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针对学生缺乏阅读的情况,同时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指导中年级学生阅读的方法,包括;培养读书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指导学生阅读,培养读书习惯;设计朗读形式、提高阅读能力;创设朗读情境、培养学生语感。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走迸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技巧的探究,使学生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
1 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智力兴趣越浓厚,越多样化,学习就越为学生所珍重。”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
1.1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突出强调阅读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感受阅读的乐趣。
1.2 阅读方式和活动多样化。阅读的形式单一,学生容易引起厌倦情绪,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会使学生感到新奇从而乐于阅读。阅读的形式有默读、指名读、大声朗读、自由读;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活动:阅读竞赛、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览、讲故事、读书、演讲会等,激发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1.3 表扬和鼓励相结合。表扬、鼓励、信任和期待是促使学生读好书的法宝。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相机引导,及时评价,对读书读得好的学生,教师要提出表扬并把他们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读得不太好的同学,教师也不要随意终止他读书,要多给他信心和力量,鼓励他把书读好,让其知道自己也能读好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1.4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完整的语文教学统一体的两翼。教师可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或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这样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给阅读的自主权。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杨梅树的叶、花、果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课后再让学生自己查找类似本文写法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不但加深了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也使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拓宽了,还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2 指导学生阅读、培养读书习惯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的过程就是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千方百计的让学生爱读书,还应教学生会读书,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学习读书方法。预习时,要交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一读文章写什么(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画出生字词(边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三想四查通词意(利用拼音,借助字词典学习生字、新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懂之处加标记(在文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加以标记,再带着问题读课文)。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怎样读书,会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富,在这里,他们自由地漫游在童话的王国里,可以参观未来世界,可以随时与伟人见面,还可以与英雄交谈。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并使他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一环,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并给他们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计划。如:每周读一篇优秀作文,每天写一篇日记,随时积累好词佳句。利用休息时间多读课外书,结合学过的课文写心得体会,读后感等,然后再互相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了,还提高了交际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为了便于学生阅读还可以在班上开展“读书俱乐部”,建立“图书角”,让同学们把自己家里的好书、好杂志、好报都拿到班上来,将所有的书进行分类、编号、注册,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喜欢、所需要的类别来借书,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愤,还扩大了阅读范围,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也丰富了。
3 设计阅读形式,提高理解能力
指导学生读书,还应形式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倒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受到思维训练和美的熏陶,在教学中对整篇课文可进行欣赏性范读或指导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长句、难句或结构复杂的片段,可采取领读来引导学生读通、读顺;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课文,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采取小组或横、竖排接龙的方式读;为了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或目标理清文章脉络,可出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细心读,并在读中思考勾画;为了诱发想象,体会意境,发展思维,指导学生闭目读或默读;为了提高兴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强或对话较多的课文,采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为了强化记忆,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名言或精彩的点睛之笔,采用齐读,以达到背诵。
教学中,还要通过字、词、句和指导朗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取换词、改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看插图、实物、演示、做动作,改变句子、仿造句子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的内涵。如:教学《三只灰雀》一课,采用换词(把“非常”换成“特别“、”很“),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采用找近义词(”沉着“——”冷静“,反义词——。”慌张“),教学《坐井观天》一课,采用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加强朗读指导,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形式多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 创设朗读情境,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分析、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能们每时每刻的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使今天的世界更精彩。”所以,阅读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我们教师应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感受作品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景教学具有“形真”、“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能使学生感到“易”,“趣”、“活”,能提高深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课文理解的深刻性,保证语言训练的效益性。阅读教学中的创设情景,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的求知 欲。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可创设质疑情景: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纷纷举手:“更羸为什么只拉了下弓,那只大雁就落了下来?”“魏王为什么不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为什么魏王不相信更羸?”显然,学生善于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即使这些问题教师始料未及,但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恰恰体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本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呈现作者的个人风格、知识素养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特点、性情气质对之做出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火烧云》一课时,给学生创设想象情境,在讲解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时候,让学生大胆想象,火烧云还可以变化成哪些形状?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变成小兔、小鸡、猴子、大象、绵羊、假山……”,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形状会怎样变化?并让他们按照“出现一一样子一一变化一一消失”的顺序说一说、写一写。同学们发挥其想象,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这种情景创设不仅优化了课堂气氛,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还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阅读教学不但重要,而且还要在课堂上和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阅读教学的“实”与“活”。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 学习为主体,充分给予他们阅读的时间,尊重他们的个体感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平等的阅读气氛中体现出学生的个性,闪烁出创造性的未来,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魅力。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只要足够的重视阅读,在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培养阅读习惯,那么,阅读中的“矿砂”自然会变成“黄金”,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也自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走迸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技巧的探究,使学生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
1 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智力兴趣越浓厚,越多样化,学习就越为学生所珍重。”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
1.1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突出强调阅读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感受阅读的乐趣。
1.2 阅读方式和活动多样化。阅读的形式单一,学生容易引起厌倦情绪,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会使学生感到新奇从而乐于阅读。阅读的形式有默读、指名读、大声朗读、自由读;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活动:阅读竞赛、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览、讲故事、读书、演讲会等,激发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1.3 表扬和鼓励相结合。表扬、鼓励、信任和期待是促使学生读好书的法宝。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相机引导,及时评价,对读书读得好的学生,教师要提出表扬并把他们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读得不太好的同学,教师也不要随意终止他读书,要多给他信心和力量,鼓励他把书读好,让其知道自己也能读好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1.4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完整的语文教学统一体的两翼。教师可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或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这样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给阅读的自主权。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杨梅树的叶、花、果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课后再让学生自己查找类似本文写法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不但加深了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也使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拓宽了,还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2 指导学生阅读、培养读书习惯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的过程就是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千方百计的让学生爱读书,还应教学生会读书,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学习读书方法。预习时,要交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一读文章写什么(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画出生字词(边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三想四查通词意(利用拼音,借助字词典学习生字、新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懂之处加标记(在文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加以标记,再带着问题读课文)。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怎样读书,会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富,在这里,他们自由地漫游在童话的王国里,可以参观未来世界,可以随时与伟人见面,还可以与英雄交谈。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并使他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一环,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并给他们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计划。如:每周读一篇优秀作文,每天写一篇日记,随时积累好词佳句。利用休息时间多读课外书,结合学过的课文写心得体会,读后感等,然后再互相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了,还提高了交际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为了便于学生阅读还可以在班上开展“读书俱乐部”,建立“图书角”,让同学们把自己家里的好书、好杂志、好报都拿到班上来,将所有的书进行分类、编号、注册,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喜欢、所需要的类别来借书,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愤,还扩大了阅读范围,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也丰富了。
3 设计阅读形式,提高理解能力
指导学生读书,还应形式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倒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受到思维训练和美的熏陶,在教学中对整篇课文可进行欣赏性范读或指导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长句、难句或结构复杂的片段,可采取领读来引导学生读通、读顺;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课文,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采取小组或横、竖排接龙的方式读;为了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或目标理清文章脉络,可出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细心读,并在读中思考勾画;为了诱发想象,体会意境,发展思维,指导学生闭目读或默读;为了提高兴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强或对话较多的课文,采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为了强化记忆,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名言或精彩的点睛之笔,采用齐读,以达到背诵。
教学中,还要通过字、词、句和指导朗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取换词、改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看插图、实物、演示、做动作,改变句子、仿造句子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的内涵。如:教学《三只灰雀》一课,采用换词(把“非常”换成“特别“、”很“),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采用找近义词(”沉着“——”冷静“,反义词——。”慌张“),教学《坐井观天》一课,采用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加强朗读指导,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形式多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 创设朗读情境,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分析、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能们每时每刻的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使今天的世界更精彩。”所以,阅读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我们教师应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感受作品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景教学具有“形真”、“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能使学生感到“易”,“趣”、“活”,能提高深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课文理解的深刻性,保证语言训练的效益性。阅读教学中的创设情景,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的求知 欲。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可创设质疑情景: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纷纷举手:“更羸为什么只拉了下弓,那只大雁就落了下来?”“魏王为什么不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为什么魏王不相信更羸?”显然,学生善于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即使这些问题教师始料未及,但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恰恰体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本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呈现作者的个人风格、知识素养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特点、性情气质对之做出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火烧云》一课时,给学生创设想象情境,在讲解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时候,让学生大胆想象,火烧云还可以变化成哪些形状?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变成小兔、小鸡、猴子、大象、绵羊、假山……”,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形状会怎样变化?并让他们按照“出现一一样子一一变化一一消失”的顺序说一说、写一写。同学们发挥其想象,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这种情景创设不仅优化了课堂气氛,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还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阅读教学不但重要,而且还要在课堂上和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阅读教学的“实”与“活”。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 学习为主体,充分给予他们阅读的时间,尊重他们的个体感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平等的阅读气氛中体现出学生的个性,闪烁出创造性的未来,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魅力。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只要足够的重视阅读,在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培养阅读习惯,那么,阅读中的“矿砂”自然会变成“黄金”,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也自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