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叙事理念和观众审美期待两者于认知需求、情感体验的匹配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影片命运。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在视听制作技术和报恩与爱的主题受到广泛肯定的同时,叙事层面却出现世界观表述缺日、传统文化价值体认碎片化、生命历程缺乏心灵内省、主人公道德偏差四种与受众审美期待相抵悟的现象,而通过增删相关叙事细节、拓展叙事符号意蕴等叙事策略的调整,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化解影片中这种失衡状况。
关键词:大鱼海棠;叙事理念;审美期待;失衡;化解方式
观影前,《大鱼海棠》的呼声就一直高居不下,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奔着“富有感情色彩的画面”去的,但在放映之后很多人又因为“混乱的叙事线”一度降低对本片的好感度。中国道家文化中,“道”中所指的“秩序”就是“宇宙万物变动演化的规律及本体”。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性文化”完成的一部关于“新旧秩序交替”的影视作品,不得不说,《大鱼海棠》已经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一、所谓的“三角恋”
有人说《大海鱼棠》用了12年讲了一段三角恋,有人骂椿是绿茶婊,此类种种,姑且说是三角恋吧,在《大鱼海棠》105分钟电影时长里,涉及到三人感情线索的占的比重前后加在一起不足10分钟,为何十几分钟的感情描述却可以成为定位这部电影唯一的论据?更多的还是我们被“三角恋”这个模式先入为主,潜意识里带着看一段三角恋的前提去看这部电影。于是这105分钟的电影在我们眼中就只剩下那不足10分钟所谓的“三角恋”。上古的神怪、故事背后的深度、世界观的搭建等这些真正应该需要我们深入关注和思考的部分就被完全抛在脑后了。
当今电影行业对于剧情的处理最惯常化的做法都会把故事大体讲明白,即使像《记忆碎片》这种玩弄时间线的电影,也会在最终给观众把故事捋顺,基本上不需要觀众再做太多的工作。尤其是主流商业电影,更是讲究快速无脑,力求不让带着脑子看电影。于是在习惯了这种电影叙述逻辑思维的观众在观看《大鱼海棠》的时候,发现脑子不够用了,因为剧情中有许多情节点是没有办法捋顺的,于是,最容易看的明白的就属于那段“三角恋”了。
二、多元的性爱角度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部电影说的是椿和湫的爱情故事,如果跳出常规的性爱角度,把关注点移到鲲和湫两位同性身上,那么他们的爱情发展伏脉千里。
影片刚开始不久,在椿参加成人礼之前,椿问过湫,人间好玩吗?湫回答,可好了,我都不想回来了。这同时也照应了后来鲲的见到那些红海豚时说了句,你们又来了。说明在之前湫的成人礼时,湫和鲲见过面,然而他们两个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电影并没有说明。但是后面鲲企图和椿变成的红海豚嬉戏时,也暗示了在湫的成人礼上,鲲和湫变成的红海豚可能有过亲密的互动。
在准备回到海底世界的时候,椿撞到了网上,于是拼命挣扎,鲲看到后对妹妹说,有大漩涡也要救。音0开“人之初,性本善”不谈,如仅仅是凭借这几天的浅度交流,鲲绝不会舍命救她的勇气,由此可见一年前湫与鲲之间有多大的深度交流,而这一年来,鲲有承受了多少相思之苦。这也解释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鲲要舍命救下一只没有过多交流的红海豚”。
在东亚文化圈,名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在古代的中国,对于取名是非常重视的。当椿用一半的寿命救下鲲时,还不知道鲲的名字,电影之前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说明,这时湫的出现完成了这么一个重要的“仪式”,依照传统中国的习俗,湫给鲲取名就代表着他定义了鲲,也与鲲有了密不可分的羁绊。
影片在“丢鱼”的时候埋下了个重要的伏笔。当椿找不到鲲的时候,湫却带着椿找到了他,若说养鱼是祸害,为什么不去直接把鱼杀了,而是带到了鼠婆那里,在灾难过后鲲仍然在海底待了不少的时间。因为封建社会的种种条约、种种规矩的束缚,与其说“养鱼是祸害”,倒不如说“同性之爱”才是引发灾难的根本。族长“J”的确知道湫与鲲的恋情,也找过湫谈及此事,湫请求族人放过鲲,并且答应再不与鲲来往,而是把他交给“统管坏人”的鼠婆子囚禁。在影片的背后,椿与鲲赤裸的在人类的世界重生,鲲没有男性生殖器官,椿没有乳房,模糊了性别的存在,同样也是说明,“性别”是在旧世界才要考虑的问题,作为突破封建社会的现代社会,要关注的是对方的灵魂,而不是性别。
三、父权文化的象征
在影片《大鱼海棠》中,仍有一条感情线是作为反例存在的。火神祝融在古代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是古代中国远古社会末期最著名氏族领袖之一,在传统文化下,是父权文化的图腾象征,在影片中得知,他经常与赤松子在一起,两人之间有些许情愫。但在他心中是认知失调的,他见到鲲的时候破口大骂怪物,在影片中隐喻的不是鲲是怪物,而是鯤与湫的恋情是怪物行为。
在西方,女同性人群很长时间也被看做是怪物,怪物这个词从祝融口中说出,因为自己本身也是有些同性情结,因此要攻击其他的同性才能保持心中的失衡。祝融是海底氏族攻击鲲最凶猛的人,他释放火狻猊去咬鲲,且在救人的途中执意不去先救人,仍然追杀一直不肯放过的鲲,而鲲的行为正是心中真实的自己。他不想承认自己是同性情结,想通过杀死鲲来完成自我救赎。
每个电影都会设置正面形象与反面形象,按照电影剧本的设定,坏人的灵魂都会到鼠婆子的地方变成老鼠、蝙蝠、蛇等动物。海底氏族把鼠婆子封印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让她不见阳光,就像旧社会的人们完全无视女权的存在,并且用各种污化手段,女权主义者为了发声必须做出极端的行为,这同时也照应了鼠婆子的浓妆。但是鼠婆子被族人解除封印后,立刻变成窈窕淑女,这简直是最完美的讽刺。
关键词:大鱼海棠;叙事理念;审美期待;失衡;化解方式
观影前,《大鱼海棠》的呼声就一直高居不下,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奔着“富有感情色彩的画面”去的,但在放映之后很多人又因为“混乱的叙事线”一度降低对本片的好感度。中国道家文化中,“道”中所指的“秩序”就是“宇宙万物变动演化的规律及本体”。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性文化”完成的一部关于“新旧秩序交替”的影视作品,不得不说,《大鱼海棠》已经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一、所谓的“三角恋”
有人说《大海鱼棠》用了12年讲了一段三角恋,有人骂椿是绿茶婊,此类种种,姑且说是三角恋吧,在《大鱼海棠》105分钟电影时长里,涉及到三人感情线索的占的比重前后加在一起不足10分钟,为何十几分钟的感情描述却可以成为定位这部电影唯一的论据?更多的还是我们被“三角恋”这个模式先入为主,潜意识里带着看一段三角恋的前提去看这部电影。于是这105分钟的电影在我们眼中就只剩下那不足10分钟所谓的“三角恋”。上古的神怪、故事背后的深度、世界观的搭建等这些真正应该需要我们深入关注和思考的部分就被完全抛在脑后了。
当今电影行业对于剧情的处理最惯常化的做法都会把故事大体讲明白,即使像《记忆碎片》这种玩弄时间线的电影,也会在最终给观众把故事捋顺,基本上不需要觀众再做太多的工作。尤其是主流商业电影,更是讲究快速无脑,力求不让带着脑子看电影。于是在习惯了这种电影叙述逻辑思维的观众在观看《大鱼海棠》的时候,发现脑子不够用了,因为剧情中有许多情节点是没有办法捋顺的,于是,最容易看的明白的就属于那段“三角恋”了。
二、多元的性爱角度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部电影说的是椿和湫的爱情故事,如果跳出常规的性爱角度,把关注点移到鲲和湫两位同性身上,那么他们的爱情发展伏脉千里。
影片刚开始不久,在椿参加成人礼之前,椿问过湫,人间好玩吗?湫回答,可好了,我都不想回来了。这同时也照应了后来鲲的见到那些红海豚时说了句,你们又来了。说明在之前湫的成人礼时,湫和鲲见过面,然而他们两个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电影并没有说明。但是后面鲲企图和椿变成的红海豚嬉戏时,也暗示了在湫的成人礼上,鲲和湫变成的红海豚可能有过亲密的互动。
在准备回到海底世界的时候,椿撞到了网上,于是拼命挣扎,鲲看到后对妹妹说,有大漩涡也要救。音0开“人之初,性本善”不谈,如仅仅是凭借这几天的浅度交流,鲲绝不会舍命救她的勇气,由此可见一年前湫与鲲之间有多大的深度交流,而这一年来,鲲有承受了多少相思之苦。这也解释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鲲要舍命救下一只没有过多交流的红海豚”。
在东亚文化圈,名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在古代的中国,对于取名是非常重视的。当椿用一半的寿命救下鲲时,还不知道鲲的名字,电影之前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说明,这时湫的出现完成了这么一个重要的“仪式”,依照传统中国的习俗,湫给鲲取名就代表着他定义了鲲,也与鲲有了密不可分的羁绊。
影片在“丢鱼”的时候埋下了个重要的伏笔。当椿找不到鲲的时候,湫却带着椿找到了他,若说养鱼是祸害,为什么不去直接把鱼杀了,而是带到了鼠婆那里,在灾难过后鲲仍然在海底待了不少的时间。因为封建社会的种种条约、种种规矩的束缚,与其说“养鱼是祸害”,倒不如说“同性之爱”才是引发灾难的根本。族长“J”的确知道湫与鲲的恋情,也找过湫谈及此事,湫请求族人放过鲲,并且答应再不与鲲来往,而是把他交给“统管坏人”的鼠婆子囚禁。在影片的背后,椿与鲲赤裸的在人类的世界重生,鲲没有男性生殖器官,椿没有乳房,模糊了性别的存在,同样也是说明,“性别”是在旧世界才要考虑的问题,作为突破封建社会的现代社会,要关注的是对方的灵魂,而不是性别。
三、父权文化的象征
在影片《大鱼海棠》中,仍有一条感情线是作为反例存在的。火神祝融在古代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是古代中国远古社会末期最著名氏族领袖之一,在传统文化下,是父权文化的图腾象征,在影片中得知,他经常与赤松子在一起,两人之间有些许情愫。但在他心中是认知失调的,他见到鲲的时候破口大骂怪物,在影片中隐喻的不是鲲是怪物,而是鯤与湫的恋情是怪物行为。
在西方,女同性人群很长时间也被看做是怪物,怪物这个词从祝融口中说出,因为自己本身也是有些同性情结,因此要攻击其他的同性才能保持心中的失衡。祝融是海底氏族攻击鲲最凶猛的人,他释放火狻猊去咬鲲,且在救人的途中执意不去先救人,仍然追杀一直不肯放过的鲲,而鲲的行为正是心中真实的自己。他不想承认自己是同性情结,想通过杀死鲲来完成自我救赎。
每个电影都会设置正面形象与反面形象,按照电影剧本的设定,坏人的灵魂都会到鼠婆子的地方变成老鼠、蝙蝠、蛇等动物。海底氏族把鼠婆子封印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让她不见阳光,就像旧社会的人们完全无视女权的存在,并且用各种污化手段,女权主义者为了发声必须做出极端的行为,这同时也照应了鼠婆子的浓妆。但是鼠婆子被族人解除封印后,立刻变成窈窕淑女,这简直是最完美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