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学是实验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如何使教学更有效率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问题解决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并提出了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问题解决;化学教学
一、引言
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弊端,通常是把一切条件都告诉学生,学生在实验中照方抓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他们究竟要做什么、怎么来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实际上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这种不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验问题思维能力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使学生获得了一些表面的陈述性知识(实验现象),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往往并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这里要讨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强调并能够落实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来,从而确实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例如,化学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和可用材料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情情境,而要证明结果,必须应用实验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操作成功,问题得以解决。问题解决包括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三、通过问题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在化学教学课堂上,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对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产生困惑时才能产生创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化学问题,会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现、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重视知识的分化点、生长点和交叉点。好的化学问题除了要包含三个要素,即未知事物(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问题),遵循二个原则,即最近发展区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外,还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发散性或开放性: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2)实证性: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方式证实或推翻假设,更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特点(3)挑战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避免简单再现化学中有关知识和事实类型的问题(4) 新颖性:能体现与化学有关的新内容,新方法或新思想的问题(5)关联性: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因此,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感悟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中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一节教学时,可设计下列问题情境: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对热电厂下游几十米内河水中鱼类几乎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①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为0.0064%;②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热电厂地区出现了多雨。
四、通过提出问题提升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实施探究”是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關键。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通过对问题信息的组织、加工,便能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应应势利导,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验证问题的正确性。化学问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经过阅读教材或题目给出的信息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如某些简单的化学概念、化学符号、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等识记性内容;第二类是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硫酸铵既是铵盐又是硫酸盐;第三类是需要通过综合各种实践才能解决的问题,如设计实验,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角度区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对于第一类问题解决的教学,主要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帮助他们弄清相似概念、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达到正确运用概念、原理的目的;对于后两类问题解决的教学,其一般步骤为:
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性质,明确问题解决的目的
收集信息:确定收集信息的范围,收集相关信息并分类整理
提出实验方案:进行思维加工,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
检验结果:通过实践确证假说的程度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适时地将问题分解,设计成若干个梯进式的小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巧设铺垫,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启发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发展他们的智力,提升他们的能力。例如,在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复习教学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浓硫酸,可以设计下列三个问题情境:①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两支试管分别装入少量无水硫酸铜,然后分别加入少量浓硫酸和稀硫酸,观察有何现象?根据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很容易就能归纳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那么浓硫酸有什么用途呢?(学生很容易地答出浓硫酸可作干燥剂)。③当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硫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化吗?若将萝卜挖一个洞,在洞里滴入浓硫酸或在浓硫酸瓶内悬持一朵鲜花,你想应该有何现象?给学生留出时间放飞思维,最后启发学生将其作为家庭探究实验,然后老师再设问“到此时,你认为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有哪些办法呢?”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到知识点上,而且将该性质与趣味实验相结合,学生热情高涨,培养了学生思维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甚至把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空间去寻觅去探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拓展和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动,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五、问题解决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产生问题情境、分析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其操作程序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问题的提出即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即“很想弄懂但还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还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现实化,而且在新情境中运用它们。
2、形成新的概念和新的操作方式。这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形成意识。
3、形成技能和技巧。主要是通过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应用所学的新知识。
总的来说,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用不同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盘锦市大洼县榆树学校)
【关键词】问题解决;化学教学
一、引言
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弊端,通常是把一切条件都告诉学生,学生在实验中照方抓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他们究竟要做什么、怎么来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实际上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这种不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验问题思维能力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使学生获得了一些表面的陈述性知识(实验现象),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往往并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这里要讨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强调并能够落实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来,从而确实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例如,化学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和可用材料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情情境,而要证明结果,必须应用实验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操作成功,问题得以解决。问题解决包括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三、通过问题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在化学教学课堂上,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对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产生困惑时才能产生创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化学问题,会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现、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重视知识的分化点、生长点和交叉点。好的化学问题除了要包含三个要素,即未知事物(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问题),遵循二个原则,即最近发展区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外,还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发散性或开放性: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2)实证性: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方式证实或推翻假设,更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特点(3)挑战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避免简单再现化学中有关知识和事实类型的问题(4) 新颖性:能体现与化学有关的新内容,新方法或新思想的问题(5)关联性: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因此,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感悟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中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一节教学时,可设计下列问题情境: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对热电厂下游几十米内河水中鱼类几乎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①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为0.0064%;②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热电厂地区出现了多雨。
四、通过提出问题提升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实施探究”是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關键。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通过对问题信息的组织、加工,便能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应应势利导,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验证问题的正确性。化学问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经过阅读教材或题目给出的信息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如某些简单的化学概念、化学符号、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等识记性内容;第二类是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硫酸铵既是铵盐又是硫酸盐;第三类是需要通过综合各种实践才能解决的问题,如设计实验,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角度区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对于第一类问题解决的教学,主要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帮助他们弄清相似概念、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达到正确运用概念、原理的目的;对于后两类问题解决的教学,其一般步骤为:
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性质,明确问题解决的目的
收集信息:确定收集信息的范围,收集相关信息并分类整理
提出实验方案:进行思维加工,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
检验结果:通过实践确证假说的程度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适时地将问题分解,设计成若干个梯进式的小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巧设铺垫,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启发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发展他们的智力,提升他们的能力。例如,在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复习教学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浓硫酸,可以设计下列三个问题情境:①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两支试管分别装入少量无水硫酸铜,然后分别加入少量浓硫酸和稀硫酸,观察有何现象?根据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很容易就能归纳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那么浓硫酸有什么用途呢?(学生很容易地答出浓硫酸可作干燥剂)。③当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硫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化吗?若将萝卜挖一个洞,在洞里滴入浓硫酸或在浓硫酸瓶内悬持一朵鲜花,你想应该有何现象?给学生留出时间放飞思维,最后启发学生将其作为家庭探究实验,然后老师再设问“到此时,你认为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有哪些办法呢?”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到知识点上,而且将该性质与趣味实验相结合,学生热情高涨,培养了学生思维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甚至把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空间去寻觅去探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拓展和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动,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五、问题解决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产生问题情境、分析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其操作程序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问题的提出即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即“很想弄懂但还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还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现实化,而且在新情境中运用它们。
2、形成新的概念和新的操作方式。这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形成意识。
3、形成技能和技巧。主要是通过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应用所学的新知识。
总的来说,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用不同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盘锦市大洼县榆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