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课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面向特定人群所作的正式、公开的课程讲授活动.公开课具有原创性、研究性和鲜明性,它作为老师展示教学水平、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台阶.
如果将公开课定性为一种示范课,它可以充分地展示执教者的教学风采,并从一定程度以展示执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等;如果将公开课设定为一种教研课,它可以体现执教者的教科研水平,通过课堂的设计与操作可以体现出教研主体的课堂价值取向,并在开放的研究氛围中获得多元化评价,从而提高教科研水准.据此,现在对教师的各种测评中,公开课占了相当大的份量,作为被考核的对象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也不由自主地将公开课功利化了,甚至达到了“俗”的地步.
变味的公开课失去了自身原本的价值:“作秀”使课堂充满了过多的表演色彩;“低效”使课堂失去了本来的教学作用;“热闹”使课堂偏离了原来的教学轨道;“失真”使课堂脱离了正常的教学模式.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异常火爆,但学生仍然是教师的“思想玩偶”,被动地完成一个个学习活动,并非真正的自主学习.下面就物理公开课中常见的一些假象稍作剖析:
1过多的探究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理论研究氛围,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公开课上自然少不了实验.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漫无边际地让学生进行猜想,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进行实验.由于学生的实验缺少理论基础和教师指导,部分实验仪器不合标准,再加上一些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好奇,45分钟内,学生除了动手(有的就是在玩),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实验答案.
探究固然重要,但探究的过程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探究的目的既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为了让学生学习新的物理知识.热闹的课堂只是充当了一个游戏的作用,并没有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可能得到提高.
2精彩的多媒体使课堂体现出教学手段的单一,削弱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曾几何时,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时髦充斥着教学课堂,一些动画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诸如:电机工作过程、分子间相互作用、电流的形成等抽象概念.但过多的依赖多媒体,甚至用多媒体取代了物理实验、板书,这样的教学手段实在缺乏实用性,更会削弱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况且一些教师还根本不会自制多媒体课件.长此以往,它会培养教师养成懒惰的性格,打破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减弱.
多媒体可以用,也应当用,但贵在用得“精”与“巧”. 对那些脱离学生实际,而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但并不是表示它有万能性,那些只需要传统教学手段(如:优美的黑板板书、明显的物理实验甚至是阅读教材内容)就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都用多媒体.
3完美的师生互动使课堂体现出虚假的表演,淡化了多数学生的主体性
大凡公开课,都有师生互动,而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几乎都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有些课堂,为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出现了多名学生都错误地回答最简单物理问题的现象.除此以外,有的课堂还设有学生互问答、学生即兴表演等作秀现象,明眼人一看就知此为“有准备的课”.
任何表演、互动都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如果确实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来的,那么,恰当的讨论和表演,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合理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作秀的表演只会让学生学会逢场作戏,弄虚作假的根苗从此根深蒂固.
4片面的联系实验让学生忽视了课本原有的指导作用,降低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门槛
公开课流行课堂活动,要搞活动就要“联系实际”. 有的教师只用三五分钟就讲完了课本上的物理概念,然后就急急忙忙地联系生活的环节,教师或学生逐个举例.更有甚者,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体会本来就习以为常的诸如:速度、光的直线性、力的相互性等物理现象.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翻书或者根本不用翻书,创新教育当然不提倡那种烦琐的课本分析和死抠概念,但绝不是抛弃课本或忽视课本.联系实际搞活动只能作为教学物理知识的一个辅助,不能为了搞活动、为了联系实际,而忽视了课本的指导作用,从而为以后的理论提高埋下隐患.
5优秀的学生鹤立于平凡的群体,掩盖了教学的真实性
为了讲给来宾听,为了上给评委看,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效果,许多物理公开课成了“表演课”,而课堂上的优秀学生便成了教师的道具.他们的优秀回答取代了多数学生的思考,使课堂脱离了原来的教学对象,从而使公开课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中等生甚至是学困生,应是教师课堂教学面对的主流,一堂有价值的公开课,应该敢于暴露自己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真实地反映教学互动.只要课真实,学生错误的回答就值得研究,返璞归真的公开课才是一堂真正有价值的课.
6一味的表扬充满了整个课堂,赏识教育完全取代了批评教育
为了体现爱心,无论学生的对错,教师在课堂上都进行表扬或变相鼓励,全无批评的意思.惩罚固然不可取,但漫无目的的表扬也不是教学之道.如果教师真如公开那样,任何时候对学生都是欣赏,会使学生丧失判断力,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
任何赏识都必须有一个度,面对学生的失误或是错误,适当的批评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正视问题的重要性.要做到:表扬实事求是,鼓励恰如其分,批评把握分寸.
7昂贵的价格与学校的经济实力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法还原学校平时教学的原貌
公开课上要用到物理仪器.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领导为了提高自己学校(或某些人)的知名度,不惜浪费学校的资金和人力,花大成本添置了平时根本不可能用到的昂贵物理仪器.这样的物理课堂总显得与学校格格不入. 不光在物质上花气力,有些公开课在做课上也颇花功夫:请专人制作物理课件、反复试讲反复评课以达精益求精,甚至出现了“公开课炒冷饭”的现象.
公开课的真实性在于体现学校的整体风貌,它可以由学科组或备课组建立在尊重授课人意志的基础上集体设计:学校可能比较陈旧,但用简单的物理仪器也可以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学生整体水平不高,但可以因材施教.公开课,需要展示的是真实的一面.只有真实的课堂,才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8冗余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牵强附会地渗透,丧失了教育的实际作用
公开课可能有点区别于平时的授课,要有一点感化作用.于是乎许多课上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情感链接:讲凸透镜聚光时要说到集体力量大,讲合力时要说到心向祖国,讲速度时要讲到加快国家的建设,讲保险丝时要讲到人的奉献精神,讲电阻时又讲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诚然,在物理教学要应该渗透情感教育,但必须恰到好处,太勉强的链接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曾几何时,春晚几度上演了倪萍煽情的大戏,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合理的比喻,切身的体会,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9新课传授一律替代了习题讲授,反映不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现在的公开课,过多地重视了探究,因此新授课、实验课替代了习题课、复习课,以至于出现了:什么实验好做就做什么,什么知识点容易讲就讲什么的现象.新知识的传授,虽然其间还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学,但毕竟还停留在理论初学阶段.怎样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来解决新的物理问题,才是创新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的物理教学,无论初高中,最终都要面向一张试卷,据此,教师平时的实际教学还是以习题课为主.随着教学的改革,现在的物理习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都有了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钻研新题,从中发现教学的新思路.一位真正优秀的物理教师,应该既能上新授型公开课,也能上习题型公开课和复习型公开课.
10权威部门取代了广大教师,抑制了评课主体的多元性
目前对公开课有一个偏见,似乎只有权威部门或权威领导到场听课、评课,才能算真正意义的公开课,更有甚者认为部门或领导的档次越高,公开课的档次就越高,完全忽视了公开课的上课根本.
公开课有示范、教研的作用,如果能得到上级部门或领导的指导,固然上课教师受益匪浅,但是来自基层教师的评定、甚至是来自于学生对本堂课的呼声更具有实用性.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开课进行评定,但不一定都适用于授课教师.教师要从众多意见中,吸取精华,避免盲目的跟从.
公开课的目的应体现授课教师本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贯彻,它从某个方面反映出学校、学科在创新教育中对教师、对学生所作的贡献.真实的课堂交流和师生互动,才能具有启发性、可评性和借鉴性,虚假的作秀和表面的热闹,只会失去公开课的本来意义,甚至是对教学的亵渎.
公开课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面旗帜,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正因为学校、学科、教师、学生与外校、外学科、外校教师、外校学生的区别,虽然授课内容是相同的,但授课的方式、过程、结局都可能有所不同.一堂好的公开课可能不具有观赏性,但肯定具有不可复制性.它具体表现在学习目标生成、教学内容组织、活动形式安排、学习方法选择、物理实验操作、现代技术使用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执教者是否闪烁出思想个性和言语个性,成为“立课”的标志.
再者,公开课作为学校教研的一面旗帜,她应具备可研究性.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公开课之所以值得大家聆听和研究,原因在于其内在的思想含量和艺术含量.这种研究价值表现在课堂的各个层面上:从课程理念来评定,公开课的“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从教学方法来评定,公开课是传统的以教代学还是现在的以教助学;从课堂关系来评定,公开课是否真正形成了开放而和谐的“民主小社会”;从教师发展来评定,公开课是否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等等.如果公开课没有这些可圈可点、可评可议的研讨价值,就失去了“公开”的本来意义.
让公开课能真正地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能真正地反映师生原有的教学状况,使公开课真正具有指导作用,从而使广大师生在教研互助的氛围中不断提高.
如果将公开课定性为一种示范课,它可以充分地展示执教者的教学风采,并从一定程度以展示执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等;如果将公开课设定为一种教研课,它可以体现执教者的教科研水平,通过课堂的设计与操作可以体现出教研主体的课堂价值取向,并在开放的研究氛围中获得多元化评价,从而提高教科研水准.据此,现在对教师的各种测评中,公开课占了相当大的份量,作为被考核的对象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也不由自主地将公开课功利化了,甚至达到了“俗”的地步.
变味的公开课失去了自身原本的价值:“作秀”使课堂充满了过多的表演色彩;“低效”使课堂失去了本来的教学作用;“热闹”使课堂偏离了原来的教学轨道;“失真”使课堂脱离了正常的教学模式.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异常火爆,但学生仍然是教师的“思想玩偶”,被动地完成一个个学习活动,并非真正的自主学习.下面就物理公开课中常见的一些假象稍作剖析:
1过多的探究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理论研究氛围,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公开课上自然少不了实验.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漫无边际地让学生进行猜想,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进行实验.由于学生的实验缺少理论基础和教师指导,部分实验仪器不合标准,再加上一些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好奇,45分钟内,学生除了动手(有的就是在玩),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实验答案.
探究固然重要,但探究的过程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探究的目的既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为了让学生学习新的物理知识.热闹的课堂只是充当了一个游戏的作用,并没有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可能得到提高.
2精彩的多媒体使课堂体现出教学手段的单一,削弱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曾几何时,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时髦充斥着教学课堂,一些动画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诸如:电机工作过程、分子间相互作用、电流的形成等抽象概念.但过多的依赖多媒体,甚至用多媒体取代了物理实验、板书,这样的教学手段实在缺乏实用性,更会削弱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况且一些教师还根本不会自制多媒体课件.长此以往,它会培养教师养成懒惰的性格,打破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减弱.
多媒体可以用,也应当用,但贵在用得“精”与“巧”. 对那些脱离学生实际,而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但并不是表示它有万能性,那些只需要传统教学手段(如:优美的黑板板书、明显的物理实验甚至是阅读教材内容)就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都用多媒体.
3完美的师生互动使课堂体现出虚假的表演,淡化了多数学生的主体性
大凡公开课,都有师生互动,而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几乎都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有些课堂,为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出现了多名学生都错误地回答最简单物理问题的现象.除此以外,有的课堂还设有学生互问答、学生即兴表演等作秀现象,明眼人一看就知此为“有准备的课”.
任何表演、互动都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如果确实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来的,那么,恰当的讨论和表演,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合理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作秀的表演只会让学生学会逢场作戏,弄虚作假的根苗从此根深蒂固.
4片面的联系实验让学生忽视了课本原有的指导作用,降低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门槛
公开课流行课堂活动,要搞活动就要“联系实际”. 有的教师只用三五分钟就讲完了课本上的物理概念,然后就急急忙忙地联系生活的环节,教师或学生逐个举例.更有甚者,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体会本来就习以为常的诸如:速度、光的直线性、力的相互性等物理现象.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翻书或者根本不用翻书,创新教育当然不提倡那种烦琐的课本分析和死抠概念,但绝不是抛弃课本或忽视课本.联系实际搞活动只能作为教学物理知识的一个辅助,不能为了搞活动、为了联系实际,而忽视了课本的指导作用,从而为以后的理论提高埋下隐患.
5优秀的学生鹤立于平凡的群体,掩盖了教学的真实性
为了讲给来宾听,为了上给评委看,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效果,许多物理公开课成了“表演课”,而课堂上的优秀学生便成了教师的道具.他们的优秀回答取代了多数学生的思考,使课堂脱离了原来的教学对象,从而使公开课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中等生甚至是学困生,应是教师课堂教学面对的主流,一堂有价值的公开课,应该敢于暴露自己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真实地反映教学互动.只要课真实,学生错误的回答就值得研究,返璞归真的公开课才是一堂真正有价值的课.
6一味的表扬充满了整个课堂,赏识教育完全取代了批评教育
为了体现爱心,无论学生的对错,教师在课堂上都进行表扬或变相鼓励,全无批评的意思.惩罚固然不可取,但漫无目的的表扬也不是教学之道.如果教师真如公开那样,任何时候对学生都是欣赏,会使学生丧失判断力,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
任何赏识都必须有一个度,面对学生的失误或是错误,适当的批评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正视问题的重要性.要做到:表扬实事求是,鼓励恰如其分,批评把握分寸.
7昂贵的价格与学校的经济实力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法还原学校平时教学的原貌
公开课上要用到物理仪器.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领导为了提高自己学校(或某些人)的知名度,不惜浪费学校的资金和人力,花大成本添置了平时根本不可能用到的昂贵物理仪器.这样的物理课堂总显得与学校格格不入. 不光在物质上花气力,有些公开课在做课上也颇花功夫:请专人制作物理课件、反复试讲反复评课以达精益求精,甚至出现了“公开课炒冷饭”的现象.
公开课的真实性在于体现学校的整体风貌,它可以由学科组或备课组建立在尊重授课人意志的基础上集体设计:学校可能比较陈旧,但用简单的物理仪器也可以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学生整体水平不高,但可以因材施教.公开课,需要展示的是真实的一面.只有真实的课堂,才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8冗余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牵强附会地渗透,丧失了教育的实际作用
公开课可能有点区别于平时的授课,要有一点感化作用.于是乎许多课上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情感链接:讲凸透镜聚光时要说到集体力量大,讲合力时要说到心向祖国,讲速度时要讲到加快国家的建设,讲保险丝时要讲到人的奉献精神,讲电阻时又讲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诚然,在物理教学要应该渗透情感教育,但必须恰到好处,太勉强的链接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曾几何时,春晚几度上演了倪萍煽情的大戏,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合理的比喻,切身的体会,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9新课传授一律替代了习题讲授,反映不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现在的公开课,过多地重视了探究,因此新授课、实验课替代了习题课、复习课,以至于出现了:什么实验好做就做什么,什么知识点容易讲就讲什么的现象.新知识的传授,虽然其间还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学,但毕竟还停留在理论初学阶段.怎样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来解决新的物理问题,才是创新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的物理教学,无论初高中,最终都要面向一张试卷,据此,教师平时的实际教学还是以习题课为主.随着教学的改革,现在的物理习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都有了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钻研新题,从中发现教学的新思路.一位真正优秀的物理教师,应该既能上新授型公开课,也能上习题型公开课和复习型公开课.
10权威部门取代了广大教师,抑制了评课主体的多元性
目前对公开课有一个偏见,似乎只有权威部门或权威领导到场听课、评课,才能算真正意义的公开课,更有甚者认为部门或领导的档次越高,公开课的档次就越高,完全忽视了公开课的上课根本.
公开课有示范、教研的作用,如果能得到上级部门或领导的指导,固然上课教师受益匪浅,但是来自基层教师的评定、甚至是来自于学生对本堂课的呼声更具有实用性.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开课进行评定,但不一定都适用于授课教师.教师要从众多意见中,吸取精华,避免盲目的跟从.
公开课的目的应体现授课教师本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贯彻,它从某个方面反映出学校、学科在创新教育中对教师、对学生所作的贡献.真实的课堂交流和师生互动,才能具有启发性、可评性和借鉴性,虚假的作秀和表面的热闹,只会失去公开课的本来意义,甚至是对教学的亵渎.
公开课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面旗帜,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正因为学校、学科、教师、学生与外校、外学科、外校教师、外校学生的区别,虽然授课内容是相同的,但授课的方式、过程、结局都可能有所不同.一堂好的公开课可能不具有观赏性,但肯定具有不可复制性.它具体表现在学习目标生成、教学内容组织、活动形式安排、学习方法选择、物理实验操作、现代技术使用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执教者是否闪烁出思想个性和言语个性,成为“立课”的标志.
再者,公开课作为学校教研的一面旗帜,她应具备可研究性.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公开课之所以值得大家聆听和研究,原因在于其内在的思想含量和艺术含量.这种研究价值表现在课堂的各个层面上:从课程理念来评定,公开课的“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从教学方法来评定,公开课是传统的以教代学还是现在的以教助学;从课堂关系来评定,公开课是否真正形成了开放而和谐的“民主小社会”;从教师发展来评定,公开课是否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等等.如果公开课没有这些可圈可点、可评可议的研讨价值,就失去了“公开”的本来意义.
让公开课能真正地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能真正地反映师生原有的教学状况,使公开课真正具有指导作用,从而使广大师生在教研互助的氛围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