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一年以后,我对新教育又恢复了热情。
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从参与种子计划开始,三四年的時间里,晋级为春季种子,担任了两年半的年级组长,和大家一起研发课程;主动成为种子义工,在每周一次的项目群分享活动中作为讲师进行分享,并和其他老师一起负责海报的制作;作为种子刊物《火种》电子刊的编委之一,负责年级群稿件的推荐和整理;参与萤火虫,成为焦作分站的义工,负责所有海报的制作;参加学习新网师课程,还是最初新网师的挂名理事;参与童喜喜新孩子公益行活动,和山西一所学校结伴互助;参与新孩子公益行义工群“劳动最光荣”,和四川省的梁希一起为公益行负责整理讲座以及各类杂务;参与《新教育晨诵课程》系列图书等新教育课程用书的编写……那段日子虽然忙碌,但干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竟然做了自己都觉得难以想象的高额度工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生活也渐渐走向正轨,我这朵新教育百花园中的小花也渐渐花开二度。
一、周末电影院
2017年下半年,我在新网师选修了“童书与电影”和“新教育电影鉴赏”两门课,以边学习边实践的初衷在班里进行了“周末电影院”课程。起初,我按照李西西老师《36节电影课养成好习惯》——新教育“每月一事”电影课项目用书进行操作,观看《宝莲灯》《宝葫芦的秘密》等电影。因是初学,就结合用书里讲到的流程按部就班进行,先是让孩子们观看,写出观后感,然后根据每月一事进行班级讨论课。可是这样一来,带着任务来观影使得孩子们的激情一下子就淡化了,班级讨论课的进行也达不到设想的高度。
遇问题就想办法,第三个周末观看《疯狂动物城》时,我针对班级讨论的讨论点设计了一个大问题:用三个关键词形容你眼中的朱迪,并陈述理由,字数不限。原本以为,“字数不限”会导致孩子们偷工减料,可在周一的作业检查中看到,孩子们反而非常认真地回答起问题来。在讨论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围绕“坚持”“勇敢”“梦想”等话题,有理有据,热闹极了。
接下来的国庆节,我们的周末影院变身假期影院,观看了《建国大业》、2017年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式视频等,班级讨论课上我们围绕“艰难”和“荣耀”这两个话题进行讨论,这些影片促使孩子们感受了建国前后那段峥嵘的岁月。周末影院课程坚持了两三个月后,课本第七单元主题是了解中国屈辱百年,这段历史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于是我尝试着引导他们观看了《火烧圆明园》《狼牙山五壮士》《郑成功》《香港20年》等电影和纪录片,围绕“圆明园的背后”“壮士之死”“最勇敢的文人”等话题进行探讨。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着针对影片的光影色调的选择、故事片段的选择、演员的动作表情等进行讨论,不仅有助于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孩子们从另个角度领悟电影这门艺术。
作为门外汉,我被迫翻找出大学时代的《文学概论》和《影视鉴赏》两本早就束之高阁的专业书,现学现卖一些皮毛。尽管如此,有时候课程进行得离初衷甚远,有时候达不到预想的高度深度,一学期九次观影,能令自己满意的不过二三。先不论这门课程在班里开展得是否成功,至少孩子们特别喜欢,家长特别认同,这就使我有了不断研究的动力,新的学期,我打算和孩子们继续玩转“周末影院”。
(此为班级课程“周末电影院”五年级上期资料整理)
二、说写手账
童喜喜说写课程几年前就出现了,这是一种将说和写相结合的课程,让孩子们用说的方式来练习作文,降低了难度后特别有助于提高孩子们说的频率和兴趣。这几年一直有各地的老师进行尝试,效果显著。2017年10月出版了《童喜喜说写手账》这套丛书后,为了推广这个课程,我心里痒痒的。可是作为一个二孩的妈妈,我太知道能挤出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坚持几天了。为了能让自己坚持得更久一点,我决定给儿子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参与。
首先我在儿子班的微信群找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专门建立一个说写课程微信群,后来同样是义工的蓝馨舞知道了,她闺女三年级,跟我儿子一个学校,我俩决定把这个说写课程推成“焦作分站公益群”,参加者定位为二三年级孩子。商量之后我俩各在萤火虫焦作分站和自己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童喜喜说写课程”
焦作分站公益群通知
朋友们,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欢迎加入“童喜喜说写课程”焦作分站公益群。本群免费为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孩子提供说写指导,特别关注孩子教育的父母优先入群。大家根据自己情况坚持,每天根据主题进行说写,也欢迎大家互相点评,互相学习。
很快,原本只有八九个人的小群哗啦啦壮大成八十多人的大群。这样的庞大是我们设想以外,也是我们能力以外的,我和蓝馨舞都是俩孩的妈,我家一个八岁一个一岁,她家一个九岁一个才几个月,若是靠我俩去看去点评七八十个孩子的文章,每天就算累死也看不完呀。于是我又拉上我校一个二年级未婚老师进群做义工,她可以带上自己班的孩子,但是必须要点评其他孩子的文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和蓝馨舞先购买了《童喜喜说写手账》这套丛书,认真阅读里面的指导手册,做好读书笔记,总结出说写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分享到分站公益群。接着又让自己孩子率先下水,完成两次示范,跟大家分享经验和教训。
三、班级里的说写
晨诵、午读,永远是新教育的基础。关于晨诵,我考虑到班级里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基础的必背的古诗词在前四年已经背会,可是由于之前频繁地更换语文老师,在衔接上难免不成系统,这个时候再去背诵《新教育晨诵》,孩子们缺少基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们进行的是《小古文100篇》,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关于阅读,我们也是一直进行着,设计了一个阅读表格,每天填写,每周检查一次。
有了之前的说写群铺垫,我又开启了我们的班级小社团,进行班级说写。到底是十来岁的孩子,简单的手机操作自己就能够进行。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先是一起学习怎样下载讯飞语记和讯飞输入法,接着我现场演示了讯飞输入法的神奇功能,又让几个孩子当场“尝鲜”,最后又学习了怎样转发微信群。一节课下来,基本的使用根本不是问题,我们的小社团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最初的两天我们试行,自己找一篇美文读出文字,隔天我的身边就围着好多位“小麻雀”:有的說从来没见过这么神奇的输入法;有的说语速不能太快,否则发音不清晰不容易识别;有的说自己的脑子简直跟嘴巴是两个身体上的,一看到小话筒就说不出话来了……
接下来我又给孩子们介绍了思维导图。要想说好作文,肚子里没货怎么行呢?我们要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建筑大厦之前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具体使用什么修辞……说写的时候看着导图来就顺利多了。
每周两到三次说写,内容可能是共同生活中的小事,可能会是课文中的小练笔,可能是单元作文的片段准备,甚至没有主题自由抒发。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说多写,评价机制必须要跟上,我们将说写和日常评价机制相结合,每进行一篇说写,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学期末数量较多的可以获得班级之星的报喜奖状,也可以在期末典礼上获得老师赠送的一本课外书!同时,我也和家长提前报备,希望大家有意识地将自己孩子的说写搜集起来,设计一个精美的封面,插上几张日常的照片,每半年或者一年集结成集,选择一个特殊的日子就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了,这是多么特殊而有意义的礼物啊!
写得多还不够,还要写得好。最初,我是坚持每次每篇说写都会点评,家有俩宝的日子谁都可以想象,有时我在俩宝入睡之后再一一打开,有时我又在清晨五点醒来一一点评。我在班级说写群里跟大家解释,“由于我家孩子还小,如果给大家点评作文的话,可能会在晚上或早上,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大家可以把群设置改为免打扰。”后来,我又调动家长和学生互相阅读,互相点评。一篇文章哪里写得好?哪里可以修改?哪里值得自己学习?这哪里还是说写群,简直就是内容丰富的作文大集嘛!只要多表扬多鼓励,孩子说写的兴致就越来越高涨,说写的质量就越来越好。
四、家庭阅读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孩子的阅读。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正是我在家休产假的时候,加上之前我在北校区呆了一年,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归总校,若是让儿子跟着自己在刚刚合并的北校区,到底有些意难平吧。于是决定让儿子在家门口上学,还颇费了一些力气到了一位有名望的老教师的班。在卢老师的引导下,加上之前我在新教育里学习了几年,儿子对于阅读一直热爱,除了各类杂志外,基本上每三四天读完一本一二百页的厚书。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固定的支出用于买书,多多上一年级之前在绘本馆办理借阅卡很少买书,现在总是安慰自己:买回来老大看完老二还能看,所以在买书上面我一向舍得,积累下来大大小小的书柜已经塞得满满当当装不下了。这是我能够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仅仅是阅读,孩子的精神世界难免单薄,跟分站义工交流探讨后,我和儿子一起设计了一份表格:
每天,我们记录背诵的小诗,阅读的书目和页数,每天学习三个成语故事。每个孩子的小脑袋里都蕴藏着无数的问题,有的时候作为有知识储备的大人可以回答,有的时候只能一起问问“度娘”,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儿子不会拿手机玩游戏,打字都很慢,但是他会自己打开百度,语音输入想要查阅的问题,他会打开微信,听马修叔叔、莲子妈妈讲故事……每天中午儿子不爱睡觉,就自己练上三行字,看看书,填写阅读记录表,也过得乐哉悠哉。到了晚上,我给儿子打分,儿子给我打分,每完成一项获得一颗小星星,没有什么奖励,只是图个高兴。
习惯是可以在一个家庭里传承的,儿子喜欢看书,我也时常在床头摆上几本,小姑娘就觉得书是非常有意思的玩具。有了一个孩子的教育经验,再去陪伴老二就有些经验,小姑娘打娘胎里就开始听故事,月子里就开始看视觉卡,现在,也是拥有数十本私藏书的“小富翁”了。每天晚上,老大用手机听故事,小姑娘就坐在妈妈腿上,窝在被窝里看书,煞有介事地指着图片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学说话,认认真真地将一本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看上”二三十分钟才算“过瘾”,揉着眼睛,搂着“爱书”才肯睡去。
我想,不管这两个孩子将来在学业上是否有所成就,至少生命的色彩是丰富的,这些,真心要感谢这些年在新教育里学习到的,感谢焦作分站众位义工朋友的影响。
新教育,我从之前的疯狂,到被迫的间断,再到恢复,有着花开二度之感,希望我这朵小花在新教育的沃土里茁壮芬芳。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东环小学)
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从参与种子计划开始,三四年的時间里,晋级为春季种子,担任了两年半的年级组长,和大家一起研发课程;主动成为种子义工,在每周一次的项目群分享活动中作为讲师进行分享,并和其他老师一起负责海报的制作;作为种子刊物《火种》电子刊的编委之一,负责年级群稿件的推荐和整理;参与萤火虫,成为焦作分站的义工,负责所有海报的制作;参加学习新网师课程,还是最初新网师的挂名理事;参与童喜喜新孩子公益行活动,和山西一所学校结伴互助;参与新孩子公益行义工群“劳动最光荣”,和四川省的梁希一起为公益行负责整理讲座以及各类杂务;参与《新教育晨诵课程》系列图书等新教育课程用书的编写……那段日子虽然忙碌,但干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竟然做了自己都觉得难以想象的高额度工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生活也渐渐走向正轨,我这朵新教育百花园中的小花也渐渐花开二度。
一、周末电影院
2017年下半年,我在新网师选修了“童书与电影”和“新教育电影鉴赏”两门课,以边学习边实践的初衷在班里进行了“周末电影院”课程。起初,我按照李西西老师《36节电影课养成好习惯》——新教育“每月一事”电影课项目用书进行操作,观看《宝莲灯》《宝葫芦的秘密》等电影。因是初学,就结合用书里讲到的流程按部就班进行,先是让孩子们观看,写出观后感,然后根据每月一事进行班级讨论课。可是这样一来,带着任务来观影使得孩子们的激情一下子就淡化了,班级讨论课的进行也达不到设想的高度。
遇问题就想办法,第三个周末观看《疯狂动物城》时,我针对班级讨论的讨论点设计了一个大问题:用三个关键词形容你眼中的朱迪,并陈述理由,字数不限。原本以为,“字数不限”会导致孩子们偷工减料,可在周一的作业检查中看到,孩子们反而非常认真地回答起问题来。在讨论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围绕“坚持”“勇敢”“梦想”等话题,有理有据,热闹极了。
接下来的国庆节,我们的周末影院变身假期影院,观看了《建国大业》、2017年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式视频等,班级讨论课上我们围绕“艰难”和“荣耀”这两个话题进行讨论,这些影片促使孩子们感受了建国前后那段峥嵘的岁月。周末影院课程坚持了两三个月后,课本第七单元主题是了解中国屈辱百年,这段历史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于是我尝试着引导他们观看了《火烧圆明园》《狼牙山五壮士》《郑成功》《香港20年》等电影和纪录片,围绕“圆明园的背后”“壮士之死”“最勇敢的文人”等话题进行探讨。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着针对影片的光影色调的选择、故事片段的选择、演员的动作表情等进行讨论,不仅有助于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孩子们从另个角度领悟电影这门艺术。
作为门外汉,我被迫翻找出大学时代的《文学概论》和《影视鉴赏》两本早就束之高阁的专业书,现学现卖一些皮毛。尽管如此,有时候课程进行得离初衷甚远,有时候达不到预想的高度深度,一学期九次观影,能令自己满意的不过二三。先不论这门课程在班里开展得是否成功,至少孩子们特别喜欢,家长特别认同,这就使我有了不断研究的动力,新的学期,我打算和孩子们继续玩转“周末影院”。
(此为班级课程“周末电影院”五年级上期资料整理)
二、说写手账
童喜喜说写课程几年前就出现了,这是一种将说和写相结合的课程,让孩子们用说的方式来练习作文,降低了难度后特别有助于提高孩子们说的频率和兴趣。这几年一直有各地的老师进行尝试,效果显著。2017年10月出版了《童喜喜说写手账》这套丛书后,为了推广这个课程,我心里痒痒的。可是作为一个二孩的妈妈,我太知道能挤出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坚持几天了。为了能让自己坚持得更久一点,我决定给儿子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参与。
首先我在儿子班的微信群找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专门建立一个说写课程微信群,后来同样是义工的蓝馨舞知道了,她闺女三年级,跟我儿子一个学校,我俩决定把这个说写课程推成“焦作分站公益群”,参加者定位为二三年级孩子。商量之后我俩各在萤火虫焦作分站和自己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童喜喜说写课程”
焦作分站公益群通知
朋友们,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欢迎加入“童喜喜说写课程”焦作分站公益群。本群免费为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孩子提供说写指导,特别关注孩子教育的父母优先入群。大家根据自己情况坚持,每天根据主题进行说写,也欢迎大家互相点评,互相学习。
很快,原本只有八九个人的小群哗啦啦壮大成八十多人的大群。这样的庞大是我们设想以外,也是我们能力以外的,我和蓝馨舞都是俩孩的妈,我家一个八岁一个一岁,她家一个九岁一个才几个月,若是靠我俩去看去点评七八十个孩子的文章,每天就算累死也看不完呀。于是我又拉上我校一个二年级未婚老师进群做义工,她可以带上自己班的孩子,但是必须要点评其他孩子的文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和蓝馨舞先购买了《童喜喜说写手账》这套丛书,认真阅读里面的指导手册,做好读书笔记,总结出说写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分享到分站公益群。接着又让自己孩子率先下水,完成两次示范,跟大家分享经验和教训。
三、班级里的说写
晨诵、午读,永远是新教育的基础。关于晨诵,我考虑到班级里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基础的必背的古诗词在前四年已经背会,可是由于之前频繁地更换语文老师,在衔接上难免不成系统,这个时候再去背诵《新教育晨诵》,孩子们缺少基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们进行的是《小古文100篇》,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关于阅读,我们也是一直进行着,设计了一个阅读表格,每天填写,每周检查一次。
有了之前的说写群铺垫,我又开启了我们的班级小社团,进行班级说写。到底是十来岁的孩子,简单的手机操作自己就能够进行。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先是一起学习怎样下载讯飞语记和讯飞输入法,接着我现场演示了讯飞输入法的神奇功能,又让几个孩子当场“尝鲜”,最后又学习了怎样转发微信群。一节课下来,基本的使用根本不是问题,我们的小社团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最初的两天我们试行,自己找一篇美文读出文字,隔天我的身边就围着好多位“小麻雀”:有的說从来没见过这么神奇的输入法;有的说语速不能太快,否则发音不清晰不容易识别;有的说自己的脑子简直跟嘴巴是两个身体上的,一看到小话筒就说不出话来了……
接下来我又给孩子们介绍了思维导图。要想说好作文,肚子里没货怎么行呢?我们要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建筑大厦之前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具体使用什么修辞……说写的时候看着导图来就顺利多了。
每周两到三次说写,内容可能是共同生活中的小事,可能会是课文中的小练笔,可能是单元作文的片段准备,甚至没有主题自由抒发。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说多写,评价机制必须要跟上,我们将说写和日常评价机制相结合,每进行一篇说写,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学期末数量较多的可以获得班级之星的报喜奖状,也可以在期末典礼上获得老师赠送的一本课外书!同时,我也和家长提前报备,希望大家有意识地将自己孩子的说写搜集起来,设计一个精美的封面,插上几张日常的照片,每半年或者一年集结成集,选择一个特殊的日子就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了,这是多么特殊而有意义的礼物啊!
写得多还不够,还要写得好。最初,我是坚持每次每篇说写都会点评,家有俩宝的日子谁都可以想象,有时我在俩宝入睡之后再一一打开,有时我又在清晨五点醒来一一点评。我在班级说写群里跟大家解释,“由于我家孩子还小,如果给大家点评作文的话,可能会在晚上或早上,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大家可以把群设置改为免打扰。”后来,我又调动家长和学生互相阅读,互相点评。一篇文章哪里写得好?哪里可以修改?哪里值得自己学习?这哪里还是说写群,简直就是内容丰富的作文大集嘛!只要多表扬多鼓励,孩子说写的兴致就越来越高涨,说写的质量就越来越好。
四、家庭阅读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孩子的阅读。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正是我在家休产假的时候,加上之前我在北校区呆了一年,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归总校,若是让儿子跟着自己在刚刚合并的北校区,到底有些意难平吧。于是决定让儿子在家门口上学,还颇费了一些力气到了一位有名望的老教师的班。在卢老师的引导下,加上之前我在新教育里学习了几年,儿子对于阅读一直热爱,除了各类杂志外,基本上每三四天读完一本一二百页的厚书。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固定的支出用于买书,多多上一年级之前在绘本馆办理借阅卡很少买书,现在总是安慰自己:买回来老大看完老二还能看,所以在买书上面我一向舍得,积累下来大大小小的书柜已经塞得满满当当装不下了。这是我能够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仅仅是阅读,孩子的精神世界难免单薄,跟分站义工交流探讨后,我和儿子一起设计了一份表格:
每天,我们记录背诵的小诗,阅读的书目和页数,每天学习三个成语故事。每个孩子的小脑袋里都蕴藏着无数的问题,有的时候作为有知识储备的大人可以回答,有的时候只能一起问问“度娘”,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儿子不会拿手机玩游戏,打字都很慢,但是他会自己打开百度,语音输入想要查阅的问题,他会打开微信,听马修叔叔、莲子妈妈讲故事……每天中午儿子不爱睡觉,就自己练上三行字,看看书,填写阅读记录表,也过得乐哉悠哉。到了晚上,我给儿子打分,儿子给我打分,每完成一项获得一颗小星星,没有什么奖励,只是图个高兴。
习惯是可以在一个家庭里传承的,儿子喜欢看书,我也时常在床头摆上几本,小姑娘就觉得书是非常有意思的玩具。有了一个孩子的教育经验,再去陪伴老二就有些经验,小姑娘打娘胎里就开始听故事,月子里就开始看视觉卡,现在,也是拥有数十本私藏书的“小富翁”了。每天晚上,老大用手机听故事,小姑娘就坐在妈妈腿上,窝在被窝里看书,煞有介事地指着图片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学说话,认认真真地将一本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看上”二三十分钟才算“过瘾”,揉着眼睛,搂着“爱书”才肯睡去。
我想,不管这两个孩子将来在学业上是否有所成就,至少生命的色彩是丰富的,这些,真心要感谢这些年在新教育里学习到的,感谢焦作分站众位义工朋友的影响。
新教育,我从之前的疯狂,到被迫的间断,再到恢复,有着花开二度之感,希望我这朵小花在新教育的沃土里茁壮芬芳。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东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