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在探索识字方法和纠错方法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如今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经常采取罚抄、罚站、罚劳动的方式,其实这是一种生硬机械、高耗低效的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识字效果也不好。
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一些纠正错别字的简便、实用、快捷的方法,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现分别举例说明。
一、形旁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
(1)“象”
大象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物,有母象和公象。“口”是公象的大嘴巴,撇(丿)表示从嘴中伸出的又长又尖的象牙,便于打斗。所以,书写时应注意:先画好嘴巴(口),接着才画长牙(丿)。
(2)“米酒(洒)”。
“酉”上的一横表示酒坛盖子,里面一横则表示坛中有“酒”,酒坛没有空。
(3)“杭州(洲)—亚州(州)”
有三点水的“洲”表示由河砂堆积成的水中的陆地。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块陆地似的,所以也用“洲”。而无三点的“州”只能表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比如繁荣开放的广州市,风景如画的杭州市。
(4)“敲鼓”
“敲”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中“卜”就像一端开杈的小木棍,下面是“手”(又)。“攴”就表示手持一端开杈的小木棍轻轻击打。而“鼓”字是用木架(十)把鼓架空起来,敲起来的声音就洪亮悠远。
(5)“急躁(燥)”
一个人心里着急或心情烦闷时,行走步伐自然就加快,所以与“足”有关。“燥”表示太阳晒过或火烤过后,水份少了,如“干燥”。
(6)“恭敬”
“恭”字上“共”(gòng)表音,下面(?)是“心”字的变形,与尊敬他人的心理有关。先看“心”字的构造:卧钩(乚)左旁是一点,右旁是两点,共三点。既然“恭”字下面部件是“心”的变形,所以,竖钩(亅)左旁相应也是一点(丶),右旁相应也是两点(丶丶),也是一共三点。当忘记了心字底()的写法时,不妨回忆“心”字的写法。
(7)“虐待”
“虐”字上面是虎字头(虍),下面的部件表示老虎的爪子。老虎捉人时自然是向着虎牙方向往外扑,而不会自己抓自己(彐),自己伤害自己。虐待表示对待别人就像老虎一样凶狠。所以,“彐”的方向应向外,而且中间一横要出头。
(8)“再接再厉(励)”
“接”指斗鸡“交战”“叮啄”的意思,“厉”同“砺”,指斗鸡在石头上磨快鸡嘴。看斗鸡比赛是唐朝人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昌黎先生集·斗鸡联句》中写到:“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下句写公鸡相斗,每次交战,都要在石头上磨快它的利嘴,便于叮啄对方。这个成语后来比喻越来越勇猛,越来越厉害,一次比一次优秀。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成语常用在表彰、表扬方面,就误用了“鼓励”的“励”字,这是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出处造成的。
(9)“拜”
拜是双手合掌,左边是手(?),右边也是手,另外最后还要加上向下的动作(丅)。“丅”是古“下”字。所以,“拜”字自然是由三个部件构成,特别要注意不能漏了表示向下的动作部件(丅)。
(10)“通宵(霄)—云霄(宵)
通宵指整个夜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就呆在家里,所以与屋子(宀)有关。而云霄与云气、气象有关,所以有雨字头(雨)。
形旁分析法主要是抓住了字义和形旁的相应联系,分析形旁,解析字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这个形旁而不用那个形旁。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准确率就高。
二、分析声旁法
“形旁能表义,声旁能表音。”由于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演变,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正在弱化,据专家统计,现代汉字的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为39%。但是,声旁对于识记汉字,区别字形还是有很大帮助。只要细心辩认,还是可以找到语音线索的。
(1)“悠”
“悠”与“修”的韵母相同,所以“悠”的声旁应与“修”字一样,同是“攸”(yōu),中间不能漏一竖。
(2)“含琴—零岭”
“含(hán)、琴(qín)是前鼻音,所以用作声旁的自然也应是前鼻音“今”(jīn)字。而“零(líng)、岭(lǐng)”是后鼻音韵母,其声旁自然也应用后鼻音的“令”(lìng)字。南方方言区的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今(jīn)”与“令”(lìng)这两个生字时,一定要有超前性预测,准确把后鼻音韵母和前鼻音韵母区分出来,普通话要标准。可以这样识记:前鼻音“今”(jīn)字少了“g“,所以也就少一点(、);后鼻音“令”(lìng)字多了“g”,所以也就多一点(、)。或者识记为:声母有(le)多一点,声母无(le)少一点。反之,如果“今”“令”两字初学时前后鼻音念不准,多一点少一点不理解,就会为以后的正字正音带来被动和麻烦。
(3)“刊(刋)”
“刊”(kān)字韵母是ān,自然应用“干”(gān)作声旁而不是(チ)。而“刂”则表示用刀刻好木模好排版印刷,是形旁。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在运用奇特想象法的同时能结合“编歌诀法”,那么效果更佳。编歌诀时,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它生动活泼,琅琅上口,易唱易记,符合教育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夸张强调法
这种方法适于一些比较细微的易忽视的笔画。一般来说,小学生年龄小,感知力差,观察力弱。所以,教师用毛笔或彩色笔特地加粗后,学生印象自然深刻。
“写字的基本要求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熟练。”“正确,指的是字形规范”,还必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有不少学生,字形书写正确,然而笔顺却不准确,从动态角度看,严格来说也属于错别字范畴。 讲解笔顺时一定要注意几点:(1)静态观察指导。即让学生静心地观察课本上或黑板上所示范的分解笔顺。(2)动态观察指导。即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和优秀生的示范书写的动态过程,怎样起笔和落笔,怎样点画呼应,加深学生对书写规律的认识,动手又动脑。
以行(书)带楷(书),以行(书)悟楷(书),呆板枯燥的笔顺教学也就鲜活起来了。也许,这也属于创新教学的一种方法。当然,对中低年级学生教学时,必须强调作业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书写工整。如果在草稿纸上练练行书笔顺,那又另当别论了。
只要我们教师在备课和学生练习当中,把各年级的错别字分门别类地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整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最佳的纠错方法。那么,纠正错别字,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质量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一些纠正错别字的简便、实用、快捷的方法,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现分别举例说明。
一、形旁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
(1)“象”
大象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物,有母象和公象。“口”是公象的大嘴巴,撇(丿)表示从嘴中伸出的又长又尖的象牙,便于打斗。所以,书写时应注意:先画好嘴巴(口),接着才画长牙(丿)。
(2)“米酒(洒)”。
“酉”上的一横表示酒坛盖子,里面一横则表示坛中有“酒”,酒坛没有空。
(3)“杭州(洲)—亚州(州)”
有三点水的“洲”表示由河砂堆积成的水中的陆地。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块陆地似的,所以也用“洲”。而无三点的“州”只能表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比如繁荣开放的广州市,风景如画的杭州市。
(4)“敲鼓”
“敲”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中“卜”就像一端开杈的小木棍,下面是“手”(又)。“攴”就表示手持一端开杈的小木棍轻轻击打。而“鼓”字是用木架(十)把鼓架空起来,敲起来的声音就洪亮悠远。
(5)“急躁(燥)”
一个人心里着急或心情烦闷时,行走步伐自然就加快,所以与“足”有关。“燥”表示太阳晒过或火烤过后,水份少了,如“干燥”。
(6)“恭敬”
“恭”字上“共”(gòng)表音,下面(?)是“心”字的变形,与尊敬他人的心理有关。先看“心”字的构造:卧钩(乚)左旁是一点,右旁是两点,共三点。既然“恭”字下面部件是“心”的变形,所以,竖钩(亅)左旁相应也是一点(丶),右旁相应也是两点(丶丶),也是一共三点。当忘记了心字底()的写法时,不妨回忆“心”字的写法。
(7)“虐待”
“虐”字上面是虎字头(虍),下面的部件表示老虎的爪子。老虎捉人时自然是向着虎牙方向往外扑,而不会自己抓自己(彐),自己伤害自己。虐待表示对待别人就像老虎一样凶狠。所以,“彐”的方向应向外,而且中间一横要出头。
(8)“再接再厉(励)”
“接”指斗鸡“交战”“叮啄”的意思,“厉”同“砺”,指斗鸡在石头上磨快鸡嘴。看斗鸡比赛是唐朝人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昌黎先生集·斗鸡联句》中写到:“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下句写公鸡相斗,每次交战,都要在石头上磨快它的利嘴,便于叮啄对方。这个成语后来比喻越来越勇猛,越来越厉害,一次比一次优秀。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成语常用在表彰、表扬方面,就误用了“鼓励”的“励”字,这是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出处造成的。
(9)“拜”
拜是双手合掌,左边是手(?),右边也是手,另外最后还要加上向下的动作(丅)。“丅”是古“下”字。所以,“拜”字自然是由三个部件构成,特别要注意不能漏了表示向下的动作部件(丅)。
(10)“通宵(霄)—云霄(宵)
通宵指整个夜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就呆在家里,所以与屋子(宀)有关。而云霄与云气、气象有关,所以有雨字头(雨)。
形旁分析法主要是抓住了字义和形旁的相应联系,分析形旁,解析字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这个形旁而不用那个形旁。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准确率就高。
二、分析声旁法
“形旁能表义,声旁能表音。”由于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演变,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正在弱化,据专家统计,现代汉字的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为39%。但是,声旁对于识记汉字,区别字形还是有很大帮助。只要细心辩认,还是可以找到语音线索的。
(1)“悠”
“悠”与“修”的韵母相同,所以“悠”的声旁应与“修”字一样,同是“攸”(yōu),中间不能漏一竖。
(2)“含琴—零岭”
“含(hán)、琴(qín)是前鼻音,所以用作声旁的自然也应是前鼻音“今”(jīn)字。而“零(líng)、岭(lǐng)”是后鼻音韵母,其声旁自然也应用后鼻音的“令”(lìng)字。南方方言区的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今(jīn)”与“令”(lìng)这两个生字时,一定要有超前性预测,准确把后鼻音韵母和前鼻音韵母区分出来,普通话要标准。可以这样识记:前鼻音“今”(jīn)字少了“g“,所以也就少一点(、);后鼻音“令”(lìng)字多了“g”,所以也就多一点(、)。或者识记为:声母有(le)多一点,声母无(le)少一点。反之,如果“今”“令”两字初学时前后鼻音念不准,多一点少一点不理解,就会为以后的正字正音带来被动和麻烦。
(3)“刊(刋)”
“刊”(kān)字韵母是ān,自然应用“干”(gān)作声旁而不是(チ)。而“刂”则表示用刀刻好木模好排版印刷,是形旁。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在运用奇特想象法的同时能结合“编歌诀法”,那么效果更佳。编歌诀时,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它生动活泼,琅琅上口,易唱易记,符合教育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夸张强调法
这种方法适于一些比较细微的易忽视的笔画。一般来说,小学生年龄小,感知力差,观察力弱。所以,教师用毛笔或彩色笔特地加粗后,学生印象自然深刻。
“写字的基本要求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熟练。”“正确,指的是字形规范”,还必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有不少学生,字形书写正确,然而笔顺却不准确,从动态角度看,严格来说也属于错别字范畴。 讲解笔顺时一定要注意几点:(1)静态观察指导。即让学生静心地观察课本上或黑板上所示范的分解笔顺。(2)动态观察指导。即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和优秀生的示范书写的动态过程,怎样起笔和落笔,怎样点画呼应,加深学生对书写规律的认识,动手又动脑。
以行(书)带楷(书),以行(书)悟楷(书),呆板枯燥的笔顺教学也就鲜活起来了。也许,这也属于创新教学的一种方法。当然,对中低年级学生教学时,必须强调作业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书写工整。如果在草稿纸上练练行书笔顺,那又另当别论了。
只要我们教师在备课和学生练习当中,把各年级的错别字分门别类地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整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最佳的纠错方法。那么,纠正错别字,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质量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