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酉年伊始,《博览群书》欲开一新栏目,曰“社长荐书”。
  “社长荐书”,所见多矣,无非自吹自擂,王婆卖瓜之类也。余以王婆为鄙,乃请曰:“社长荐书,当以不荐本版书为约,取其公正也。唯此,方可见真好书。”主事者同意,并邀余开篇。不才愚钝而好事,乃欣然允诺,愿效抛砖之劳焉。
  《狼国腾》 姜戎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有一个坏脾气——不看畅销书,越畅销的书越不看。复旦的社长贺圣遂哂曰:朱某人血统卑微,不能流俗。此言极是,知我者贺大社长也!
  然,《狼图腾》不能不读,此乃大雅之作,大雅者,大俗也。大俗,非流俗也。
  熟视“图腾”畅销而无睹,乃不知其作者为谁,及其知之,则不能不读。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及拜读一过,则豁然而悟孟夫子所谓“知人论世”之为千古确论也。
  《狼图腾》写狼,写狼是为了写人。
  姜先生笔下的狼,是北方荒漠之中的狼,蒙古草原狼。姜先生大笔如椽,写出了北方的原始生态,莽莽苍苍、混混沌沌、大开大阉、大智大勇,是血腥的物竞天择!是生命对自由的渴求!可惜这一切早已被我们这些现代人遗忘已久了。
  草原退化,狼群消失。但在《狼图腾》中,狼群顽强智慧的“肉身”,被升华为民族的精神图腾。由早期游牧文明演化而来的“海洋文明”和“大游牧精神”,在今天已成为故步自封的中国农耕文化的参照。人类原本从动物进化而来,却被文明训练得丧失了自然的野性。千年的儒家文化塑造了华夏温良敦厚的民族性格,是不是也抹平了他的杀气和兽性呢?
  《狼图腾》这部书,在当下汗牛充栋的书海中,可谓是一部具有极强原创性的作品,是一部可引人深思的作品。书中的群狼和小狼的故事,从叙事的构思和结构上看,均如一次次布阵和设问,然后逐一解答。尽管我对“狼的传人”这一说法持有疑问,但这部书所提出“民族存在决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的这一命题,确实振聋发聩! 《狼图腾》,让人痛定思痛!
  
  《朱熹的历史世界》 余英时著 三联书店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朱子研究热,至今余绪不断。朱熹与朱子学被学术界和思想界所关注,不是偶然的。他与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有关,与现代化进程所提出的理论诉求有关。
  二十余年的朱子热,催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是一本出现得较晚的著作,然而却是一本最值得关注的著作。
  自经学被解体,中国的传统学术便被西方学术的分类所取代。朱子学被分割为哲学、文学、史学乃至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不一而足。理学理所当然的成了哲学家的祭獭。如今,这个局面被余英时打破了,他以历史学家的视野,整合了文化史与政治史,将理学放回到它原有的历史脉络中予以考察,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余先生说,他“使理学的研究逐渐取得了一种动态的平衡”。《朱熹的历史世界》之所以值得重视,它的结论使我们获得“惊心动魄”的快感当然重要,但是在我看来,他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颠覆性的变革和突进,应该更值得我们的期许与激动。
  这是一本学术专著,但是它可以当宋代历史书读,所以,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人,不妨拿来一读,它会使你获得读一般史学著作所没有的阅读享受。
  
  《印象派画传》 李行远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中国人是不幸的,印象主义绘画这个艺术史上“所有艺术运动中最受欢迎的运动”真正来到中国很晚很晚。中国人又是最有幸的,法国欧赛美术馆中最著名的印象派藏品竟然一古脑儿的在一夜之间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印象派画传》此时出版,真可谓当其时也!
  尽管经历过那一段久久的极左和那一段长长的浩劫,“印象派”已经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新名词,但正如作者李行远在本书引言中所引西谚:“熟知非真知”,其实中国人真正了解印象画,知其源流,懂其奥妙,原其究竟的,恐怕很少很少。
  法国人慷慨地把他们的国宝拿到中国来,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过了一把艺术瘾。但是一阵风过后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呢?请看《印象派画传》,它可以在你享受了耳目之娱后领受到印象画派的真谛、法兰西的文化精神和这个伟大民族的人文传统。
  
  《情诗交响》 钱苑 林华编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这是一本小书,却值得出版人关注。
  这本书显示了策划人的睿智与机巧。
  这是一本情诗集,诗都是老的,当然都是名作,但策划者把它以交响乐的结构组合起来,把全书“谱”成了四个乐章,以“引子”奏出“爱的梦幻”,以“呈示部”奏出“爱的诞生”,以“展开部”奏出“爱的脉动”……以变奏引出“爱的伤怀”……这样,一百二十余首情诗被编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爱情交响乐。
  诗集配有精美的插画与浪漫的涂饰,充满了温情和暖昧。
  音乐出版社的长项是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这体现在书所附赠的一张CD上。这张CD收有《波瑞斯小夜曲》《如歌的行板》《梦幻曲》等12首使人缠绵和动情的西方名曲。
  编者说:“在我们看来,人类精神王国的苍穹下,最美的三朵花,就是诗歌、音乐和爱情。”在他们独出意表的创意下,人类精神王国中最美的三朵花被巧妙地融入了《情诗交响》。
  他的开本也是得称道的,小巧大方,适合于做送给情人的礼物。
  更绝的是他的封面,有一个镂空的心形,打开封皮,有一行小字告诉你这一页用以贴照片,正好嵌在“心”中。
  我不能不为他的巧思拍案叫绝。
其他文献
道德教育永远不是轻松的话题,今日的学校道德教育更总是处在争议中,有对其方式方法的指责,也有对其效果的质疑。《当代课程问题》中的几篇涉及道德教育方面的文章,无论是对学科德育的关注,还是对学校管理的追问,抑或是对道德教育设计本身的质疑,都发人深思。  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向时形成正确价值观,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但如何在数学课上教道德?如何在生物课上进行关于道德主题的讨论?如何在艺术课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第一次将“科学”与“欲望”提升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并以此造就了丰富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永不衰竭的进取精神。然而,科学的“精确性”与欲望的“无休止性”也同时将人类带人了“无思”的境地,换句话说,生活在科学框架中的现代人在“永远向前”的欲望推动下忙忙碌碌、匆匆向前而难得“停下来思考”,思考“我们正在做什么”,生活由此趋向庸碌与虚无。在此情景下,以“反思”为核心的哲学应当介入
期刊
在当今教育领域,“没有研究的政策不可能成为好政策”、“不关心政策应用的研究不可能成为有价值的研究”的研究理念与价值追求,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总是被看作是教育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的课程问题。特别是目前在急切的“赶超”意识驱动下,我国的课程改革正进行的轰轰烈烈之际,为了避免以往我国教育改革中由于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而屡屡出现过的“赶时髦”、“一阵风”的弊病,探求课程与政策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
期刊
叶秀山先生的这部论文集是“纯粹哲学丛书”之一,涉及十位哲学家的主要或部分哲学思想。各篇论文在诸位哲学大家的思想中间推演勾连,剖疑解难,把西方哲学近代乃至古代哲学移步现代哲学的理路开显出来;同时,所涉及的每个问题都不离哲学根本,在哲学的行程中谈论哲学的创造性,直指哲学的未来。这样把学问做到通透,才可以有纯粹的哲学。    通:理路的开显    叶秀山先生通过研究、梳理并凸显从康德到列维纳斯之间的几位
期刊
1978年9月12日,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夏征农,致信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周扬,就文艺界“两个口号”论争的评价和方兴未艾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汇报了上海的情况。在粉碎“四人帮”后真理与谬误的较量中,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一个问题是文艺界拨乱反正的先声;而后一个问题则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封信就有了一些史料价值。现将这封未刊信转录
期刊
一    2004年正月初四,来新夏先生应邀自津门来京,又一次在国家图书馆作公益学术讲座,晚上我到他下榻的宾馆看望。因为鹭江出版社组编的《名师讲义》刚刚出版了他的《古籍整理讲义》,所以他也知道我与闽地出版社有些联系,席间就顺便提到因为《林则徐全集》的因缘而为海峡文艺出版社选编了一本个人随笔集。不意在暑假将尽时就收到了来先生赐示的《学不厌集》。集子还有副题:“来新夏学术随笔自选集《问学编》”。题签显
期刊
读了《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心里只觉得很“堵”,作者提出了中华民族是古犹太人的后裔等等,对这样的设想,我不想多说什么,中华民族是哪个民族的后裔还是中国土著甚至是天外来客,人们都可以去自由想象、任意猜想。但这本书在历史知识、语言知识和逻辑论证方面的常识性错误,让你不能不“堵”啊。  先说历史知识方面的常识性错误吧。该书说,三星堆文化大约在3000年前,而该书在讨论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来源的时候,更多是运用几
期刊
《当代课程问题》中讨论的若干课程问题,都可以落实为教学问题,而教学过程中师与生教学智慧的被充分发掘、充分尊重是学校、课程等良好运作的前提。第二编和第四编中的数篇论文有一个相似的主题,那就是深切关怀现实处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活状态。不论作者倾向于认为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支持人本主义的教学还是其他,以往常见的争执与辩驳在文中化作相互支撑的力量,共同构成了这场交织着科学与人文光辉的教学智慧之盛宴。 
期刊
我是因喜欢相声,倾慕侯宝林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走近这位大师的;也是因为倾慕他而有《论侯宝林的相声艺术》论文发表,才在八十年代初晋升为副教授;还是因为他的提携、推荐,我的专著《中国的相声》得以出版,此后不久我便升为教授。侯宝林对他的儿女们总是耳提面命地说:“别忘了你们吃的每一粒米穿的每一布丝儿都是相声给的。”故也鹦鹉学舌地向我的儿女们重复着粒米寸布和相声的干系。  “反右”以后,我的“作家梦”破灭,
期刊
译事艰难,关于这一点,认真从事过翻译工作的译者与认真从事过翻译著作编辑工作的编辑最有体会。翻译之所以艰难,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外因”上讲,“理解的通天塔”和“翻译的通天塔”不可搭建,“译不准原理”似乎具有普遍必然的“先天综合”性质;从“内因”方面讲,生有涯而知无涯,更何况当今之世知识和信息随时都在发生“爆炸”,不但像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那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已无“复活”可能,即便精通一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