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朝鲜当初并没选林彪做主帅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_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关于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中国学界和社会上长期以来流传着一个说法,即毛泽东本来想请林彪挂帅出征,但林彪反对出兵,故称病不出。但从目前出版的文献资料看,中共中央最初决定带兵赴朝作战的人不是林彪,而是粟裕。
  根据《毛泽东军事文稿》,1950年7月6日夜,毛泽东致电正在筹备台湾战役的总指挥粟裕:“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粟于7月16日前将三野事务处理完毕,于7月18日来到北京接受任务,粟来时可带随身秘书及参谋人员数人。”粟裕的回电,目前尚未找到。
  7月7日召开的国防问题会议确定,在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的基础上成立东北边防军,限8月5日前到达中朝边境地区集结,任命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可能粟裕在回电中报病,故毛泽东7月10日再次致电:“来电悉。有病应当休养可以缓来,但仍希望你于8月上旬能来京,那时如身体已好,则可担任工作,如身体不好则继续休养。”从以上往来函电可以判断,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时,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交给粟裕指挥,而粟裕因病请辞。
  粟裕7月6日接到毛泽东的通知时,正在备战台湾战役,可见当时并没有处于病休中。7月14日粟裕决定去青岛养病,有两种可能:病情突然加重,或他认为接受新任务有诸多不便。假如是后者,那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并非粟裕畏战——进攻台湾战役未必就比出兵朝鲜轻松。这年12月,粟裕赴苏联治病。在粟裕住院治病期间,毛泽东没有立刻考虑更换赴朝部队的指挥员,可能是因为当时朝鲜战局比较顺利。
  1950年8月中旬,朝鲜战局进入胶着状态,美军随时可能在朝鲜人民军侧后登陆,情况十分危急。中国领导人对于出兵朝鲜的兵力有了新的考虑。8月19日,聂荣臻提出了配备二线兵力的问题,建议将第十九兵团集结于济南或郑州,作为出兵朝鲜的第二梯队。由于第十九兵团归属第一野战军,故毛泽东致电主政西北的彭德怀征求意见。8月27日,毛泽东又给彭德怀发出一封电报:“为应付时局,现须集中1 2个军以便机动(已经集中了4个军),但此事可于9月底再做决定,那时请你来京面商。”
  毛泽东就出兵朝鲜的问题是否与彭德怀进行过商量,或还有什么其他函电,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这两封电报说明,在原定赴朝部队总指挥粟裕仍在病中,而第一野战军的部队已确定为第二梯队的情况下,毛泽东很可能已经考虑让彭德怀来挂帅。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又曾担任过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上述史料表明,直到1950年9月,毛泽东并没有考虑让林彪带兵去朝鲜。那么,在10月初苏联和朝鲜要求中国立即出兵的紧急情况下,毛泽东是否有过这种考虑?
  长期负责毛泽东警卫工作的叶子龙在《叶子龙回忆录》中说,毛曾亲口告诉他:林彪说身体不好,要去苏联养病,关键时刻还是彭老总行!
  当时,林彪因病情严重,南下作战尚未结束,便不得不回武汉治疗。1950年3月经中央批准,回到北京治病。
  林彪治病期间,周恩来、彭德怀、罗荣桓和黄克诚常来探望,周恩来一个月要来一两次。毛泽东也很关心林彪,每次林彪去拜访,毛都要亲自送他出门。
  以上情况说明,林彪确实有病,而且很严重,很怪异。在中国尚无法亲临战场指挥作战,又如何能出国带兵?
  1950年9月3日,毛泽东复函高岗。谈及边防军司令部的组建,毛泽东就提到,“林彪和粟裕均有病”。
  至于对出兵朝鲜的态度,林彪是不主张中国出兵的。不过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当时反对出兵的绝不仅仅是林彪。时任毛泽东俄文翻译的师哲后来回忆,毛泽东说过,当时在中国领导人中,只有一个半入主张出兵。
  但不能就说林彪害怕去朝鲜。美军仁川登陆后,林彪曾把彭富九和钱江从武汉紧急召到北京,向他们交代,朝鲜战争很紧张,“中央正在研究出兵援朝问题,可能要我去朝鲜”。林彪要求他们以四野二局为主组建一支技术侦察队伍,准备随他赴朝工作。
  可见,林彪此时已做了带兵出征的准备和安排。
  (江苏省访仙中学读者邱万象荐自《中国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第四任军长 昊克华  (任职时期:1952.07-1954.03)  (1913,12 -1987.2)江西省弋阳县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吴克华将军颜面白皙,身材颀长,语言儒雅,气宇轩昂。将军有勇有谋,军政皆优,指挥作战以稳、细、准、狠见长。吴克华将军十六岁参加红军,少年老成,人称“小大人”。  莫文骅将军共吴克华将军统领42军,莫
期刊
第六任军长 昊瑞林  (任职时期:1955.03-1957.09)  (1915-1995)四川省巴中市人。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瑞林将军原名吴尚德,1915年7月出生于四川大巴山麓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的烽火中,他从一个小泥瓦匠成长为统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东兴是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春,他被调到毛泽东等领袖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得到毛泽东等领导的器重,见证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转折和经典瞬间。  见证“进京赶考”的历史壮举  汪东兴,1916年出生于江西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参加方志敏等人创建的
期刊
(1955年授少将军衔)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当年参加遵义会议的人员基本已作古,只有曾美将军,是当今目睹过遵义会议的唯一健在的见证人。遵义会议选会址,历史关头作贡献  1914年,曾美出生在江西兴国县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1930年,16岁的曾美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  
期刊
第二任政委 张池明  (任职时期:1949.05-1952.04)  (1917.8-1997,11)河南省新县泗店乡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17年8月24日,张池明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泗店傅山村傅家洼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少先队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张赤民,抗日战争后期又更名为张池明。  1927年,刚满10岁的
期刊
第一任政委 赖传珠  (任职时期:1948,12-1949.05)  (1910.4-1965.12)号鹏英,江西赣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赖传珠,1910年4月3日生于江西赣县大埠圩赖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苦于祖辈没文化,给他取号“鹏英”,期望他“大鹏展翅高飞,留下一世英名”,六岁那年,赖传珠进入私塾。1924年秋,在大埠小学念了一年初
期刊
第七任军长 庄田  (任职时期:1957.09-1960.05)  (1907-1992)海南省万宁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庄田,原名庄振凤,1906年11月19日生于琼崖万州龙滚圩(今万宁市龙滚镇)文渊村。由于家境贫苦,1924年离开家乡至新加坡当劳工。期间接触到马列思想,深为振奋,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于1929年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集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张力雄单独留下来,陪伴在皮定均遗体旁,轻轻抚摸皮定均的脸庞,失声痛哭……  鏖战太行,战友情深  张力雄,1913年出生,福建上杭人,开国少将,曾任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是我军屈指可数的百岁老红军。  1943年,侵华日军在“扫荡”豫北和豫西的同时,采用“以华制华”的
期刊
第四任政委 冯白驹  (任职时期:1952,07 -1958.07)  (1903,6-1973.7)海南省琼山市人。别名冯裕球、冯继周。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冯白驹,原名冯裕球,学名冯继周,海南琼山县(现属海口)云龙镇长泰村人,1903年6月7日出生于农民家庭。冯白驹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领导海南军民坚持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被周恩来誉为“琼崖人民的一
期刊
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其间,美国人曾三次考虑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大陆,但蒋介石三次都反对。  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蒋介石1950年12月1日日记记载:杜鲁门与美国朝野主张对中共使用原子弹,应设法打破之。  1950年入朝的志愿军先后在西线和东线发起攻击,美军受到沉重打击。美军统帅麦克阿瑟惊呼:“投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是大量的,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我们所面临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