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深圳市S小学的教师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和研究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及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策略。
【关键词】
同伴互助 方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82—04
教师同伴互助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是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共同进步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著名学者道尔顿与莫伊尔(Dalton & Moir)将同伴互助界定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手段,认为同伴互助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为提高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给出反馈意见。国际上提出的“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研习、示范教学,以及有系统的教学练习与回馈等方式,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笔者把教师的同伴互助总结为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本文以深圳市S小学的教师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和研究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及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同伴互助的策略。
一、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
1.同年组教师同伴互助
同年组教师之间的互助是在时间或空间相同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合作氛围和互助活动。S小学的同年组教师互助主要表现在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互助和同办公室教师间的互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间的互助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共同决策、共同实施和共同分享。共同决策就是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和方案,包括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目标以及具体实施方案。采取一种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方式,互相弥补各自在教学和管理上的漏洞或缺陷。共同实施就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间根据学期计划分工协调,共同管理和关心班级的成长。共同分享就是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分享班级荣誉和成功。S小学的教师以年级为单位组成一个办公室,同办公室因地理优势,教师间常常针对课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工作计划或某一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同办公室的同伴互助主体、时间和方式都是随机的,教师间通过在自然、平等、开放、合作的氛围和环境下对发问者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从而积极吸取对方的有效教学经验。该方式针对性和实效性都较强,因此成为了教师间同伴互助活动中普遍接纳和广泛使用的方式。
同年组教师同伴互助是教师在自然合作文化背景下的互助形式,是教师之间自发、自愿、非外力诱发的合作。这种自然文化背景下的互助是“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性、信赖性和相互支持、援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形式,是源自教师内心深处的个人所需,是一种自我的愿望”【1】。同年组教师同伴互助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形成了一种自然合作文化。相对于由专家引领的具有一定强制性和规范性的人为合作文化方式而言,这种方式在自然的合作文化氛围下产生的低防卫性、高自由度和宽容度,通过相互援助、共同面对和探讨问题所产生的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方式,提高了教师的自主能力,增进教师的自信心和情感互助。
2.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助
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助是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助,旨在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互助方式,相对于同年组教师而言更具有规划性和制度性。深圳市S小学师徒结对被喻为“激活工程”,即通过引入年轻血液激活学校人力资源,同时又喻为“青蓝工程”,寓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S小学的师徒结对形式以“协议书”形式来进行规范,使得这种互助形式更具有制度上的保障。协议书上详细地规定了作为师徒结对的双方应履行的义务,该协议书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协议中甲方为师傅,乙方为徒弟):
(1)关于教师的听课评课要求:甲方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乙方听甲方的课不得少于20节,乙方随时提出听课要求。甲方每月要为乙方上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要指导乙方上好1至2节区级汇报课,由区教师培训中心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比。乙方一年要在校内上4次汇报课,并邀请指导教师听课,课后要做好教学反思等。
(2)关于教师教研活动要求:乙方要发表学术价值论文每学年两篇,每月安排一个下午,进行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乙方要参与甲方的课题研究活动。
(3)关于教师评价方式:甲方为乙方建立成长档案袋,做到一课一评,一日一议,一学期一小结,一学年一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乙方每年要完成“五个一”目标要求:有一个研究课题,上一堂充满新意的教改实验课,写一份富有创造性的教案,读一本教改理论新著,发一篇市级以上的教改论文等。
根据师徒结对的要求,S校每年安排一名教学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教师对一名入职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并签订为期一年的协议书。师徒双方通过签署协议的方式,督促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保障师徒结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同时为青年教师设立成长档案袋,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等同伴互助的活动方式,主要完成协议中规定的“五个一”的内容,以及在年末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包括自评、考核小组评,并规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内容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体而言,目前师徒结对主要围绕课下的沟通分享、交流和根据教学任务安排的互听及互评两种方式进行。
师徒结对形式的同伴互助是一种人为合作文化的体现,人为合作文化是指通过一系列正规的特定的官方的合作程序来制定教师计划,增加教师间相互讨教的机会。【2】哈格里夫斯提倡的教师间的自然合作文化虽然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但由于目前教师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问题,我们提倡一种在具有一定控制力之下却不乏自主性的教师同伴互助方式。
3.教研组同伴互助 教研组同伴互助是由三位或三位以上同一学科教师组成小组,为探讨学科教学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通过对S小学的研究发现,教研组同伴互助的形式多样,并且是教师比较欢迎的同伴互助形式,目前S小学主要有两种形式的教研组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共同上课+集体评课和示范课+专题讲座。
(1)“集体备课+共同上课+集体评课”方式
“集体备课+共同上课+集体评课”的互助是通过多元化的教研活动,从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该互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体备课。各备课组的教师首先根据教材和大纲进行讨论、交流和决策以拟定共同备课内容,然后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教案,各备课组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提纲和各班的学情,一起设计、撰写教案。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比教师单独备课写教案更体现新意和特色,发挥协同效应,让教学设计更生动精彩。第二阶段是共同上课。通过抽签的方式各备课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选派教师是随机的,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要面临挑战和压力,也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获得了专业发展的机会,需要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协作互助。第三阶段是集体评课。展示课结束后,首先要备课组进行自评,小组内部教师根据课堂效果反思自己小组课程实施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者有哪些突出优秀的表现。其他备课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教师们在整个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共同上课和集体评课,很好地体现了合作授课理论,即通过不同智慧、不同知识结构水平、思维方式的教师的彼此协作共同合作授课,达到共同促进的目标,产生了互勉、互助以及互爱的积极互赖的氛围。因此,以备课组为单位的该种同伴互助模式值得大力提倡。
(2)“示范课+专题讲座”方式
“示范课+专题讲座”的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互助形式。首先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协商会,确定分工,拟定示范课主讲教师以及专题讲座教师。其次,主讲教师和讲座教师共同确定示范课的内容和专题讲座的内容,二者是统一的,授课教师和主讲教师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制定教学目标和演讲主题,最后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呈现方案。通过多次磋商合作以及和科组教师的配合协作,不断修改课程设计、讲课稿等,最终呈现一场精彩的从课堂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合作教研活动。
此种方式使教师们在评课、议课的活动中提升了教学技能,还在理论上提升了对课堂的认识。“示范课+专题讲座”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的方式。由于专题讲座是对示范课的教学核心的提炼,因此教师们的收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过程上,而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更加理性地完善自己的课程理念、学生观以及教育观。如S小学语文教师A为示范课《掌声》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相处,学会鼓励别人,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因此教师B发表题为《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讲座,两者相得益彰,教师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也更关注授课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体现一种人文性的色彩。类似的研讨活动还有一节具有探索性的数学示范课和题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及价值取向》相结合。一节具有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英语课《Dogs for people》和题为《国家英语新课程的变化》的主题讲座相结合。此种互助形式相对于以往评课随意化,讨论主题发散的教研形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二、小学教师同伴互助遇到的问题
1. 同伴互助多为任务式互助,缺乏自主性互助
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通常是以正式的条款和合同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比如以师徒结对形式的“青蓝工程”,条款内容事先由相关部门拟定,作为师傅和徒弟的教师只是被动接受、履行。这种方式虽然相对于过去不成形的师徒结对的方式而言更具有一定的规划和条理性,但合同的内容所拟定的评价指标大多数都是数量上的要求。譬如每年要完成的“五个一”即有一个研究课题,上一堂充满新意的教改实验课,写一份富有创造性的教案,读一本教改理论新著,发一篇市级以上的教改论文。这种以显性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缺少对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创造性以及心理成长等评价,评价结果一刀切,给一些青年教师带来了压力,甚至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师同伴互助形式以任务式互助为主,使得教师间只注重互助形式和结果,不注重互助过程的问题。教师同伴互助需要发展一种自主性互助,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包括自由表达意愿、独立做出决定和自行推进行动的进程等。即教师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自主性的互助习惯,进而形成一种自主性的学校文化。
2. 同伴互助多为指导性互助,缺乏互惠性互助
互助的基本意义是互相帮助,而目前小学教师的互助更多的注重优秀教师对普通教师的指导或者是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这样的指导对优秀教师或者老年教师而言变成了应该履行的义务。笔者对S校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教师1(青年语文教师):“在与师傅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师傅和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所以总是存在一些理念上的冲突,没有办法,师傅还要来听课,所以只能按照师傅说的做。” 教师2(老年数学教师):“学校规定每学期要听满20节课并做好听课记录上交,所以只能多去听课。学校除了在师徒结对上采取协议监督的方式外,还要求我们定期在教师沙龙或教师博客上发表教育教学心得和体会、培训感想,并定期收集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以及规定在教研活动上发言并上交教研活动记录表等。”这样的互助势必变成一种任务,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多的负担。如何激励师傅和徒弟,使之产生相互促进作用,既减轻作为骨干教师要忙于师徒结对以外其余工作的压力,又增加青年教师向资深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目前同伴互助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同伴互助应该是一种互惠型的互助,互惠的主要精神是在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让彼此都能在负担很少的情形下,有机会向对方学习,并通过互相了解和学习进而建立一种长久的支持关系。 3. 同伴互助多为经验型互助,缺乏专业引领型互助
教师同伴互助是建立在集体备课、教学、评课基础上的互助,这是教师同伴互助的重要方式,但通过访谈发现,教师觉得这种互助确实是他们需要的,但仅限于教师间的交流和互相补充,希望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探讨和互助。笔者访谈教师3(青年语文教师):“最喜欢专题讲座的形式,主要原因是讲座会邀请有经验的、知名度比较高的教师来传授经验,虽然会浪费很多休息的时间,但是收获挺大的,如‘课改教材分析’、‘信息化教学’等培训专题讲座。”教师4(老年语文教师):“由于老教师间的水平都差不多,所以想参与更多较有理论性的教研活动,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所以以专家为主的专题讲座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育教学更需要有专门的训练和专业的引领,具体与某一学科相结合,还要深刻领悟该学科的思想和特点。目前,教学理论的缺乏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发展的“短板”,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教师感觉到同伴互助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往往是应学校要求才进行同伴互助活动。同伴互助必须要发展专业引领型互助,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三、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策略
1.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和“合作”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进行互相交流和共同学习的组织,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学习组织群体不同,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使教师承诺共同的理念与目标,并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组织。格莱泽(Glazer)认为,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动互惠性的互动(reciprocal interaction),他对学者们提出的互动方式进行了归纳,具体包括:交流个人故事;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反思教学,产生新的思想和问题解决方法;示范、展示教学策略;讨论和解决冲突;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而给予或寻求建议【3】。首先,教师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形成共同体的基础,如果只利用行政命令,共同体就会流于形式。其次,共同体成员要有共同愿景,在活动中应体现其整体性的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每个共同体成员都能在心中明白共同体的价值与方向,在合作互助活动中要不断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再次,教师共同体要有榜样与引领。引领者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普通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在团体共同活动中推进共同体成员的发展,共同体的活动方式是多样的,只要能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式都可以。最后,教师共同体需要订立共同遵守的“约定”,约定的内容由共同体成员共同制定。
2.建立可行的教师同伴互助运行机制
为更好地推进教师同伴互助,增强同伴互助的时效性,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教师队伍的特点建立可行的教师同伴运行机制。以师徒结对形式为例,首先,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师资水平、素质、道德、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等各方面的因素去综合考虑,重新设立适合本校发展的师徒结对的体制。制度的内容形式不固定,但应涵盖实施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师徒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师徒结对实施的具体过程,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考核目标和考核方法,激励方式等。其次,在制度的设立上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师徒制度内容的设立可以首先由师徒双方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求初步拟定,然后通过设立由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制度管理委员会来对教学制度进行审核、落实和管理,保障每位师徒结对教师切身利益的同时也对师徒结对的教师们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制度管理委员会其本质就是一种教师自治的管理方式。该方式很好地体现了学校人本管理的思想,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并激发教师们同伴互助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加强领导关注。由于领导的关注是保证同伴互助行为持久而取得良好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保障师徒结对在实施的过程中的顺利进行,作为领导者或者管理者应该悉心聆听和吸取各方意见,开放各种意见反馈的渠道和措施,如电子邮箱、匿名信、咨询会等,让一线教师“人人有话说,人人有回应”。意见反馈可采取匿名的形式充分保障每位教师的隐私权。
3.为教师同伴互助拓展时间和空间
教师同伴互助必须要有时间上的保障和空间上的畅通。学校应该尽量优化教师工作时间安排,增加教师同伴互助的时间。首先,要减少工作中存在的繁琐事务,保障教师同伴互助的时间。如学校在安排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环节中,要尽量避免工作中的重复性和不必要的步骤,降低工作的繁琐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在校园网上发布近期的宣传或者通告来替代过多的传达、发布信息的会议,由此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师同伴互助。其次,学校除了每个星期有固定的一小时教研活动的时间以外,还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给一对一同伴互助的教师,尤其是师徒结对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以解决教师由于上课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的同伴互助时间难以协调一致的问题。只有给教师充分固定的时间,教师们才有机会和渠道进行同伴互助。最后,教师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师同伴互助的空间。信息化技术将是融入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媒介,因此,教师们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宽同伴互助的时空,除了利用原有的教师沙龙和博客等平台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和分享外,还可以开辟教学信息平台、网上论坛、校园通,引进视频会议和案例教学视频等,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Andy hargreaves, Michael G. Fullan. 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M】,1992:226.
[2] 李保明,徐郭刚.反思型教研活动模式的构建[J].中小学管理,2002(3):28-29.
[3] Glazer E.M., Hannafin M.J. The collaborative apprenticeship model: Situa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in school setting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2):181.
本文以深圳市S小学的教师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和研究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及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策略。
【关键词】
同伴互助 方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82—04
教师同伴互助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是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共同进步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著名学者道尔顿与莫伊尔(Dalton & Moir)将同伴互助界定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手段,认为同伴互助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为提高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给出反馈意见。国际上提出的“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研习、示范教学,以及有系统的教学练习与回馈等方式,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笔者把教师的同伴互助总结为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本文以深圳市S小学的教师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和研究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及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同伴互助的策略。
一、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
1.同年组教师同伴互助
同年组教师之间的互助是在时间或空间相同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合作氛围和互助活动。S小学的同年组教师互助主要表现在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互助和同办公室教师间的互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间的互助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共同决策、共同实施和共同分享。共同决策就是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和方案,包括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目标以及具体实施方案。采取一种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方式,互相弥补各自在教学和管理上的漏洞或缺陷。共同实施就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间根据学期计划分工协调,共同管理和关心班级的成长。共同分享就是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分享班级荣誉和成功。S小学的教师以年级为单位组成一个办公室,同办公室因地理优势,教师间常常针对课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工作计划或某一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同办公室的同伴互助主体、时间和方式都是随机的,教师间通过在自然、平等、开放、合作的氛围和环境下对发问者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从而积极吸取对方的有效教学经验。该方式针对性和实效性都较强,因此成为了教师间同伴互助活动中普遍接纳和广泛使用的方式。
同年组教师同伴互助是教师在自然合作文化背景下的互助形式,是教师之间自发、自愿、非外力诱发的合作。这种自然文化背景下的互助是“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性、信赖性和相互支持、援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形式,是源自教师内心深处的个人所需,是一种自我的愿望”【1】。同年组教师同伴互助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形成了一种自然合作文化。相对于由专家引领的具有一定强制性和规范性的人为合作文化方式而言,这种方式在自然的合作文化氛围下产生的低防卫性、高自由度和宽容度,通过相互援助、共同面对和探讨问题所产生的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方式,提高了教师的自主能力,增进教师的自信心和情感互助。
2.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助
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助是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助,旨在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互助方式,相对于同年组教师而言更具有规划性和制度性。深圳市S小学师徒结对被喻为“激活工程”,即通过引入年轻血液激活学校人力资源,同时又喻为“青蓝工程”,寓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S小学的师徒结对形式以“协议书”形式来进行规范,使得这种互助形式更具有制度上的保障。协议书上详细地规定了作为师徒结对的双方应履行的义务,该协议书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协议中甲方为师傅,乙方为徒弟):
(1)关于教师的听课评课要求:甲方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乙方听甲方的课不得少于20节,乙方随时提出听课要求。甲方每月要为乙方上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要指导乙方上好1至2节区级汇报课,由区教师培训中心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比。乙方一年要在校内上4次汇报课,并邀请指导教师听课,课后要做好教学反思等。
(2)关于教师教研活动要求:乙方要发表学术价值论文每学年两篇,每月安排一个下午,进行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乙方要参与甲方的课题研究活动。
(3)关于教师评价方式:甲方为乙方建立成长档案袋,做到一课一评,一日一议,一学期一小结,一学年一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乙方每年要完成“五个一”目标要求:有一个研究课题,上一堂充满新意的教改实验课,写一份富有创造性的教案,读一本教改理论新著,发一篇市级以上的教改论文等。
根据师徒结对的要求,S校每年安排一名教学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教师对一名入职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并签订为期一年的协议书。师徒双方通过签署协议的方式,督促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保障师徒结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同时为青年教师设立成长档案袋,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等同伴互助的活动方式,主要完成协议中规定的“五个一”的内容,以及在年末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包括自评、考核小组评,并规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内容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体而言,目前师徒结对主要围绕课下的沟通分享、交流和根据教学任务安排的互听及互评两种方式进行。
师徒结对形式的同伴互助是一种人为合作文化的体现,人为合作文化是指通过一系列正规的特定的官方的合作程序来制定教师计划,增加教师间相互讨教的机会。【2】哈格里夫斯提倡的教师间的自然合作文化虽然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但由于目前教师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问题,我们提倡一种在具有一定控制力之下却不乏自主性的教师同伴互助方式。
3.教研组同伴互助 教研组同伴互助是由三位或三位以上同一学科教师组成小组,为探讨学科教学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通过对S小学的研究发现,教研组同伴互助的形式多样,并且是教师比较欢迎的同伴互助形式,目前S小学主要有两种形式的教研组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共同上课+集体评课和示范课+专题讲座。
(1)“集体备课+共同上课+集体评课”方式
“集体备课+共同上课+集体评课”的互助是通过多元化的教研活动,从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该互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体备课。各备课组的教师首先根据教材和大纲进行讨论、交流和决策以拟定共同备课内容,然后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教案,各备课组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提纲和各班的学情,一起设计、撰写教案。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比教师单独备课写教案更体现新意和特色,发挥协同效应,让教学设计更生动精彩。第二阶段是共同上课。通过抽签的方式各备课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选派教师是随机的,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要面临挑战和压力,也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获得了专业发展的机会,需要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协作互助。第三阶段是集体评课。展示课结束后,首先要备课组进行自评,小组内部教师根据课堂效果反思自己小组课程实施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者有哪些突出优秀的表现。其他备课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教师们在整个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共同上课和集体评课,很好地体现了合作授课理论,即通过不同智慧、不同知识结构水平、思维方式的教师的彼此协作共同合作授课,达到共同促进的目标,产生了互勉、互助以及互爱的积极互赖的氛围。因此,以备课组为单位的该种同伴互助模式值得大力提倡。
(2)“示范课+专题讲座”方式
“示范课+专题讲座”的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互助形式。首先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协商会,确定分工,拟定示范课主讲教师以及专题讲座教师。其次,主讲教师和讲座教师共同确定示范课的内容和专题讲座的内容,二者是统一的,授课教师和主讲教师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制定教学目标和演讲主题,最后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呈现方案。通过多次磋商合作以及和科组教师的配合协作,不断修改课程设计、讲课稿等,最终呈现一场精彩的从课堂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合作教研活动。
此种方式使教师们在评课、议课的活动中提升了教学技能,还在理论上提升了对课堂的认识。“示范课+专题讲座”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的方式。由于专题讲座是对示范课的教学核心的提炼,因此教师们的收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过程上,而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更加理性地完善自己的课程理念、学生观以及教育观。如S小学语文教师A为示范课《掌声》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相处,学会鼓励别人,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因此教师B发表题为《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讲座,两者相得益彰,教师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也更关注授课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体现一种人文性的色彩。类似的研讨活动还有一节具有探索性的数学示范课和题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及价值取向》相结合。一节具有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英语课《Dogs for people》和题为《国家英语新课程的变化》的主题讲座相结合。此种互助形式相对于以往评课随意化,讨论主题发散的教研形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二、小学教师同伴互助遇到的问题
1. 同伴互助多为任务式互助,缺乏自主性互助
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通常是以正式的条款和合同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比如以师徒结对形式的“青蓝工程”,条款内容事先由相关部门拟定,作为师傅和徒弟的教师只是被动接受、履行。这种方式虽然相对于过去不成形的师徒结对的方式而言更具有一定的规划和条理性,但合同的内容所拟定的评价指标大多数都是数量上的要求。譬如每年要完成的“五个一”即有一个研究课题,上一堂充满新意的教改实验课,写一份富有创造性的教案,读一本教改理论新著,发一篇市级以上的教改论文。这种以显性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缺少对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创造性以及心理成长等评价,评价结果一刀切,给一些青年教师带来了压力,甚至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师同伴互助形式以任务式互助为主,使得教师间只注重互助形式和结果,不注重互助过程的问题。教师同伴互助需要发展一种自主性互助,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包括自由表达意愿、独立做出决定和自行推进行动的进程等。即教师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自主性的互助习惯,进而形成一种自主性的学校文化。
2. 同伴互助多为指导性互助,缺乏互惠性互助
互助的基本意义是互相帮助,而目前小学教师的互助更多的注重优秀教师对普通教师的指导或者是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这样的指导对优秀教师或者老年教师而言变成了应该履行的义务。笔者对S校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教师1(青年语文教师):“在与师傅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师傅和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所以总是存在一些理念上的冲突,没有办法,师傅还要来听课,所以只能按照师傅说的做。” 教师2(老年数学教师):“学校规定每学期要听满20节课并做好听课记录上交,所以只能多去听课。学校除了在师徒结对上采取协议监督的方式外,还要求我们定期在教师沙龙或教师博客上发表教育教学心得和体会、培训感想,并定期收集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以及规定在教研活动上发言并上交教研活动记录表等。”这样的互助势必变成一种任务,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多的负担。如何激励师傅和徒弟,使之产生相互促进作用,既减轻作为骨干教师要忙于师徒结对以外其余工作的压力,又增加青年教师向资深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目前同伴互助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同伴互助应该是一种互惠型的互助,互惠的主要精神是在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让彼此都能在负担很少的情形下,有机会向对方学习,并通过互相了解和学习进而建立一种长久的支持关系。 3. 同伴互助多为经验型互助,缺乏专业引领型互助
教师同伴互助是建立在集体备课、教学、评课基础上的互助,这是教师同伴互助的重要方式,但通过访谈发现,教师觉得这种互助确实是他们需要的,但仅限于教师间的交流和互相补充,希望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探讨和互助。笔者访谈教师3(青年语文教师):“最喜欢专题讲座的形式,主要原因是讲座会邀请有经验的、知名度比较高的教师来传授经验,虽然会浪费很多休息的时间,但是收获挺大的,如‘课改教材分析’、‘信息化教学’等培训专题讲座。”教师4(老年语文教师):“由于老教师间的水平都差不多,所以想参与更多较有理论性的教研活动,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所以以专家为主的专题讲座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育教学更需要有专门的训练和专业的引领,具体与某一学科相结合,还要深刻领悟该学科的思想和特点。目前,教学理论的缺乏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发展的“短板”,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教师感觉到同伴互助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往往是应学校要求才进行同伴互助活动。同伴互助必须要发展专业引领型互助,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三、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策略
1.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和“合作”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进行互相交流和共同学习的组织,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学习组织群体不同,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使教师承诺共同的理念与目标,并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组织。格莱泽(Glazer)认为,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动互惠性的互动(reciprocal interaction),他对学者们提出的互动方式进行了归纳,具体包括:交流个人故事;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反思教学,产生新的思想和问题解决方法;示范、展示教学策略;讨论和解决冲突;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而给予或寻求建议【3】。首先,教师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形成共同体的基础,如果只利用行政命令,共同体就会流于形式。其次,共同体成员要有共同愿景,在活动中应体现其整体性的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每个共同体成员都能在心中明白共同体的价值与方向,在合作互助活动中要不断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再次,教师共同体要有榜样与引领。引领者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普通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在团体共同活动中推进共同体成员的发展,共同体的活动方式是多样的,只要能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式都可以。最后,教师共同体需要订立共同遵守的“约定”,约定的内容由共同体成员共同制定。
2.建立可行的教师同伴互助运行机制
为更好地推进教师同伴互助,增强同伴互助的时效性,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教师队伍的特点建立可行的教师同伴运行机制。以师徒结对形式为例,首先,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师资水平、素质、道德、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等各方面的因素去综合考虑,重新设立适合本校发展的师徒结对的体制。制度的内容形式不固定,但应涵盖实施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师徒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师徒结对实施的具体过程,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考核目标和考核方法,激励方式等。其次,在制度的设立上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师徒制度内容的设立可以首先由师徒双方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求初步拟定,然后通过设立由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制度管理委员会来对教学制度进行审核、落实和管理,保障每位师徒结对教师切身利益的同时也对师徒结对的教师们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制度管理委员会其本质就是一种教师自治的管理方式。该方式很好地体现了学校人本管理的思想,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并激发教师们同伴互助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加强领导关注。由于领导的关注是保证同伴互助行为持久而取得良好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保障师徒结对在实施的过程中的顺利进行,作为领导者或者管理者应该悉心聆听和吸取各方意见,开放各种意见反馈的渠道和措施,如电子邮箱、匿名信、咨询会等,让一线教师“人人有话说,人人有回应”。意见反馈可采取匿名的形式充分保障每位教师的隐私权。
3.为教师同伴互助拓展时间和空间
教师同伴互助必须要有时间上的保障和空间上的畅通。学校应该尽量优化教师工作时间安排,增加教师同伴互助的时间。首先,要减少工作中存在的繁琐事务,保障教师同伴互助的时间。如学校在安排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环节中,要尽量避免工作中的重复性和不必要的步骤,降低工作的繁琐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在校园网上发布近期的宣传或者通告来替代过多的传达、发布信息的会议,由此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师同伴互助。其次,学校除了每个星期有固定的一小时教研活动的时间以外,还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给一对一同伴互助的教师,尤其是师徒结对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以解决教师由于上课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的同伴互助时间难以协调一致的问题。只有给教师充分固定的时间,教师们才有机会和渠道进行同伴互助。最后,教师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师同伴互助的空间。信息化技术将是融入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媒介,因此,教师们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宽同伴互助的时空,除了利用原有的教师沙龙和博客等平台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和分享外,还可以开辟教学信息平台、网上论坛、校园通,引进视频会议和案例教学视频等,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Andy hargreaves, Michael G. Fullan. 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M】,1992:226.
[2] 李保明,徐郭刚.反思型教研活动模式的构建[J].中小学管理,2002(3):28-29.
[3] Glazer E.M., Hannafin M.J. The collaborative apprenticeship model: Situa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in school setting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