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爱护水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净化与软化水的方法。教材的核心理念是从实验中学习化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本课题中设计了四个化学实验把整个教学过程串联起来:①明矾净水;②过滤;③鉴别硬水和软水;④制蒸馏水。
本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串联起来,并介绍含有不溶性杂质的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化学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净化水的方法多,净水原理各不相同,实验多、耗时长,用传统的边演示实验边讲授的方法,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后排学生看不清实验现象,学生参与面不广,课堂教学秩序较混乱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边学边实验”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边自学、一边实验,主动建构知识。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师的讲授、演示,学生的讨论、探究、自我评价、交流、合作结合起来,也就是在探究性教学的基础上运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化学问题情景,扩大师生在课堂内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一种方式灵活、有强大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以前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最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教学效果非常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抛砖引玉,激发想象空间
上课之初,教师展示三杯水样,井水、浑浊的河水、污水。用学生平时常常能见到的物质,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放飞思绪。
师:自然界的水是否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生1:不是,黄河水是黄色、海水是蓝色的。
师:自然界的水都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
生2:不能,自然界的水中常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观看视频“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回答自来厂经过哪些过程得到自来水?
生3: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等过程。
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课题,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导阅读教材、观看投影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实验中讨论,让新知瞬时巩固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从错误的操作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学生边自学边尝试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失误的实验操作的反思与总结,明确规范操作的重要意义。
师:我们有什么方法把一杯浑浊的水变得澄清呢?
生1: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生2:静置、加明矾、煮沸、蒸馏。
师:这些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3:沉淀、过滤、吸附等是物理变化,消毒是化学变化。
师:淅江余姚大水灾期间,水厂被淹没,人们生活用水采用了明矾净水的方法。请同学们完成书中实验,并阅读课文,找出明矾净水的原理。
生4: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净化浑浊的河水,让它清澈透明直至能饮用?
生5:用纱布过滤、煮沸。
(指导学生先学习书中实验,然后尝试用桌上的仪器来过滤。)
师: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生6:滤纸怎么折?怎么贴在漏斗内壁?
生7:烧杯内的液体要不要搅浑了倒入漏斗中?
生8:什么原因导致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小结“一贴、二低、三靠”的技巧。让学生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成功中收获喜悦。“边听课边实验”,让学生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学会用课本上的语言来规范回答的问题。
三、实验中思考,让学生深知活学活用
出示一个自制的简易净水器,投影课本第77页简易净水器示意图,请学生们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师:为什么净水器中放多层纱布?
生1:多层过滤,使净化后的水更清澈。
师:纱布的作用有哪两个方面?
生2:过滤。
生3:将不同的物质分隔开来。
师:活性炭有什么作用?该实验变化?为什么?
生4:活性炭有吸附作用,能除去水中有色素、有臭味的物质。
生5:物理变化,因为没有生成新物质。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教材中活性炭净水器与自制的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方式。)
师:浑浊的河水经过明矾的净水、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
生6:不是纯净物,水中还溶解了一些可溶性的杂质。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能为后续学习蒸馏中冷却水在冷凝管中的方向作铺垫。
四、实验中自学,让独学成为必备的能力
指导自学,出示学习目标,建构理论,有助于学生在有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学会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
师:从理论上讲,如何把硬水变成软水?哪些具体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该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1:设法除去或减少水中溶解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软化。
生2:加热煮沸,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生3:加一些试剂与钙、镁化合物反应,生成沉淀,化学变化。
生4:蒸馏,物理变化。
师:蒸馏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为什么?
生5:加入沸石——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生6:垫石棉网——烧瓶底均匀受热,防止烧瓶破裂;
生7:注意温度计球泡位置——控制蒸馏出来的成份的温度;
生8:控制冷凝管的水流方向——充分接触,冷凝效果好;
生9:弃去刚开始蒸馏出的液体——洗涤
师:从实验结果和理论上分析,蒸馏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生10:软水,滴肥皂水后无浮渣,有泡沫。
生11:从理论上来看,蒸馏水中不含任何杂质,当然就没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是软水。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实验有多种功能:如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操作意识、加深知识理解等诸多功能。其实质就是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模式。在实验中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边学边教边实验”的教学设计,就是一边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教师一边引导,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地位。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科学求实态度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张 凯
本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串联起来,并介绍含有不溶性杂质的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化学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净化水的方法多,净水原理各不相同,实验多、耗时长,用传统的边演示实验边讲授的方法,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后排学生看不清实验现象,学生参与面不广,课堂教学秩序较混乱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边学边实验”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边自学、一边实验,主动建构知识。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师的讲授、演示,学生的讨论、探究、自我评价、交流、合作结合起来,也就是在探究性教学的基础上运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化学问题情景,扩大师生在课堂内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一种方式灵活、有强大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以前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最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教学效果非常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抛砖引玉,激发想象空间
上课之初,教师展示三杯水样,井水、浑浊的河水、污水。用学生平时常常能见到的物质,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放飞思绪。
师:自然界的水是否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生1:不是,黄河水是黄色、海水是蓝色的。
师:自然界的水都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
生2:不能,自然界的水中常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观看视频“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回答自来厂经过哪些过程得到自来水?
生3: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等过程。
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课题,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导阅读教材、观看投影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实验中讨论,让新知瞬时巩固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从错误的操作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学生边自学边尝试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失误的实验操作的反思与总结,明确规范操作的重要意义。
师:我们有什么方法把一杯浑浊的水变得澄清呢?
生1: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生2:静置、加明矾、煮沸、蒸馏。
师:这些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3:沉淀、过滤、吸附等是物理变化,消毒是化学变化。
师:淅江余姚大水灾期间,水厂被淹没,人们生活用水采用了明矾净水的方法。请同学们完成书中实验,并阅读课文,找出明矾净水的原理。
生4: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净化浑浊的河水,让它清澈透明直至能饮用?
生5:用纱布过滤、煮沸。
(指导学生先学习书中实验,然后尝试用桌上的仪器来过滤。)
师: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生6:滤纸怎么折?怎么贴在漏斗内壁?
生7:烧杯内的液体要不要搅浑了倒入漏斗中?
生8:什么原因导致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小结“一贴、二低、三靠”的技巧。让学生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成功中收获喜悦。“边听课边实验”,让学生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学会用课本上的语言来规范回答的问题。
三、实验中思考,让学生深知活学活用
出示一个自制的简易净水器,投影课本第77页简易净水器示意图,请学生们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师:为什么净水器中放多层纱布?
生1:多层过滤,使净化后的水更清澈。
师:纱布的作用有哪两个方面?
生2:过滤。
生3:将不同的物质分隔开来。
师:活性炭有什么作用?该实验变化?为什么?
生4:活性炭有吸附作用,能除去水中有色素、有臭味的物质。
生5:物理变化,因为没有生成新物质。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教材中活性炭净水器与自制的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方式。)
师:浑浊的河水经过明矾的净水、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
生6:不是纯净物,水中还溶解了一些可溶性的杂质。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能为后续学习蒸馏中冷却水在冷凝管中的方向作铺垫。
四、实验中自学,让独学成为必备的能力
指导自学,出示学习目标,建构理论,有助于学生在有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学会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
师:从理论上讲,如何把硬水变成软水?哪些具体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该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1:设法除去或减少水中溶解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软化。
生2:加热煮沸,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生3:加一些试剂与钙、镁化合物反应,生成沉淀,化学变化。
生4:蒸馏,物理变化。
师:蒸馏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为什么?
生5:加入沸石——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生6:垫石棉网——烧瓶底均匀受热,防止烧瓶破裂;
生7:注意温度计球泡位置——控制蒸馏出来的成份的温度;
生8:控制冷凝管的水流方向——充分接触,冷凝效果好;
生9:弃去刚开始蒸馏出的液体——洗涤
师:从实验结果和理论上分析,蒸馏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生10:软水,滴肥皂水后无浮渣,有泡沫。
生11:从理论上来看,蒸馏水中不含任何杂质,当然就没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是软水。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实验有多种功能:如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操作意识、加深知识理解等诸多功能。其实质就是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模式。在实验中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边学边教边实验”的教学设计,就是一边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教师一边引导,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地位。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科学求实态度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张 凯