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代中学生作为“网上的一代”,网络在他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如何兴其利、去其弊呢?本文就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及我们教育工如何采取对策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 中学生 影响 对策
当电脑作为全新的模拟器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它似乎无所不能。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占有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几乎每个上网者都试图把电脑切换到自己的领域中来。不少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无条件地接受网络提供的信息,接受它的教育,良莠不分,兼收并蓄。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面对网络,如何创造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这已成为每个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据有关调查显示,网络带给青少年巨大而无形的积极因素大致如下:首先是它的信息化特征催生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青少年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其次,"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青少年最认同互联网的平等性。据调查:上网者中有16.6%的青少年经常访问国外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讨问题,它打破了年龄界线,为青少年形成全球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网上的丰富信息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而互联网的互助性也培养出众多的"网上雷锋"…… 二、网络时代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然而,互联网传递的信息中也挟杂着不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据报载,前不久某地政协委员对当地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46%的学生曾光顾色情网站;76%的学生经常沉迷于聊天室;35%的学生以玩游戏为主。在网上真正查询有用信息、学习知识的寥寥无几。作为经济发达的县市,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也有不少的学生流连于网吧,迷恋于游戏,倾情于QQ……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忧虑万分。
三 主要对策措施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这些负面影响,如不加以多方面的治理和控制,则可能泛滥成为网络时代严重的社会问题。本人认为网络教育应从这几方面去努力。
(一)、社会方面--呼吁全社会,还学生一片成长的净土,建设一个关注未来的社会网络氛围。 教育是全人类谋求发展而必须担负的历史责任。网络,让教育又逢一个春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由得思索着这春天里的播种计划。当然,还很不完善。网络德育也不例外,它甚而更需全社会的支持参与。我们向社会发出呼吁:建设优良网吧,让学生远离不良网站。值得欣慰的是,国内网络环境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多家网站联合发表自律宣言,明确表示:不提供對儿童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损害和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与服务。这坚定了我们开展网络德育的信心;并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的不断的学习、了解、认识,它终将成为德育工作的大好舞台。
(二)学校方面--让校园网络成为陶冶青少年学生性情人格的阵地。
1、网络专家指导,实施学校校园网络入口节点的过滤,安装必要的软件,建设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氛围。 校园网站在专家的指导下,安装节点过滤器和一些软件,以此来屏蔽不健康的内容。同时可以选择一些网站,让孩子在指定的这些网页上“冲浪”,这样儿童不会有接触到那些不良网站的机会。我们也可以随时调整孩子能够浏览的网站内容,既可以做到有效控制,还能不断让孩子感受网上最新的信息。 2、强化法制教育,积极开展身心健康指导,开设上网指导课,加大引导力度,建设一个规范、开放、理智的校园网络氛围。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 (三) 家庭方面--亲情无限,家长必需关注上网的孩子,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建设一个有时代特色的、新型的家庭网络氛围。 家庭现代化以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盼,电脑进入家庭正日益普及,上网也方兴未艾,但网络对于人影响的两面性又让家长惶恐不安。对此,我们向家长提出了建议: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安装必要软件,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及时间。 (四) 教师方面--给学生一双慧眼 1、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2、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疏导。 3、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德育工作者加大网络道德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防患于未然,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我们把传统的法制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公民必须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预防青少年学生网上失范行为。 总之,互联网带来了一个自由、平等、兼容、共享的生存空间,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一种人性化的成果。然而,“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网络时代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无绝对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正视它,兴利除弊、扬长避短,要改变德育理念,找到网络时代的德育新方法,正确引导中学生在网络中提升自己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周广曾、祝黄河.《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江西人民出版社。
2.李怠如.《德育改革的思路与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 4.《针对网络对在校学生教育的负面影响-- 王钦敏委员写出提案 》,中国广播网 5.陶然.《网络传媒对大学生信息获取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分析》,新传播资讯网
关键词:网络 中学生 影响 对策
当电脑作为全新的模拟器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它似乎无所不能。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占有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几乎每个上网者都试图把电脑切换到自己的领域中来。不少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无条件地接受网络提供的信息,接受它的教育,良莠不分,兼收并蓄。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面对网络,如何创造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这已成为每个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据有关调查显示,网络带给青少年巨大而无形的积极因素大致如下:首先是它的信息化特征催生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青少年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其次,"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青少年最认同互联网的平等性。据调查:上网者中有16.6%的青少年经常访问国外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讨问题,它打破了年龄界线,为青少年形成全球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网上的丰富信息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而互联网的互助性也培养出众多的"网上雷锋"…… 二、网络时代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然而,互联网传递的信息中也挟杂着不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据报载,前不久某地政协委员对当地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46%的学生曾光顾色情网站;76%的学生经常沉迷于聊天室;35%的学生以玩游戏为主。在网上真正查询有用信息、学习知识的寥寥无几。作为经济发达的县市,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也有不少的学生流连于网吧,迷恋于游戏,倾情于QQ……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忧虑万分。
三 主要对策措施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这些负面影响,如不加以多方面的治理和控制,则可能泛滥成为网络时代严重的社会问题。本人认为网络教育应从这几方面去努力。
(一)、社会方面--呼吁全社会,还学生一片成长的净土,建设一个关注未来的社会网络氛围。 教育是全人类谋求发展而必须担负的历史责任。网络,让教育又逢一个春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由得思索着这春天里的播种计划。当然,还很不完善。网络德育也不例外,它甚而更需全社会的支持参与。我们向社会发出呼吁:建设优良网吧,让学生远离不良网站。值得欣慰的是,国内网络环境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多家网站联合发表自律宣言,明确表示:不提供對儿童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损害和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与服务。这坚定了我们开展网络德育的信心;并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的不断的学习、了解、认识,它终将成为德育工作的大好舞台。
(二)学校方面--让校园网络成为陶冶青少年学生性情人格的阵地。
1、网络专家指导,实施学校校园网络入口节点的过滤,安装必要的软件,建设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氛围。 校园网站在专家的指导下,安装节点过滤器和一些软件,以此来屏蔽不健康的内容。同时可以选择一些网站,让孩子在指定的这些网页上“冲浪”,这样儿童不会有接触到那些不良网站的机会。我们也可以随时调整孩子能够浏览的网站内容,既可以做到有效控制,还能不断让孩子感受网上最新的信息。 2、强化法制教育,积极开展身心健康指导,开设上网指导课,加大引导力度,建设一个规范、开放、理智的校园网络氛围。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 (三) 家庭方面--亲情无限,家长必需关注上网的孩子,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建设一个有时代特色的、新型的家庭网络氛围。 家庭现代化以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盼,电脑进入家庭正日益普及,上网也方兴未艾,但网络对于人影响的两面性又让家长惶恐不安。对此,我们向家长提出了建议: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安装必要软件,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及时间。 (四) 教师方面--给学生一双慧眼 1、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2、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疏导。 3、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德育工作者加大网络道德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防患于未然,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我们把传统的法制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公民必须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预防青少年学生网上失范行为。 总之,互联网带来了一个自由、平等、兼容、共享的生存空间,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一种人性化的成果。然而,“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网络时代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无绝对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正视它,兴利除弊、扬长避短,要改变德育理念,找到网络时代的德育新方法,正确引导中学生在网络中提升自己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周广曾、祝黄河.《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江西人民出版社。
2.李怠如.《德育改革的思路与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 4.《针对网络对在校学生教育的负面影响-- 王钦敏委员写出提案 》,中国广播网 5.陶然.《网络传媒对大学生信息获取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分析》,新传播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