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团队是少数围绕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学工作者的群体。教风是一个群体概念,“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教学团队是提升大学教风的有效途径。
教学团队是培育优良教风的沃土
教风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教师精神风貌、行为风尚、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和技能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教学团队就是一个集体,它相对独立于行政,实行民主管理、自我管理,逐渐形成统一的团队精神和心理契约,使师德教育和教风建设从“他律”走向“自律”。教学团队对每个成员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约束作用。正如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王玉凤说,“十年磨一剑,(成果)是几代人长期工作,付出辛勤劳动换来的。虽然人员在变动,但是团队精神却是贯穿始终的。”空气流动形成风,优良的教风是教师个体高尚的师德和教学技艺,在群体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渗透中形成,并在团体前传后教中继承和发扬,具有全局、整体的特征和效应,具有整体的牵引力、凝聚力和惯性力,因此,良好的教风是良好师德形成的沃土。
加强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团队精神,优化新教师成长环境,提高业务水平,实现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协力攻关,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有助于把教育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进行研究,推动教育教学科学与艺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教风萎靡与教学团队建设缺失
在中小学,以教研室、年级组为依托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高校,只闻科研团队建设,没听说教学团队建设。“中国知网”中未能搜索到一篇以教学团队为关键词的文章。伴随着高校社会服务和科技创新功能的增强,加之不成熟市场经济的不良因素干扰,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忠诚度降低,相对投入越来越少,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日渐淡薄,师德教风堪忧。其一,教学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对教学事业忠诚不够。其二,敬业意识淡漠,教学不积极进取,但求完成工作量,以“维持”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不愿意投入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甚至抵制本科教学任务。其三,工作各自为政,“狮子”思想多于“蜜蜂”思想。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合作与帮扶,教研室活动走形式,交流活动成为流水席,交流发言蜻蜓点水,对同行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恶意相向,课程组老师“老死不相往来”等。其四,集体观念淡薄,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关心学校、同事和学生不够,动辄埋怨学校或与其他教师闹矛盾,甚至以消极上课进行报复等。
在埋怨教风日下的同时,高校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等措施收效甚微。高校尚未充分认识团队建设于提升教风的重要意义,师资队伍建设重个体塑造和标榜,轻群体培育和宣扬,缺乏团队的意识;教师考核重结果轻养成,教学报奖总结多于建设,教师成长缺乏沃土;教师管理重制度规范,轻情感缄默,师德师风建设主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惩戒,忽视环境氛围的感化,以及教师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等都不利于教师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不利于高尚师德教风培育。
加强团队建设,育优良教风
华中农业大学一贯高度重视教学的中心地位,针对当前师德教风中存在的问题,2003年提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风,以教学名师张献龙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经过几年建设,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荣获了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我们的经验是:
第一,重塑脸面,兴敬业爱岗之风。季羡林先生指出,“中国知识分子感情特别细腻,敏锐,脆弱,隐晦”,“是中国国粹‘面子’‘骨气’的主要卫道士”。“面子”,需在与人交往中体现,但在缺乏交流与了解,甚至叫不出同教研室教师名字的情况下,是否敬业,是否教书育人,教学水平高低,无人知晓,也无人关注,自然无所谓面子。优秀教学团队是长期合作、共同学习工作的教师共同体,团队成员之间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信赖,有助于形成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的先进文化;能激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业感和历史责任感。
第二,积极接纳,兴乐于奉献、前传后教之风。一位新教师在教师节座谈会上说“来到华农,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尤其是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关心我的生活,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改进教案和课件;积极吸收我参与科研项目”。的确,优秀团队以宽阔的胸怀积极接纳每一个新成员,让新教师宾至如归,在集体中感受到关怀,在关怀中成长,其爱岗荣校之情自然油然而生,是所谓管理以“情”动人,以“情”留人。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导师制、助教制、教学观摩制、研讨座谈等,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为每个教师提供了成长土壤,使先进教育思想、优良教风、教学技艺在前传后教中继承,发扬光大,实现高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第三,以项目为驱动力,兴研究、创新之风。在日常教学之外,团队通过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各级各类立项,不断研究产生新任务,让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和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使团队保持旺盛的士气,不至于被日常教学事务所吞噬,不会随波逐流。而把教育教学当作一门科学和艺术来研究的过程,能使教师多一份“象牙塔”精神,少一些“铜臭”的气息,促进团队成员科学严谨治教。张教授的团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兼容并包地对待各种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以及风格迥异的教学技艺,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科学与艺术百花齐放,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第四,团结合作,携手共进,育和谐之风。和谐是教风建设的最高境界,包括教师与教师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和谐。优秀团队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共同愿望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团队成员间通畅的沟通渠道,遇到问题时及时沟通,解决问题时及时沟通,有矛盾时及时沟通。团队成员在持续不断地沟通中相互了解、磨合,最终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优势集成,资源共享,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营造和谐的教风、校风。
教学团队是培育优良教风的沃土
教风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教师精神风貌、行为风尚、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和技能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教学团队就是一个集体,它相对独立于行政,实行民主管理、自我管理,逐渐形成统一的团队精神和心理契约,使师德教育和教风建设从“他律”走向“自律”。教学团队对每个成员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约束作用。正如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王玉凤说,“十年磨一剑,(成果)是几代人长期工作,付出辛勤劳动换来的。虽然人员在变动,但是团队精神却是贯穿始终的。”空气流动形成风,优良的教风是教师个体高尚的师德和教学技艺,在群体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渗透中形成,并在团体前传后教中继承和发扬,具有全局、整体的特征和效应,具有整体的牵引力、凝聚力和惯性力,因此,良好的教风是良好师德形成的沃土。
加强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团队精神,优化新教师成长环境,提高业务水平,实现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协力攻关,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有助于把教育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进行研究,推动教育教学科学与艺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教风萎靡与教学团队建设缺失
在中小学,以教研室、年级组为依托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高校,只闻科研团队建设,没听说教学团队建设。“中国知网”中未能搜索到一篇以教学团队为关键词的文章。伴随着高校社会服务和科技创新功能的增强,加之不成熟市场经济的不良因素干扰,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忠诚度降低,相对投入越来越少,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日渐淡薄,师德教风堪忧。其一,教学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对教学事业忠诚不够。其二,敬业意识淡漠,教学不积极进取,但求完成工作量,以“维持”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不愿意投入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甚至抵制本科教学任务。其三,工作各自为政,“狮子”思想多于“蜜蜂”思想。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合作与帮扶,教研室活动走形式,交流活动成为流水席,交流发言蜻蜓点水,对同行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恶意相向,课程组老师“老死不相往来”等。其四,集体观念淡薄,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关心学校、同事和学生不够,动辄埋怨学校或与其他教师闹矛盾,甚至以消极上课进行报复等。
在埋怨教风日下的同时,高校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等措施收效甚微。高校尚未充分认识团队建设于提升教风的重要意义,师资队伍建设重个体塑造和标榜,轻群体培育和宣扬,缺乏团队的意识;教师考核重结果轻养成,教学报奖总结多于建设,教师成长缺乏沃土;教师管理重制度规范,轻情感缄默,师德师风建设主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惩戒,忽视环境氛围的感化,以及教师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等都不利于教师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不利于高尚师德教风培育。
加强团队建设,育优良教风
华中农业大学一贯高度重视教学的中心地位,针对当前师德教风中存在的问题,2003年提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风,以教学名师张献龙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经过几年建设,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荣获了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我们的经验是:
第一,重塑脸面,兴敬业爱岗之风。季羡林先生指出,“中国知识分子感情特别细腻,敏锐,脆弱,隐晦”,“是中国国粹‘面子’‘骨气’的主要卫道士”。“面子”,需在与人交往中体现,但在缺乏交流与了解,甚至叫不出同教研室教师名字的情况下,是否敬业,是否教书育人,教学水平高低,无人知晓,也无人关注,自然无所谓面子。优秀教学团队是长期合作、共同学习工作的教师共同体,团队成员之间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信赖,有助于形成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的先进文化;能激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业感和历史责任感。
第二,积极接纳,兴乐于奉献、前传后教之风。一位新教师在教师节座谈会上说“来到华农,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尤其是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关心我的生活,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改进教案和课件;积极吸收我参与科研项目”。的确,优秀团队以宽阔的胸怀积极接纳每一个新成员,让新教师宾至如归,在集体中感受到关怀,在关怀中成长,其爱岗荣校之情自然油然而生,是所谓管理以“情”动人,以“情”留人。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导师制、助教制、教学观摩制、研讨座谈等,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为每个教师提供了成长土壤,使先进教育思想、优良教风、教学技艺在前传后教中继承,发扬光大,实现高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第三,以项目为驱动力,兴研究、创新之风。在日常教学之外,团队通过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各级各类立项,不断研究产生新任务,让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和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使团队保持旺盛的士气,不至于被日常教学事务所吞噬,不会随波逐流。而把教育教学当作一门科学和艺术来研究的过程,能使教师多一份“象牙塔”精神,少一些“铜臭”的气息,促进团队成员科学严谨治教。张教授的团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兼容并包地对待各种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以及风格迥异的教学技艺,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科学与艺术百花齐放,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第四,团结合作,携手共进,育和谐之风。和谐是教风建设的最高境界,包括教师与教师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和谐。优秀团队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共同愿望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团队成员间通畅的沟通渠道,遇到问题时及时沟通,解决问题时及时沟通,有矛盾时及时沟通。团队成员在持续不断地沟通中相互了解、磨合,最终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优势集成,资源共享,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营造和谐的教风、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