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磁体与磁场》一课的巧妙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ti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理论基础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让我们从顶层设计中体会到了三维目标的重要性.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在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分析习惯、科学态度和方法能力等方面都获得提升,这是我们一线物理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许多西方的教育理论也逐渐被我们一线教师认可,并付诸实践,这里重点谈一下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皮亚杰(J.Piaget)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由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意义的建构是在新旧知识的不断交流和碰撞中逐步产生的,所有的认知突破都必须要有旧知识作为基础.从这一点就能说明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已知了什么?未知什么?学生中的易错点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哪些知识的获得是难点,有较大的困难等等.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重点的处理和难点的突破上要为学生提前做好铺垫,埋下伏笔,创设好情境,设计好问题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地进行意义的建构.
  2实践和反思
  本文以《磁体和磁场》一节课为例做如下的阐述,重点突出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课堂中的渗透和运用,特别是通过运用铺垫的方法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和建构知识.《磁体与磁场》一课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磁体,涉及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等知识;第二个环节是磁场,是这节课的重点,涉及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地磁场等知识.笔者将从起点设计和难点突破两个角度谈一下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
  2.1起点的设计
  环节一:磁体部分的起点设计
  师:(手拿磁铁)同学们小时侯玩过磁铁吧!磁铁俗称叫什么?生:叫吸铁石.
  师:那它能吸引什么物质?生:吸铁.
  师:除了铁,还能吸引什么呢?生:……
  环节二:磁场部分的起点设计
  师:下面再请大家看桌上放好的3个磁针.(手指着桌上刚才放着的3个磁针)现在,3个磁针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状态.
  (演示3个对比实验:第一个小磁针用手轻推一段距离)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小磁针转动了起来.
  师:那磁针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受到了力的作用.
  师:谁施加了这个力?生:手.
  (第二个用嘴吹动)
  师:这个小磁针受到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生:空气,流动的空气.
  (第三个把内部藏有磁铁的小盒子绕着磁针慢慢转2圈,引起足够的注意后拿走)
  师:猜猜看,这个盒子里面藏着什么?生:磁铁.
  师:这里的施力物体是谁呢?生:磁铁.
  师:磁铁跟磁针直接接触了吗?生:没有.
  师: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物质传递的呢?生:(可能预习过)磁场.
  师:对,说磁场的同学,你们的知识面还是挺广的,那么什么是磁场呢?(板书:二、磁场)
  师: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那这个磁针受到的力是谁施加的?生:磁场施加的……
  点评:从两个起点的设计来看,每个起点都是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比如:磁体环节,小学科学课上有所涉及,学生知道叫“吸铁石”,那么很自然的就过渡到吸铁石当然能够吸引铁了,那除了铁呢?这样的设计则自然过渡到了磁性概念上了.再看磁场环节,这种人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学生要一下子就认识它、理解它相当困难,但是学生的旧知识中具备了初二时学过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改变了,那说明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这个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安排一组对比实验,通过类比引导到我们要学的新知识上.这些设计过程都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理论,意义的建构是在新旧知识的不断交流和碰撞中不知不觉产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所以说科学合理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得十分轻松,教师引导起来也很顺畅很自然.
  2.2难点突破的设计
  难点一:用铁屑来代替小磁针研究磁场
  笔者以前也看到过一些关于探究活动“用铁屑来进一步研究磁场”的教学设计,但是教师的引导和铺垫都很生硬,甚至直接就告诉学生接下来我们就用铁屑来研究磁场.至于为什么要用铁屑呢?用铁屑的好处是什么呢?怎么就想起用铁屑做实验器材了呢?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缺失,都是教师说要用就用吧!笔者则进行了一下改进.先在环节一磁体的设计中,当讲到磁化这个概念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和铺垫:
  师演示,同学们再来看刚才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情况,大头针原来有没有磁性?生:没有磁性.
  师:现在,这些大头针被磁化了,有磁性了.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根长铁棒,现在它有磁性吗?
  (演示:铁棒磁化实验)
  生:没有.
  师:现在呢?生:有磁性了.
  师:我们把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
  (再由老师引导)
  师:铁棒如果被碾磨得粉碎,就变成了什么?生:铁粉、铁屑.
  师:铁棒可以被磁化,铁屑可以吗?生:也可以
  (老师演示铁屑的磁化)
  师:大家看,铁屑被磁化后,一个个地吸在了一起,现在这些铁屑有没有磁性?生:有.
  师:它们已经变成了无数个什么呀? 生:小磁铁、小磁体、微小的磁体.
  在这儿设置了铺垫之后,再进行到研究磁场环节,特别是要用铁屑来进一步研究磁场时就显得特别自然,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师:同学们,磁体周围是不是就这几个地方有磁场啊?生:当然不是.
  师:那我们要想研究更多地方的磁场,应该怎么办呢?生:放更多的小磁针.
  师: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多更小的小磁针吧!刚才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更多更小的小磁针了,还记得吗?生:铁屑.
  师:对了,下面我们就用铁屑来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点评:这样的铺垫很自然地为后面学生自己想到需要用铁屑来研究磁场创设了情境,也不会在突然说到用铁屑研究磁场时显得那么突兀了.
  难点二:磁感线方向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了解学情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对于教材的使用,笔者的观点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拿这节课来说,受到器材的限制,一般学校没有那么多的小磁针用来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更重要的一点是小磁针在实验室摆放不注意,等到下一学年要用时,有很多小磁针会被重新磁化,南北极出现偏差.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了一般学校这个实验是不可能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的,而铁屑实验则可以让学生分组尝试探究.但是当铁屑撒好并且敲击玻璃板之后,直接把小磁针放在玻璃板上,则又要特别小心,因为很容易把铁屑的位置移动,于是在这个难点的处理上,笔者采用了以下的铺垫,一举多得.
  在磁场一节学习磁场方向的规定时,笔者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大家看,小磁针静止时,红色的北极指向哪儿?生:向右.
  师:(手再轻拨180°,松手等静止)现在呢?生:还是向右.
  师:换一个磁针呢?生:还向右.
  师:小磁针的指向有没有变化?生:没有.
  师:小磁针在这儿受力吗?生:受啊!(之前刚学了磁场的基本性质了)
  师:那小磁针的指向固定不变,说明受到力的什么也是固定的?生:力的方向固定.
  师:那请同学们继续思考,小磁针放其他位置,受力方向是不是也这样的呢?怎么证明?生:再放个小磁针.
  (演示:再放2个小磁针在其他位置)
  师:现在,3个小磁针的指向一样吗?生:各不一样.
  师:说明这3个位置的小磁针受到力的方向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每个小磁针都有几个磁极?生:两个.
  师:两极都要受到力的作用.我们规定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定义为该点的磁场方向.那么S极所指方向就与之相反.
  师:那么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3处的磁场方向标注出来了吧!
  (师在白纸上用红笔将3处的小磁针北极所指方向标注出来,并撤去小磁针)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其他几个地方的磁场方向,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生:再放入小磁针.
  (演示:在条形磁铁周围其他位置再放上3个小磁针)
  师:那我们就用刚才的办法也把它们记录下来.(一共6个红色的箭头标记在了白纸上)
  这张固定有条形磁铁并标注了6个红箭头的白纸,在这个环节讲解完之后,笔者并没有就此丢开,而是充分的利用了这张白纸,为后面讲解磁感线方向埋下了伏笔.
  (在学生分组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实验,分析出可以用一条条线代替铁屑研究磁场后)
  师:下面,我们就拿画出来的这些线代替铁屑来进一步研究磁场.
  师:大家再来看刚才画在白纸上6个箭头,还记得这6个箭头表示什么吗?生:该处磁场的方向.
  师:这几个点的磁场方向,是不是正好和这条线有这样的位置关系啊?(板画:画出线和切线)
  师:在数学上,我们将来会学到,这些方向正好和这条曲线相切.(因为当时学生在数学上还没有学到圆和切线的知识)
  师:大家看,这上面每个点的切线方向都是一定的,那这条线的方向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趋势?(做手势)
  师:用类似的方法,我们能知道这里每一条线的方向了.(投影磁感线图)
  师:和同学们刚才想到的这些线相比,现在线上多了什么?生:箭头.
  师:标上方向的这些线,我们称为“磁感线”.
  点评以上的难点突破,也采用了埋伏笔,巧铺垫的方法,红色箭头的标出,不仅为学习磁场的方向规定创设了情境,而且为后面进一步研究磁场,学习磁感线方向埋下了伏笔,标箭头时是教师自己投影演示完成的,而当教师将学生分组完成的作品(玻璃板上的铁屑)再一次投影到刚才的白纸上时,底下的红箭头又巧妙的反映了磁感线上每一个点的切线方向.这样的情境创设巧妙自然,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流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可以看出设计过程中教师的用心良苦.
其他文献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手段,以发现问题和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主要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征,本文从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遵循的策略出发,对“导学案教学”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建构式课堂教学提出,要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建构式课堂教学的质量观;要树立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有效的接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与合作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个别学生基础差、学习劲头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尤其高三讲评课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学生最头痛的就是讲评课效率低下,教师讲与不讲差不多,学生听与不听一个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和新形势下高考要求.  问题1.部分教师采取题海战术,题
[摘 要]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以中考实验探究题的考查为重点,剖析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几道中考题的讨论,提出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科学探究;实验;考查;复习策略  在物理课程中,实验和科学探究有紧密的联系。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
期刊
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集现代工业和历史文化名城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全市职业教育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二十年来,洛阳市教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在实际教学中,教科书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和依据,特别是教科书里众多环节,值得我们好好利用与发挥.例如导语阅读部分,蕴涵着大量丰富且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有助于我们从整体、全面
本单元复习(第一课时)的说课流程,计划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  1教材分析  压强不仅是中考《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压强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升力等知识的基础.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压强概念的建立,为以后压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可分为“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
今年选考内容我校选择了选修3-3和3-5组合,其中的“光电效应”历年以来一直是教学难点与考试必考点之一.这部分的教材编写思路是,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研究,经典的电磁理论解释遇到疑难,光子说解释,数学推理,事实验证.在这一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猜想,分析验证等要素十分突出.但教学时,感觉到有点乱,不容易讲清楚.按照教材的教学设计试教后的反馈表明,要想达到既定的教学要求较为困难,学生的思维很难对光有
正确提出问题是一种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不会提出问题,是学习能否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萌芽,尤其反提问,更显出学生的睿智。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