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地区相比,竞争力水平却较为低下。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要保持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金融业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对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金融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金融相关比率 协整 格兰杰因果检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地区相比,竞争力水平还较为低下。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要保持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金融业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区域层面上加以拓展和延伸,注重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分析建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模型,构造相关金融指标,依次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问题。在对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加快长三角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一、研究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Tobin为代表经济学家,将货币金融引入到经济增长研究中来,形成了新古典货币增长理论。Goldsmith通过对35个国家的1860—1963年间有关数据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发展的超常水平。1973年,罗纳德·I·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和爱德华·S·肖(Edward S. Shaw)分别在他们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进行论述,两人均提出了利率管制问题,在政策上都主张实现利率自由化。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经济学家们不断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理论突破了麦金农-肖的理论框架,不再认为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利用内生增长理论,将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引入金融发展模型,通过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方法,建立起严格的数学模型,分析金融体系的内在形成过程,以及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在国内,学者们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整体金融发展状况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谢平、易纲、张杰、赵志君等对我国的金融深化、融资结构、金融业效率的分析,推动了对金融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江其务、樊纲等研究说明了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协调进行的必要性。胡鞍钢对中国通货紧缩、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是宏观金融研究与宏观经济研究在方法上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机制
1、“供给引导”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金融交易中存在着摩擦。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风险等市场摩擦的存在影响了资金从盈余部门向需求部门的直接转移,金融体系在减少市场摩擦、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实现金融交易的一种制度安排。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降低这种成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内生地要求金融体系的产生与完善。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包括金融部门的动员储蓄、优化资源配置、信息揭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便利交易等功能的发挥,通过这些机制和渠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其影响路径如图1。
2、“需求跟随”经济对金融的影响分析
对一个国家而言,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形成之后,其发展水平会随该国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出现差异的原因。在经济发展早期,人均财富低使得人们无力支付进入金融体系的固定费用。从供求角度看,这是由于缺乏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供给就无从产生,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也就不存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部分富裕人士需要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为其服务,并且使其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费用。于是,主营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银行成为社会主要的资金融通中介。新式银行的产生改善了资金交易双方信息获取的途径,银行成为搜集和评价信息的平台,并通过投融资等业务促使信贷配置趋于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子市场成员逐渐增多,金融中介的外延触及到直接金融领域。所谓直接金融,就是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的方式向公众筹资。企业发行的债券或股票作为一种筹资工具,同时也是一份金融合约,约束了投资者与筹资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为实证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本文以人均GDP表示经济增长水平,金融相关比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就金融相关比率和人均GDP两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着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原始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为了便于数据分析,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以1995年的数据为基期,计算人均GDP和金融相关比率,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最后以对数形式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所有计量分析都是利用Eviews6.1完成的。
2、指标选取
由于我国缺乏各地货币存量(M2)的准确数据,所以国内的研究一般采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相关比率(FIR)指标进行分析。在大多数研究中把金融相关比率定义为金融存贷款余额和与GDP之比。即FIR=(D+L)/GDP,其中,D代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deposits),L代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oans)。
3、计量检验的方法
(1)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普通时间序列基本都是非平稳的,得到随机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后,在利用其进行经济分析之前,要对其平稳性进行分析,以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在运用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对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利用ADF统计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对经处理后的数据LNGDP,FIR进行序列平稳性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的原始序列LNGDP、FIR都不是平稳序列,经过二阶差分运算,对数人均GDP和金融相关比率都是平稳序列,且都是二阶单整的,排除了伪回归的可能。
(2)协整检验。协整分析从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入手,探求非平稳变量间蕴含的长期均衡关系。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上述变量是二阶单整的,按照E—G两步法,按关系数学表达式:
从协整检验结果来看,R2,A-R2均大于0.7,其伴随P值接近与零,说明模型拟合程度比较高。若LNGDP与FIR具有协整关系,则应有回归方程残差为平稳序列,对回归方程残差做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残差序列的t检验量均小于显著性水平5%下的对应值,可以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因此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的LNGDP与FIR均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中,我们并不能得出两者谁是谁的因和谁是谁的果,因此我们还有必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江苏省与上海市的金融相关比率在滞后两期的情况下,FIR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即金融发展导致经济增长,而LNGDP却不是FIR的格兰杰原因,因此,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遵循“供给引导论”。浙江省金融相关比率在滞后两期的情况下,FIR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而LNGDP也不是FIR的格兰杰原因,即浙江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无明显因果关系,这可能与浙江省民间金融发达,这部分民间金融市场未计入到官方统计数据所导致。
四、政策建议
从根本上说,区域金融竞争力来源与提升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金与金融服务的强大需求,这是区域金融竞争力提升的基础。长三角地区内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非平衡性对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提出了现实要求。长三角地区可以通过专业分工与错位经营,形成一个覆盖面丰富的金融合作体系,解决区域间资金供求矛盾,实现区域经济与金融的合轨运行,不断增强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一方面,可以加强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创新资源,联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增强金融市场功能。另一方面,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发展和创新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Goldsmith R W.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2] McKinnon R 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 DC: The Booking Institution,1973.
[3] Shaw E S.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4] 谢平: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1992(11).
[5] 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12).
[6] 张杰:中国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J].经济研究,1997(8).
[7]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3).
[8] 江其务:国有银企改革协调发展与债务重组[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9] 樊纲等: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0] 胡鞍钢:我国通货紧缩的提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1999(3).
[11]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金融相关比率 协整 格兰杰因果检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地区相比,竞争力水平还较为低下。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要保持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金融业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区域层面上加以拓展和延伸,注重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分析建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模型,构造相关金融指标,依次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问题。在对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加快长三角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一、研究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Tobin为代表经济学家,将货币金融引入到经济增长研究中来,形成了新古典货币增长理论。Goldsmith通过对35个国家的1860—1963年间有关数据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发展的超常水平。1973年,罗纳德·I·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和爱德华·S·肖(Edward S. Shaw)分别在他们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进行论述,两人均提出了利率管制问题,在政策上都主张实现利率自由化。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经济学家们不断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理论突破了麦金农-肖的理论框架,不再认为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利用内生增长理论,将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引入金融发展模型,通过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方法,建立起严格的数学模型,分析金融体系的内在形成过程,以及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在国内,学者们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整体金融发展状况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谢平、易纲、张杰、赵志君等对我国的金融深化、融资结构、金融业效率的分析,推动了对金融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江其务、樊纲等研究说明了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协调进行的必要性。胡鞍钢对中国通货紧缩、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是宏观金融研究与宏观经济研究在方法上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机制
1、“供给引导”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金融交易中存在着摩擦。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风险等市场摩擦的存在影响了资金从盈余部门向需求部门的直接转移,金融体系在减少市场摩擦、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实现金融交易的一种制度安排。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降低这种成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内生地要求金融体系的产生与完善。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包括金融部门的动员储蓄、优化资源配置、信息揭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便利交易等功能的发挥,通过这些机制和渠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其影响路径如图1。
2、“需求跟随”经济对金融的影响分析
对一个国家而言,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形成之后,其发展水平会随该国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出现差异的原因。在经济发展早期,人均财富低使得人们无力支付进入金融体系的固定费用。从供求角度看,这是由于缺乏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供给就无从产生,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也就不存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部分富裕人士需要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为其服务,并且使其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费用。于是,主营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银行成为社会主要的资金融通中介。新式银行的产生改善了资金交易双方信息获取的途径,银行成为搜集和评价信息的平台,并通过投融资等业务促使信贷配置趋于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子市场成员逐渐增多,金融中介的外延触及到直接金融领域。所谓直接金融,就是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的方式向公众筹资。企业发行的债券或股票作为一种筹资工具,同时也是一份金融合约,约束了投资者与筹资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为实证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本文以人均GDP表示经济增长水平,金融相关比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就金融相关比率和人均GDP两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着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原始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为了便于数据分析,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以1995年的数据为基期,计算人均GDP和金融相关比率,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最后以对数形式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所有计量分析都是利用Eviews6.1完成的。
2、指标选取
由于我国缺乏各地货币存量(M2)的准确数据,所以国内的研究一般采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相关比率(FIR)指标进行分析。在大多数研究中把金融相关比率定义为金融存贷款余额和与GDP之比。即FIR=(D+L)/GDP,其中,D代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deposits),L代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oans)。
3、计量检验的方法
(1)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普通时间序列基本都是非平稳的,得到随机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后,在利用其进行经济分析之前,要对其平稳性进行分析,以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在运用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对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利用ADF统计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对经处理后的数据LNGDP,FIR进行序列平稳性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的原始序列LNGDP、FIR都不是平稳序列,经过二阶差分运算,对数人均GDP和金融相关比率都是平稳序列,且都是二阶单整的,排除了伪回归的可能。
(2)协整检验。协整分析从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入手,探求非平稳变量间蕴含的长期均衡关系。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上述变量是二阶单整的,按照E—G两步法,按关系数学表达式:
从协整检验结果来看,R2,A-R2均大于0.7,其伴随P值接近与零,说明模型拟合程度比较高。若LNGDP与FIR具有协整关系,则应有回归方程残差为平稳序列,对回归方程残差做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残差序列的t检验量均小于显著性水平5%下的对应值,可以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因此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的LNGDP与FIR均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中,我们并不能得出两者谁是谁的因和谁是谁的果,因此我们还有必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江苏省与上海市的金融相关比率在滞后两期的情况下,FIR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即金融发展导致经济增长,而LNGDP却不是FIR的格兰杰原因,因此,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遵循“供给引导论”。浙江省金融相关比率在滞后两期的情况下,FIR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而LNGDP也不是FIR的格兰杰原因,即浙江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无明显因果关系,这可能与浙江省民间金融发达,这部分民间金融市场未计入到官方统计数据所导致。
四、政策建议
从根本上说,区域金融竞争力来源与提升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金与金融服务的强大需求,这是区域金融竞争力提升的基础。长三角地区内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非平衡性对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提出了现实要求。长三角地区可以通过专业分工与错位经营,形成一个覆盖面丰富的金融合作体系,解决区域间资金供求矛盾,实现区域经济与金融的合轨运行,不断增强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一方面,可以加强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创新资源,联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增强金融市场功能。另一方面,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发展和创新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Goldsmith R W.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2] McKinnon R 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 DC: The Booking Institution,1973.
[3] Shaw E S.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4] 谢平: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1992(11).
[5] 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12).
[6] 张杰:中国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J].经济研究,1997(8).
[7]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3).
[8] 江其务:国有银企改革协调发展与债务重组[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9] 樊纲等: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0] 胡鞍钢:我国通货紧缩的提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1999(3).
[11]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