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来,这时将心理效应运用在教学中的现象出现。为了使学生更简单、更容易地学好历史,历史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枯燥无味的历史课“讲活”。将“登门槛效应”融入到一节课中,使各个环节相扣,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登门槛效应、初中历史、教学
1.“登门槛效应”的含义
“登门槛效应”又称为“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能力范围内就有可能接受进一步的要求。这就像登门槛一样,只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走,一步一个脚印,就更容易登上高处。
本文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说明登门槛效应在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2.“登门槛效应”运用的原则
登门槛效应是教学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意无意地将这一效应运用到教学中,掌握遵循其实施的原则,能更好地发挥出登门槛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与实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没有实施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教学中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每个班级中都有优等生和后进生,学生对一堂课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因此,登门槛效应的运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操作,同时,也要和其他的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1.2 启发创造性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运用登门槛效应,使学生在游刃有余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以及创造性人格。
3.“登门槛效应”的运用
3.1 活用登门槛效应——“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能否有效进行下去,学生是否感兴趣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水平的重要方面。基于登门槛效应的作用和内容,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
新课的开始,教师播放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出水文物的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和老师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新课充满好奇和兴趣,在脑海里思考本堂课要学的内容是什么,与什么相关。。
3.2 善用登门槛效应——“讲授新课”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八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一个大且深奥的问题抛给学生,而需要将一节课的内容分成一个一个小部分,由浅入深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新课讲授时,可以先准备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第一个子目“甲午战争”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了解,绘制战争经过的一个示意图,学生由示意图大概明白了整个甲午战争的经过。最后,教师再展示五大战役的位置地图。经过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第一个子目“甲午中日战争”有了清楚的认识。
再例如,讲解第二个子目“《马关条约》的签订”之时,展示三则材料,分别为:张海鹏的《甲午战争百年祭》、金一南的《军人生来为战争》、张弘的《皇权专制的黄昏》。由三则材料学生可以得出: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是由于缺乏投入、贪污腐败、制度落后、腐朽。同时,进一步展开讲解在各大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激发学生的英雄情怀,提高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然后用一句话“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进入到第三个子目“瓜分中国狂潮”。这样的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使学生懂得看地图,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利用登门槛效应——“总结巩固”
教师在课堂总结,复习巩固的时候,要适当利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在评价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给出几个思考方向,让学生自主回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对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将本课内容总结为三点“甲午之败——战争风云铸英魂、马关之辱——主权沦丧勇抗爭、瓜分之痛——民族危亡促觉醒”。这时,教师运用到登门槛效应,用几句对衬的话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课堂小结之后,出几个题让学生现场做,并且采用挑战答题的模式,把题分成六个不同的等级,由易而难,一步一步由“士兵”登上“兵马大元帅”的位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起到促进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登门槛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适当将心理效应运用于历史教学中,这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更加迅速,整个教学过程也不会显得单调无趣。灵活合理运用,充分发挥登门槛效应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心理上的各种困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达到历史学科所赋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
关键词:登门槛效应、初中历史、教学
1.“登门槛效应”的含义
“登门槛效应”又称为“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能力范围内就有可能接受进一步的要求。这就像登门槛一样,只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走,一步一个脚印,就更容易登上高处。
本文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说明登门槛效应在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2.“登门槛效应”运用的原则
登门槛效应是教学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意无意地将这一效应运用到教学中,掌握遵循其实施的原则,能更好地发挥出登门槛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与实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没有实施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教学中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每个班级中都有优等生和后进生,学生对一堂课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因此,登门槛效应的运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操作,同时,也要和其他的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1.2 启发创造性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运用登门槛效应,使学生在游刃有余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以及创造性人格。
3.“登门槛效应”的运用
3.1 活用登门槛效应——“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能否有效进行下去,学生是否感兴趣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水平的重要方面。基于登门槛效应的作用和内容,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
新课的开始,教师播放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出水文物的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和老师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新课充满好奇和兴趣,在脑海里思考本堂课要学的内容是什么,与什么相关。。
3.2 善用登门槛效应——“讲授新课”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八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一个大且深奥的问题抛给学生,而需要将一节课的内容分成一个一个小部分,由浅入深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新课讲授时,可以先准备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第一个子目“甲午战争”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了解,绘制战争经过的一个示意图,学生由示意图大概明白了整个甲午战争的经过。最后,教师再展示五大战役的位置地图。经过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第一个子目“甲午中日战争”有了清楚的认识。
再例如,讲解第二个子目“《马关条约》的签订”之时,展示三则材料,分别为:张海鹏的《甲午战争百年祭》、金一南的《军人生来为战争》、张弘的《皇权专制的黄昏》。由三则材料学生可以得出: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是由于缺乏投入、贪污腐败、制度落后、腐朽。同时,进一步展开讲解在各大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激发学生的英雄情怀,提高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然后用一句话“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进入到第三个子目“瓜分中国狂潮”。这样的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使学生懂得看地图,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利用登门槛效应——“总结巩固”
教师在课堂总结,复习巩固的时候,要适当利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在评价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给出几个思考方向,让学生自主回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对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将本课内容总结为三点“甲午之败——战争风云铸英魂、马关之辱——主权沦丧勇抗爭、瓜分之痛——民族危亡促觉醒”。这时,教师运用到登门槛效应,用几句对衬的话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课堂小结之后,出几个题让学生现场做,并且采用挑战答题的模式,把题分成六个不同的等级,由易而难,一步一步由“士兵”登上“兵马大元帅”的位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起到促进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登门槛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适当将心理效应运用于历史教学中,这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更加迅速,整个教学过程也不会显得单调无趣。灵活合理运用,充分发挥登门槛效应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心理上的各种困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达到历史学科所赋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