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娱乐化在西方社会已经形成了数十年,国外众多媒体人与专家也都对这一形态进行了分析和探索,相关著作也是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国内新闻娱乐化的兴起,这部分的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从起初的批判抵制到逐渐的认可。大多分析者从新闻娱乐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市场、经济、受众方向对本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目前大多地方电视台来看,很多娱乐性质的新闻节目层出不穷,就连一向严肃、不苟言笑的“新闻联播”也会在节目最后给观众互动一把、娱乐一把。这股新闻娱乐潮流如何形成?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横扫整个传媒行业?这些表现背后有着社会、市场、文化、受众、经济、道德等各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电视新闻;收视率;新闻娱乐化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概念、发展现状、存在原因
电视新闻娱乐化首先需要做的是就是对这一现象这一概念做出一个较为权威的解释与界定。不管后续需要对其做出如何的定义与探讨都无法避免对电视新闻娱乐化这一概念“是什么”的问题回避掉。其次,电视新闻娱乐化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目前其存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分析其为何可以再近几十年时间里面如此快速迅猛的发展。以及目前由于快速发展而存在的现状问题,电视新闻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媒体时代其发展犹如脱缰野马,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发展的鱼龙混杂毫无章法。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了解和分析。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概念与起源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起源在媒体界普遍认为其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大众媒介特别是美国媒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创的一股国际新闻潮流,最初从美国新闻媒体炒作辛普森杀妻案、戴安娜王妃之死以及克林顿总统绯闻事件为标志 。电视新闻娱乐化主要是指与娱乐新闻相似的在内容偏向于软新闻,减少了新闻的严肃成分,并将名人轶事、日常事件以及带煽动性、刺激性、煽情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娱乐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新闻内容作为重点,但电视新闻娱乐化又不同于娱乐新闻那样只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 ,电视新闻娱乐化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形态。电视媒体以此来赢取更多的关注和市场效果。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在传媒行业的存在现状。
电视新闻娱乐化在当今社会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几乎很难再找到不带娱乐成分的新闻类节目。大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像《新闻联播》、《新闻周刊》等节目,再到地方形形色色的新闻栏目。新闻节目中吹拉弹唱说几乎是能用上的形式都用上了。新闻节目也俨然有了演的的成分,而这里面新闻事件的主人公便成为了演员,主持人就成为了导演,少了很多严肃性、正规性,很多大事要闻在诙谐幽默中一笑而过,很多私人私事却被无限的放大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赚取同情和眼泪。
(三)分析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原因
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与原因,对于电视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原因,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1.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我国从改革开放依赖一直处于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从一个封建、压抑、落后的农业社会向一个开放性、多元化、科技化的现代化社会转型,整个社会都处于极度快速的变革中,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渐的完善和改变。
2.经济利益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媒体已经不再单单是国家宣传的“公器”,电视媒体已经普遍市场化,企业化,任何在社会经济下运行的个体无疑都需要考虑其运行的经济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改革也如同众多改革一样,都以适应市场为最根本的方向。
3.西方发达国家媒体的影响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积极一体化速度加快,经济的全球化也导致了全球文化的大融合。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势也就顺势而来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跨地域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进程的要素之一,这种传播不是完全平等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占渗透过程中,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如个人观点、消费观、享乐主义和价值主义也渗透和影响着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紫气东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媒体行业凭着经济实力、资本实力、技术实力、以及人才实力等诸种优势,不遗余力、潜移默化的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政治等各种观点向中国这个潜在的文化大市场进行文化灌输。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工作之余对于新闻事业的精神投入也呈现出越来越懒惰的表现。从新闻娱乐化存在原因来看这种发展趋势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电视新闻最主要的改革发展方向。就像很多科幻电影一般,如今任何人任何事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意想不到的头条。那些国家大事、政治大事可能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对于政治等严肃话题不再那么感兴趣,而更加关注带给自己身心舒畅、情感宣泄便利的娱乐化新闻更加的热衷。其次,对于目前混乱的发展态势,今后可能会出现相关的政策规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形形色色不成熟的现象实属正常,人们对于这一部分的认知和理解还没有成熟,可能很多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看热闹的心态,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体制。对于今后的发展趋势,我相信,形成一种健康的国民新闻素质、新闻认知态度是内在需要建设的部分,对于外在的发展趋势就是,电视新闻娱乐化更加的规范,分类明确张弛有度。
三、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及笔者的建议
任何事物发展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要么不合时宜、要么走了弯路、抑或是操之过急而导致问题百出。对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问题笔者也将列举一二并给出个人建议。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中“娱乐”与“新闻”的平衡容易发生破坏。
按照新闻媒体人最基本的要求便是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导不能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但是,娱乐化的新闻对这一点很难做到,电视新闻娱乐化要求增加新闻的趣味性、生活化、人情味、需要有刺激、惊险、冲突等等。这样的形式容易过分放大很多新闻事件中低俗、暴力、色情、消极的信息。例如当下很多女孩子对于“小三”、拜金、享乐等社会负面的价值观的认可和崇拜现象,这就是新闻媒体在对这类事件的报导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轻重,导致一些错误的思想让人接受。 对于这种形式过程中的“跑偏”现象,在笔者看来是任何新事物发展的必然,只需要大的环境给予引导,各电视媒体坚守从业的基本底线。对于自身的自律与约束,不忘初衷。这样从媒体本身与国家公器两个方面来进行控制,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
(二)娱乐化新闻的接受程度高让很多媒体人逐渐忘记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娱乐化的进展让一些媒体对重要问题视而不见,对国家工作重点置若罔闻,对普通大众的基本生活、苦难、困难等漠不关心,一味地娱乐大众。当今社会需要媒体关注的严肃问题有很多,如下岗、就业、"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可这些方面的内容和问题却很少的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反而是大量的娱乐新闻大行其道,老百姓接触到的更多市民人们的私生活,接触到的更多是各种奢靡腐朽的娱乐圈事件。另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媒体在维护正义、劝人为善的名义下,利用人们猎奇的心理,将一些社会丑恶现象、阴暗面公之于众,只是在结尾蜻蜓点水似得加上评论,美其名曰以此为鉴,以儆效尤。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积极的效果,作用正好相反。
对于社会责任问题,这是一个道德范畴的问题,而对于这样的事情,基本没有办法用法律来控制,只能依靠整个社会的基本文明建设与道德约束情况来提高。对于媒体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媒体企业或者是一个从事媒体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需要时刻铭记于心,而这一切都需要学校与社会给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因此对于职业道德的坚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从业素质修炼,从单位、个人层面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三)容易导致新闻内容更偏向庸俗化
在这个阶段,我们没有办法简单的对新闻娱乐化下一个结论,这里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在充分观众心理接受程度与社会责任的情况下,在道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就是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当新闻娱乐化超越了合理度,一门心思地迎合猎奇心理,哗众取宠地炒作明星绯闻,不顾职业道德炮制“假新闻”,甚至肆无忌惮地渲染暴力和色情等等。这样的行为对传媒行业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发展和经济利益,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比让导致新闻本身丧失意义,媒体的公信力降低,权威不再,最终危害社会风气,这样的新闻娱乐化也就成为了一种祸害。
节目庸俗话这是一个最直观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出现更多的是政府部门的失职,因此对这方面的控制需要相关权力机构给予控制。但是,在这个观众为大的对的电视新闻媒体时代,庸俗的节目也不会长久,随着观众对节目内涵的要求提高,节目空洞、庸俗、哗众取宠没有内涵的节目也就自然会被淘汰。因此从两方面来解决这种现象,一是加强节目监管,二是着力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志荣,《泛娱乐化新闻的危害及对策》
[2]林辉,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 新闻与传播研究
[3]熊慧,走出新闻娱乐化研究的误区——对当代电视新闻娱乐化研究的几点不同意见,新闻记者
[4]魏颖,警惕新闻娱乐化现象,中国记者
【关键词】电视新闻;收视率;新闻娱乐化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概念、发展现状、存在原因
电视新闻娱乐化首先需要做的是就是对这一现象这一概念做出一个较为权威的解释与界定。不管后续需要对其做出如何的定义与探讨都无法避免对电视新闻娱乐化这一概念“是什么”的问题回避掉。其次,电视新闻娱乐化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目前其存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分析其为何可以再近几十年时间里面如此快速迅猛的发展。以及目前由于快速发展而存在的现状问题,电视新闻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媒体时代其发展犹如脱缰野马,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发展的鱼龙混杂毫无章法。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了解和分析。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概念与起源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起源在媒体界普遍认为其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大众媒介特别是美国媒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创的一股国际新闻潮流,最初从美国新闻媒体炒作辛普森杀妻案、戴安娜王妃之死以及克林顿总统绯闻事件为标志 。电视新闻娱乐化主要是指与娱乐新闻相似的在内容偏向于软新闻,减少了新闻的严肃成分,并将名人轶事、日常事件以及带煽动性、刺激性、煽情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娱乐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新闻内容作为重点,但电视新闻娱乐化又不同于娱乐新闻那样只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 ,电视新闻娱乐化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形态。电视媒体以此来赢取更多的关注和市场效果。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在传媒行业的存在现状。
电视新闻娱乐化在当今社会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几乎很难再找到不带娱乐成分的新闻类节目。大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像《新闻联播》、《新闻周刊》等节目,再到地方形形色色的新闻栏目。新闻节目中吹拉弹唱说几乎是能用上的形式都用上了。新闻节目也俨然有了演的的成分,而这里面新闻事件的主人公便成为了演员,主持人就成为了导演,少了很多严肃性、正规性,很多大事要闻在诙谐幽默中一笑而过,很多私人私事却被无限的放大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赚取同情和眼泪。
(三)分析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原因
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与原因,对于电视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原因,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1.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我国从改革开放依赖一直处于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从一个封建、压抑、落后的农业社会向一个开放性、多元化、科技化的现代化社会转型,整个社会都处于极度快速的变革中,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渐的完善和改变。
2.经济利益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媒体已经不再单单是国家宣传的“公器”,电视媒体已经普遍市场化,企业化,任何在社会经济下运行的个体无疑都需要考虑其运行的经济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改革也如同众多改革一样,都以适应市场为最根本的方向。
3.西方发达国家媒体的影响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积极一体化速度加快,经济的全球化也导致了全球文化的大融合。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势也就顺势而来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跨地域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进程的要素之一,这种传播不是完全平等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占渗透过程中,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如个人观点、消费观、享乐主义和价值主义也渗透和影响着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紫气东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媒体行业凭着经济实力、资本实力、技术实力、以及人才实力等诸种优势,不遗余力、潜移默化的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政治等各种观点向中国这个潜在的文化大市场进行文化灌输。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工作之余对于新闻事业的精神投入也呈现出越来越懒惰的表现。从新闻娱乐化存在原因来看这种发展趋势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电视新闻最主要的改革发展方向。就像很多科幻电影一般,如今任何人任何事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意想不到的头条。那些国家大事、政治大事可能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对于政治等严肃话题不再那么感兴趣,而更加关注带给自己身心舒畅、情感宣泄便利的娱乐化新闻更加的热衷。其次,对于目前混乱的发展态势,今后可能会出现相关的政策规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形形色色不成熟的现象实属正常,人们对于这一部分的认知和理解还没有成熟,可能很多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看热闹的心态,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体制。对于今后的发展趋势,我相信,形成一种健康的国民新闻素质、新闻认知态度是内在需要建设的部分,对于外在的发展趋势就是,电视新闻娱乐化更加的规范,分类明确张弛有度。
三、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及笔者的建议
任何事物发展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要么不合时宜、要么走了弯路、抑或是操之过急而导致问题百出。对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问题笔者也将列举一二并给出个人建议。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中“娱乐”与“新闻”的平衡容易发生破坏。
按照新闻媒体人最基本的要求便是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导不能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但是,娱乐化的新闻对这一点很难做到,电视新闻娱乐化要求增加新闻的趣味性、生活化、人情味、需要有刺激、惊险、冲突等等。这样的形式容易过分放大很多新闻事件中低俗、暴力、色情、消极的信息。例如当下很多女孩子对于“小三”、拜金、享乐等社会负面的价值观的认可和崇拜现象,这就是新闻媒体在对这类事件的报导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轻重,导致一些错误的思想让人接受。 对于这种形式过程中的“跑偏”现象,在笔者看来是任何新事物发展的必然,只需要大的环境给予引导,各电视媒体坚守从业的基本底线。对于自身的自律与约束,不忘初衷。这样从媒体本身与国家公器两个方面来进行控制,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
(二)娱乐化新闻的接受程度高让很多媒体人逐渐忘记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娱乐化的进展让一些媒体对重要问题视而不见,对国家工作重点置若罔闻,对普通大众的基本生活、苦难、困难等漠不关心,一味地娱乐大众。当今社会需要媒体关注的严肃问题有很多,如下岗、就业、"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可这些方面的内容和问题却很少的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反而是大量的娱乐新闻大行其道,老百姓接触到的更多市民人们的私生活,接触到的更多是各种奢靡腐朽的娱乐圈事件。另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媒体在维护正义、劝人为善的名义下,利用人们猎奇的心理,将一些社会丑恶现象、阴暗面公之于众,只是在结尾蜻蜓点水似得加上评论,美其名曰以此为鉴,以儆效尤。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积极的效果,作用正好相反。
对于社会责任问题,这是一个道德范畴的问题,而对于这样的事情,基本没有办法用法律来控制,只能依靠整个社会的基本文明建设与道德约束情况来提高。对于媒体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媒体企业或者是一个从事媒体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需要时刻铭记于心,而这一切都需要学校与社会给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因此对于职业道德的坚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从业素质修炼,从单位、个人层面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三)容易导致新闻内容更偏向庸俗化
在这个阶段,我们没有办法简单的对新闻娱乐化下一个结论,这里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在充分观众心理接受程度与社会责任的情况下,在道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就是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当新闻娱乐化超越了合理度,一门心思地迎合猎奇心理,哗众取宠地炒作明星绯闻,不顾职业道德炮制“假新闻”,甚至肆无忌惮地渲染暴力和色情等等。这样的行为对传媒行业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发展和经济利益,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比让导致新闻本身丧失意义,媒体的公信力降低,权威不再,最终危害社会风气,这样的新闻娱乐化也就成为了一种祸害。
节目庸俗话这是一个最直观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出现更多的是政府部门的失职,因此对这方面的控制需要相关权力机构给予控制。但是,在这个观众为大的对的电视新闻媒体时代,庸俗的节目也不会长久,随着观众对节目内涵的要求提高,节目空洞、庸俗、哗众取宠没有内涵的节目也就自然会被淘汰。因此从两方面来解决这种现象,一是加强节目监管,二是着力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志荣,《泛娱乐化新闻的危害及对策》
[2]林辉,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 新闻与传播研究
[3]熊慧,走出新闻娱乐化研究的误区——对当代电视新闻娱乐化研究的几点不同意见,新闻记者
[4]魏颖,警惕新闻娱乐化现象,中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