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税”应与“紧缩”并举而行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刊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何兵玉的文章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个人税负,是改善民生;而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则不仅是改善民生之举,也是改善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应该看到,我国的中小企业容纳了75%的就业人口,假如没有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75%的就业人口就会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谈何个人所得税?那么,当前中小企业的处境如何呢?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15.8%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同比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而这不仅仅是企业划分标准提高了之后的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状况,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融资难、人民币升值、用电荒、用工荒、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这些因素,确实是当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是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的结果,企业必须承受,最终解决途径还应以市场之手为主,政府之手为辅。
朱镕基痛批土地财政是搜刮民膏
《财经》杂志目前转引凤凰卫视报道说,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与清华师生座谈时批驳了房地产项目这么沉重是过去分税制搞坏了的说法,他表示:“我们制定了一个错误的政策,就是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这不得了。这个钱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价抬得那么高。这个绝对不是分税制的错误。地方没少收钱。现在地方有的是钱。房地产问题的根子是房改政策错误。”经过多年的实践,地方“土地财政”虽然大大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建设速度,“创造”了大量的GDP,但他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经济补偿的严重不到位和户籍、社保等改革的严重滞后,使得当今中国的人口城市化大大落后于土地城市化,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现在确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基础养老金:请政府“大方”点
财新网报道: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2012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中国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险,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主;2009年,中国启动了“全民养老”的制度框架。但是,每月不低于30元的参保补贴,最少只要55元的基础养老金,是否过于“寒酸”?中国社科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延中认为,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比,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偏低;同时,如何确保未来基金保值增值,相当关键。每人每月最少55元的“基础养老金”,其标准与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一致,这对城镇居民而言,确实“少了点儿”。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是社会保障,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我们的政府不应该宁可节省其他的费用(比如“三公”消费),也要在社保投入上“大方”一些吗?
打压房市,不如积极扶持股市
《上海证券报》日前刊登时寒冰的文章说,要想拉动内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藏富于民,让民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道理很简单,有了钱才能消费,没有钱,消费怎么拉也拉不动。作为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平台,股市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人之所以很少储蓄,根源在于,股市的回报率远远超过储蓄所得利息。中国近10年来的GDP增速高达两位数,但上证综指仅有31%,而金砖四国的其他几个国家的股市,在同期的涨幅全都超过了300%。相对于房地产投机对民生的恶化和对经济健康发展的损害而言,股市是最值得寄予期待的平台。民众的投资选择非常有限,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使股市真正成为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增加财政性收入的平台,如此,内需才能拉动起来,使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保障房建设排序应“倒过来做”
凤凰网日前刊登时政评论家童大焕的文章说,由于模式不畅,公租房陷入爹(银行)不疼、娘(社会资金)不爱、政府像烫手山芋一样抱在怀里很无奈的窘境,公租房、廉租房规模一再减缩。更耐人寻味的是公租房的享受者也对此不感冒,深圳公租房一度出现大量空置。当下的保障房建设不应该大幅度扩大规模,而应该建极少量的廉租房,供大学毕业生、城市低收入群体、少数进城农民工使用,其余的,留一点空间给市场,市场会自行解决。这样,既无保障房的寻租骗购、闲置浪费,也降低了低收入者的居住成本和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
中国经济已面临“增长的极限”?
财新网日前发表邱林的文章说,世界银行6月7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定,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全球最大发展中经济体已达产能极限,当局应加速收紧利率、削减政府支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应升值本币。虽然许多人不喜欢中国面临“增长的极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确实道出了中国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和原则。实际上,中国增长已经大大超越了自身的能力。目前,中国的石油、铁矿石、木材、大豆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以上。据英国石油(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3%,超过了占全球19%的美国。除了能源外,还有些问题值得关注。中国“钢铁+石油”的工业化,以及“钢筋+水泥+汽车”的城市化,不但支撑了中国钢铁产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同时也使中国GDP总量扩张达到极限。中国“增长的极限”即将到来。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特别在当今的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中国人需要经济增长的自信,也需要对这种自信的清醒与反思。
造假已成中国证券市场的最大毒瘤
财经网日前发表财经评论家叶檀的文章说,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先生认为,创业板将因为大量造假,在三年内崩溃。不仅创业板,中国证券市场的造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顽疾,创业板由于造富效应明显而受到了格外的关注。造假行为泛滥成灾,将彻底摧毁证券市场发展中国高新技术、利用证券市场培育未来的种子企业的目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造假,高新技术企业泥沙俱下,一些伪技术披着高新企业的外衣疯狂攫取市场资源。去年科技部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有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都以此手段通过认证。换句话说,以高新技术为上市拉分的中小板与创业板企业中可能有一半是伪高新企业。造假横行、圈钱迫切、资金错配,这是A股市场的三枚重型炸弹,引线却未被纳入管理,已经对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伤害群体从个人投资者蔓延机构投资者。如果继续下去,中国证券市场甚至整个金融市场将深受其害,噬脐无及,只能重来一次。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刊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何兵玉的文章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个人税负,是改善民生;而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则不仅是改善民生之举,也是改善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应该看到,我国的中小企业容纳了75%的就业人口,假如没有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75%的就业人口就会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谈何个人所得税?那么,当前中小企业的处境如何呢?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15.8%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同比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而这不仅仅是企业划分标准提高了之后的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状况,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融资难、人民币升值、用电荒、用工荒、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这些因素,确实是当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是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的结果,企业必须承受,最终解决途径还应以市场之手为主,政府之手为辅。
朱镕基痛批土地财政是搜刮民膏
《财经》杂志目前转引凤凰卫视报道说,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与清华师生座谈时批驳了房地产项目这么沉重是过去分税制搞坏了的说法,他表示:“我们制定了一个错误的政策,就是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这不得了。这个钱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价抬得那么高。这个绝对不是分税制的错误。地方没少收钱。现在地方有的是钱。房地产问题的根子是房改政策错误。”经过多年的实践,地方“土地财政”虽然大大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建设速度,“创造”了大量的GDP,但他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经济补偿的严重不到位和户籍、社保等改革的严重滞后,使得当今中国的人口城市化大大落后于土地城市化,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现在确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基础养老金:请政府“大方”点
财新网报道: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2012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中国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险,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主;2009年,中国启动了“全民养老”的制度框架。但是,每月不低于30元的参保补贴,最少只要55元的基础养老金,是否过于“寒酸”?中国社科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延中认为,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比,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偏低;同时,如何确保未来基金保值增值,相当关键。每人每月最少55元的“基础养老金”,其标准与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一致,这对城镇居民而言,确实“少了点儿”。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是社会保障,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我们的政府不应该宁可节省其他的费用(比如“三公”消费),也要在社保投入上“大方”一些吗?
打压房市,不如积极扶持股市
《上海证券报》日前刊登时寒冰的文章说,要想拉动内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藏富于民,让民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道理很简单,有了钱才能消费,没有钱,消费怎么拉也拉不动。作为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平台,股市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人之所以很少储蓄,根源在于,股市的回报率远远超过储蓄所得利息。中国近10年来的GDP增速高达两位数,但上证综指仅有31%,而金砖四国的其他几个国家的股市,在同期的涨幅全都超过了300%。相对于房地产投机对民生的恶化和对经济健康发展的损害而言,股市是最值得寄予期待的平台。民众的投资选择非常有限,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使股市真正成为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增加财政性收入的平台,如此,内需才能拉动起来,使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保障房建设排序应“倒过来做”
凤凰网日前刊登时政评论家童大焕的文章说,由于模式不畅,公租房陷入爹(银行)不疼、娘(社会资金)不爱、政府像烫手山芋一样抱在怀里很无奈的窘境,公租房、廉租房规模一再减缩。更耐人寻味的是公租房的享受者也对此不感冒,深圳公租房一度出现大量空置。当下的保障房建设不应该大幅度扩大规模,而应该建极少量的廉租房,供大学毕业生、城市低收入群体、少数进城农民工使用,其余的,留一点空间给市场,市场会自行解决。这样,既无保障房的寻租骗购、闲置浪费,也降低了低收入者的居住成本和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
中国经济已面临“增长的极限”?
财新网日前发表邱林的文章说,世界银行6月7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定,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全球最大发展中经济体已达产能极限,当局应加速收紧利率、削减政府支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应升值本币。虽然许多人不喜欢中国面临“增长的极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确实道出了中国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和原则。实际上,中国增长已经大大超越了自身的能力。目前,中国的石油、铁矿石、木材、大豆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以上。据英国石油(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3%,超过了占全球19%的美国。除了能源外,还有些问题值得关注。中国“钢铁+石油”的工业化,以及“钢筋+水泥+汽车”的城市化,不但支撑了中国钢铁产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同时也使中国GDP总量扩张达到极限。中国“增长的极限”即将到来。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特别在当今的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中国人需要经济增长的自信,也需要对这种自信的清醒与反思。
造假已成中国证券市场的最大毒瘤
财经网日前发表财经评论家叶檀的文章说,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先生认为,创业板将因为大量造假,在三年内崩溃。不仅创业板,中国证券市场的造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顽疾,创业板由于造富效应明显而受到了格外的关注。造假行为泛滥成灾,将彻底摧毁证券市场发展中国高新技术、利用证券市场培育未来的种子企业的目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造假,高新技术企业泥沙俱下,一些伪技术披着高新企业的外衣疯狂攫取市场资源。去年科技部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有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都以此手段通过认证。换句话说,以高新技术为上市拉分的中小板与创业板企业中可能有一半是伪高新企业。造假横行、圈钱迫切、资金错配,这是A股市场的三枚重型炸弹,引线却未被纳入管理,已经对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伤害群体从个人投资者蔓延机构投资者。如果继续下去,中国证券市场甚至整个金融市场将深受其害,噬脐无及,只能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