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教育均衡”作为首要的工作方针。近几年,上海浦东新区“教育信息化试点及实验校建设”,以“教育均衡发展”为出发点,探索出“领衔 参与”的“1 X”校际联动模式,即以一个在学校信息化某一方面的应用有比较丰富经验与突出成效的学校为“领衔校”,其他在这一方面有发展需求的一个或数个学校为“参与校”,组成“校际联动发展共同体”。通过这种结对互助的形式,充分发挥各校的长处,互助引领,促进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最终缩小校际差距,推动区域内教育向着均衡和优质的方向发展。本文就“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来阐述“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模式的具体应用,旨在为大家抛砖引玉。
一、“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专题应用过程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其重要途径就是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即通过校本研修平台,按照相应的研修机制,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活动,从而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按照“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模式,我们首先确定领衔学校和参与学校,进行相应的结对。具体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搭建网络研修环境——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交流评价,携手共进。
1.搭建网络研修环境
各结对组首先要制定项目行动方案,达成项目需求分析,开始校本研修平台的开发建设,完成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美术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等前期工作。接下来,领衔校要根据参与校的项目开发需求,明确平台开发的实施分工,由专门教师负责项目平台的安装。在此期间,对参与校的部分教师进行必要的平台使用培训。此后,领衔校与参与校就项目的实施情况,保持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2.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自项目启动以来,这个学习共同体就初步形成。其中有领衔校和参与校的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一线学科教师。为了让学习共同体更富有成效,项目运行期间,还会邀请大学里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区信息中心的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在实践中,一些学校的部门领导和教研组长组成了考核小组,查看教师是否能保质保量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研修任务,上传计划、读书心得、教案、课件、案例等资料,并为每位教师认定研修学分。这样一个由校领导、专家、教师、评价方共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为后面研修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
平台搭建好,团队构建好,就要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项目研究。比如一些结对组组织对教师进行平台应用指导,开展基于平台的专题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此外,一些结对组还开展了如《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有效性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将考核小组上传资料、评课和教研组主题讨论等情况前后对比,并通过对后台参与度数据统计进行分析,检验教师网上校本研修的效果。
4.交流评价,携手共进
项目进行期间,结对组不断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校际教学交流活动。比如邀请参与校的教师参加领衔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件制作大赛,领衔校教师也参加参与校组织的教育信息化交流研讨活动,结对组教师相互实地听课、评课,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了结对组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广度与深度。
二、“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专题应用成效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中,各结对组涌现出三种典型的联合教研模式:
问题主攻——“磨课”、“同课异构”深入教研
同伴互助——“网络学习共同体”协作教研
评价反思——“网上互评”、“问题交流”反思教研
通过结对实践,联合教研,各结对组都取得了进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平台丰富完善
领衔学校更加丰富完善了本校的校本研修平台,参与学校也拥有了符合自身校情的研修平台。这为学校间更好地开展网络校本研修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2.资源交流共享
通过网络平台,领衔校与参与校可以共建共享资源库,这样既弥补了原来各校在资源建设中孤军奋战的不足,又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集众人智慧,使资源建设和应用更为有效。如领衔校北蔡中学目前已建成了覆盖所有学科的教育资源库,参与学校教师也能随时随地应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校际同学科或教研组内教师之间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3.校际联动发展
“领衔 参与”模式使得学校之间以项目为契机,充分开展交流与合作。每所学校都各具特色,校际联动,可以拓展信息化发展的眼界和思路。“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领衔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与校学习,参与校的金点子、好做法也值得领衔校参考。可以说,以项目为核心,学校之间拉起手来,也形成发展的共同体,携手共进。
4.教师成绩斐然
网络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项目实施后,各校教师在多项教学研究与比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高桥镇小学在浦东新区第三届教学展示周活动中,承担的小学研究型拓展课程的11节教学研究课,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网络校本研修活动在2009年3月9日的《文汇报》予以专题报道。又如孙桥小学荣获中小学市、区信息化先进集体评比第二名,其数学教研组在参加全国第七届NOC活动网络教研比赛中取得二等奖。
三、“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专题应用的深入思考
“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近一年多来的项目实施,让我们看到了成绩和希望,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以更好地进行区域信息化推进。
1.努力形成网络校本研修长效机制
校际间网络校本研修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校与学校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实现了“零距离”的交流。四个结对组的实践,证明了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这一工作机制在实践检验之后,有必要加以固化,不断改进和完善,适时转入切实有效的常态运行机制。今后,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从整体上提升区域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
2.进一步探索校际联动合作模式
“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合作、交流、创新、共赢”成为校际联动的灵魂。无论领衔校,还是参与校,都在项目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可以说这一结对模式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起到很大作用。我们还需要总结现有经验,进一步思考如何把联合体推向更深入,而不局限于几个学校。是否可以“一带二,二带四,四带八”?是否可以尝试更多的学校间组合方式?结对后,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和评价,确保联动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注重研修实效,促进深度交流
网络校本研修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而不是增加教师负担。实践发现,在网络教研的初期,教师不太适应,只有尝到甜头之后,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所以,激发教师热情,注重实效,就很有必要。一方面,研修平台设计的内容应该融入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智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成效研究,关注研修项目的设计、实施及成果推广等优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行动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4.突出研修特色,引领整体发展
当前网络校本研修蔚然成风,如何让人眼前一亮,只有特色之处。本专题的4个结对组,12所学校,有的以“磨课”、“评价课”、“同课异构”为抓手;有的突出学情分析平台;有的突出网络教研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和比赛;也有的通过课题引领,提升项目实施的有效性。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途径,寻求特色之道,方能与众不同。区域信息化应用推进,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把智慧联合起来,把资源充分共享,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路上的加速器。“合作、交流、创新、共赢”的宗旨给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均衡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期待将来我们会更加激情满怀,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5.htm
[2]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岑健林.区域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9,(3).
一、“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专题应用过程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其重要途径就是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即通过校本研修平台,按照相应的研修机制,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活动,从而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按照“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模式,我们首先确定领衔学校和参与学校,进行相应的结对。具体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搭建网络研修环境——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交流评价,携手共进。
1.搭建网络研修环境
各结对组首先要制定项目行动方案,达成项目需求分析,开始校本研修平台的开发建设,完成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美术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等前期工作。接下来,领衔校要根据参与校的项目开发需求,明确平台开发的实施分工,由专门教师负责项目平台的安装。在此期间,对参与校的部分教师进行必要的平台使用培训。此后,领衔校与参与校就项目的实施情况,保持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2.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自项目启动以来,这个学习共同体就初步形成。其中有领衔校和参与校的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一线学科教师。为了让学习共同体更富有成效,项目运行期间,还会邀请大学里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区信息中心的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在实践中,一些学校的部门领导和教研组长组成了考核小组,查看教师是否能保质保量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研修任务,上传计划、读书心得、教案、课件、案例等资料,并为每位教师认定研修学分。这样一个由校领导、专家、教师、评价方共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为后面研修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
平台搭建好,团队构建好,就要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项目研究。比如一些结对组组织对教师进行平台应用指导,开展基于平台的专题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此外,一些结对组还开展了如《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有效性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将考核小组上传资料、评课和教研组主题讨论等情况前后对比,并通过对后台参与度数据统计进行分析,检验教师网上校本研修的效果。
4.交流评价,携手共进
项目进行期间,结对组不断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校际教学交流活动。比如邀请参与校的教师参加领衔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件制作大赛,领衔校教师也参加参与校组织的教育信息化交流研讨活动,结对组教师相互实地听课、评课,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了结对组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广度与深度。
二、“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专题应用成效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中,各结对组涌现出三种典型的联合教研模式:
问题主攻——“磨课”、“同课异构”深入教研
同伴互助——“网络学习共同体”协作教研
评价反思——“网上互评”、“问题交流”反思教研
通过结对实践,联合教研,各结对组都取得了进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平台丰富完善
领衔学校更加丰富完善了本校的校本研修平台,参与学校也拥有了符合自身校情的研修平台。这为学校间更好地开展网络校本研修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2.资源交流共享
通过网络平台,领衔校与参与校可以共建共享资源库,这样既弥补了原来各校在资源建设中孤军奋战的不足,又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集众人智慧,使资源建设和应用更为有效。如领衔校北蔡中学目前已建成了覆盖所有学科的教育资源库,参与学校教师也能随时随地应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校际同学科或教研组内教师之间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3.校际联动发展
“领衔 参与”模式使得学校之间以项目为契机,充分开展交流与合作。每所学校都各具特色,校际联动,可以拓展信息化发展的眼界和思路。“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领衔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与校学习,参与校的金点子、好做法也值得领衔校参考。可以说,以项目为核心,学校之间拉起手来,也形成发展的共同体,携手共进。
4.教师成绩斐然
网络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项目实施后,各校教师在多项教学研究与比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高桥镇小学在浦东新区第三届教学展示周活动中,承担的小学研究型拓展课程的11节教学研究课,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网络校本研修活动在2009年3月9日的《文汇报》予以专题报道。又如孙桥小学荣获中小学市、区信息化先进集体评比第二名,其数学教研组在参加全国第七届NOC活动网络教研比赛中取得二等奖。
三、“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专题应用的深入思考
“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近一年多来的项目实施,让我们看到了成绩和希望,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以更好地进行区域信息化推进。
1.努力形成网络校本研修长效机制
校际间网络校本研修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校与学校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实现了“零距离”的交流。四个结对组的实践,证明了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这一工作机制在实践检验之后,有必要加以固化,不断改进和完善,适时转入切实有效的常态运行机制。今后,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从整体上提升区域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
2.进一步探索校际联动合作模式
“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合作、交流、创新、共赢”成为校际联动的灵魂。无论领衔校,还是参与校,都在项目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可以说这一结对模式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起到很大作用。我们还需要总结现有经验,进一步思考如何把联合体推向更深入,而不局限于几个学校。是否可以“一带二,二带四,四带八”?是否可以尝试更多的学校间组合方式?结对后,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和评价,确保联动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注重研修实效,促进深度交流
网络校本研修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而不是增加教师负担。实践发现,在网络教研的初期,教师不太适应,只有尝到甜头之后,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所以,激发教师热情,注重实效,就很有必要。一方面,研修平台设计的内容应该融入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智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成效研究,关注研修项目的设计、实施及成果推广等优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行动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4.突出研修特色,引领整体发展
当前网络校本研修蔚然成风,如何让人眼前一亮,只有特色之处。本专题的4个结对组,12所学校,有的以“磨课”、“评价课”、“同课异构”为抓手;有的突出学情分析平台;有的突出网络教研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和比赛;也有的通过课题引领,提升项目实施的有效性。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途径,寻求特色之道,方能与众不同。区域信息化应用推进,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领衔 参与”校际联动,把智慧联合起来,把资源充分共享,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路上的加速器。“合作、交流、创新、共赢”的宗旨给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均衡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期待将来我们会更加激情满怀,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5.htm
[2]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岑健林.区域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