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能读到学生一篇篇鲜活的文章,那是莫大的幸福。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学生对作文觉得无处下手,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言干瘪无味,怕作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却收效甚微,不尽人意。如何解决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和学生分别从难教和怕写的尴尬境地中解放出来,让教者乐教,写者乐写。笔者结合学,把“快乐”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生活是快乐作文的源泉
叶老早就说过:“写作文的根源在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生活是作文之源,无源头活水,哪来鲜活的作文?学生的心灵世界是纯洁的,教师指导得法、恰当,可以让学生从诸多的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从而对现实生活充满浓厚的兴趣,乐意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的能力。
生活是一个宝库,一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复杂而微妙的。只要情感被调动起来,就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闪光的“宝物”来。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找到了“宝物”,成就感充盈,想说的话就多了,描述事物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了。
二、阅读是快乐作文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必须要大量的阅读。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作为前提,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强化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课内,引导学生认真诵读教材,感悟语言,发现文章的美点,将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助写”,在阅读中掌握习作的技巧。针对不同的文章提出不同的练笔要求。比如在学习现代诗人艾青写的《我爱着土地》时,根据诗歌特点,要求学生仿写一首诗。当时学生热情高涨,发挥了大胆的想象。
有的写《我爱这大海》:假如我是大海中的一只破船,我也应该用破旧的桅杆指明前进的方向:着汹涌澎湃的大海,着永不停息的吹打着的激愤的暴風雨,这时起时落的太阳,和那来自心灵深处激动人心的一次靠岸……
——然后,我沉下去了,连破布蓬也被压烂在大海里面。为什么我身体常有伤口?因为我对这大海爱得深沉……
有的写《我爱这校园》:
假如我是一株蒲公英,我也应该用轻盈的身姿舞蹈:这被知识所充斥着的校园,这催促着我们上课的欢快的铃声,这崭新的营造活力的操场,和那来自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
——然后,我离开了连梦想也随风飞扬在着校园中。为什么我总是恋恋不舍?因为我对校园爱得真挚……
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
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显示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精彩纷呈,充满情趣。
阅读不仅限于课内,还应延伸到课外。《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的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作为老师,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思想内容健康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等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等,既可提高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材源。在阅读方法上,短小精美的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度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诵读,知识性的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便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积累大量优美词句,作文时就不会思想僵化,无话可说。同时,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轻松快乐的事情。
三、激励是快乐作文的奥秘
有一个“跳一跳,摘桃子”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激发积极性的意义。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同学换的是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没有尝到成功的甜头,只有失败的苦涩。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不能高悬“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要建立一套多元评价的标准,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对于学生的作文不论优劣,只有不抄袭,是自己心血的结晶,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好词,一句话,都要加以赞许。对于作文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点评时,尽量持协商、鼓励的态度,让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评价的结果。例如:对语言不通的作文可以这样点评:“文章内容充实,主题突出。如果语句能更通顺些,大家读起来会更觉得有趣。尝试着修改,相信你一定会成功。”对于字迹潦草的作文可以这样评价:“作文构思奇特文通句顺。如果自己能再工整一些,老师和同学们会更喜欢你的作文。你一定能做到对吗?”这样委婉的批评既满足了学生的欲望又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不会对作文产生抵触情绪。经常抽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郎读学生中的优秀习作,在板报上展示他们的作文。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努力推荐学生的佳作到各类报刊上发表,学生从作文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写作的信息倍增,这样,作文对于他们而言,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作文的永恒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努力调动和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情,言之有理。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
一、生活是快乐作文的源泉
叶老早就说过:“写作文的根源在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生活是作文之源,无源头活水,哪来鲜活的作文?学生的心灵世界是纯洁的,教师指导得法、恰当,可以让学生从诸多的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从而对现实生活充满浓厚的兴趣,乐意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的能力。
生活是一个宝库,一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复杂而微妙的。只要情感被调动起来,就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闪光的“宝物”来。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找到了“宝物”,成就感充盈,想说的话就多了,描述事物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了。
二、阅读是快乐作文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必须要大量的阅读。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作为前提,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强化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课内,引导学生认真诵读教材,感悟语言,发现文章的美点,将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助写”,在阅读中掌握习作的技巧。针对不同的文章提出不同的练笔要求。比如在学习现代诗人艾青写的《我爱着土地》时,根据诗歌特点,要求学生仿写一首诗。当时学生热情高涨,发挥了大胆的想象。
有的写《我爱这大海》:假如我是大海中的一只破船,我也应该用破旧的桅杆指明前进的方向:着汹涌澎湃的大海,着永不停息的吹打着的激愤的暴風雨,这时起时落的太阳,和那来自心灵深处激动人心的一次靠岸……
——然后,我沉下去了,连破布蓬也被压烂在大海里面。为什么我身体常有伤口?因为我对这大海爱得深沉……
有的写《我爱这校园》:
假如我是一株蒲公英,我也应该用轻盈的身姿舞蹈:这被知识所充斥着的校园,这催促着我们上课的欢快的铃声,这崭新的营造活力的操场,和那来自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
——然后,我离开了连梦想也随风飞扬在着校园中。为什么我总是恋恋不舍?因为我对校园爱得真挚……
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
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显示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精彩纷呈,充满情趣。
阅读不仅限于课内,还应延伸到课外。《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的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作为老师,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思想内容健康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等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等,既可提高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材源。在阅读方法上,短小精美的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度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诵读,知识性的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便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积累大量优美词句,作文时就不会思想僵化,无话可说。同时,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轻松快乐的事情。
三、激励是快乐作文的奥秘
有一个“跳一跳,摘桃子”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激发积极性的意义。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同学换的是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没有尝到成功的甜头,只有失败的苦涩。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不能高悬“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要建立一套多元评价的标准,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对于学生的作文不论优劣,只有不抄袭,是自己心血的结晶,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好词,一句话,都要加以赞许。对于作文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点评时,尽量持协商、鼓励的态度,让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评价的结果。例如:对语言不通的作文可以这样点评:“文章内容充实,主题突出。如果语句能更通顺些,大家读起来会更觉得有趣。尝试着修改,相信你一定会成功。”对于字迹潦草的作文可以这样评价:“作文构思奇特文通句顺。如果自己能再工整一些,老师和同学们会更喜欢你的作文。你一定能做到对吗?”这样委婉的批评既满足了学生的欲望又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不会对作文产生抵触情绪。经常抽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郎读学生中的优秀习作,在板报上展示他们的作文。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努力推荐学生的佳作到各类报刊上发表,学生从作文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写作的信息倍增,这样,作文对于他们而言,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作文的永恒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努力调动和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情,言之有理。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