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成为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7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师,许多家长一直在努力不断地寻找最好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和教育途径。于是,各种各样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最好的教育途径恰恰是最简单的一个字“爱”。爱能带给孩子安全感,爱能带给孩子无限的可能性。
  一、用爱的正面教育,轻松应对宝宝入园焦虑
  当第一缕秋风吹着微微发黄的银杏树叶的时候,许多的家长和教师又要面对宝宝的分离焦虑了!对于教师来说“分离焦虑”四个字并不陌生,但对于家长来说,只有在宝宝初入园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这四个字概念。
  有不少家长在家里的时候常常会把教师当做一件法宝,而且屡试不爽!当幼儿在家中做些不对或者家长不想看到的行为的时候就会把教师拿出来“恐吓”幼儿。“你再不听话我就给老师打电话了,让老师说你”“你要是不听话,上幼儿园老师把你关小黑屋里”等。这样的话对相当多的家长和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更有家长还引以为傲的和老师分享自己的这个“好办法”。
  教师对于幼儿来说可以是陌生可怕的也可以使熟悉可亲的。假设在印象中教师是熟悉可亲的人,幼儿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必然要轻许多!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在幼儿心中变得熟悉可亲呢?家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第一份教育,幼儿对人物事物的评价更多的是依靠成人的评价。在家中我们只要将负面的恐吓变成正面的鼓励就会收获到不一样的效果。例如,当幼儿没有认真吃饭的时候,我们家长将“你要是不好好吃饭将来上幼儿园老师让你罚站”改成“你吃饭真的真好,到幼儿园老师肯定特别喜欢你”。将被动的改正错误变成正面的行为习惯,幼儿的主动性更强,同时心理氛围更愉悦。同一件事情换一种说法不仅引导了幼儿的行为,同时也无形中加强了幼儿对教师的亲切感,孩子觉得老师表扬他喜欢他,很自然的会想见到老师亲近老师。这样在幼儿出入园是心理断乳期的时候也更容易接受教师,也更容易度过分离焦虑期。
  二、用爱的包容,让个别幼儿展开天使的翅膀。
  我班有个小朋友总是打其他小朋友,一天在活动区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尖叫声,接着便是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告状声:申老师,赵天泽又打人了。申老师,赵天泽把杜海鑫打哭了。我赶忙走到杜海鑫旁边,看着他的额头被打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包,加上昨天午睡被赵天则咬在左脸上一圈深深的牙印,我仿佛遭到五雷轰顶,心中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再看看赵天则低着头用手捂着脸,两只大眼睛恐惧的看着我……让我此时的怒气变成了不知所措……
  就在前一天午睡的时候,赵天则在熟睡的杜海鑫脸上深深的咬了一口。半张脸的牙印深的让人看了都触目惊心。想着今早杜海鑫奶奶不放心的犀利的言语,我这心里就堵的头不过气来。好不容易让她放心的把孩子留下,谁想到上午有被打了,而且还是被赵天则打了,真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愁归愁,事情还是要积极面对!从以前带过赵天则的魏老师那里了解到,他在小班的时候就经常打小朋友,早就有许多的家长不满了!听了这些,我反思了自己的过失,在接班的时候没有熟悉一下孩子的情况,若早些了解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情。
  小班的时候,由于赵天则年龄偏小,还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会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冲击身体的动作代替。
  现在孩子已经中班了,慢慢懂得事情也多了些,还总是这样出现打人的情况,就要深层次的探究打人的原因,消除根源。所以,我要先从他父母身上,家庭环境中寻找问题的起因。我了解到赵天泽还有一个小妹妹。他不喜欢这个妹妹,每次妈妈抱着喂奶的时候他都会说肚子疼,还总说要把小妹妹扔到垃圾桶里。是父母因为照顾小妹妹而无意的忽略了他,又加上要忙于工作而很少与孩子交流。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不能给孩子贴上:你是个坏孩子只会打人的标签。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多和他交流。当他感受到被爱之后,内心的安全感逐渐增加,慢慢地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表现处亲社会的一面。比如,我让他担任小班长,让他负责给植物角的植物浇水,帮小朋友放袖子,查看玩具是否按照标记放回家等。给了他关爱和注意,正面的表扬和鼓励,他每天都会很主动的表现出美好的一面。虽然起初还会有打小朋友的情况,但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我都强调自己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孩子天生爱尝试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的后果而引起他人注意的行為,正确的引导方法就是让行为后果边的毫无意义,他自然也就放弃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进行正面教育,就是扬长避短!强化他好的行为表现。
  三、让爱的教育融入教育活动
  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个个自我为中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家大小围着一个人转。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不给就哭闹不停,势不罢休。大人也说现在就这么一个要买就买给他不要让他哭,好像孩子一哭就是天大的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生受益。
  四、用爱让幼儿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认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来进行。我认为只有懂的爱的人才能知道感恩。感恩来自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少些恨,少些对抗,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使人有积极地人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幸福。
  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教育途径,“爱”永远都是教育的基础,“爱”永远都是最近的教育途径、永远都是一切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是不可置疑。
其他文献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从教十几年来,经历了太多与学生、与家长、与社会中诸般人的交往;阅读了太多有关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又思索了太多关于职责、操守等等问题。在这太多的经历、阅读、思索中,让我对教师,对师德也有了更深入的、更进一层的体会和理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教师的爱是宽容的,是不求回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投向学生的爱,在有
期刊
课堂教学不再以延续教案预定思路、带领学生参与学习为重点,而应以营造适宜的课堂生态场景、引领学生体验学习全程为宗旨。只有这样,教学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生成。假如教学陷入教材设置的固有框架,那么,教学走向生成必将成为一句空话。我认为,动态生成性数学教学的归宿应该是:跳出数学学习“齐步划一”的课堂框架,实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学境界。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从“学生游戏
期刊
教育,这是一项古老而又永远新鲜的话题。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教育。最早的教育是教授一些生存技能,如打猎、种植、养殖等。渐渐的,出现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出现了语言、文字、医学、科学知识等越来越多的知识,原始的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于是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也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教师。应该说,最早的教育目标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创新教育为辅的,“学有所成”是公认的学习
期刊
作为语文老师,能读到学生一篇篇鲜活的文章,那是莫大的幸福。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学生对作文觉得无处下手,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言干瘪无味,怕作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却收效甚微,不尽人意。如何解决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和学生分别从难教和怕写的尴尬境地中解放出来,让教者乐教,写者乐写。笔者结合学,把“快乐”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生活是快乐作文的源泉 
期刊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学生只有认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作
期刊
学校在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和智力成长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家长的介入与参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如何建构新时期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成为社会和学校,教师与家长面临的一项重任。教师与家长之间如何交流与沟通,是决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关系成败的关键。  一、家校沟通的意义  如果教师平时与家长有良好的沟通,建立了协调、融洽、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人际关系,那么无论遇上什么事情,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在社会变革中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性、全体性以及发展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科学课是一门实验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问题。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我多年研究的话题,也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自己也总结一些宝贵教学经验和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  (1)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模拟建立宏、观微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期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和情感。也有人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就等于没有灵魂,爱学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就是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或者说就不配当教师。由此可见,教师爱学生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质、天职。在教学中我也用爱进行感化教育,给学生一分关爱,一分宽容
期刊
寒来暑往,我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已经十多年的时间了。在师专附小这个大家庭里,送走了许多的学子,在这段时间里我接触的学生各有特色,有调皮捣蛋的,有懂事听话的,如果问你喜欢哪种孩子,也许大多数的老师更倾向于后者,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其实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爱,因为爱,我赢得了许多学生的喜欢和称赞。  回想过去的教学美好时光,我的一些做法让自己回味无穷,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我更关注的是那些不是很优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