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发展的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是否获得正确的阅读引导,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发展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探究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优化开展策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是广大语文教师的重点工作。在此,本文从“从导入部分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评价”这四个方面,对于阅读课堂的优化开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导入;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120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如今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不能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而是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优化课堂,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到文本中去探究阅读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本文也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针对课堂这一阅读的主阵地来进行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从导入部分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从导入这部分出发来尝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对于自己好奇的事物可以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的一开始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展示较为新颖的东西,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也对文章内容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在兴趣的支持下可以很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不会再将自己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在导入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的方法是很丰富的。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时,首先可以考虑利用故事导入法。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故事:“同学们,老师现在要给大家讲一个上古神话故事。很久以前,宇宙混沌,天和地还是一个整体,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抡起大斧头把天地一分为二,传说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头发化作片片森林……”在这样的故事化情境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到了课堂上,同时学生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来讲一讲故事,比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小学生:“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精卫的故事呢?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吗?”由此调动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为之后的教学开个好头。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信息化的时代,为了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还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如今,多媒体在众多课堂上的运用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结合。在阅读课堂上,学生需要对文字性的内容进行探究,虽然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去体会课文中所描述的世界,但是如果整节课都围绕着文字性的内容让学生去阅读,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枯燥感、乏味感,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视听结合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情境,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的时候,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没有真正看过金华的双龙洞,所以对于文章中的一些描写难以在脑海中充分想象,为此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双龙洞的照片,让学生能够跟随作者的描写去体会外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场景。这样能够有效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看去体会文字性的内容。如此结合多媒体有效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开展阅读教学,比如在学习《夏日绝句》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去搜集关于作者李清照的资料,去探究当时作者为什么会创作这首诗,从而在课堂上可以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这首诗。同时,这样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阅读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狭隘地将阅读教学视为课本内的阅读教学。因此,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阅读分析,这些教师的阅读教学都以教材为基础。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专家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狭窄地将阅读范围局限在教材内,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产生懈怠感,严重制约了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引导学生强化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神话故事的书籍,如《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等书籍,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充分体会神话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一来,借助阅读不同的神话故事类书籍,能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让学生配合教材内的课文知识去学习课外阅读材料,增强学生的课外知识。或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推荐他们适合的课外书籍,如对于喜欢古诗词的学生,教师可以介绍《诗词三百首》,对于喜欢科技类型的,教师可以选择《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课外书籍进行推荐。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动,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
四、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评价
小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于同一篇文章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也要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感受,尊重小學生的不同看法、观点等,从而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充满信心的基础上开展语文阅读学习。
例如,在教学《铁杵成针》这一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哲理。对此,教师需要表扬他们的理解能力。但是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个故事产生了质疑,认为铁杵成针是不切实际的。对此,教师要肯定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表扬他们爱动脑筋的习惯。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实际材料,去和学生共同论证铁杵成针这一过程的真实性,让学生明白“铁杵成针”就是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这中间所花费的时间再长也是值得的。
总而言之,阅读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切实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主体地位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为高效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剑丽.优化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51):173-174.
[2]张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J].华夏教师,2017(24):80-8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导入;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120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如今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不能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而是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优化课堂,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到文本中去探究阅读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本文也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针对课堂这一阅读的主阵地来进行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从导入部分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从导入这部分出发来尝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对于自己好奇的事物可以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的一开始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展示较为新颖的东西,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也对文章内容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在兴趣的支持下可以很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不会再将自己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在导入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的方法是很丰富的。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时,首先可以考虑利用故事导入法。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故事:“同学们,老师现在要给大家讲一个上古神话故事。很久以前,宇宙混沌,天和地还是一个整体,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抡起大斧头把天地一分为二,传说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头发化作片片森林……”在这样的故事化情境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到了课堂上,同时学生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来讲一讲故事,比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小学生:“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精卫的故事呢?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吗?”由此调动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为之后的教学开个好头。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信息化的时代,为了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还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如今,多媒体在众多课堂上的运用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结合。在阅读课堂上,学生需要对文字性的内容进行探究,虽然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去体会课文中所描述的世界,但是如果整节课都围绕着文字性的内容让学生去阅读,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枯燥感、乏味感,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视听结合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情境,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的时候,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没有真正看过金华的双龙洞,所以对于文章中的一些描写难以在脑海中充分想象,为此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双龙洞的照片,让学生能够跟随作者的描写去体会外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场景。这样能够有效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看去体会文字性的内容。如此结合多媒体有效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开展阅读教学,比如在学习《夏日绝句》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去搜集关于作者李清照的资料,去探究当时作者为什么会创作这首诗,从而在课堂上可以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这首诗。同时,这样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阅读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狭隘地将阅读教学视为课本内的阅读教学。因此,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阅读分析,这些教师的阅读教学都以教材为基础。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专家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狭窄地将阅读范围局限在教材内,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产生懈怠感,严重制约了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引导学生强化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神话故事的书籍,如《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等书籍,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充分体会神话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一来,借助阅读不同的神话故事类书籍,能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让学生配合教材内的课文知识去学习课外阅读材料,增强学生的课外知识。或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推荐他们适合的课外书籍,如对于喜欢古诗词的学生,教师可以介绍《诗词三百首》,对于喜欢科技类型的,教师可以选择《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课外书籍进行推荐。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动,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
四、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评价
小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于同一篇文章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也要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感受,尊重小學生的不同看法、观点等,从而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充满信心的基础上开展语文阅读学习。
例如,在教学《铁杵成针》这一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哲理。对此,教师需要表扬他们的理解能力。但是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个故事产生了质疑,认为铁杵成针是不切实际的。对此,教师要肯定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表扬他们爱动脑筋的习惯。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实际材料,去和学生共同论证铁杵成针这一过程的真实性,让学生明白“铁杵成针”就是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这中间所花费的时间再长也是值得的。
总而言之,阅读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切实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主体地位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为高效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剑丽.优化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51):173-174.
[2]张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J].华夏教师,2017(2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