巷女孩,大提琴手是一个有妻子的男人,然而他却与金谷巷女孩产生了宿命般的爱情。他们宿命的结合,因现实的压抑而无法实现,最后一起服毒殉情于荒野。
这部小说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故事,读起来有一定的现代意义。这个时期的作品,侧重于表现爱情的炽热与自由,对女性的关注与思考。女性不再是爱情的牺牲品,不再是男人的附属物,而是开始有独立意识能竭尽全力追求爱情的人。同时,在现代化文化冲击下,人性与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冲突。当爱情与道德伦理冲突,爱情会得到祝福吗?这样的爱情该何去何从?金谷巷女孩与大提琴手选择了以自杀成就他们的爱情,这一切将他们逼到一个无法逃避的选择,荒山之约,“生不能同时,死同日”。这样以死来昭示爱情的结局也许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我想也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这是改革开放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女性意识的苏醒。
以上所選取的现当代文學中的三部小说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自杀者形象。《青春之歌》、《荒山之恋》中自杀者是作为主人公出现的,是作者全部思想的承载者;《二月》中文嫂只是接受主人公帮扶的一个对象,作者也并未用过多的笔墨来描写她,然而文嫂的自杀却震撼人心,极具悲剧性效果,使主人公的人道主义幻想破灭。在感情基调上,《二月》都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反思,充满了大革命失败后年轻知识分子对国家未来命运的迷茫与无奈;《青春之歌》表现了30年代学生革命运动的风采和知识分子的风貌,对未来颇具美好的憧憬;《荒山之恋》是改革开放时期新观念的冲击下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反思和女性意识的苏醒,于悲剧中讴歌凄美恋情,体现出时代观念的巨大进步与从而产生的矛盾。
对比三部小说,特定的人物命运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不同,作品中作者对自杀者形象的塑造也就不同。时代背景之于人物形象的作用力,是作家情感的宣泄,也是社会思潮的释放。从作家笔下那一个个走向死亡的人物中,我们能看出时代的走向与历史的变迁。文学反映时代,时代造就文学,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在文学作品中刻下了经典而永恒的烙印。
参考文献:
[1]林冠. 二十世纪20年代文学中的自杀者形象研究. 南京大学,2012
[2]柔石. 二月. [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杨沫. 青春之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安忆. 荒山之恋.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李露. 当代文学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浅析——从杨沫《青春之歌》到池莉《小姐你早》. 广州大学,2009
作者简介:黄子琪(1996-),女,汉族,江西婺源人,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二月》; 《青春之歌》 ;《荒山之恋》 ;自杀者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出现了众多自杀者形象,不同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命运。从20年代以知识分子的迷茫、底层人民的困苦为主题到80年代以改革开放后女性意识的觉醒、对自由的追求为主题,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深刻地反映在自杀者形象的变化中。下面,将通过介绍《二月》中的文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荒山之恋》中的大提琴手与金谷巷女孩等人物形象,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揭示时代背景之于人物命运的作用力。
一、《二月》:女性苦难者的控诉
寡妇文嫂,丈夫战场牺牲,守着七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艰难度日,家中一贫如洗,连一块土地都没有。丈夫的同学萧涧秋出现了,他竭力帮助文嫂一家,然而,他的同情与援助并未改变寡妇孤儿的悲剧命运,反而引起了封建舆论的诽谤与攻击。文嫂在儿子因病死去后终于忍受不了生活的重压,绝望中自杀身亡。
《二月》发表于1929年,是柔石的代表作。文嫂并不是文章中的主人公,然而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嫂一直活在痛苦的漩涡中,现实如四布的陷阱与黑洞,让她寸步难行,难以立身。而主人公萧涧秋的出现,带给了她一丝希望,可是流言四起,孩子病死,现实的重击下美丽的愿望如幻影般破灭。这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底层女性苦难的真实写照,她们遭受了人世间最残酷的折磨,处在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之下,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更为可悲的是,她们把封建伦理道义作为自己一生的信条,不自觉地成为了封建制度愚昧的维护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她们的悲剧。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女性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走向死亡的根源。
二、《青春之歌》:革命青春的美好
《青春之歌》的基调是激扬向上的。杨沫的《青春之歌》出版于1958年1月,处在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1931到1935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赞扬了投入时代洪流的青春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青春。
主人公林道静反抗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独立谋生的幻想破灭后决定投海自杀。然而,她的自杀并没有成功,它被余永泽搭救,两人相爱并同居,可是他与她的人生态度不同。最后在感情上林道静移恋卢嘉川。林道静是个特别的自杀者,她的自杀是不成功的,同时也是美好的。自杀后被救起的林道静脱胎换骨,她寻觅到了爱情,慢慢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冲破了封建家庭。她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要求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到要求全民族的解放,从同情劳动人民到为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奋斗,从天真幼稚的少女成长为坚定成熟的革命者。这是时代浪潮的使然,也是她性格的必然。她的道路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也概括了那一代知识女性的人生之路。
三、《荒山之恋》:凄美恋情的讴歌
王安忆的《荒山之恋》,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后女性意识与爱情至上意识觉醒的代表作。作品中男女主人公都没有名字,被代之为大提琴手与金谷巷女孩,大提琴手是一个有妻子的男人,然而他却与金谷巷女孩产生了宿命般的爱情。他们宿命的结合,因现实的压抑而无法实现,最后一起服毒殉情于荒野。
这部小说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故事,读起来有一定的现代意义。这个时期的作品,侧重于表现爱情的炽热与自由,对女性的关注与思考。女性不再是爱情的牺牲品,不再是男人的附属物,而是开始有独立意识能竭尽全力追求爱情的人。同时,在现代化文化冲击下,人性与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冲突。当爱情与道德伦理冲突,爱情会得到祝福吗?这样的爱情该何去何从?金谷巷女孩与大提琴手选择了以自杀成就他们的爱情,这一切将他们逼到一个无法逃避的选择,荒山之约,“生不能同时,死同日”。这样以死来昭示爱情的结局也许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我想也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这是改革开放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女性意识的苏醒。
以上所選取的现当代文學中的三部小说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自杀者形象。《青春之歌》、《荒山之恋》中自杀者是作为主人公出现的,是作者全部思想的承载者;《二月》中文嫂只是接受主人公帮扶的一个对象,作者也并未用过多的笔墨来描写她,然而文嫂的自杀却震撼人心,极具悲剧性效果,使主人公的人道主义幻想破灭。在感情基调上,《二月》都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反思,充满了大革命失败后年轻知识分子对国家未来命运的迷茫与无奈;《青春之歌》表现了30年代学生革命运动的风采和知识分子的风貌,对未来颇具美好的憧憬;《荒山之恋》是改革开放时期新观念的冲击下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反思和女性意识的苏醒,于悲剧中讴歌凄美恋情,体现出时代观念的巨大进步与从而产生的矛盾。
对比三部小说,特定的人物命运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不同,作品中作者对自杀者形象的塑造也就不同。时代背景之于人物形象的作用力,是作家情感的宣泄,也是社会思潮的释放。从作家笔下那一个个走向死亡的人物中,我们能看出时代的走向与历史的变迁。文学反映时代,时代造就文学,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在文学作品中刻下了经典而永恒的烙印。
参考文献:
[1]林冠. 二十世纪20年代文学中的自杀者形象研究. 南京大学,2012
[2]柔石. 二月. [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杨沫. 青春之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安忆. 荒山之恋.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李露. 当代文学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浅析——从杨沫《青春之歌》到池莉《小姐你早》. 广州大学,2009
作者简介:黄子琪(1996-),女,汉族,江西婺源人,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