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莉的诗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惘然记


  晚饭后忙着擦地
  专注于生活制造的细小灰尘
  灯光明亮,地面也趋向明亮
  不知什么时候,背上压了东西
  地面浮现阴影。被迫望向窗外
  原来是乌云制造的黑暗
  雷声炸响,天空的裂痛傳到我这儿
  只是轻微地战栗。我犹豫了一下
  继续擦地,越擦越犹豫
  雨声噼噼啪啪打下来
  我忍受这声音
  却不知替谁。雨很快停了
  世界又和原来一样
  我接着擦地,茫然、机械地
  擦去表面的灰尘

野 兽


  杀死野兽的人会生下野兽
  那扮演野兽的人也处在危险之中
  丛林与灌木互为镜子
  而缝隙一样的天空
  呼啸前行。不是风
  是欲望的枪口
  被追赶的人
  是突然醒来的人
  但来不及了
  他已经在梦中变了形
  他的口其实是个
  交叉路口,于慌乱中
  吞进汽车的尖叫

他需要一个主人


  如果没有命令给他
  他就是茫然无依的人
  天生的孤儿,歪斜在台阶上打瞌睡
  任何一个从门内走出来的人
  制造的哪怕微小的声音
  都能将他唤醒
  并使他迅速站立、鞠躬
  绽开生之兴奋
  驱使他吧!作践他!
  给他一把锹,他就能挖一口深井
  然后不断地跳进去,爬上来
  给他一辆马车,他就会化身一匹瘦马
  吭哧吭哧地拉
  抽它吧!不要客气
  没有命令他不敢离开

我曾经也是一名播音员


  女播音员的声音很华丽
  不断扩张的波浪形的曲线
  令她自己颠簸得很愉快
  她就这样愉快地告诉我们:
  一个老教授几十年穿一件衣服
  却把辛苦积攒的钱捐给了学校
  就是这样的声音
  也很快听不见了。我乘坐的公交车驶入
  短暂又长长的黑暗
  隧道的黑
  堵住了我的嗓子。我曾经
  也是一名播音员。

窗边芦苇


  芦苇在窗边的瓶子里一动不动
  它在内心刻画
  荒野的风。从秋到冬
  风始终衔着落日的眼睛
  凝视一株芦苇是难的
  当它活着,虽有所系却爱着流浪
  叫他白发青年,他就龇牙笑
  越发回到童真,不懂辜负
  当它死了仍像活着
  茫茫无际涯的发接引落日之光
  没有了摇动,凝视不再必要
  它的寂寞在小屋挥发,像一支民谣

理发师的承诺


  他曾经答应我,我记得很清楚
  再来染发,未上色的部分免费补色
  当我端出他的承诺,那美丽的盘子
  他用冷笑加嬉笑啪地一下把它打翻了
  我愣怔了
  我的表情在他看来
  一定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白活了,四十几岁了
  居然还相信别人答应过的
  就一定会兑现。我只能替他找台阶
  也是替自己:啊,人海茫茫,忘了也正常
其他文献
红船,从这里起航  吃水线很深  像当时超重的中国  悠闲的八仙桌 太师椅  和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凝重  一应俱全  雨后的阳光 第一次  把湖面撩拨得鲜红如火 那一天  水花握紧了拳头  云朵也握紧了拳头 这艘船上的  年轻人和桌上的  宣言一起  向未来庄严宣誓  随后 这艘注定要驶向未来的游船  载着那一年的文研会、创造社  载着《沉沦》《阿Q正传》《女神》的墨香  载着《饿乡纪程》《共产党
期刊
黄鹤楼  楚天一目楼外江,锦绣河山披新装。  匠心焚火老鹤去,留住森林雕文章。  2007年8月23日写于武汉嵩山极顶  紅墙红尘红雪飞,几多肉身变塔林。  尚武参佛名利客,留下宝剑对禅心。  2007年5月1日写于登封重见云山  完达山下田万亩,七虎林河汗和土。  草舍灶边诗画鸭,而今扶犁牛如虎。  2011年6月13日写于云山农场那拉提草原  胡杨草裙冰山下,毡房弄茶远客家。  骆驼沟中盘龙松
期刊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开始接触新诗创作与研究以来,蒋登科教授在这一领域已默默耕耘了三十余载。他在新诗理论建设、诗潮与流派研究、散文诗研究、新诗评论以及新诗精神史研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至今已出版《九叶诗派的合璧艺术》《散文诗文体论》《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等研究专著二十余部。蒋登科教授常说,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只能做一些“小事情”,但他的特点是坚持做小事情。在今天看来,他所做的这些“小事情”,已取
期刊
现场  通过命名  我所触摸的事物有了身体  但不一定会获得生命  很可能是推开面前这扇门  然后是另一扇  “万物都是美的”,因为幼稚  我的每一次命名都接近错误  于是,我找来镜子和锉刀  按照美的样子,准确的样子  锉削——以责任和义务  粉尘、碎屑、呻吟甚至困惑  说不清削掉了什么  面前这个事物是我又不是我  地上那撮灰烬  让我想到转动门把手那一刻  手指的阴影和愚昧白露日  雨水豢养
期刊
有个地方叫临江  无数次从你的近旁走过,但那是另外一条路。从来没有亲近过你的容颜,甚至不知道你的名字。  这一次居然有了新的发现,一条新路穿过小镇,顺着山势,沿着小河。  这条路把我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地方,一个梦幻般的小镇。  小镇的名字叫临江。从八塘的诗意到诗意的临江,居然只有一步之遥。  那被称为江的地方,其实只是一条小河,小得只是一条溪流。但那毕竟是一条河,一条有水流过的河。  四月的天空下,
期刊
70后诗人,只是一个时间段内诗歌写作群体的策略性称谓。整体而言,70后诗人的写作,在中国新诗百年历史上只是一个节点写作,他们没有终结什么,也没有确立过什么。这一代诗人的成长自有其具体历史语境,他们的成长地域和社会现实,他们面临的诗歌传统,他们的诗歌写作,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即特质姑且算作是一种诗歌写作风貌,而这种风貌可能会撬动诗歌的某种未来。这里所展示的黑龙江11位诗人,是目前有龙江籍或
期刊
在很长的时间里,尤其是在近代以来,出版业(包括报刊、图书出版)的不断进步为推动诗歌传播和诗歌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信息化、多媒体时代,诗歌的发表、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但传统的出版依然不可或缺。  在诗歌艺术发展中,诗歌的传播始终具有重要地位。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合适的传播方式,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往往就难以流传,就不能产生艺术效应,不能发挥良好的审美作用。自诞生以来,诗歌的传
期刊
麻 雀  我住在城里  常见几只灰不溜秋的麻雀  跳来跳去  像是故乡最后的灵魂  在寻找归处大 雁  一幅大雁的照片  让我顿生  想哭的欲望  爱情也需要翅膀  人在地上待得太久  (矫情的想法应该掐死  真相根本不是这样)  它们俩只是飞着  在博客上  它们的主人我熟悉  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  来往在上班的路上白雪乌鸦  雪下来了  乌鸦蹲在枝头淋浴,眯起细眼  全白了,包括黑色的柏油路 
期刊
大惑之前  一张张照片攒集,越两城三地,发有二毛  十年光阴如墨染,镂空者七  酒徒。浪子。迷途客。  些许诗篇枯枝败叶  心未宽体已胖,失眠笼罩  写轻巧的诗,乃罪愆  沉痛的詩,借呻吟梦境十四行     我们的救赎,我们的德行,  都不能剔净眼里的灰。  不断地冒荒谬之险,贫窘之险  坚持有节奏地攀援  意念中的高悬,永远的西绪弗斯  吞下思想、情感和潘多拉盒子  在暗黑的高端,维系一种责任感
期刊
云朵飘来的方向  我们也偶尔停下来  看路过的荠菜、小野葵  它们随意生长,像极了翻开一本植物论  一列绿皮火车从扉页上轰鸣而出——  一种带着风声的空寂  饲养在草原上,有那么一瞬  我流泪的冲动来源于呼和诺尔湖畔那枚落日  仿佛我们的孤独被凌空惊起,形成的物种  因旷远而进入一种与世隔绝的素洁,与热烈  哦。旧掉的尘世,无法走出草原的道路  ——这个所有云朵飘来的方向  似梦境,如此获取着又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