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有滋有味”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1 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1.1 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1.2 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听了《秋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2 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3 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3.1 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3.2 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中若能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可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会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
期刊
【摘 要】 音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学英语课设置音标教学有无必要性和是否具有可行性,从小学设置英语课以来,已经争论了多年。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学好语音是英语学习入门的关键,本文从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音标教学在小学英语中地位及学习特点,探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音标教学 小学英语课 必要性 单词 学生 发音 字母组合  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音标教学有无必要性和是否
期刊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1 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众所周知,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小学生的作文要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就要开展尽可能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作文评讲的要求中指出:“评讲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批改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究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可见作文评讲在形式上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修正、反馈习作的指导过程;在本质上是指习作批改后效果再升华的过程。  下面笔者就从作文评讲的四原则出发,谈谈如何提高作文评讲课的高效率。  1 主体性原则
期刊
新世纪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
期刊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我县也出台了多个关于保障幼儿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文件政策。身处农村幼儿园,深切地感受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春风扑面而来,在政策指引下,我镇大力推进村办园建设,促进全县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湖县幼儿园新园——一所地处建湖县东方御花园小区拔地而起。新的园舍、新的起点,通过创建省市优质园以促进幼儿
期刊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首要地点,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还存在部分误区和弊端。因此,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本人在幼儿教育中的几点探索,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1 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被理论证明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方法,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学生键康成长、个性化和人才成长的摇篮。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对于贯彻执行学校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适应,对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由班级学生共同制定以下班级管理制度。  第一,学生的学习能力
期刊
【摘 要】 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数学应用及数学建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关于高中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数学建模 建模教学 渗透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
期刊
1 背景与导读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应该是教育界流行而又经久不衰的话题。曾经聆听过一位教育专家讲什么是高效课堂,他的话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边,他说“尽量少的时间,投入尽量少的精力、物力收到尽量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他的这句话我非常赞同,而且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实现过程——尽量少的时间,投入尽量少的精力、物力,结果——收到尽量好的教学效果,使二者实现高度统一,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