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家长会又结束了。当我拖着疲倦的双腿回到家时,脑中还是缠绕着和家长们讨论怎样教育好孩子的场景,而始终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驱之不离的是很多家长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老师你太善良了,你得严厉点,学生都不怕你!”对于这样的好心劝诫,我不置可否。刚开始还略作解释,往后多了,就报以微笑。
但我心里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若想让孩子怕老师,无非就是惩罚,甚至体罚,让孩子背上一个永久的十字架。而这样的结果,家长们真的想要吗?何况我国《未成年保护法》明文规定,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是不允许的。我有点纳闷:为什么家长会有如此想法。为什么教育孩子一定要严厉?我认真分析后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什么家长会建议我严厉对待他们的孩子呢,经过我的仔细思考,得出了两个可能的原因。
首先,如果学生怕老师的话,就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课纪律也会比较好,成绩自然比较好。其次,不怕老师的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管不了,实际上是家长不舍得管,对孩子过于溺爱。
其次,有许多家长受我国传统思想教育“严师出高徒”“棍子出孝子”的影响,把教育的责任转嫁到老师身上,希望老师“严加管教”。岂不知,家长们所说的“怕”,是不是对每一个孩子都起作用?甚至可能起反作用,会刺激学生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如:顶撞老师,更有甚者出现跳楼的行为。报纸上不是时有报道,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发生学生跳楼的事情吗?事后家长可能又是另一种说法了,到时候就可能演变成家长带人围学校、打老师、闹事情了,比這更可怕是可能威胁到老师的生命。例如,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16岁的高三学生罗某杰,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刺死。没有人想象得到,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如此对待关爱和器重自己的老师。事后,益阳公安官网发布消息称,11月13日,小罗因涉故意杀人罪被沅江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觉得老师太严厉了。自己既为出校时间被挤占感到憋屈,更为通知家长的做法感到愤怒,以至于激动,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杀人学生后来这样说。这就是老师严厉的可能结果啊。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大家想要的。
可怜的家长们,这样的“怕”能在孩子身上持续多长时间呢?换了新老师又会怎样呢?我在想,除了让学生怕老师外,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我倒觉得敬畏比怕更重要。“人都是被敬怕的。”我很赞成这种说法。因此,我就很努力的在做这样的事。我不要我的学生怕我,想让我的学生对我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作为老师,我的责任是教育,除了教会孩子们知识外,还要教会孩子们怎么做人。对于那些“熊孩子”“问题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必须让他们知道懂规矩、有礼貌、做一个文明人的条件是什么。这就要求老师在平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给予督促、指正,让学生知道敬畏。我们追求锻造的是具有“内在美”而不是徒有虚名“外在美”的学生,追求锻造的是具有“心灵美”而不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外表美”的学生,我们要塑造的是一个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高度的自我管理,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服务于社会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呢?那就是用爱来感化,老师爱的形式就是尊重,既要尊重学生的优点,也要尊重学生的缺点。很多教育家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就充分体现出了尊重。它能让最调皮的学生成人成才,不就是在爱的基础上让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因而触动了孩子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产生最强的爱的回声。从此以后,孩子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尊严,一点一点的鼓励,一点一点的成功。终于,成功的学生成就了一位名师。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深埋一颗“尊重”的种子是多么重要啊!如果让学生产生“怕”的心理,后果是不敢想象的。“怕”的结果是短期的成绩,而“敬”的结果则是永久的成人。
我没有很多教育大师做得好,因此就享受不到那些教育大师的那种成就感。但我也有一些小感动,我偶尔也会发现特别调皮的学生优秀的一面。例如,我曾教过一个后进生,他是一个男生,不写作业,上课睡觉,偶尔还会顶撞老师,对我也不例外,但事情结束后,他主动找我承认错误,还时不时同我套近乎,让我是又气又爱。认真想想,这不就是爱的结果吗?因为我用爱去关心他、感化他,而不是一味惩罚他、指责他,所以他懂得了知错就改。
让学生懂得尊敬师长,才能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无形中受到教师人格魅力,渊博知识的熏陶,从而学有所得,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
但我心里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若想让孩子怕老师,无非就是惩罚,甚至体罚,让孩子背上一个永久的十字架。而这样的结果,家长们真的想要吗?何况我国《未成年保护法》明文规定,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是不允许的。我有点纳闷:为什么家长会有如此想法。为什么教育孩子一定要严厉?我认真分析后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什么家长会建议我严厉对待他们的孩子呢,经过我的仔细思考,得出了两个可能的原因。
首先,如果学生怕老师的话,就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课纪律也会比较好,成绩自然比较好。其次,不怕老师的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管不了,实际上是家长不舍得管,对孩子过于溺爱。
其次,有许多家长受我国传统思想教育“严师出高徒”“棍子出孝子”的影响,把教育的责任转嫁到老师身上,希望老师“严加管教”。岂不知,家长们所说的“怕”,是不是对每一个孩子都起作用?甚至可能起反作用,会刺激学生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如:顶撞老师,更有甚者出现跳楼的行为。报纸上不是时有报道,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发生学生跳楼的事情吗?事后家长可能又是另一种说法了,到时候就可能演变成家长带人围学校、打老师、闹事情了,比這更可怕是可能威胁到老师的生命。例如,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16岁的高三学生罗某杰,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刺死。没有人想象得到,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如此对待关爱和器重自己的老师。事后,益阳公安官网发布消息称,11月13日,小罗因涉故意杀人罪被沅江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觉得老师太严厉了。自己既为出校时间被挤占感到憋屈,更为通知家长的做法感到愤怒,以至于激动,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杀人学生后来这样说。这就是老师严厉的可能结果啊。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大家想要的。
可怜的家长们,这样的“怕”能在孩子身上持续多长时间呢?换了新老师又会怎样呢?我在想,除了让学生怕老师外,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我倒觉得敬畏比怕更重要。“人都是被敬怕的。”我很赞成这种说法。因此,我就很努力的在做这样的事。我不要我的学生怕我,想让我的学生对我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作为老师,我的责任是教育,除了教会孩子们知识外,还要教会孩子们怎么做人。对于那些“熊孩子”“问题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必须让他们知道懂规矩、有礼貌、做一个文明人的条件是什么。这就要求老师在平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给予督促、指正,让学生知道敬畏。我们追求锻造的是具有“内在美”而不是徒有虚名“外在美”的学生,追求锻造的是具有“心灵美”而不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外表美”的学生,我们要塑造的是一个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高度的自我管理,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服务于社会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呢?那就是用爱来感化,老师爱的形式就是尊重,既要尊重学生的优点,也要尊重学生的缺点。很多教育家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就充分体现出了尊重。它能让最调皮的学生成人成才,不就是在爱的基础上让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因而触动了孩子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产生最强的爱的回声。从此以后,孩子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尊严,一点一点的鼓励,一点一点的成功。终于,成功的学生成就了一位名师。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深埋一颗“尊重”的种子是多么重要啊!如果让学生产生“怕”的心理,后果是不敢想象的。“怕”的结果是短期的成绩,而“敬”的结果则是永久的成人。
我没有很多教育大师做得好,因此就享受不到那些教育大师的那种成就感。但我也有一些小感动,我偶尔也会发现特别调皮的学生优秀的一面。例如,我曾教过一个后进生,他是一个男生,不写作业,上课睡觉,偶尔还会顶撞老师,对我也不例外,但事情结束后,他主动找我承认错误,还时不时同我套近乎,让我是又气又爱。认真想想,这不就是爱的结果吗?因为我用爱去关心他、感化他,而不是一味惩罚他、指责他,所以他懂得了知错就改。
让学生懂得尊敬师长,才能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无形中受到教师人格魅力,渊博知识的熏陶,从而学有所得,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