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知趣活动,对人的学习及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成就一个人的美好未来,增长人的的才干。那么作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又该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呢?这就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兴趣 成就
探索知识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它可以撬开知识的大门,增长人的才干,开阔人的视野,成就一个人的美好未来。一个人若能有浓厚的兴趣伴随终身,无论他从事什么事业,一定收获不小。
兴趣作为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知趣活动,对人的学习、成长影响颇深,它既可以使人形成鲜明个性特征,又能影响人的一生。一般说来,童年时期的孩子在这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当他们从呀呀学语时起,可能就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渴求的好奇心理,稍大之时,兴趣的彰显更是各异:有的喜欢游戏,有的喜欢虫蚁,有的喜欢枪棒,有的喜欢读书看报如此等等。当他们的兴趣确立在某些方面后,就会乐此不疲,精神专注的去做这些事情。初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叫《童趣》 的课文,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特别喜欢观察事物,对生活中的蚊虫、鸟兽、土砾特别感兴趣,经常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有时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竟然把蚊子想像成白鹤,草丛想像为森林,土砾想像为丘壑。因为经常如此,很小的他就练就了非凡的想像力和观察力,经常产生“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为他后来功成名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曾经教过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这个孩子名叫费佳,是一个典型的健忘症,每天学了的知识,课后一到应用就全忘了,可是苏霍姆林斯基却发现他有一个特别浓厚的兴趣,那就是非常喜欢看有趣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这一特点,为他专门编了一本很有趣的数学习题集,其中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费佳带着浓厚的兴趣读这些故事,慢慢的学会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的方法,一次他竟然高兴的叫起来:“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于是他整天抱着那本习题集不放,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种巨大的胜利。从此他的学习兴趣一天比一天浓厚,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好。后来费佳不但学业有成,而且还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当今社会,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有闲暇,命令孩子学这学那,可是孩子呢没有多少兴趣,只是被动服从,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自由,一切父母说了算,结果是学业负担一天天加重,精神压力一天天加大,成天精神疲惫,丝毫尝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的成长历程,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九岁时候的他开始对篮球产生了兴趣,到十二岁时,他已经非常喜欢篮球这项运动了,父母根据他的兴趣爱好把他送到上海体育学院,进行篮球方面的专业训练,他在那里每天都要打几个小时的篮球,对篮球越发专注了,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最终成为人们非常崇拜的球星。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兴趣的作用如此重大,对人的成长影响如此深远,那么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又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最关键的就是培养浓厚的好奇欲望。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努力的使学生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未知的事物应该付诸行动去接触它,像电脑游戏非常有趣,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日全蚀是不是真的是天狗吃日?要解决这些疑难,就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去钻研相关书籍,查阅各种资料,兴趣就可能不知不觉的产生了。日本幼儿教育家伏见猛弥认为:拉马过河可以凭力气牵着走,可是逼着不想喝水的马去饮水就很不好办了[2]。可见欲望非常重要,动员学生学习也是一样,他不想学习,老师就要想办法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引起他们的求知兴趣,让他们想学,乐于学,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内驱动力。
运用知识也是培养兴趣的不错选择。兴趣的源泉还来自于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验到运用知识的快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中,这种需求尤其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努力的运用于生活中。譬如,语文教学中,学习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后,就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物,或同学,或老师,或自己的家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索兴趣去观察体验,会有不少收获。当他们观察到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做出细致入微的描写后,如发现有独到之处,教师要及时表扬,让他们的思想活跃,兴趣盎然,从而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掌握知识的过程弄得枯燥无味,让学生反感,更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也是培养兴趣的好办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样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二兴趣的发源地”。课余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阅读比赛、故事会、短剧、小品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语言实践机会。
深入研究也是培养兴趣的要素之一。如果我们每天固定一小时玩一样喜欢的东西,但只是随便消磨时间,没有设定一个研究目标,是引不出兴趣来的。如能锁定一个主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了深入研究的方向,不怕问题有多难,越难越有勇气。很多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对某一科目产生兴趣后,心中一定会确立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将成绩达到多少分。一旦有了这个目标,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孜孜不倦去学习,从而实现自己的愿望。由此看来,确立目标,深入探讨,对培养学习兴趣也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结交朋友也很重要。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习过程中结交好的朋友尤其重要,这样可以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经受各种磨练。即使对某一学科兴趣盎然,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此时,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希望的眼神,一个小小的帮助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交好的朋友,尤其是勤学、乐学的好学生,这样会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并成就一个人的美好未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一语道破天机,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只要你爱好它,对它有兴趣,你就会全身心地去做好它,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杜殿坤.
[2] 伏见猛弥《怎样培养儿童的聪明才智.用什么方法进行教育》穆传金.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
【关键词】兴趣 成就
探索知识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它可以撬开知识的大门,增长人的才干,开阔人的视野,成就一个人的美好未来。一个人若能有浓厚的兴趣伴随终身,无论他从事什么事业,一定收获不小。
兴趣作为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知趣活动,对人的学习、成长影响颇深,它既可以使人形成鲜明个性特征,又能影响人的一生。一般说来,童年时期的孩子在这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当他们从呀呀学语时起,可能就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渴求的好奇心理,稍大之时,兴趣的彰显更是各异:有的喜欢游戏,有的喜欢虫蚁,有的喜欢枪棒,有的喜欢读书看报如此等等。当他们的兴趣确立在某些方面后,就会乐此不疲,精神专注的去做这些事情。初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叫《童趣》 的课文,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特别喜欢观察事物,对生活中的蚊虫、鸟兽、土砾特别感兴趣,经常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有时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竟然把蚊子想像成白鹤,草丛想像为森林,土砾想像为丘壑。因为经常如此,很小的他就练就了非凡的想像力和观察力,经常产生“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为他后来功成名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曾经教过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这个孩子名叫费佳,是一个典型的健忘症,每天学了的知识,课后一到应用就全忘了,可是苏霍姆林斯基却发现他有一个特别浓厚的兴趣,那就是非常喜欢看有趣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这一特点,为他专门编了一本很有趣的数学习题集,其中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费佳带着浓厚的兴趣读这些故事,慢慢的学会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的方法,一次他竟然高兴的叫起来:“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于是他整天抱着那本习题集不放,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种巨大的胜利。从此他的学习兴趣一天比一天浓厚,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好。后来费佳不但学业有成,而且还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当今社会,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有闲暇,命令孩子学这学那,可是孩子呢没有多少兴趣,只是被动服从,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自由,一切父母说了算,结果是学业负担一天天加重,精神压力一天天加大,成天精神疲惫,丝毫尝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的成长历程,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九岁时候的他开始对篮球产生了兴趣,到十二岁时,他已经非常喜欢篮球这项运动了,父母根据他的兴趣爱好把他送到上海体育学院,进行篮球方面的专业训练,他在那里每天都要打几个小时的篮球,对篮球越发专注了,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最终成为人们非常崇拜的球星。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兴趣的作用如此重大,对人的成长影响如此深远,那么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又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最关键的就是培养浓厚的好奇欲望。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努力的使学生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未知的事物应该付诸行动去接触它,像电脑游戏非常有趣,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日全蚀是不是真的是天狗吃日?要解决这些疑难,就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去钻研相关书籍,查阅各种资料,兴趣就可能不知不觉的产生了。日本幼儿教育家伏见猛弥认为:拉马过河可以凭力气牵着走,可是逼着不想喝水的马去饮水就很不好办了[2]。可见欲望非常重要,动员学生学习也是一样,他不想学习,老师就要想办法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引起他们的求知兴趣,让他们想学,乐于学,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内驱动力。
运用知识也是培养兴趣的不错选择。兴趣的源泉还来自于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验到运用知识的快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中,这种需求尤其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努力的运用于生活中。譬如,语文教学中,学习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后,就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物,或同学,或老师,或自己的家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索兴趣去观察体验,会有不少收获。当他们观察到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做出细致入微的描写后,如发现有独到之处,教师要及时表扬,让他们的思想活跃,兴趣盎然,从而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掌握知识的过程弄得枯燥无味,让学生反感,更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也是培养兴趣的好办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样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二兴趣的发源地”。课余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阅读比赛、故事会、短剧、小品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语言实践机会。
深入研究也是培养兴趣的要素之一。如果我们每天固定一小时玩一样喜欢的东西,但只是随便消磨时间,没有设定一个研究目标,是引不出兴趣来的。如能锁定一个主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了深入研究的方向,不怕问题有多难,越难越有勇气。很多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对某一科目产生兴趣后,心中一定会确立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将成绩达到多少分。一旦有了这个目标,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孜孜不倦去学习,从而实现自己的愿望。由此看来,确立目标,深入探讨,对培养学习兴趣也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结交朋友也很重要。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习过程中结交好的朋友尤其重要,这样可以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经受各种磨练。即使对某一学科兴趣盎然,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此时,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希望的眼神,一个小小的帮助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交好的朋友,尤其是勤学、乐学的好学生,这样会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并成就一个人的美好未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一语道破天机,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只要你爱好它,对它有兴趣,你就会全身心地去做好它,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杜殿坤.
[2] 伏见猛弥《怎样培养儿童的聪明才智.用什么方法进行教育》穆传金.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