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校课题组成员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统计得出现在的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约占总人数的50%,而这部分语文学困生大都智力正常,只是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也有一些属于大器晚成者。由此可见,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无论对于学生本身的成长,对于一个家庭的幸福,还是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最终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对本校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了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对策。
一、先(即重视学困生先前的知识)
当来自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经历进入中学时,他们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前概念与知识基础,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了解与考虑的。
如我曾要求初一新生写出自己在小学时阅读过的一本文学名著,有80%的学生都答不上来,可见这些农村初中生已有的知识除了小学语文课本之外,课外积累微乎其微。开学的第一周,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总能积极发言,而且对答如流,课后经询问才知道,这几位学生都买有《语文课文全解》,原来这些学生一直在依靠“手杖”走路。我要求学生背诵《论语》,然后,约有50%的学生宁可抄3遍也不肯背诵默写一遍,经询问才明白,这些学生自认为记忆力差。
了解了学生先前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之后,我为学生精心设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旅程中的,每一步跨越都能得到踏实的收获。
二、 贤(即为学困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榜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学习榜样是个体走向成功的捷径;其次,榜样能为个体指明方向,提供经验。
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以下两种方法为学困生树立榜样。
(一)言语示范
首先,我请班上语文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向学困生介绍其学习语文的方法,让他们从身边找榜样。
其次,我邀请一些本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到班上来与学弟学妹们谈谈自己学习语文的成功方法,学困生与“榜样”近距离接触,交谈无拘无束,收获也很大。
(二)参照示范
1.为了改变部分学困生自认为记忆力差的观念,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实验,让学生通过看图表,清楚地认识到遗忘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掌握复习的规律,我又向学生推荐了教育心理学家拉塞尔发现的最有效的复习模式。学生经过有计划的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
2.为了解决学困生不知语文科该学什么知识的问题。我借鉴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初中语文知识的系统,并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再把握好各个层次的主要知识。语文教材总共要学哪些知识,哪些先学,哪些后学,哪些已知,哪些未知,学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征服语文知识目标,学生就不会感觉语文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了。
三、显(即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我又带头写教学日记,坚持记录课堂上有进步表现的学生的精彩瞬间。如“黄海默写作有进步了”,“韦志广朗读声音真洪亮”,“李琼钧书写比以前工整了,真不错”……我的教学日记由语文科代表保管,每位学生都可以借阅,也可以在上面写评语。在我的带动下,班上80%以上的学生都养成了坚持写读书日记的习惯。真诚的表扬,让每个学困生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四、献(即为学困生献出爱心)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展示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爱就意味着奉献。当年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乡村教育”是这样,今天我们所呼唤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如何关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认为: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父爱,也不是母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学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并适时地向学生表达自己发自肺腑的朋友之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农村语文学困生的道路具有多样性、长期性的特点。在学困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能通力合作,就会让他们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美)琳达·达林-哈德蒙著,冯锐等译.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4]清华.怎样学习最有效[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5]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张仁贤.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刘宇帆)
笔者通过对本校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了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对策。
一、先(即重视学困生先前的知识)
当来自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经历进入中学时,他们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前概念与知识基础,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了解与考虑的。
如我曾要求初一新生写出自己在小学时阅读过的一本文学名著,有80%的学生都答不上来,可见这些农村初中生已有的知识除了小学语文课本之外,课外积累微乎其微。开学的第一周,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总能积极发言,而且对答如流,课后经询问才知道,这几位学生都买有《语文课文全解》,原来这些学生一直在依靠“手杖”走路。我要求学生背诵《论语》,然后,约有50%的学生宁可抄3遍也不肯背诵默写一遍,经询问才明白,这些学生自认为记忆力差。
了解了学生先前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之后,我为学生精心设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旅程中的,每一步跨越都能得到踏实的收获。
二、 贤(即为学困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榜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学习榜样是个体走向成功的捷径;其次,榜样能为个体指明方向,提供经验。
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以下两种方法为学困生树立榜样。
(一)言语示范
首先,我请班上语文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向学困生介绍其学习语文的方法,让他们从身边找榜样。
其次,我邀请一些本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到班上来与学弟学妹们谈谈自己学习语文的成功方法,学困生与“榜样”近距离接触,交谈无拘无束,收获也很大。
(二)参照示范
1.为了改变部分学困生自认为记忆力差的观念,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实验,让学生通过看图表,清楚地认识到遗忘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掌握复习的规律,我又向学生推荐了教育心理学家拉塞尔发现的最有效的复习模式。学生经过有计划的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
2.为了解决学困生不知语文科该学什么知识的问题。我借鉴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初中语文知识的系统,并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再把握好各个层次的主要知识。语文教材总共要学哪些知识,哪些先学,哪些后学,哪些已知,哪些未知,学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征服语文知识目标,学生就不会感觉语文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了。
三、显(即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我又带头写教学日记,坚持记录课堂上有进步表现的学生的精彩瞬间。如“黄海默写作有进步了”,“韦志广朗读声音真洪亮”,“李琼钧书写比以前工整了,真不错”……我的教学日记由语文科代表保管,每位学生都可以借阅,也可以在上面写评语。在我的带动下,班上80%以上的学生都养成了坚持写读书日记的习惯。真诚的表扬,让每个学困生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四、献(即为学困生献出爱心)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展示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爱就意味着奉献。当年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乡村教育”是这样,今天我们所呼唤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如何关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认为: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父爱,也不是母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学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并适时地向学生表达自己发自肺腑的朋友之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农村语文学困生的道路具有多样性、长期性的特点。在学困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能通力合作,就会让他们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美)琳达·达林-哈德蒙著,冯锐等译.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4]清华.怎样学习最有效[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5]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张仁贤.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